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流感下的中年》一文?未知病毒從哪來?為何無法控制?
所謂「未知病毒」、「無法控制」 也不盡然,
這篇文章確實令人無比感慨。我昨晚在微信群里看到之後,就立刻把它發到了家庭群還有微博,幾個小時過去目前轉發已經接近兩千了……
很多人都在評論中感慨,社區醫院有多麼不靠譜、健康多麼重要、患者多麼不容易、真實的生活多麼脆弱等等。
2018年1月16號的呼吸界公眾號上,中日醫院的呼吸與重症醫學科主任詹慶元教授曾經分享過似乎是這篇文章中患者的病例,大家感興趣可以去看一下原文。我自己因為不是一個呼吸專業醫生,也就是在ICU管過一些患者而已,這裡結合詹教授內容補充一些觀點和事實。
用詹教授的話說:「流感救治實際上就是【原因很明確】的呼吸衰竭的處理。」 重症流感的控制首先是原發病治療,主要是指抗病毒治療。其次是支持治療,包括呼吸支持和其他臟器的支持治療。最後是併發症與合併症的治療。
為什麼進展這麼快?很多人感覺文中的岳父狀況還好,但其實如果年紀比較大的、有一些其他的基礎性疾病以及特殊的臨床狀態(比如說孕產婦,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等),發熱之後持續在39℃以上,淋巴細胞計數持續很低、胸部影像學提示肺炎快速進展這些情況,都是重症流感的危險因素,一定要重視和及時治療。
如何及時治療?儘早在48小時之內進行抗病毒治療,這個原則在在很多有關流感的指南中都有提及。孩子流感也是一個道理,如果出現了相關癥狀,應當儘快查明原因,在48小時之內進行抗病毒的治療是最有效的。
一般常用的是口服奧司他韋,可以緩解癥狀、縮短病程、降低併發症,越早用藥,效果越獲益越大。要注意的是,現在確實也有很多快速檢測的手段,但是敏感性比較低,不建議等待過久的時間。
有什麼支持手段?這個患者的主要診斷是「甲型流感病毒肺炎;ARDS;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肝功能損害」。
目前對於甲型流感病毒肺炎患者的呼吸支持,除了過去傳統的氧療、無創正壓通氣、有創正壓通氣以外,已經有了很多的新型的呼吸支持技術,包括《流感下的中年》一文中提到的人工肺(ECMO)。
十幾年前我本科專業是醫學技術系下的醫學營養專業,但是我們同一個系下面也有很多的是呼吸治療師,包括我在解放軍總醫院有一個非常要好的朋友,很多時候日常的操作也都是做這些工作,其實隨著技術的日新月異,醫學崗位的分工也非常細,我們還是要對醫療技術有信心的,相信專業人士。
如何預防?
日常來說,流感主要還是通過咳嗽、打噴嚏的飛沫在傳播。像現在馬上是春運了,我個人建議大家要注意日常勤洗手和通風,不要用不幹凈的手觸摸眼鼻,平時出門坐火車的時候記得戴口罩,注意均衡飲食。
流感的疫苗接種更是非常重要,特別是高危人群,比如老人孩子、打算懷孕的女性、哺乳期女性等等都建議打疫苗。
參考資料:
詹慶元:從經典病例看重症流感治療的大原則和小細節. 呼吸界
http://mp.weixin.qq.com/s/H038JOKkTnAFkC7aDZ5IrA
我如何看待《流感下的中年》一文?
很多人感慨人生無常,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不在醫療圈的會奇怪「感冒怎麼還能死人」。在醫療圈的,對於生老病死,病來如山倒、意外事故,各種家庭頂樑柱病倒甚至離世的案例都司空見慣了,在一個醫務人員看來普通的「故事」,從一個患者家屬的視角記錄出來的「事故」,卻能讓很多醫療圈的人紛紛轉發,大家五味雜陳,欲言又止,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
因為醫務工作者在參加工作後會控制自己不去「共情」,工作就是工作,在醫療戰線每天面對生老病死,和患者家屬一起喜怒哀樂是不現實的,我們看到了太多的悲劇,我收治過孕婦流感,產婦流感,百歲老人流感、嬰幼兒流感、肝衰竭、腎衰竭的流感,HIV合併流感,眼看著胸片上的肺由黑變白,整個人暗淡下去了,生命流逝,無可奈何,卻很少去想患者背後家庭在經歷什麼,這篇文章告訴了我們太多。
交待病情的時候,我盡量揣摩了家屬接受能力後去盡量客觀描述,也盡量減少家屬的內疚和負罪感,開窗也好,逛商場也好,去醫院探親訪友也好,也許早點怎麼樣就能怎麼樣,這些都可能導致結果,又都不是具有決定意義的事件,我們不知道決定命運的是什麼。文中患者並不是所謂的高危人群,可是一百年前的那場流感中死亡的幾千萬人大部分也是熱血青年。
感冒為什麼可以死人?
從1918年西班牙流感到2018年的流感,確實是百年流感了,很多人說在流感上沒有看到醫學進步,這個有點冤枉醫學了,1918年流感(H1N1)全球死亡人數估計5千萬到1億人,病死率估計2%,而且主要是軍隊的年輕人。1957年亞洲流感(H2N2)死亡人數100~150萬人,病死率0.13%,1968年香港流感(H3N2)估計死亡人數在75萬到100萬,病死率不到千分之一,2009年甲型流感(H1N1)估計死亡人數可能達到30萬人,病死率萬分之三。流感對人類的威脅越來越小,但是不得不說,流感是一個「可致死性疾病」,流感不是普通感冒。
還有朋友問到文章中的「岳父」、「姥爺」流感檢測陰性,家屬說的這個「未知病毒」是怎麼回事。看了前面的病情介紹後,我覺得還是像流感,雖然檢測陰性,但是在這樣一個季節,一家人相繼發燒,患者出現呼吸道癥狀,頭痛、肌肉酸痛,血常規沒有明顯變化、胸CT磨玻璃影,還是符合流感表現。很多人對於檢測的準確率過於樂觀,一次篩查陰性是不能排除一個診斷的,那麼多支持流感的地方肯定無法忽視。最後幾家醫院也都是按照流感給予了抗病毒治療。
可是那個時候已經到了肺部感染階段,發病一周多了,病毒已經侵犯雙肺,使用抗病毒藥物最大的意義是有可能降低傳染性,但是對於控制病情很難說還有什麼幫助。患者很快「白肺」,呼吸機也難以維持,只能使用體外膜肺。
圖片來自網路
沒有病原學依據,我們不能說是確診病例,按照流感指南,有流行病學史加上臨床癥狀,可以做出臨床診斷,有流感核酸檢測才能確定診斷。
有沒有未知病毒?
如果不是流感呢?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並非不可能,從臨床癥狀和輔助檢查不難判斷是病毒感染,但是醫院也不會非要追查患者感染的是什麼病毒,查到具體病毒如同大海撈針,而且病毒肺炎治療大同小異,知道是什麼病毒對於治療沒有更多幫助。
實際上,「知道自己是怎麼沒滴」對病人沒那麼重要,「未知病毒」是冠狀病毒還是腺病毒,並不影響呼吸衰竭和ARDS治療,很多人想知道是哪個病毒這麼厲害,但是知道了也沒有特效藥物,醫生都知道這一點,所以好奇心沒有那麼強,當然知道多一些,對後人更有所幫助吧。
很多感染來自病毒,又找不到病原體,未知病毒也許一直就在身邊,也許是新變異來的,對付細菌我們有很多武器,對付病毒我們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在感染和傳染性疾病領域,病毒遠比細菌難對付多了。在出現更好的抗病毒武器之前,一個靠譜的醫生更重要,我們都不希望遇到機械的處理,需要人文關懷,靠譜的醫生能在有限的信息里提煉出最適宜的處理方案,在不耽誤病情的前提下,告訴你應該怎麼處理才不後悔,而不是機械的把所有選擇權留給你。
讀完《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我已淚流滿面,雖然是醫生,但可能因為在眼科,不太接觸到生死,所以至今也受不了這種場面。
人到中年,我也剛好在這個年紀。上有老下有小,被卡在了這樣的一個年紀。男人,在田裡下大力氣的人。
太多的感同身受。執拗的老人,隨時需要掛心的孩子,一家老小,真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中年男人我們該怎麼做- 及時就醫
在許多人看來,感冒、發燒就去就醫好像不太可以理解,但是真的有必要。
特別是老人,總覺得這些病扛一扛就過去了,我家老人就是如此。
我使用的方法是不管說什麼,連哄帶騙,讓老人先上醫院看了病再說。
感冒的確存在自愈的情況,就是所說的說需要扛,但是由自己去判斷是感冒還是流感,我不敢自己判斷。
實在拗不過父母,最少最少,發燒要去醫院。
-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戴口罩,勤洗手,不隨地吐痰。
戴口罩。文中也提到,簡單的醫用口罩,救了大家。口罩對於阻擋飛沫傳播還是很有效的。
飯前便後要洗手,我記得這是小學課本上教過的內容。這樣的衛生知識我們學過,一遍又一遍,只是有時會被忘記。
- 加強鍛煉
加強鍛煉,增強身體素質,提高抵抗力。是應對流感的好方法。
現在人生活節奏快,生活,被一樣一樣的事情塞滿,包括我們也是這樣。
挺感謝,我家有一個瘋狂減肥的人,我才知道原來在家裡可以進行鍛煉。凳子、扶手、樓梯都可以成為,鍛煉的輔助工具,具體方法可以在網上找找。
當然如果能有時間進行戶外運動慢跑,每天出門跑跑步也是個很好的選擇。
還想說點什麼選擇相信,感謝理解。
對於疾病,請相信,醫生經過十數年的學習,又經過數十年的臨床,是最專業的。
請相信醫生的判斷,及醫生做出的治療方案。
醫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在醫學也有無奈的時候,不是每一次都能夠起死回生。
看文章的時候感到很感動,老人雖然過世,但是作者依然保持客觀,在當前的醫患環境下,讓我們從業者覺得很感動。
這篇文章讀完之後,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推送給了所有的家人。您是怎麼做的呢?
2017年底的一場流感大流行使得現在人們談流感色變。這篇流感下的中年寫出了很多的無奈,但是也看到大家並不了解流感和普通感冒之間的區別。在現實的生活中,大多數人誤以為流感和感冒是一回事。認為感冒嚴重了,傳染流行開來便成了流行性感冒。實際上,事實並不是這個樣子的。今天張大夫來講一講它們兩個的區別。
感冒分為普通性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兩種。
一、普通感冒普通感冒是普通感冒病毒引起的病毒感染,又稱「傷風」。一般來說普通感冒起病急,沒有季節性,一般全年發病,主要表現為鼻部癥狀,如噴嚏、流涕、鼻塞,也可以表現為咳嗽、咽部不適甚至鼻後滴漏感。2-3天後鼻涕可能變稠變黃,可以伴有頭痛、流淚、味覺遲鈍、呼吸不暢、聲嘶等,有時候甚至可能造成聽力減退。嚴重者可以有發熱(多為低熱)、畏寒等不適癥狀。
普通感冒癥狀上如上面所說,比較輕,發病周期也比較短,很少出現發高熱和全身酸痛的癥狀,服用普通感冒藥,比如說泰諾、康泰克等可以明顯減輕癥狀。普通感冒患者一般可以照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一周以後即可自行痊癒,很少出現嚴重併發症。
二、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感發病起病急,可以表現為高熱、全身酸痛、頭痛、乏力、眼結膜炎等中毒癥狀,而相對於普通感冒來說它造成的流涕等癥狀不明顯。發病有季節性,在每年11月至第二年的3月中旬。流感起病急驟、傳播快、發病率高,傳染率可達50%,常可引起暴發流行。
流感作為一種極具傳染性的疾病,無論是對個人、家庭還是社會,都可能產生較大損害。尤其是對一老一小和患有嚴重疾病的患者,因為這部分人群免疫力低,在感染流感後容易誘發諸如肺炎、心肌炎、中耳炎等嚴重併發症,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我們對於流感要加以重視,做到早診斷、早治療。關於治療流感的藥物現階段主要是奧司他韋,這個葯有成人劑型和兒童劑型。
希望我的介紹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更多健康信息,請關注張之瀛大夫頭條號。
看了《流感下的北京中年》這篇文章,真實體會到感冒可以致命。而文中有一段「病人可能感染了未知的強病毒」,是造成其岳父肺部大面積感染,最終不治的主要原因。那麼就說一說「未知的強病毒」。
首先認識一下病毒及其危害病毒是一類個體微小(病毒以納米為測量單位,細菌以微米為測量單位)結構簡單,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並以複製方式增殖的非細胞型生物。病毒一旦脫離細胞,能以無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狀態存在,並長期保持其浸染活力。人體感染病毒後,可產生特異性額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會呈自限性,讓人體自愈。但是如果在自愈過程中,造成繼發性感染則是病毒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說一說「未知的強病毒」的來源,我認為可能會有以下幾個來源:1) 來源一:病毒的自身變異。按照達爾文的進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病毒可以理解為生命體(非細胞生命形態),當病毒進入生物體內,生物因病毒感染而呈現自限性時,為了繼續生存下去,雖然是無限趨近於零的概率,但無數的病毒在不同的個體當中產生變異是有可能的。其次是類似於核輻射之類的環境污染,讓原本的病毒原體產生變異,產生新的強病毒。因此病毒的自身變異是未知強病毒的來源之一,如SRAS(引起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體)其實是一種冠狀病毒的新變體,而人感染禽流感(H5N1、H7N1、H7N2、H7N3、H7N7、H9N2和H7N9亞型)使一般感染禽類的流感疾病獲得了感染人的能力。
2) 來源二:生化實驗室改造。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對已知的病毒進行研究,從而更好的進行防治,挽救更多的生命。但是研究過程中,會分析病毒基因變化,從而在病毒基因中增加或截取基因片段,在此過程中就有可能人為的製造出未知的強病毒,一旦發生泄露,就成為未知的強病毒。如2014年7月,日本東京大學兼美國威斯康星州麥迪遜大學教授河岡義裕,為了分析H1N1的基因變化,改造出了超級H1N1(是將H1N1流感病毒改造成能夠繞過人類免疫系統的病毒)。另外,世界各國的軍備競賽,細菌戰、病毒戰已通過電影、電視媒體等對未來進行了預想的展示,而細菌戰在二戰中,日本在侵華戰爭中已有過使用先例。如果將來世界發生局部戰爭或世界大戰,為了戰爭勝利的未知強病毒也就自然降臨了。
3) 來源三:原本存在,只是尚未發現。我們生活的宇宙和世界尚有很多未解之謎,我們一直處在探索當中。病毒也在此列當中,自第一個已知的病毒是「煙草花葉病毒」,由馬丁烏斯·貝傑林克於1899年發現並命名,至今已發現超過5000種病毒。因此,病毒原體或許早已存在,只是尚未被發現。如埃博拉病毒(1976年首次發現)、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1981年首次發現)等,這些均是原本存在,只是我們尚未發現的明證。
未知的強病毒為何無法控制?原因主要由以下幾個:1) 缺乏特效專治藥物。治病的藥物是根據已知的疾病基因進行研製的,是按照疾病的基因特徵庫來匹配的,當基因特徵庫沒有時,一般藥物對未知病毒基本沒有療效,也就無法預防和控制未知的病毒。這也就是為什麼SARS和埃博拉爆發之後,才有世衛組織及各國醫療機構緊急研究防治藥物的事情。
2) 未知病毒常常錯過最佳防治期。醫生是人不是神,在每天診治幾十患者的情況下,只能根據病人表現出來的病癥結合檢驗、檢查結果進行初步判斷和用藥,只有在常規手段無效之後或疫情大規模爆發之後才會想到可能是未知病毒上去,而這往往錯過了最佳的防治期。如SARS、人感染禽流感等的防治過程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3) 醫療資源不足,患者就醫困難。因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生受診治經驗、醫療設備等資源的限制,無法為患者提供精準的醫療服務,造成患者生病時都想到大醫院就診。但是大醫院的醫療資源有限,無法服務每個想就診的患者,這就造成小醫院門可羅雀,大醫院門廳若市,使得患者就醫困難。解決的辦法就是醫療資源下沉,醫生輪崗,推行家庭簽約醫生、分級診療制度,從而合理分配醫療資源,改善患者就醫體驗。
我們該如何面對呢?生命只有一次,小病不要輕視,及時就診
一旦生病,做好隔離防護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鍛煉身體,合理膳食,增強自身免疫力,身體健康就是對家人最大的支持!
作者:袁媛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健康管理師
遼寧營養師事務所食育部長/公眾號責任編輯
80後寶媽,擅長孕期營養指導、兒童飲食教育/頭條號「小樹育兒」原創科普作者
一篇《流感下的中年》用血淋淋鮮活的文字刷新了大部分人對流感的認識。
《流感下的中年》文中提到未知病毒其實並不奇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流感毒株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變異,這就是為什麼流感疫苗常常出現滯後性的原因,抓妖的速度趕不上作妖的節奏。還沒有見識過流感危害性的朋友會覺得流感和普通感冒一樣,吃點感冒藥扛一陣子就沒事了。流感病毒感染人體後,可以誘發細胞因子風暴,導致全身炎症反應,出現ARDS、休克及多臟器功能衰竭。
流感病毒本身不算烈性病毒,真正可怕的是它誘發的一系列全身癥狀。
肺炎
肺炎是流感最常見的併發症 ,流感並發的肺炎可分為: 1原發性流感病毒性肺炎 2繼發性細菌性肺炎 3混合性肺炎 。流感起病後2-4天病情進一步加重,或在流感恢復期後病情反而加重,出現高熱、劇烈咳嗽、膿性痰、呼吸困難,肺部濕性羅音及肺實變體征。(嚴重者可致死)《流感下的中年》作者的岳父最後就是出現重症肺炎的癥狀,需要上人工肺(ECMO)
神經系統損傷
包括腦炎、腦膜炎、急性壞死性腦病 、脊髓炎、吉蘭-巴雷綜合征等(嚴重者可致死)
心臟損傷
心臟損傷不常見,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可見肌酸激酶升高、心電圖異常,重症病例可出現心力衰竭 ,感染流感病毒後,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臟病相關住院和死亡的風險明顯增加
肌炎和橫紋肌溶解
主要癥狀有肌痛、肌無力、腎功能衰竭,血清肌酸激酶、肌紅蛋白升高、急性腎損傷等 (嚴重者可致死)
膿毒性休克
表現為高熱、休克及多臟器功能障礙等(嚴重者可致死)
從誤以為是傷風感冒到迅速惡化上人工肺再到離世不過29天時間,《流感下的中年》中作者的岳父人生最後一個月就像坐上了一輛死亡過山車。流感的威力讓人咂舌。
相當一部分患者感染流感也沒有明顯癥狀(約75%),但為什麼文章中作者的岳父病情難以控制呢?
《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18版)》中明確指出以下人群一旦感染流感易發展成重症病例:
1、年齡<5歲的兒童(年齡<2歲更易發生嚴重併發症);
2、年齡≥65歲的老年人;
3、伴有慢性呼吸、心血管、腎病、肝病、血液系統疾病、神經系統、內分泌、免疫系統疾病
4、肥胖者(BMI大於30);
5、妊娠期婦女。
作者的岳父就屬於老年人,加上常年抽煙呼吸系統慢性疾病是跑不了了。上文提到的5點高危因素至少就佔了兩點。
如果你很幸運還沒有罹患流感,那麼,下面《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18版)》給出了以下幾點權威建議: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
主要應用的是三價疫苗(H1N1、 H3N2 、 BV /BY),推薦老年人、兒童、孕婦、慢性病患者和醫務人員等流感高危人群,應該每年流感流行前(9-11月)優先接種流感疫苗。
- 增強體質和免疫力;勤洗手;保持環境清潔和通風
- 盡量減少到人群密集場所活動,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
-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 咳嗽或打噴嚏後洗手,盡量避免觸摸眼睛、鼻或口
- 出現呼吸道感染癥狀應居家休息,及早就醫(這是關鍵,文中作者岳父就是在家耽誤時間太久錯過了最佳干預時間)
- 早期識別與抗病毒治療對改善預後很關鍵
-
考慮流感可能:流感流行季節+流感樣癥狀
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及重症患者儘早(48小時內)給予抗病毒治療(奧司他韋,商品名達菲),不必等病毒檢測結果
參考文獻:《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18版)》
春雨醫生來回答這個問題~
冬去春來,又進入了感冒的高發季節。好多病人到醫院來就診的時候都會問:「醫生,我這是不是流感?」那麼,普通感冒、流感到底有啥區別呢?治療都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我們今天就來好好了解一下。
首先要說明的是,「感冒」一般只是口頭用語,我們通常說的「感冒」,在醫學上的術語應該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流感都可以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幾種病都叫「感冒」也沒錯,但是它們之間還是有一些區別的。
病原體感染的病原體不同是這幾種疾病最大的區別。
普通感冒70%-80%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見的呼吸道病毒包括鼻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科薩奇病毒等等。還有20%-30%是由細菌感染引起,或者繼發於病毒感染之後,以溶血性鏈球菌最為常見,其它的有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葡萄球菌等等。
流感的病原體就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可分為甲、乙、丙三型,人流感最多見的是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最容易發生變異,常引起大流行,病情較重。
大部分的普通感冒發病都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禦功能降低。比如受涼、淋雨、氣候突變、過度疲勞等,可使原已存在於上呼吸道的或從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細菌迅速繁殖,從而誘發本病。老年人或幼兒、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也更容易發病。
流感發病常常有明顯的季節性,北方常在冬春季,南方全年可以流行,容易互相傳染,常常會爆發流行。患者以小兒和青年較多見。
發病癥狀
普通感冒主要為鼻部癥狀,比如打噴嚏、流涕、鼻塞。也可以有咽干、咽痛、咳嗽、頭痛、發熱等。大多數病人5-7天內可以自行好轉。還有一些病人可以表現為急性咽喉炎、急性皰疹性咽峽炎、急性咽結膜炎、急性咽扁桃體炎等等。
流感的癥狀可以和普通感冒非常相似。起病較急,癥狀相對重。畏寒、高熱、頭暈、頭痛、全身酸痛、乏力、食慾減退。鼻咽部癥狀較輕。可以有腹痛、腹脹、腹瀉等消化道癥狀。也可以表現為肺炎、全身毒血症,甚至呼吸衰竭、循環衰竭。
發病早期,通過臨床癥狀很難區分普通感冒、流感。而通過流行病學特徵,我們可以做一些初步的篩查。比如患者周圍密切接觸者中出現大量的感冒患者,那麼要懷疑是不是流感爆發,如果上述原因都沒有,且患者近期有明顯受涼或勞累,那麼就要考慮是不是普通感冒。
當你沒有把握到底患的是哪一種病,來到醫院裡,希望醫生通過化驗檢查來幫你確診的時候,也請不要抱太高的期望值。
血常規的檢查對於區分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是當這兩種都是病毒感染的時候,就無能為力了。
有一些醫院裡可以開展快速的流感病毒抗原篩查,但是價值也很有限。對於結果陽性的患者,可以建議進一步做病毒檢測,但是結果陰性,也不能夠完全排除,只能建議繼續觀察。
病毒的核酸檢測或分離到病毒是唯一能夠確診的手段,但是目前很多醫院還沒有這樣的條件,而且這些檢查相對價格昂貴,對於所有普通感冒來就診的患者都做這樣的檢查,經濟上面也不划算。
治療現在我們對這幾種疾病的發病原因應該比較清楚了。但是發病早期,癥狀都相似,連醫生也不容易分清楚,我們應該怎麼治療呢?
如果只是以流鼻涕,鼻塞等癥狀為主,發熱、咽痛、頭痛等癥狀較輕,可以服用一些針對感冒癥狀的藥物,同時多飲水,注意休息和保暖,觀察5-7天,癥狀如果好轉,說明就是普通感冒,不需要特殊治療。
如果頭痛、全身乏力嚴重,出現高熱,或者有咳嗽、胸悶,建議及時到醫院檢查。血常規還是有必要檢查。胸片或者胸部CT對於判斷有無肺部感染很重要。如果有的話,說明病情可能很嚴重,有可能是需要住院治療的。如果肺部沒有問題,也沒有相關的流行病學病史,那麼還是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密切觀察病情是好轉還是加重,以決定進一步做什麼檢查確診。
因為普通感冒、流感的發病病因不同,預防的側重點也是稍有不同的。
預防普通感冒,平時要注意多運動鍛煉,加強自身免疫力,避免勞累、受涼、過度疲勞等這些因素的影響。老人和幼兒尤其要注意根據氣候及時增減衣物。
流感主要來源於人和人之間的傳染。冬季由於室內門窗緊閉,通風少,所以流感更容易流行。要注意在流感高發時期,避免出入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口罩也有一定的防護作用。接種流感疫苗可明顯降低發病率和減輕癥狀。
總之,感冒、流感的主要區別就在於感染的病原體不同。它們的早期臨床癥狀相似,但是病情輕重不一樣。早期無法確定診斷的時候就要通過流行病學病史和初步的門診化驗進行篩查。希望通過一次門診檢查就確診目前還做不到,只能動態地觀察病情的變化。在你自己沒有把握的時候,多諮詢一下醫生的意見才是最重要的。
圖片來源:123RF.com.cn圖庫
版權聲明:本文為春雨醫生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reading@chunyu.me
2月12日,《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下稱《流感》)繼續「刷屏」。
機構媒體與自媒體跟進;為作者岳父提供診療中日友好醫院呼吸科專家詹慶元發聲,就「人工肺」做科普,並呼籲公眾對流感、重症流感早識別早治療。(參考閱讀《岳父經治專家詹慶元詳解「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中的流感,細說被醫生稱為「魔肺」的人工肺到底能否救命?》,原載於《呼吸界》)
「不明病毒」是什麼?流感何以致死?對於急危重症患者和家庭,能夠順暢轉診的醫療服務系統是否可期?
2月12日,國家衛計委副主任王賀勝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今冬活動強度高於近幾年平均水平的流感疫情已經回落。但困惑仍未消除。就此,健康點專訪了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
致死是流感的特點
healthpoint健康點:流感何以致死?
馮子健:致死是流感的特點之一。(參考閱讀《流感是如何置人於死地的?》,原載於《南方周末》)一般來說,流感重症比例不高,公眾對「流感致死」的感受並不強烈。但由於今年感染流感的患者人數眾多,嚴重病例、死亡病例的絕對數值有所提高。
病死率是衡量流感嚴重程度的指標之一。2009年流行的甲流,病死率是0.2‰,即10000人里可能有2個死亡病例,與其他疾病相比並不高。而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期間,病死率可達2%,即上升100倍。
總體來說,流感以輕型病例患者為主,大多數患者過幾天就會自愈。只有極少數患者會非常嚴重,這其中還有一些患者死亡。是自愈、發展成重症還是死亡?這取決於病毒特點,也與患者自身的體質差異有關。
有一部分人感染流感後,機體免疫反應非常強,我們稱之為「細胞因子風暴」。「細胞因子風暴」的目標是清除病毒,但也可能導致患者自身的機體損傷,比如《流感》一文提到的「白肺」。
healthpoint健康點:文中提到「白肺」,可能是感染了某種「不明病毒」?
馮子健:「白肺」並非病毒侵襲的直接結果,它是病毒入侵後,機體做出強烈甚至過度的免疫反應所造成的。我沒有直接接觸這個病例,根據專業知識和經驗推斷,文中患者出現「白肺」的階段,病毒很可能已被清除,但免疫反應仍在增強,因此患者的呼吸道標本中檢測不到病毒。
我推斷,這個「不明病毒」很可能還是流感病毒。當然,也不能排除其他病毒感染存在。在臨床上,共感染現象非常普遍。特別是像文中發展到後期的患者,他的免疫力、白細胞持續降低,在這種情況下,各種細菌導致的機會性感染都可能發生,並且使用各種抗菌素都難以控制。這是機體抵抗力極低情況下的後果,在臨床上並不是異常的、特殊的或者無法解釋的。
healthpoint健康點:有一種觀點認為,患者發展成重症,可能是未能儘早做流感確診導致,您是否同意?公眾如何能掙脫「因疏忽發展成重症」的恐慌?
馮子健:首先,流感發展成重症並非延誤造成的。患者的個體反應不同,有些患者的病症是自限性的,3到7天,癥狀就能緩解;另一些患者可能就會持續加重,像《流感》中作者的岳父,即便使用了「人工肺」這一最高級的醫療手段,也無法挽回。
目前,在重症發生之前,沒有特別好的辦法能夠及時識別這種重症傾向並採取臨床干預。不是中國目前的能力做不到,而是疾病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
health point健康點:作者在文章中也始終在反思,沒關好窗戶,沒立刻去大醫院,是不是錯了?
馮子健:開窗受寒,抵抗力下降,可能會導致感染、發病。但具體到這個案例,由於病毒感染的原因和途徑有很多,也不見得就是開窗導致這樣的結局。此外,每個患者自身體質不同,發病後立刻到大醫院就診,結局也不好說。我們不能用一個病例作為對整個疾病的認知依據。
health point健康點: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甄別可能致死的流感和普通感冒?
馮子健:首先,實驗室有豐富、專業的手段甄別流感和普通感冒。包括中國在內,國際上目前普遍使用的有PCR、快診試劑等方法。其中,快診試劑成本低,使用便利,可以在門診使用。當然這個辦法也有缺陷,即準確性不夠高。但在目前的技術水平下,要求快,準確性就必然要打折扣。
其次,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在臨床上甄別普通感冒和流感是沒有太大價值的。因為流感和普通感冒的治療手段相同,區別可能就在於流感可以在48小時以內使用奧司他韋(即「達菲」),但是絕大多數流感患者,即使不使用「達菲」,癥狀也能逐漸減輕。「達菲」的目的是縮短病程,減輕癥狀,或許能阻止一部分患者發展成重症。
不過,重症患者在所有感染者中所佔的比例如此之低,如果臨床上對每一個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都做PCR這樣的臨床實驗甄別,通常也要等幾個小時才能出結果,對醫療機構和候診的患者都會造成很大的壓力,成本也相對高昂。因此,現階段對流感的甄別仍然以醫生的常規診斷為主。
大流行不可避免
healthpoint健康點:今年是1918年導致5000萬人死亡的西班牙大流感100年。在您看來,在流感防控上,還有哪些工作要做?
馮子健:流感並非新疾病,是病毒感染呼吸道為主的疾病。特點是每年都會形成季節性高峰,在北半球是冬天高。每年流感的流行強度是不同的。有時我們幾乎感受不到,它就過去了;有時會像今年這樣,感受非常強烈。以人類現在的科技水平,流感是無法避免的,我們也無法預測病毒變異。
需要警惕的是流感大流行。流感大流行的前提是病毒發生較大變異,人群對其沒有免疫力,由此導致在全球範圍內廣泛傳播,重症和病死率也會提高。某種程度上,大流行是人類的宿命。1918年的大流行有2%的病死率,且發生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對社會的影響非常大。但從目前的科學水平來看,這是不可避免的。
目前全球流感研究和防控的投入都非常大。世界衛生組織為流感建立了少有的全球性監測網路,中國是監測網路的一部分。公眾能夠得知流感病毒類型和強度的前提,就是監測網路的建立。
此外,人類為了解決流感困擾研製出疫苗,目前仍是最好的保護手段。中國目前有數十家流感疫苗生產企業,產能可以覆蓋1億人。如果疫苗接種需求進一步提高,中國的產能還可以進一步擴張。遺憾的是目前中國的流感疫苗接種人數並不多。
這次流感暴發給疾控部門的教訓也正在此。我們需要利用各種方法,從政策、免疫服務、醫務人員教育等方面入手,促進公眾接種流感疫苗,特別是高危的老人、孕婦、兒童。發達國家就是這麼做的。
healthpoint健康點:對於《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您有什麼看法和評價?
馮子健:首先,從疾控專家的角度看,這篇文章從個人和家庭的視角觀察、感受和記錄了這次流感疫情的影響,很有價值。
其次,也促使我們反思自己的工作,有什麼辦法促進公眾接種疫苗。《流感》一文很清晰地展現了目前中國醫療體系承受的巨大壓力;此外,在救治成功率不確定的情況下,究竟要不要上代價高昂的「人工肺」?這既是醫生的糾結,也是家庭的糾結,還涉及醫學倫理,決策非常困難。
此外,如何通過深化醫改,減少重症患者在就診過程中的周折?醫改的目標之一,是讓患者不需要如此糾結,醫療服務體系就能幫助他解決轉診、溝通等問題。我們要改進社會服務和社會治理,這是改革的目標。
這篇文章對整個過程的記載,包括中年人承擔各種社會角色的負擔和壓力,能引起讀者的同理心、同情心和共鳴。我認為寫得非常好。
healthpoint 健康點:作為疾控專家,您對流感大流行的應對有何建議?
馮子健:還是要對流感大流行做充足的應對準備。今冬流感已經給醫療機構造成這麼大的壓力,如果患者數量再翻倍,重症患者數量再翻倍,我們的醫療服務體系能否承受?那樣的情況下,我們的醫生和護士也會病倒。全社會都要做充足的準備。
雖然我們不知道大流行什麼時候發生,以什麼面貌出現。但我們可以確定,大流行會出現,這是不可避免的。
今年是西班牙大流行的百年紀念,也是一個契機。中國這麼大,有這麼多的人口,又在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中,包括醫療服務在內的整個社會服務體系,都要儘力快速適應挑戰,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最近李藥師也有幸拜讀了刷爆朋友圈的這篇熱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筆鋒幽默中透漏著中年的心酸無奈。是啊,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上本來就一地雞毛,再出現個危機事件,真是會措手不及,更加張煌了,活著不易,且行且珍惜。話不多說,還是說流感的事兒。
李藥師談健康,點右上方關注,更多健康話題與您分享!
今年冬天的流感,爆發範圍廣,涉及人群眾多,也出現了極少數的死亡病例,就如上文中的孩子姥爺,李藥師相信,「姥爺」的離世並不單是因為光膀子,主要還是病毒的侵襲。
流感是一種流感病毒(主要有甲乙丙及變異型等)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疾病,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傳染性強,傳播迅速,極易造成大流行。一般情況下,流感起病急,潛伏期在數小時到4天,且容易引發併發症(如肺炎、心肌炎、心肌梗塞、哮喘等),老年人和體弱者易並發肺炎。
流感下的中年文中的「姥爺」最終就是因流感而併發重症感染性肺炎而離世的。對於最終這個導致肺部衰竭的罪魁禍首,可能很難判定,可能是超級細菌,也可能是病毒,但如果在流感發病期間,發現危重癥狀,應及時就醫是李藥師在這裡更想強調的。
出現哪些癥狀屬於流感的危重癥狀,應及時就醫治療1. 重症癥狀包括:
持續高熱超過3天(72小時),伴有劇烈咳嗽、濃痰血痰或胸痛等癥狀;
呼吸頻率快、呼吸困難、口唇紫紺;
神志改變,反應遲鈍、嗜睡或躁動,驚厥、譫妄等;
嚴重嘔吐、腹瀉、出現脫水表現;
原有的基礎疾病明顯加重,如原有的心血管疾病、肝腎疾病等的突然加重。
2. 危重病例癥狀包括:
呼吸衰竭
急性壞死性腦病
膿毒性休克
多臟器功能不全
其他需要監護治療的嚴重病徵。
流感的高危人群
說完癥狀,再說下高危人群,根據美國CDC和國家衛計委2018流感防治診療指南,以下人群是流感重症高發的高危人群:
大於65歲的老人和小於5歲的幼童;
有慢性基礎疾病的人群: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除外),肝腎疾病、血液系統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
妊娠期婦女
嚴重消瘦者(BIM大於30)
對於上述人群,一旦感染流感,或發生疑似流感癥狀,應及時就醫,確診後可服用抗流感病毒藥物對抗治療(現在主要是病毒神經酸氨酶抑製劑,奧司他韋、扎那米韋等)。
談健康,我們是認真的,關於流感的那些事兒,歡迎大家在下方繼續留言探討!
作者的原題為《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全文全文約2.6萬字,詳細地講述了一位60歲老人因為一場「感冒」,發展成重症肺炎,29天後終於離世的故事。作者逐日記錄各種細節,代入感很強,引起許多讀者熱議。我在這裡就讀者可能關心的一些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1 究竟是什麼病毒感染如此厲害?雖然患者做了咽拭子流感檢測呈陰性,但不仍不能排除流感的可能行。從一家人相繼發病的癥狀來看,流感的嫌疑仍然很大。當然,在流感病毒以外,許多病毒也都可以造成重症肺炎,比如2003年在我國人人聞之色變的SARS病毒也是一個典型。
但是為什麼醫院也查不出感染病毒的種類呢?因為確診需要做病毒的分離和培養,需要專業的病毒實驗室,而且分離的成功率很低,費用也很高。目前我國大多醫院普遍不具備這樣的條件。而且即使病毒分離鑒定成功,對於指導治療的意義也並不大。目前而言,所有的病毒性肺炎治療方案基本都差不多,知道了病毒的種類,對醫生也沒什麼特別幫助。所以,醫生和醫院的主要經歷不會放在鑒定病毒上。
2 這樣的的事情會不會發生在我或者我身邊的親人身上,能不能預防?雖然歷史上流感大流行,曾經造成全球很多人死亡。但是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現在流感對於人類的威脅已經沒有當年那麼大了。考慮到現在每年的流感患者人數,死亡的病例其實只佔很小的比例,是小概率事件。過度緊張是沒有必要的。
雖然在精神上要藐視敵人,但在行動上要重視敵人。注意保暖、注意休息、運動鍛煉,增強自身免疫力,永遠是預防的最好辦法。萬一出現感冒,更需要及時休息,該檢查的、該治療的都不要馬虎。
3 為什麼治療費用那麼高昂,還是控制不了病情?現代醫學的發展是由科學技術的發展所推動的,也受到當前科技水平的局限。因此,醫學並不是萬能的,家屬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只是為患者多贏得了一次賭一把的機會,儘管贏得賭局的幾率小,但家屬願意一試。
我們在救治病人的過程中,越是運用到先進的技術設備,其價格就越高。所謂的「不惜一切代價」必定是有限度的,要根據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來選擇。這是先進科技發展早期的必然過程,只有經過了這一過程,技術才會越來越成熟,價格才會越來越便宜,治療的經驗也會越來越豐富,然後技術進行新的改進。醫學就是這樣才能不斷進步,我們能夠攻克的疾病才會越來越多。
最後我想為老人的離世表示哀悼。從文中能看出醫生已盡全力,家屬也是一樣,結果不理想,都是命運的安排。人已逝,生者還需前行,擁有的健康我們要更珍惜。
推薦閱讀:
※在有男友的陪同下出去去旅遊還是害怕怎麼辦?
※怎麼拒絕別人借錢呢?
※中度耳聾者自卑到工作都不敢找,該怎麼調整自己的心態?
※怎樣克服自卑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