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子沒有爵位,怎麼養活一大家子的?


我們總有一個觀念,清代的皇子一旦到了一定年齡,就會被分封出去開衙建府,或是親王郡王,或是貝子貝勒,然後就靠爵位的工資過日子了。但其實在老皇上晏駕之前,有很多皇子是一直居住在宮裡的,就像現在很多富豪依然保持著大家族生活在一起是一樣的。

比如康熙的十三阿哥允祥,康熙一朝他都一直居住在宮裡,直到雍正登基,才封給他怡親王的爵位,分封到正藍旗,他才開衙建府,靠自己的收入養活一大家子,並且享用自己的包衣提供的各方面服務。其實不止是這樣沒封爵位的,即便是封了王爵的人,也有不少依然住在宮裡。比如乾隆在當皇子的時候,雖然被封為寶親王,但他依然住在紫禁城的重華宮,直到他登基。再比如道光在當皇子的時候,也一直住在宮裡,天理教的林清起義殺入禁宮的時候,住在宮裡的道光還親自拿著火槍前去殺敵,即便是嘉慶二十二年,他被封為智親王,他也是沒出過宮。

住在宮裡的皇子與分封在外的皇子有一項極為不同之處,就是他們的旗籍一直都屬於上三旗,而其他被分封在外的皇子則只能屬於下五旗。眾所周知,上三旗由皇帝親自統領,下五旗則按佐領數量由其他王爺、貝勒瓜分,這就類似於一個家族大企業的母公司由爸爸控制,一些子公司就直接交給年長的兒子作為他們的私有財產了,他們也就再沒有繼承母公司的權利,而一些一直沒有分家的兒子一直跟爸爸一起生活,所有吃穿用度均由母公司的收入來保障。皇子也是這樣,內務府負責住在宮中的皇子所有一切的需要,每月都有份例銀,約白銀260兩左右(有時候甚至比皇上還多幾兩),但基本沒有什麼花錢的機會,有每日的飲食、四季的衣裳,有各種使用的器具、珍玩,包括福晉、側福晉所用的一切,而且皇上還會在內務府中撥一部分佐領的人口,作為皇子的奴僕。所以,皇子的生活是完全不需要我們考慮的,人家過的可好了。


感謝邀請!願為解答~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清朝的爵位制度。

清朝爵位分為宗室爵位、異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宗室爵位只授予愛新覺羅氏的子孫。分為十二等,每等若干級。十二等大致可分為超品、品級:

超品: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鎮國公、輔國公、「外省」鎮國公、「外省」輔國公)

品級:將軍(鎮國將軍1品、輔國將軍2品、奉國將軍3品、奉恩將軍4品)

宗室爵:和碩親王、世子(親王嫡子)、多羅郡王、長子(郡王嫡子)、多羅貝勒、固山貝子、鎮國公、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一至三等鎮國將軍、一至三等輔國將軍、一至三等奉國將軍、奉恩將軍共十四級,輔國公之前八等稱入八分公,與之後的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等爵位不同。

宗室爵位世襲等級表

朝廷會對愛新覺羅家族的子孫進行考核,除了世襲鐵帽子王的親王、郡王外,其餘宗室人員每一代降一級,直至降至四品,但是降至四品則不再降了。

若無職務,屬閑散宗室,每年朝廷也會有百餘兩的歲薪和一定量的奉米。當時普通百姓一年的生活費也就是十餘兩,說明即使是宗室紈絝子弟什麼也不做生活也是很富足的。再加上每年皇帝及朝廷的賞賜,生活還是過得去的。

清朝四品官是什麼概念?類似今天的地廳級幹部,屬於高級幹部序列,多數人終其一生也難以達到該級別。愛新覺羅氏子孫即使不做官,最低生活待遇也是普通百姓難以企及的。

上述信息供參考,有疑問歡迎關注「神州風土物產」繼續溝通交流~

————神州風土物產 品讀魅力神州————


謝悟空邀請。清代皇子號稱「天潢貴胃」,他們還是有世襲的爵位的。

從太祖努爾哈赤父親塔世克輩份開始算起,然後按嫡旁親疏,分做「宗室」腰系黃帶子。凡屬塔世克本支,即努爾哈赤及嫡親兄弟以下子孫統統歸入「宗室」,再有就是塔世克叔伯兄弟支系的都叫「覺羅」腰系紅帶子,以顯示身份的尊貴。

清代宗室的爵位,分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十個封號。如果加上親王嫡長子授世子,郡王嫡長子授長子,鎮國公和輔國公又有入八分公,不入八分公之別。努爾哈赤建立八旗制度。把權力和財產分成八份,入八分者均出任佐翎以上職,可領有旗下入廣。不入八分者無此權利。凡入八分輔國公以上,均歸入八分之列。此外鎮國輔國和奉恩將軍又各有一二三等,如此共有二十多等之分。清代宗室在取得爵位後,除開國初期功勛卓著或皇帝特准破例可世襲罔替,均每代降等襲爵。這種襲爵授爵都嚴格按照嫡庶長幼的宗法原則進行,代代遞降。

大致在康熙前期,每個宗室年至十五虛歲,即可按規定授爵。康熙二十七年改為二十歲,經「文藝騎射」考試,列名優等,方可請首授封。不過若原授爵職者故世,急需子弟承襲或子弟中人才超群,可不拘年歲,特例請封。

根據爵位降等和嫡庶原則,有的宗室便無法取得爵位,於是出現了「閑散宗室」的名號。閑散宗室原來並無品銜頂戴。乾隆四十七年,皇帝認為他們「譜列銀潢,名登《玉牒》」可因「身無職級,竟至與齊民無別」實在有辱帝王金枝玉葉的風度,於是賞與四品頂戴和四品武職補服的榮耀。但這不等於說,就能做四品官,食四品俸。而且「若不知自愛」犯了過錯,也可能被革去頂戴。

康熙初明令永不圈地。於是每逢新封爵位,便由專管宮廷事的內務府按等撥做糧庄,銀庄,瓜園,果園,以及各色庄丁。親王可得莊園28座又半庄2座,約合五六萬畝,庄丁250名,還有上外流生牧場和「采捕山場」。最低一等的公爵,也能分到四庄7座又半庄2座,庄丁29名。不過需要說明的是,他們中有人一旦除爵或承受降等,便要全部或將多出部分繳回內務府。

給予閑散宗室生活資助的叫「養贍銀"。在性質上有別於有爵職的「食俸當差者」,以保證宗室人員衣食無憂。

綜上所述,我們終於明白了清皇子沒有爵位,也能養活一大家子人,他們是官二代或是富二代,怎麼還要擔心生計問題!


皇子,天生貴胄,肯定不會從小就吃吃糠咽菜這種苦。

皇子長到一定年紀離開皇宮,皇帝肯定會賞賜一處宅院居住。皇子們是不需要按揭買房的,不要攢首付和每月的按揭,他老爸已經全款了。同時,也應該還賞賜一定數量的莊子,就是田地。莊子上的農產品、地租等都應該屬於莊主支配。這個可以參看《紅樓夢》中過年賈珍收租子一節。寧國府田莊上的烏頭帶著各色莊子上產的東西趕在過年前到賈府。賈珍還嫌東西少了。皇子們的莊田肯定比寧國府大很多。這部分也是一筆很大的收入。

作為皇子,基本的生活費用宗人府應該是按照慣例發放。清朝是八旗制度,只要是在旗的人只要出生就有俸祿拿,何況皇子。這份基本工資肯定是有的。

皇子們過生日、結婚、生子以及年節肯定也都還有例行的賞賜。就是多少的不同而已。有肯定是都有的。

但龍生九子各有不同。皇帝老子兒子太多,偏疼哪個肯定是有的。這與皇子是不是與老爸對眼,是不是愛學習,是不是能力強,他媽以及媽媽家的背景與身份、媽媽受寵程度都得有關。老爸喜歡的兒子肯定得到提拔的機會就多。

出來做事了,領了差事,肯定就有了職務工資。貝子、貝勒、郡王、親王,不同的級別可定有不同的職務工資。辦事得力,老爸喜歡,甚至還有親王雙俸。得到職務工資的皇子們的日子肯定更為寬裕。沒有職務的皇子就略微緊吧點唄。

所以,不用擔心,只要是皇子,日子總比百姓好。


清制,未分封皇子,禮同親王。這是傳統習慣的反應,意思是兒子未成年老子養,老子是皇帝,兒子的待遇差了顯不出皇家氣派。所以未分封的皇子阿哥住在宮裡,一應花銷都由皇帝掏。

再者說,阿哥沒有爵位,就認為你沒成年,不會賜婚,你只有兩個丫頭伺侯,哪有一大家子養。

至於說胤祥,康熙兩次封皇子,第一次年齡小,沒趕上;第二次犯了錯被圏禁。都不需要養一大家子。

雍正一登基他就被封為親王,總理事務王大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愁養家了。

要求好低。


皇帝的兒子只要成年就是貝子的爵位,超一品。待遇能低嗎?若干年以後只要老爸不反感一般都能弄個貝勒。如果有點本事立點功就可以弄個親王郡王了。當然你本事大還能討老爸開心,恭喜你,準備做皇帝吧(清朝不是嫡長子繼位的模式)


推薦閱讀:

雍正皇帝為何會稱李光地為「一代之完人」?
雍正皇帝死後為何不按規矩,偏偏埋在清西陵?

TAG:清朝 | 雍正 | 中國古代史 | 中國歷史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