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做一個有用的人?


何為「有用」?在家是個好孩子、好丈夫(妻子),在學校是個好學生,在單位是個好員工;在哪一個國家,你都是好公民;在哪一個環境下,你都能生存下去,並為之貢獻價值,這就是「有用」嗎?

也許是吧。根據榮格的「人格的面具」理論,人擁有七類人格面具,在不同的場合使用不同的人格面具。按場合的不同,可以把人格面具分為:外交面具,工作面具,社交面具,朋友面具,家人面具,夫妻面具,獨處面具。這七類人格面具由外而內,一個套一個,如果你的「面具」看上去「美好」,人們就會說你是個「有用」的人......

不同的人,對「有用」的定義是不同的,看你信仰什麼。信佛的人,「真善美」就是「有用」的;信基督的人,「信耶穌」就得「永生」;信「道家」的人,清貧寡慾,「存在」就是「自然」,「與天同壽」就是「有用」;信「自己」的人,「活得自在」就是最好的了......

其實,「有用」一說,是帶有一定功利心理的。很多人為了「有用」這個目的,可以不折手段,毫無底線,只要「結果」是好的,對社會是有貢獻的,歷史就會評價說:「有用」。但想想看,如果戴上「偽善」的面具,就成為「好人」,那麼這個「有用」無疑是悲哀的。信仰這個「有用」,也許比較適合讀《厚黑學》,這樣可以「無恥」地把「面具」加厚到「無懈可擊」的地步吧。如日本人一直崇尚「禮」,遇到仇人不會「分外眼紅」,都是先「禮拜」、寒暄,然後才是更瘋狂的虐殺(有點像鱷魚的眼淚)......

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從這個角度來看,「有沒有用」的評價思維已經過時,這種提法是人性被壓抑下的「苟延殘喘」。這種心態下貢獻再多的價值,傳遞給別人的也是「你死我活」的競爭、焦躁、憂鬱氣息。「

也許,用「幸福」來代替這個字眼更合適一些。有人為自己立了一個無字碑,這是放下了一切執著,解脫了。而我們承載著五千年的文明,難道連「自己有用」這一點還需要懷疑嗎?「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人之初,性本善」,天地、父母賦予我們愛,讓我們好好活著,活著,就是在述說愛的傳承......

有時候,「有沒有用」只是一種心理暗示,你覺得自己有用,就有用。也請為自己留下一點「文化自信」吧。你覺得呢?


推薦閱讀:

2019 年 4 月 13, 14 日托福寫作、口語、辭彙預測
你孩子讀的幼兒園放學後,如果家長晚去接了,有老師守著嗎,老師會不高興嗎?
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為什麼孩子之間存在差距?
怎麼看待2021世界盃可能落戶中國,擴軍至24隊?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