為什麼強大的蒙古為何從明末後就開始走向沒落,甚至到今天也沒有恢復它應有的盛況?


問題本身很複雜,歷史學家David Morgan有一個概括。他認為,部落間紛爭的延續、沙俄與滿清的崛起,以及軍事技術的變革對草原後來的歷程產生的極為深遠的影響。換而言之,在他看來,即使很多部族已經皈依藏傳佛教,但這並未在根本上影響他們的戰鬥力(The Mongols, p.179)。

不過,首先需要澄清的是,「蒙古在明末就開始走向沒落」,這種說法並不準確。

比如,準噶爾部就建立了強大的準噶爾汗國(1635年-1757年)。雖然最終不敵滿清,但在中亞的歷史上也是相當成功的政權之一。其貿易、其火器、其地圖等,在當時也達到了世界前列。《中國西征》的作者、耶魯大學濮德培教授更認為,準噶爾汗國的軍事現代化進程,迫使清帝國改革其內政軍事。如果這樣的強鄰一直存在,清帝國也就會不懈地進行現代化改革。到了十九世紀,若與英國相遇,勝敗還未可知。

回到明以來的蒙古。與其說是衰落,不如說是回到常態,也即部落之間的紛爭、世仇、聯姻與縱橫捭闔。對於成吉思汗來說,統一這些世代為仇的部落要比征服世界困難得多。

黃金家族,也即成吉思汗的子孫仍然具有崇高的地位,在相當長的時間裡,草原上的人們認為只有成吉思汗的直系子孫才能稱汗草原。然而,即使擁有這樣的血統,要重新統一各部絕非易事。因為,成吉思汗的子孫太多了……多到每個部落都擁立一位黃金家族的大汗……換而言之,成吉思汗的遺產對於統一草原並沒有直接的幫助,相反,還可以成為一種負擔。

放眼草原之外,蒙古諸部面臨的外部環境,要比成吉思汗的時代惡劣很多。當年完顏亮南征,抽走了監視蒙古草原的大量兵力,而花剌子模本來就無意東顧,彼時草原並沒有實質的外部威脅。進入十七世紀,沙俄已經開始加快東征的步伐。作為欽察汗國的後繼,兼有哥薩克人的驍勇,沙俄熟悉草原的戰法,以及部落間戰爭的法則。同樣強大的,當然是大清。女真人在晚明時代吸收了大量明軍、蒙軍的戰法。努爾哈赤利用萬曆以後明軍在遼東的弱勢站穩了腳跟。他們開始整合騎兵,屯田並拓展皮毛貿易,以此發展火器。一個帝國正在形成。

無論是沙俄還是大清,都對蒙古諸部採取分化政策,利用其間的衝突,將一些部落爭取到自己一方,然後堅決地打擊其他。土爾扈特部的命運提示我們,到了十七世紀後半葉,蒙古諸部只能在兩個超級大國之間,艱難地尋求自己的生存空間。

最後,真正影響蒙古諸部命運的,或許是火器。到了十七世紀,騎射仍然至關重要,但戰爭的法則已經隨火炮而改變。在草原大漠,乾旱使得火炮的使用更為方便;而駱駝的耐力,則給火炮以一定的機動性。火炮可以給衝鋒的騎兵巨大的震懾,可以摧毀敵人的要塞——而這些要塞對於控制商道至關重要。

輕騎兵負責機動,火炮負責輸出——兩者的結合是取勝的關鍵。

準噶爾的統治者們當然明白這一點。然而,購買或研發火炮異常昂貴。為此,政權必須拓展貿易,獲取白銀。這些,對於處在內陸的蒙古諸部尤為不利。


蒙古從強盛走向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外來宗教信仰對蒙古人的腐蝕和分化作用。蒙古人原本是信仰原始薩滿教的,但在擴張的過程中先後接觸到了各種不同的文明和宗教,蒙古人對宗教信仰選擇了開放和包容的態度。一部分蒙古人選擇了皈依伊斯蘭教,還有一部分蒙古人選擇了藏傳佛教。此外,蒙古人對道教,基督教乃至其他宗教都採取了一種相對包容的態度。對宗教沒有一個明確選擇的態度這讓蒙古人的宗教信仰變得分裂。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蒙古軍隊的戰鬥力,而對整個蒙古統治集團的瓦解和分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主要說說其中的藏傳佛教,是大部分正統蒙古人選擇的信仰。這對一個民族戰鬥力的影響我認為是比較大的。在佛教未開始普遍影響到西藏地區之前,吐蕃是西藏地方最強大的軍事存在,一度能和大唐爭雄,多次控制河西走廊,導致絲綢之路的中斷,而大唐卻一直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吐蕃,對吐蕃的戰爭也是勝少負多。但從佛教影響到西藏地區之後,似乎再也沒有能夠再現吐蕃時期的輝煌。蒙古人也同樣如此。宗教的影響力可見一般。 而選擇伊斯蘭教的蒙古人雖然一度在亞歐結合部和南亞次大陸打開局面,然而整個蒙古已然分化,蒙古人的統治也並不穩固,只能依靠當地土著實現對所在地區的管理,自然無法產生強大的影響力。

二,蒙古的急速擴張導致其無法對統治之下的各種文明形成資源整合。蒙古帝國板塊的擴張的速度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也導致了一個致命的問題,蒙古對治下區域只能更多地依賴當地人的管理和原來的政治運作體系。而蒙古統治下的各種民族文化,政治體系,都存在著很大的分歧乃至衝突。可以說,蒙古人是在對各種文明做出選擇的猶豫中喪失了最後的機會,是「其興也忽焉,其亡也勃焉」的最佳寫照。

三,蒙古人口的密度劣勢。除了在蒙古人的發祥地,蒙古在其他任何統治區域,都處於人口上的劣勢,而這也是蒙古人每攻克一地必大肆屠城的主要原因。這讓蒙古人雖然佔據統治地位,卻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一地區原有的政治生態和文明體系。

四,蒙古游牧文明的落後性。蒙古能夠攻城略地,並非是先進文明的勝利,而且落後文明的最後一次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反噬。蒙古並不具備文明上的領先優勢,自然無法讓其他民族在心理上臣服,從而建立起穩固的統治。

五,軍事上不再具有優勢地位。蒙古人攻城掠地靠的不是文明的先進性,但確是科技的領先的結果。蒙古人雖然不具備高級的文明,但對先進科技尤其是先進軍事裝備是來者不拒的,其對火藥武器和攻城器械的學習和利用,是其強大軍事的根本動力。但在蒙古統治後期,隨著這些技術的擴散,蒙古人已不再具備絕對的軍事領先地位。

蒙古最後的衰落,應該說,根本上是游牧文明最終的結局。這也是歷史大潮。游牧文明最終輸於農耕文明,而工業文明又擊垮了農耕文明。先進文明對落後文明的淘汰是客觀規律,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亞洲大陸上只能有一位王者,上天給予過蒙古人機會,因為種種原因亞洲還是漢族的天下。說到底蒙古是一個沒有文化底蘊的民族,一個光憑一代強人所造就的民族,和亞洲大陸王者漢族比起來,差太多了,漢族歷經幾千年風雨。出過無數驚才艷艷的人物,非一人可比,漢族經歷過輝煌,有過低谷,也被屠殺過,從不曾倒下。

自朱元璋橫空出世,蒙古人被驅逐出中原,不思進取。一直想念著祖上的榮光,直到滿蒙聯姻。才緩了一口氣,可惜滿人也不傻,一道聖旨每戶蒙古家庭必須最一個男丁,需要修行藏傳佛教就把一個蒙古族埋進塵埃。

成吉思汗永遠只能是蒙古人心中的夢,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祈願蒙古人世世代代活在成吉思汗的美夢裡! 願華夏世世代代鼎盛亞洲,輝煌在全世界顛峰!願華夏文化引領潮流!


天下大勢,順勢則昌,逆勢則亡。大勢,就是古人講的天意天命,就是歷史的客觀發展規律。從歷史客觀發展規律的角度來講,蒙古的發達,只不過是一段補漲行情,結果也只能是曇花一現。

很多人的思維很窄,只從當時暫時的強弱角度看問題,不看大勢,當然也看不清問題的本質。

勢,執力。執,造字本義是:為了產生普遍好的結果,在現有最好狀態的基礎上,逐步向外圍擴散。力:主動發展的,必然趨勢。故,「勢」字的造字本義是:根據現有的基礎,怎麼對天下普遍好且長久好,就必然往什麼方向逐步發展,而且誰也阻擋不了這種客觀發展趨勢。

過去是幾千年的農業社會,普遍靠種地生存,現在人類普遍進入了工作社會,普遍靠上班生存。

農業社會,地球上最適合農業生產生活的地區,就在北緯38度線附近的幾塊地方,所以,四大文明古國依次發展起來。發達了,保得住保不住,看文化。其文化越接近於符合客觀整體公需,越接近天意。所以,別的都沒了,世界上只留下了中華。

到隋唐時期,農業文明已經發展到了頂峰,接下來就是補漲行情了,天理,普遍好才是真的好,這也是歷史的客觀發展規律。

所以,最早的農業文明中心區旁邊騎駱駝的阿拉伯人發達了。能延續下來,因為它的核心宗旨是集體主義,這就到了12世紀。

接下來就該輪到中華旁邊的騎馬民族了,這就是蒙古人發達的根本原因。但是,蒙古人的文化是自己合適就得,不是向農業文明靠攏,反而是想把天下都變成適合放牧的草場,違背天意,違背客觀發展規律,自然不得人心,所以,在中華短短百年也就完蛋了,在其他地區,因為誰比誰的文化也好不了太多,所以堅持的時間還長一點。

補漲行情的最後一波,才是歐洲靠划船的民族,都漲了,世界也就開始從農業社會向工作社會的過渡。所以,最後一波也就變成了最早轉向工作社會的第一撥。如今歐美之所以是最發達國家的原理,原理就是如此,凡事都是符合天下大勢的。

但是,從人類普遍進入工作社會之後,也就是現如今,誰發展的好與不好,看的還是其根本的文化特徵。想了解什麼才是真正的中華傳統文化?歡迎關注老慢的頭條號。


蒙古的沒落首先有幾個原因,首先是人口太少,就是在成吉思汗時代,也只有95個千戶,不過10萬戶人口,到了明朝末年,蒙古大汗林丹也曾經自稱是40萬部眾,看起來,人口也是非常少。

其次是不斷分家,從成吉思汗時代一直到清朝,先是四大汗國帶走了自己的部眾去了歐洲,中亞和西亞地區,最後來,元朝在中原失敗,40萬蒙古人只有6萬逃回草原,其餘30多萬都最後融入了漢族。

然後,就是蒙古內部的區別,其實也是非常大的,察哈爾,圖瓦,喀爾喀,布里亞特,卡爾梅克,准葛爾等等蒙古都有很大的不同,也互相不服氣,而且這些大部落內部也是內鬥無窮無盡。

人口稀少,還幾百年以來分成若干大部落,還內鬥內戰無窮無盡,怎麼可能有大的發展呢?蒙古地方苦寒,冬季漫長而寒冷,牛羊凍死很多,財富難以積累,嬰幼兒夭折率比較高,男性又喜歡酗酒,這些都是蒙古人口上不去的原因。

這與清朝時期,蒙古很多家庭出男丁當喇嘛沒有關係,在泰國,緬甸家庭也都有男丁當和尚,人口一樣很多。關鍵就是,人家養得活,首先是天氣暖和,在醫療條件惡劣的古代,方便嬰幼兒成長。

其次是幾畝水田就能養活一大堆人,而在古近代蒙古幾千畝草地,都養活不了1家人,而且一到冬季,財富就有可能損失百分之百,至少也是30%。人口稀少,分布又廣,在現代社會,更是無法發展工業和科技,沒有人口數量和教育優勢。所以,蒙古很難再次有大的發展了。


中國有一句話叫做仁者無敵。

這個問題說蒙古恢復它的強盛,本身就是錯誤的問法。蒙古人的強大只是在一個特定的時代里特定的環境中產生的偶然的爆發。是由於一個偉大的領袖,整合了蒙古高原嗜血好鬥的游牧強盜,產生了一股席捲大陸的旋風。也是由於周邊沒有強有力的權力中心可以抵擋這股旋風。以南宋之弱尚可抵檔蒙軍,如果是漢武帝時期蒙漢勝敗之數猶不可定。奴役俄羅斯各公國二百多年,因為當時的俄羅斯還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只是各公國的的鬆散聯盟。蒙古作為馬上民族,以旋風的速度席捲大片陸地。讓人誤以為蒙古是一個有內在驅動力的文明。其實不然,他們只是掠奪成性的強盜。在各征服地都做出了,違背人心自然的殘忍之事。天道貴生,蒙古人卻視人命如草芥,生殺予奪毫無憐惜。

這就決定了,蒙古人是因為高利益的臨時組合。其沒有強大的內部文明支撐其長期的發展生存。他們的一生只能再不斷的征服中度過。一旦停止,就會被其它文明所同化吸收。蒙古四大汗國只有俄羅斯的窩闊台汗國存在了二百多年。那是因為當時的俄羅斯文明,還沒有真正形成完整的文明。蒙古人征戰一定下來,其統治者和普通人就會迅速被當地文明同化。

所以一個沒有自己文明的民族,只靠暴力建國。其勢也猛,其亡也忽。並且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游牧民族憑藉戰馬強弓奴役世界的企圖完全落空了。現在的蒙古國之所以存在是俄羅斯和中國是因為中俄需要緩衝地帶。所以蒙古人和前期其它草原民族一時強盛,最終必然一蹶不振從此失去復興的路。退出歷史舞台


(成吉思汗)

很有意思的話題。

不過,蒙古走向沒落,不是從明末開始,而是從元末。

不少國家研究歷史的學者同樣關注這個問題。只是視角更寬闊一些——當年的蒙古帝國緣何而崛起,然後又因何而衰落。

蒙古帝國的崛起——民族的強悍+千載難逢的「時間窗口」。

當年的蒙古諸部落,作為游牧民族,實際上缺乏其他游牧征服者——比如說突厥人的天然條件——不具備充足的「人力資源」。

外國學者認為,那時蒙古所有男女老少加在一起,不足100萬人。中國學者認為,應該在170萬左右,最少不低於150萬。這是比較普遍也比較靠譜的說法。網上有說,成吉思汗當時統領2000萬蒙古臣民。這肯定是不對的。蒙古高原水草再豐腴,也承載不了這個數量級的人口。成吉思汗曾把他的族民劃分為95個千戶。一個千戶就是一千個家庭,無論如何是算不出2000萬人的。

人雖不眾,確皆精兵。這百餘萬人,除了年幼老邁,大部分人日常就是游牧武士——生活即是一系列戰鬥的不斷演習。他們身著毛皮,身跨善於奔跑、耐力極強的蒙古馬。多備的馬匹可用於輪換。「戰士」們能在極少休息和不必埋鍋做飯的情況下,連續賓士數天數夜。據說在佔領匈牙利時,蒙古騎兵曾三天三夜奔襲700公里。

蒙古騎兵武器裝備也極具優勢。手挽大型混合弓,穿甲箭可在200米內射殺敵人。每人配備30支箭,能于飛奔的馬背上接連射出。騎兵們還配備了頭盔、獸皮盔甲、馬刀,需要時還配備帶鉤長矛和丁頭槌。後來,成吉思汗還從中原學來並建造了投石車、木幔、壕橋、巢車等攻城的武器裝備。這使蒙古騎兵的攻堅戰能力大大提高。從戰役和戰術上,蒙古騎兵是間諜戰和心理戰的能手。善於搜集敵方情報,長於散布擾敵謠言。等等。

以上是蒙古帝國的自身優勢。然而,僅此不足以成就其霸業。而此時的周邊形勢,是其成功不可或缺的「時間窗口」。如遇漢唐,根本不會有成吉思汗的機會。強盛時的阿拉伯人,亦完全不能允許他「出人頭地」。

但恰恰在此時,中國已分裂成三個小國——南方的宋朝、北方的金朝和西北的西夏王朝。中國西面,是孱弱的喀拉汗國;再往西,是花剌子模王國;繼續往西,是巴格達的阿巴斯王朝。後兩國,也正處於快速的衰落過程中。

歐洲亦如是。尚處在中世紀黑暗中的歐洲,散布著大小不一、各自為戰的大公國。已連綿百年的十字軍東征,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使歐洲和西亞許多國家傷亡慘重、實力大損。

內因和外部因素的巧妙結合,為蒙古帝國的崛起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

橫跨歐亞的霸業——鐵蹄征服+四汗並立。

成吉思汗,本名孛兒只斤.鐵木真,生於1162年。1189年自立為汗。經多年混戰後,統一蒙古高原。1206年由蒙古貴族推選為成吉思汗,意為「世界的統治者」。

1209年,征服西夏,使其成為附庸國。

1211年佔領長城以北地區。1213年進入黃河流域。1215年佔領燕京。

1216年佔領東北地區。1218年佔領朝鮮。

1221年佔領花剌子模。

1227年病逝。其子窩闊台繼位。

1234年,蒙古徹底殲滅金兵,進攻南宋。戰爭持續了45年。

同時,成吉思汗之孫拔都率兵15萬向西進攻歐洲。佔領小城莫斯科後,1238年逼近波羅地海沿岸。後因擔心春雪誤兵而回撤南下。

1240年,拔都休整後繼續進攻。12月佔領俄羅斯古都基輔。第二年,佔領波蘭和匈牙利。在西里西亞大敗3萬德意志軍隊。穿過多瑙河佔領薩格勒布,到達亞得里亞海岸。

1242年,拔都聽聞窩闊台死訊,隨撤回伏爾加河下游,順路滅掉了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在薩萊城建立汗國。史稱「欽察汗國」,因其帳金色,又稱「金帳汗國」。

窩闊台死後,先是貴由任大汗,兩年後亦死。拖雷長子蒙哥繼位。

1254年,派其弟忽必烈滅掉大理。

同時派另一弟旭烈兀率兵10萬繼續西征。1256年滅掉伊朗南部盧爾。1258年攻克巴格達。1260年滅掉敘利亞。在西亞建立「伊兒汗國」。

同年,蒙哥在進攻四川時被宋軍擊斃。忽必烈與阿里不哥因爭汗位開戰。四年後,忽必烈勝出,於1271年改號「大元」。翌年遷都燕京,為大都。

1279年,「崖山海戰」後,忽必烈統治全國。

接著,他又發兵從陸路進攻緬甸等國,從水路進攻爪哇和日本。

至此,蒙古帝國統治了歐亞3300萬平方公里的疆域。但實際上,蒙元、欽察汗國、伊爾汗國和蒙古高原的察合台汗國互不買帳。忽必烈只是名義上的大汗。3300萬平方公里,是一種四個汗國並立的局面。

短命強權的崩塌——武力殲滅+文化同化。

蒙古帝國極盛一時,但很快就「檣櫓灰飛煙滅」。原因很簡單。

第一,自己人數太少。尤其在統治了如此大的疆域之後,蒙古統治者寥若浩瀚天空中的晨星。即便心有餘也徹底力不足。

第二,自身文化過於原始。在所有佔領區,毫無辦法拿出自己治國理政的主張,更無可以征服人心的宗教或道德主張。美國學者說:忽必烈在漢人「設計的宮殿里進行統治,舉行複雜的儒教儀式,建立新的孔廟」。因此,只能成為漢人式的皇帝。在其他幾個汗國中同樣如此,佔領者只能使用被佔領國更先進的語言、宗教信仰和文化,從而失去了自己的身份。

第三,內部上層鬥爭過於激烈。忽必烈是蒙古帝國名義上的大汗。然而四個汗國互不相讓,更不要說服從和相互支持。這個巨大的帝國,從誕生那一天起,就已然分崩離析了。這種鬥爭在成吉思汗去世後,幾乎從沒有停止過。

第四,成為佔領者後,迅速腐化。在四個汗國中莫不如此。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中,深刻地感受並記錄了這一點。

第五,殘暴的統治必然引起激烈的反抗。1351年,黃河再次罹患水災。於是爆發了「紅巾軍起義」。逐漸得勢的朱元璋派徐達任「征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率25萬大軍北伐。高喊「驅除胡虜,恢復中華」,得到百姓全力支持,僅半年後就攻克元大都。元順帝逃亡蒙古草原。1381年,雲貴元軍被全部殲滅。明朝統一了全國。

(捕魚兒海之戰)

自此以後,蒙元已再無崛起的可能。

明朝建國後,數次發起對蒙元的打擊。遼東被收復,元軍統帥投降。藍玉捕魚兒海大破元軍主力。使元軍數十年無力發動戰爭。明成祖朱棣五征蒙古,使其分裂成韃靼和瓦刺。隨後,明朝在遼東西部、漠南南部、甘肅北部和哈密等地,設置蒙古衛所20多處,挑選忠誠於朝廷的蒙古封建領主擔任衛所長官。蒙古貴族勢力被分化和馴服。

「伊爾汗國」1295年即已尊伊斯蘭教為國教,反映著伊朗和伊斯蘭教環境對蒙古人和政權的同化。高加索山另一邊的「欽察汗國」,也接受了東正教文化和伊斯蘭文化的同化。

蒙古本土的「察合台汗國」,雖然保持著純蒙古血統,但也接受了佛教的影響,漸漸湮沒無聞。

明朝1368年建國,曾經十分強大。一直到1644被清朝所滅。明清帝國可看作一個時期,強大到不會給蒙元再次興起的任何機會。

而在歐亞大陸中部,十四世紀也接連出現了一些強勢政權。帖睦爾打敗了「金帳汗國」,據說在1405年去世前正準備入侵中國。其後穆斯林突厥人快速擴展。印度教大國維查耶那伽爾亦隨之興起。中東的奧斯曼土耳其人也在擴張。

總之,對於蒙古帝國的歷史「時間窗口」已經徹底關閉了。

在16世紀開始後,即1500-2000年,是一個完全不同意義的「大國興衰」的輪迴。對此,美國著名歷史學家保羅.肯尼迪有著精彩的論述。

前後百多年,在歷史長河中有如白駒過隙,曇花一現。「馬上得天下,未必可以馬上治天下」。於是有偉人詩曰: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悲哉!

(圖片來自網路)


蒙古帝國當年輝煌一時,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四大汗國和元朝。弔詭的是,這四大汗國和元朝雖然各霸一方,但都很快就沒落滅亡了。延續最長的金帳汗國,也不過200年。

(四大汗國區域圖)

元朝和四大汗國相繼沒落滅亡的原因很多,最根本的原因,是蒙古人離開了他們生存的土壤,因此,他們強勁的戰鬥能力也就培養不起來了。靠尚武精神強盛起來的民族,一旦失去了尚武精神,他們被打垮,也就在情理之中。

四大汗國這裡且不談,問題是,元朝被明朝趕回漠北以後,照理說,蒙古人又回到了他們祖先生活的土壤中,再次依靠騎射狩獵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們的尚武精神應該會重新培養起來的,強悍的軍隊應該再次出現的,可為什麼,蒙古人竟然從此一蹶不振了呢?

我認為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蒙古人有土壤沒屏障。

什麼屏障呢?我們來看看當年成吉思汗領導下的蒙古人崛起的情況。那時候,在蒙古和中原王朝之間,有一個金國和西夏的屏障,這個屏障決定著蒙古人不可能直接和中原王朝接觸。當北方的游牧民族直接和中原王朝接觸的時候,他們往往會受到中原王朝的強力打壓,比如秦漢打壓匈奴,隋唐打壓突厥等等。因為受到強力打壓,北方游牧民族自然就發展不起來。

但蒙古人崛起的時候,和中原王朝之間隔著金國和西夏,中原王朝自然不可能對蒙古人構成什麼打擊。

有人會說,就算中原王朝不可能對蒙古構成打擊,但金國和西夏可以打擊蒙古人啊。這話也對,也不對。誠然,金國和西夏可以打擊蒙古人,事實上他們也在打擊。但是他們不可能放手一搏。畢竟南邊有中原王朝。他們如果放手一搏,就會擔心南邊的王朝會不會趁虛而入。這樣,金國和西夏這種有限的打擊,反而刺激了蒙古人更強勢地崛起。

(蒙古人的崛起)

二、蒙古人有部眾沒首領。

我們說,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但是,首領在這個歷史進程中,所起到的卻是一個最為關鍵的作用。當年的蒙古人,如果沒有成吉思汗這樣一個強有力的領導,也不會發展壯大成那樣。

成吉思汗的出現,固然有當時蒙古族發展的必然性,但是,也有成吉思汗個人努力的結果。這樣一個軍事天才,可以說是千年難遇到一個。

當蒙古人被明朝攆回漠北以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天才領導人。沒有這樣的領導人,就無法統一整個蒙古部落。無法統一整個蒙古部落,就無法像當年蒙古人一樣征伐四方。因此,那樣的輝煌,就再也不可能出現。

三、明朝對蒙古人的強力干預。

明朝吸取了先前蒙古人壯大的教訓,當把蒙古人攆回漠北以後,他們並沒有聽任蒙古人自由發展,而是不斷干預。朱元璋先後八次深入漠北打擊蒙古人,朱棣也是先後五次深入漠北打擊蒙古人。而且此後的明朝皇帝,也把打擊蒙古人當成一項重要任務。明英宗北征,明武宗親自帶兵討伐,都是明朝皇帝打擊蒙古人的表現。

除了不斷打擊外,明朝還非常誇張地重修萬里長城,設置九邊軍鎮,用以提防蒙古人,在這樣的強力打擊下,蒙古人自然是發展不起來的。

當然了,明朝也不是一味地打擊,他們更多的還是拉攏,給予蒙古人賞賜,各個擊破蒙古人的聯盟,讓蒙古人聯合不起來。

(明英宗北伐)

四、清朝對蒙古人的聯姻政策。

清朝在壯大之初,害怕蒙古人在背後遞刀,因此採用和蒙古人聯姻的方式,和蒙古人結成了牢不可破的聯盟。

到清朝入關以後,他們沒有採用明朝的方式,而是一直採用公主格格遠嫁蒙古王爺和親的方式。這種聯姻一直延續了下來,一直延續到清末。也因此,蒙古人再也沒有因為對抗在世界上崛起過了。

(參考資料:《明史》《元史》)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很大,原因也很多,這裡談談自己的淺見,以求達拋磚引玉之效。

首先,蒙古族的發展在元朝及所謂四大汗國強盛期達到頂峰後,先後走向衰落,這個過程在元王朝晚期已經開始,而其漫長的衰落過程也多有起伏,甚至出現過迴光返照般的中興。

元朝晚期的官員腐敗、社會黑暗及民族矛盾激化後,引起的全國範圍內的農民起義和豪強軍閥混戰,不但導致了元朝政權北遷大漠,更深刻的後果是所謂的蒙古諸部落貴族對忽必烈系黃金家族政權的覬覦,自出身阿里不哥後裔的也速迭爾謀殺脫古思帖木兒汗之後,蒙古草原分崩離析,烏格齊格什哈、鬼力赤、馬合木、阿魯台、脫歡、也先、孛來、毛里孩、虯伽斯蘭、伊斯瑪因等來自不同部落、甚至不同民族的豪酋野心家們紛紛把持北元朝廷大權,廢殺可汗幾成常事,那時的蒙古高原一片混亂,民不聊生。

到了明代中葉,蒙古北元王朝的紛亂局面開始好轉,經過滿都魯、達延汗的努力,忽必烈系黃金家族重新樹立了蒙古大汗的權威,達延汗兼并、消滅了蒙古草原上絕大部分的異姓大封建領主,基本統一了北元王朝的版圖,蒙古民族史上出現了中興盛況。

達延汗在位期間,為了鞏固黃金家族對蒙古各部的掌控,繼成吉思汗後又一次打破了部落的血緣紐帶,絕大多數蒙古部落的首領均由達延汗的子孫充任。雖然其長子後裔掌握的左翼察哈爾部首領得到了「大汗」之位的世襲繼承權力,但其餘諸子、尤其是其孫鄂爾多斯部袞必里克濟農、土默特俺答汗、喀喇沁老把都等,都是強悍的封建割據者,大汗已經不能得到全蒙古諸部的遵從,北元王朝事實上已經分裂。所以說,達延汗的一些政治措施,雖然杜絕了來自外部野心家們的篡奪,但也導致了黃金家族內部的割據自雄,加之明王朝和後期的滿族後金政權的有意挑唆,蒙古諸部的嚴重對立乃至自相殘殺使得該民族在政治上加速衰落乃至紛紛依附於外族勢力了。

近代一些史家,以俺答汗開始的接納、信仰西藏喇嘛教,來作為解釋蒙古族衰落、「失去戰鬥力」的原因,我個人以為這不過是其外來因素之一,不能算是民族沒落的主因。


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遲早都是要還的,是誰的永遠都是誰的。所以蒙古和滿清到最後都是一樣把領土還了嗎,而且自己的也沒有了。蒙古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像這種不會先進技術的游牧民族遲早就是被淘汰的。還有就是說只要是在中原待久了的民族都會被中華的富裕生活把野蠻和獸性磨滅。所以蒙古沒了獸性就不野蠻了,也就頹廢,沒落了。但是真正的是科技發展了這種落後的民族跟不上時代步伐肯定被淘汰,就像現在的內蒙古和外蒙古的區別,一個窮的一逼,一個非常富有。所以說領導發展國家還是漢人來吧。現在的蒙古永遠也不可能強盛了。現在騎馬砍殺在槍炮面前就是靶子


推薦閱讀:

TAG:蒙古 | 歷史 | 軍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