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由幼兒園進入一年級會不適應,怎樣培養適應低年級的習慣?


作為一名小學生的媽媽,我從家長的角度談一下我的看法。首先,讓孩子提前了解一下小學生活以及即將升入的學校是很有必要的。我兒子在上大班的時候,幼兒園安排了一次參觀小學的機會,進到小學一年級的教室,看小學生們上課、做課間操,上體育課等等,小朋友們第一次走進校園,到處都很新鮮、好奇。參觀後,孩子對小學校園有了初步的了解,等到自己一年級報到的時候就不緊張了,反正我兒子當時報到是很興奮的,還拉著我給我介紹哪裡是操場,哪裡是教室。

其次,幼升小的暑假各個機構幾乎都有幼小銜接培訓班,可以給孩子報一個。其實對於這種班家長們是說法不一的,有的認為這是提前讓孩子上一年級,尤其是提前接觸到一年級的知識,一年級學習內容很簡單,提前學習後等真正上學上課就不認真聽講了,不利於聽課習慣的養成。有的家長則認為孩子這樣提前進入小學生涯,可以更快的適應小學生活,尤其是適應能力慢的孩子。我認為都有道理,家長們看情況選擇吧,我兒子就沒有報班,因為接受新事物能力強,加之對小學的參觀了解覺得能很好的適應,於是在家玩了一暑假。第三,家長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上小學後每天都有作業了,不像幼兒園以玩為主,孩子一開始會有些不適應,我們應該給孩子講清楚為什麼要學習,為什麼要做作業。剛開始我孩子也是不太適應,於是我每天晚上都陪他寫作業,後來逐漸退出,適當監督,以培養好習慣為主,不過多干涉。第四,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小學的作息時間和幼兒園是不一樣的。因此每天早睡早起、上課專心聽講、正確的坐姿、睡前把書包整理好等,這些生活習慣從一年級就要培養。另外,培養孩子的專註力,剛上一年級時,兒子注意力不太集中,我每天晚上陪他寫作業也是為了訓練專註力,剛開始訓練寫作業可以5分鐘休息一會,慢慢的10分鐘、15分鐘。課下又專門報了象棋培訓班,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效果不錯。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是我們的天使,有的孩子適應快,有的孩子適應慢。自己的孩子只有做家長的最清楚,切記催促、叨嘮,多多引導、鼓勵,相信孩子們可以做的很好!


作為一個小學老師,我見到過各種各樣的一年級新生,有些禮貌和紀律不好,有些聽講不專心,有些作業無法獨立完成,但半年後都漸漸走向正常,只是適應的快慢而已。

我認為孩子在進入一年級之前需要做以下五個準備,有準備的孩子會更快樂、自信地打開局面,奠定整個小學階段的良好基礎。

注重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進入小學,是孩子第一次進入到一個相對較大的集體生活中,面對新的同學、新的老師,需要讓孩子提前準備好相應的社交能力。

學校生活的大部分時間都要和同學一起渡過,他們要學習合作完成任務、分享物品,如果孩子之前只喜歡獨來獨往,那麼家長要提前讓他接觸一些集體活動,比如上一些集體的音樂課、體育類的興趣課,或者開學前參加一些夏令營。

平時鼓勵孩子有機會就多多參與集體活動,比如小朋友的生日聚會、小區的遊樂園、健身區域、社區游泳館、圖書館等等,在這些場合孩子可以接觸更多同齡小朋友,學會和他們相處。

很多家長可能本身不愛社交活動,但為了孩子還是要多帶他參與為好。如果孩子不願意參加,可以在家和他提前演練一番,這樣他就會更有安全感,抵觸心理降低。

讓孩子了解家庭和個人的基本信息

在美國小學的入學準備單中,特意提到孩子入學前,必須知曉自己的名字、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和電話。

這在全世界都是通用的,孩子不管要學會和別人相處,還要對自己有更多的了解。

父母在入學前要讓孩子記住一些關於自己的基本信息:

  • 正確書寫自己的姓名

  • 年齡

  • 家庭地址

  • 父母的電話號碼

  • 自己身體的部位

如果孩子記不牢,可以多多重複,或者編成歌曲一遍遍給他唱。

學習一些簡單的數學和語文概念

孩子在上學前不能使「小文盲」狀態入學,還是需要掌握一定的簡單的基礎知識的,比如認識一些常用字,會從1數到10,會書寫數字和自己的名字等等。

先不談現在很多上過學前班的孩子,已經提前把一年級的課程學完了,即使沒上過學前班的孩子,也都在家提前認識了很多字,教過10以內的加減法。

如果家長不提前給孩子做一些適當的準備,孩子會在開學初感到很灰心挫敗,這個時候家長再去教,他們會有抵觸心理。

還要教孩子一些基礎概念,比如大於、小於、等於,相同、不同,讓孩子能在一堆物體中找到同類物品和不屬於這類的物品。學會一些方位詞,比如上下左右里外等。

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教太多,不要過度攀比搶跑。這會降低他們聽課的興趣和專註度,導致一個學期過後,他們面對自己不會的知識的時候,也無法認真聽講,學習效率低下。

鍛煉手部小肌肉

開學後,孩子會面臨突如其來的大量書寫工作,比如寫數字、寫漢字、寫拼音等等,在家裡父母可以給孩子機會,多運用自己的小手,鍛煉精細運動能力。

比如:捏橡皮泥,用彩筆畫畫,玩沙子,玩水,擰螺絲玩具等

參觀學校

開學前,可以帶孩子選一天參觀即將進入的小學校園,讓孩子提前熟悉教室、校園周邊等環境。

這些參觀不需要很正式,要選擇在一天的不同時候去學校附近走走,看看其他學生是如何早晨進校門,如何放學回家的,讓孩子了解上下學的流程。

以上是我認為一年級新生需要提前做的五個準備,希望爸爸媽媽們不要過度焦慮,孩子無論快慢,都會最終適應小學生活,開頭準備的好,也許後面還有新問題,最重要的是,你要相信孩子。

兔媽在美國:

我是兔媽,現在美國西雅圖帶娃、教書。歡迎訪問我們的頭條號「兔媽在美國」,瀏覽更多中美育兒感悟、見聞、學習分享。所有回答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


孩子從幼兒園升入小學,肯定有一個適應過程,因為小學和幼兒園的教育還是有很大差異的:

1、課堂紀律要求不同

幼兒園小朋友的課堂紀律要求比較低,個別孩子上課的時候到處走動,時不時要去喝水、上廁所,老師也不會苛責。

但是到了小學就不一樣了,上課得安靜地坐著聽講,不可以隨意走動,只有特殊情況才可以去上廁所。

2、培養目標不一樣

幼兒園以培養規則意識、培養自理能力等為目的,比如說學會自己吃飯、穿衣、上廁所,人多的時候要排隊,見人打招呼,與人交朋友等等。學習任務多是唱歌跳舞繪畫等。

小學則不同,孩子們要學習語文、數學、英語等文化課知識,要背誦、要讀寫、還要考試。

3、作息時間不同

幼兒園期間,小朋友每天在學校午睡,到了小學就不一樣了,城市裡的小學大部分中午都是不回家的,也沒有安排午睡。

基於以上幾點不同,那麼孩子在升入小學之前,就要有針對性地培養一些習慣:

調整作息習慣

有些幼兒園到了大班後,就不太強調孩子午睡了。家長們在幼升小的暑假裡,最好不要讓孩子午睡。

培養「坐得住」的習慣

朋友家的孩子,從大班開始,每天晚上要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工作」一個小時,可以是畫畫、做手工等自己喜歡的事情,要求這一個小時期間不能離開座位。

這樣孩子進入小學後,上課就能坐的住,每天放學也能安靜地寫作業。

做好基本的「文化」準備

比如說教孩子認識一些常見字,學會寫自己的名字,認識數字,會簡單的加減計算。否則孩子進入小學,會非常被動,跟不上,因為現在真正零基礎的孩子極少,老師得遷就大多數孩子的進度。

諾曦媽媽:華東師大教育學碩士,頭條號原創作者,二胎媽媽,育兒路上與你同行!


幼兒園裡教學任務不重,主要是在快樂中培養孩子的能力,小學更側重學科知識的傳授,孩子由幼兒園進入一年級確實會非常不適應,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培養孩子適應低年級的習慣,作為教齡16年的小學教師,我有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1、培養良好的作息習慣,形成嚴格的作息時間,杜絕養成孩子磨蹭拖沓的不良習慣。

家長首先要提前知曉孩子將要就讀的小學作息時間表。根據學校的作息幫孩子調好新的生物鐘。根據上表的秋季作息時間,學生小麗6點半起床,晨讀半小時,20分鐘解決早餐,7點半之前出發,步行15分鐘到校。中午午休1小時。晚上7點前做完作業,看半小時新聞,睡前閱讀半小時,8點半熄燈睡覺。

一個嚴格的作息時間,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首要保障。現在的孩子智商都很高,為什麼每個班級都有幾個差生呢?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從一年級起就沒有科學的時間安排。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白天昏昏沉沉,晚上精神百倍,這樣的惡性循環只會讓學習越來越難。

2、一定要早讀,而且要放開嗓子大聲讀。大聲朗讀能培養語感,增強表達能力,鍛煉記憶力,是輕鬆提高學習成績的妙招。但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早讀課上很難聽到學生們的書聲琅琅,他們更習慣用唇語來讀書,在學校尚且如此,在家裡更是難得看到孩子們張開金口了。所以,一定要從很小的時候就讓孩子養成早讀的習慣,孩子越大越是金口難開。我的孩子今年4歲,我們的做法是,早起後,不急著起床,先在床上帶著孩子讀讀唐詩、千字文等。我們已經堅持一年多了,孩子積累了不少古詩文,表達能力很強。

3、要求孩子做事情要又快又好。教一年級的孩子寫生字時,經常看到一些孩子塗塗擦擦,一塊橡皮很快就用了一半,字卻沒寫幾個。跟蹤觀察這些孩子,發現他們後來幾乎都是班裡最慢的,交作業慢,考試慢,慢得老師都沒了脾氣。其實,這是因為最初大人的要求是把字寫好,怎麼寫好呢?當然要慢點寫,寫得不好擦過再寫。現在看來,這是個誤區。實際上,只要是認真書寫的,第二遍和第一遍沒多大區別。我班有幾個成績優異的孩子寫作業就特別快,兩節課的考試他半節課搞定;十分鐘的作業他兩分鐘完工,放學回家前作業就寫好了,如果自家孩子也是這樣的「快手」,那輔導作業得多省力啊。所以,要想將來省力,從小就要對孩子提出明確的要求——做任何事都要又快又好,就像林清玄一篇文章的題目一樣——和時間賽跑。我家孩子早上刷牙的時候喜歡玩玩具,這樣很浪費時間,我嚴肅地跟他說,這樣做會耽誤出門的時間,我們可以快速刷完牙,在去幼兒園的路上玩玩具。如果出門早,到幼兒園的時間也就早些,那麼在老師來之前,我們就可以到滑梯上玩一會。這個苗頭就這麼被我撲滅了。後來,我們買來幾個沙漏,有15分鐘的,有半小時的,有1小時的,做什麼事之前,先把沙漏擺上,事情必須在沙漏完前做完。比如,看動畫片,就用那個半小時的沙漏,沙一漏完,立刻關機。4、留心身邊的事物,用心觀察。敏銳的觀察能讓人更加睿智。對小學生來說,常常留意身邊的事物,不易寫錯別字,計算更加細心,寫起作文更是得心應手。身邊的事物無時不在變化,但是很多人並沒有感知到,這是因為他們的腳步太快了。我在帶孩子的過程中,不放過任何機會教他細緻地觀察。比如,小區花圃里的茶花開了一朵,我們會停下來,看一看,聞一聞,數一數有幾片花瓣,再給其它的花骨朵做上記號,隔一天再來觀察有什麼變化。由於我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對事物的變化特別敏感,生活中的小發現常常令我吃驚。

進入大班的孩子,家長還可引導孩子在生活中識字。如果孩子一張白紙地進入一年級,學習語文、數學肯定很吃力,尤其是考試時好多字不認識,孩子得不了高分。所以,上一年級前多認識一些字對學習是很有幫助的。生活中的字多是一些常見字,孩子在情境中認,不僅認得快,記得熟,而且沒有專門識字的枯燥感,孩子還是很感興趣的。

5、堅持親子閱讀,讓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閱讀能力決定了孩子的學習水平。從孩子出生起,家長就可以開始親子閱讀了。經典的繪本是很好的選擇。我是每天晚上睡覺前和孩子共讀繪本,我們已經讀了一千多本書了,其中一半孩子能複述出來。共讀繪本的最大好處是可以讓教育不留痕,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特彆強。

6、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有一些孩子很早就能從1數到100,甚至能做100以內的加減法,但是這些只是簡單的計算能力,而不是數學思維。什麼是數學思維呢?打個比方說,會數1、2、3、4、5、6、這就是數數,同樣是數到6,會1個1個地數,2 個2個地數,3個3個地數,還會從4開始數到6,甚至知道多1個是幾,少1個是幾,這就是數學思維。數學思維就是用數學的方式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考慮到與一年級過渡,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從數與量的變化、找規律、空間與圖形、位置的關係、時間的變化、人民幣的的使用方面提前滲透,空間關係、認識時間與人民幣對一年級學生來說特別難,家長要特別注重這三個方面。

以上是我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出的一些淺見,希望對有此困惑的親有所幫助。


一年級教材難度不大,可卻是拉大孩子差距的一個關鍵期,因此要從以下習慣和常規兩點讓孩子適應一年級學習。

一、 提前培養兩個習慣

很多家長一說到一年級,就會讓孩子去上幼小銜接班,想著先讓孩子學學拼音、學習認字,總會跑在起跑線前面,殊不知,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該給孩子預備的是學習習慣,而不是書本知識。

1. 看

一節課,孩子的注意力只能維持20來分鐘,一般課堂上,一個老師給幾十個孩子上課,那麼孩子的的眼睛一定要跟著黑板旁邊的老師,注意力不能渙散。平時就要要求孩子看著說話對象的眼睛,家長可以示範。

2. 聽

同樣的道理,孩子在課堂上必須學會聽,既要聽老師講,也要聽其他同學說,會聽的孩子才是會學習的孩子,在平時的親子溝通中就要訓練孩子聽的有效性,例如說完一句話馬上讓孩子重複,或者多讓孩子聽故事,多思考。

一年級的課堂上,學習輕鬆的孩子一定是看和聽都比較專註的孩子,所以,這兩點一定要重視。

二、 預設學校常規

1. 明確學習目的

上了小學,意味著孩子又成長了,幼兒園和小學有很多不同, 幼兒園孩子每天比較放鬆,就是玩耍,小學每天卻有學習任務,而且學習的科目除了語文、數學、英語,還有體育、美術、音樂、科學等很多科目。

雖然有這麼多科目,但是一定要給孩子提學習要求,沒有要求就沒有目標,這一點一定要明確,當然不是說要給孩子多大的壓力,還是要鼓勵孩子有困難就說。

2.了解一日常規

要讓孩子提前知道每天待在學校的時間有多長,可能會有什麼安排,上課、午飯的時間、課間休息以及放學的時間。提前知道後,孩子也有心理準備,這樣家長不至於太焦慮,孩子不至於太慌張。

3.預設溝通交流方法

幼兒園一個班差不多25人左右,一般配備了班主任、副班主任、助教、生活老師4人,小學一個班至少在45人左右,課堂上也就一位老師,從師生比來說,有很大差距。所以孩子和老師的交流方式也會有一點不太一樣,因為孩子比較小,在學校里一個班幾十個人老師也不一定都能照顧到,所以孩子自己必須有思想準備,也能夠自我表達。溝通交流的方法一定要教給孩子,這樣孩子在學校也能夠合理表達心裡的想法。

課堂上,回答問題一定要舉手示意,得到老師允許之後才能起立作答,但是如果是身體上不舒服,一定要馬上跟老師講,這是可以的。

課間休息要文明,如果遇到什麼一定要向老師求助。

三、 學習要「陪」

一年級孩子的學習剛剛起步,家長還是要進行「陪讀」,其實就是每天回家檢查孩子作業完成情況,雖然現在國家都提倡不讓家長簽字,不讓家長檢查,但是畢竟孩子就幾歲,白天一科老師面對那麼多孩子,精力肯定有限所以自己的孩子家長還是要多關心,當天的缺口早點補上,同時要和孩子一起讀書,養成讀寫的好習慣,也是為了孩子自己。


孩子從幼兒園進入一年級,在這些習慣上家長可以給予一定準備:生活作息準備、心理適應準備、自立能力準備。

生活作息:

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一日的生活作息有很大的改變。從最簡單的早上晨起上學的時間開始就有變化:有的幼兒園可以到9點左右才到校,而一進入小學到校時間就會提早到7點到8點之間,然後到中午休息的作息、下午放學的時間都不一樣。這就需要孩子在入學前今早的調整相應的作息規律,以保證進入小學後可以順利銜接。

心理適應:

從學齡前進入學齡後,孩子將從被照顧、被提醒到更多主動學習的狀態。另外幼兒園的學習生活豐富多彩、形式多種,但小學則主要是以老師授課,孩子認真聽為主。這種上課方式的變化,家長可以有意識的去引導孩子:如何認真專註地聽老師說話,如何養成一定時間內專註的能力。

家長還可以在幼兒園放假的時候,經常帶孩子到附近的小學去走一走,看一看,讓孩子有意無意的觀察小學生平時的狀態,讓他有一個初步的接觸。我了解有些幼兒園會安排孩子進入小學去體驗一天的小學生活,這種直觀的體驗會給到孩子更深的感受。

自理能力:

幼兒園老師的角色和小學老師的角色是完全不同的,幼兒園老師是處在一個保育孩子的狀態,吃喝拉撒事無巨細都會提醒和引導好孩子。而進入小學,老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好孩子在學校的學習任務,而在孩子個人物品的整理、收拾、歸納,筆記上就需要家長配合培養孩子的自覺、主動的意識。這些自立和自主能力,家長在家裡就可以提前有意識地去培養孩子,當孩子進入小學生活時銜接就會相對輕鬆一些。

親子關係講師露宏,悟空問答簽約作者。兒童發展心理學專業,專註家庭教育。堅持原創,歡迎關注同名頭條號,期待更多的互動。


親愛的題主,做為家長,能來頭條尋求幫助,說明您對孩子的的關注度很高,能意識做好幼小銜接這一工作,光靠老師是遠遠不夠。

我們都知道,孩子進入小學是他們生活的一個新起點,是人生道路上一段重要的里程,也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個重大轉折。從孩子背上書包,興高采烈地走進學校的第一天起,就意味著他告別了無憂無慮的、以遊戲為主要活動方式的幼兒時代,開始正式跨人以學習為主要任務的學生時代。雖然現在的孩子都上過幼兒園,已經有了上學學習的概念,但是,從家庭到幼兒園,再到小學,活動的範圍和活動的方式都將發生很大的變化,小有一個很大的調整。要求孩子很快地勝任比較繁重的學習任務,很快地適應小學的作息和各項制度。所有這一切對孩子來說都來得那麼突然,那麼嚴肅,又是那麼不可抗拒。孩子會面臨學習上,紀律制度,還有人際交往的各種不適應。以下幾個習慣的培養對孩子的儘快適應小學生活有幫助,供參考。

1、坐得住

幼兒園以玩為主,有課程也比較短;而進入小學之後,一節課45分鐘,有的學校為了保證孩子不分心,還要求孩子兩手放在背後,這需要孩子有坐得住的耐力。有的孩子因為坐不住受到老師批評,自尊心和自信心很受影響。幼兒園時候的一些小遊戲就是幫孩子建立這種習慣的,比如是木偶人小遊戲等,家長可以遊戲的形式幫孩子建立這種習慣,陪著孩子一起做20分鐘,對課堂進行一些遊戲模擬,讓孩子提前感受上課的氛圍,有心理準備。也可以提前徵得校方同意,進入小學,讓孩子看看提前適應一下環境。

2、專註力,聽的專註

孩子的專註力從給幼兒時期很多家長就應該注意這些方面的培養了,所以家長可以告訴孩子,老師上課的時候應該注意的一些事項:

一是要專心聽課,一般小學一年級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只能二十分鐘左右,所以,在這段時間聽課非常重要。老師不會因為某些孩子沒有聽講反覆講,老師看見小朋友開小差,因為任務重學生多,好的最多提醒一兩次,不好的不會提醒。所以家長在家就要提前培養。

二是要記住老師布置的任務,包括作業。從入學第二天開始,老師就會布置作業,而且一般只說一兩遍,需要孩子們能記下來。有的孩子會寫字或拼音,那最好,可以記在本子上;有的不會寫,只能通過腦子記。最好提前教一些字,但至少也讓孩子能夠專心聽進去老師布置了什麼。當然有家長群,可以互相問家長,但是問多了也不好,最好是孩子自己能記住。雖然有個過渡,但是越早會自己記錄越好。

3、自理的能力和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比如課間只有10分鐘,需要整理物品(孩子自己整理本節課的文件夾,換成下節課的書本材料)、喝水、如廁(有的孩子多,還需要排隊,所以每個環節需要迅速)。比如下課放學,只有整理好東西之後才能排隊走出班級,如果沒有準備好的,時間到了只能留在那裡整理,大部隊先走了。

所以在家頭天晚上應該準備好的內容都有規律的提前準備好,為第二天節省時間;也養成自己知道自己做什麼的習慣。在家裡,孩子能做的事情都讓孩子做,比如整理書桌、房間、早起自己安排等,訓練他的自主意識和做事的效率。


我媽媽退休前做了幾十年小學老師,大循環小循環都教過。現在我自己的孩子再過一兩年也該上小學了,我自己也開始對幼小銜接這件事多加留意,並且還和我媽一起探討過。

與孩子的課業知識相比,養成好的習慣更重要,那麼這些習慣有哪些呢?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自理能力

提前了解學校的作息時間,盡量讓孩子調節好生物鐘准。其實孩子對很多新鮮事物都很好奇,也願意自己嘗試做事。所以父母千萬不要事事包辦代替,一定要尊重孩子讓他們有一定自主權,讓他們完成力所能及的事絕對有好處。

我有個同事平時很嬌慣孩子,到了一年級老師布置什麼作業孩子十次有八次不知道,全靠家長自己看家長群。為什麼呢,因為孩子覺得這個事記不記沒關係,反正媽媽會幫忙解決。

提前了解學校生活,重點養成學習習慣

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講,認真完成老師的作業,遇到問題要及時反饋,這些都是最基本又最重要的習慣。至於要不要提前學小學知識,我只能說因人而異,但書本知識絕對不是幼兒階段孩子最緊要的任務。

每個孩子的發展存在個體差異,尊重和保護他們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是最重要的。如果一定要提前學書本知識,也要注意方法,在玩中學有助於激發和保持他們難能可貴的好奇心和興趣。畢竟,興趣真的是好老師。

此外,孩子的思維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也很重要。但無論怎樣,對於孩子而言,尊重和陪伴都是寶貴的財富,也是他們面對未知世界的強大心理來源,家長一定要從自身做起,儘可能地引導和幫助孩子成長。


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個轉折點。對孩子來說,小學是一個陌生而又充滿誘惑力的地方,無論是課程的設置還是環境及作息時間等各方面都與幼兒園有著很大的不同,每年的6.7月,大多數幼兒園都有進行幼小銜接,帶領孩子們參觀小學。

其實孩子們內心對於小學是非常嚮往的,家長在這個時候要特別留意孩子的心理狀態,積極鼓勵孩子上小學,家長也可以在有空的時候帶孩子到小學的校園裡面逛一逛,走一走,讓孩子提前感受和熟悉小學的校園和氛圍,見到校園裡的小學生,提前適應。其次,在幼兒園裡面孩子過的是一種被照顧著的集體生活,老師都會看護周到,及時給予幫助。但是進入小學後,則是相對獨立的生活,孩子必須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學會照顧自己。作為家長,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不要溺寵孩子,什麼事情都替他們打理好,要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穿衣、系鞋帶、如廁,自己的學慣用品,玩具自己收拾好。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家長們也不要急著幫孩子解決,先引導他們,然後讓他們想辦法去解決,這是培養孩子獨立性非常重要的環節,這對於他們以後進入小學甚至是以後的人生都是非常重要的。最後,想說的是好多家長心急孩子的學習,都有報幼小銜接班,提前學習一年級課程,這個一點兒也不好。一年級內容簡單,我們只要耐心,持之以恆的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就行,沒必要花冤枉錢!


在放暑假期間,可以帶孩子去小學校園參觀一下學校,讓孩子有一個心理準備。給孩子講一下小學學校的有趣事,讓孩子對上小學充滿希望和夢想。

孩子上小學後,給孩子講一下小學學校的學習規律,讓孩子慢慢學會自己適應這個新環境新的學習環境新的老師新的同學。

經過時間的考驗,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長大成長。


推薦閱讀:

不懂布置主題牆的這些原則,你很可能是在瞎忙......
蕪湖"得得貝」"童馨」幼兒園事件!!!
在一天六百塊的「髒亂野」澳洲幼兒園,孩子過得怎麼樣?
幼兒園的學期計劃、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要怎麼寫?
和幼兒園老師交流掌握這8個要點,哪怕你不善言辭也能良好溝通!

TAG:幼兒園 | 教育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