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角度怎麼解釋人的上癮行為?
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也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心理學專門有一門課就叫做成癮心理學,有很多複雜的分支有待去研究,謝謝提問人的邀請,我嘗試從我了解的地方來回來一下,希望對大家了解這個問題有所幫助。1、從心理學上看,什麼是成癮?通常指強迫性地作出某種行為,尤其是明知有危害結果,即使努力去改變,卻依然實施這些行為。起初成癮行為主要針對藥物的濫用,現在泛化到各種強迫性的行為,比如上網、賭博、抽煙等等。
對很多行為是不是上癮,也因為文化、社會認知等不同,有所不同。比如大家對吸毒基本達成共識,但是吸煙酗酒,到底是成癮無法自控,還是並非真心想控制,與行為本人有關係。同樣,當年因為網癮被送去強制戒網的孩子,成年後發現整個社會上網比他們當年還瘋狂,那麼他們當初網癮是病嗎?
沉迷於某物或某事無法自拔,即使危害到自己
2、這麼多複雜的行為,我們怎麼去界定到底是不是成癮?說實話,這是個困難的事情,我不贊成隨便就扣一頂帽子給別人,就像我們大多數人都會遭遇心情低落和抑鬱,但抑鬱症卻是需要極為謹慎和嚴肅的臨床診斷的。成癮行為也是有複雜的診斷過程,我們試著從抽象的角度了解一下,成癮行為廣義上分為兩類:物質成癮和過程成癮。物質成癮,主要指藥品、毒品、酒精、煙草、咖啡、海洛因等等,形成了生物性的依賴。因為中斷會引起身體的各種無法控制的不適而不能停止。這個視依賴程度而定,毒品的危害最大就在於幾乎難以自控擺除。
過程成癮:這個主要對一些行為的強迫性依賴,比如賭博、偷竊、上網、消費、性等等。很多行為我們日常生活中都會有,發展到無法控制的不斷重複,有著各種各樣的原因,有釋放壓力、自我滿足、成就感等等。
3、造成成癮的一些常見原因?生物本能:本能,基因原因。戒毒者最痛苦的莫過於身體根本不答應,很多酗酒者也表示不喝酒「感覺身體被掏空」。強化:最近大家都在玩「跳一跳」,遊戲為什麼總能比學習更吸引人,因為設計者很懂你的心思:目標清晰、難度逐漸上升、完成給予及時鼓勵。你是不是會有這樣體驗,不知道幹什麼?拿出手機「跳一跳」吧,這就是遊戲的優勢,簡單易上手、成就感強,更符合人們行為喜好。 模仿:陽光並不刺眼為什麼很多人要帶墨鏡,因為酷啊,電視里就是那樣演的。古惑仔里的大哥都愛叼根煙,成功人士思考時也吸煙,青少年就會認同這樣很酷,家長和班主任說這樣不行,那基本沒什麼用。生活補償:為什麼離不開網,生活社交得不到的信息和關聯在網上可以滿足,很多男生在遊戲里建功封侯,殺伐決斷,下了線兜里空空,他會選哪個。
迴避和自我應激保護: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這句話用在這裡雖不合適,但能夠勉強幫我們了解此類,沉湎於某些行為不能終止,而能因為有更不願意麵對,比如酗酒的大多生活遭遇較困苦,而沉湎遊戲的學生學業較差。
心理創傷印跡:有一些生活很富足的人卻有習慣性偷竊習慣,有一些人總會撒一些無關重要的謊言,習慣性說謊,可能都和童年的特殊經歷有關係,比如遭遇特別大的無法緩解的壓力。
4、關於成癮行為,我還想說的是?物質成癮,危害極大也最難矯正,尤以毒品最甚。最近看了韓劇《機智的監獄生活》,幾乎大團圓的結局只有吸毒的小迷糊要改過自新卻結局不好讓人扼腕嘆息,我看了解讀,編劇就是想警示,據他的調研,各種犯罪中吸毒的重犯率是最高的。
劇照:我喜歡又為之惋惜的」小迷糊「劉漢陽
再次,對於自己或他人的成癮行為,要積極正視,特別是給生活帶來了困擾時要積極尋求幫助和調整。
最後,我覺得大家願意從心理學方面去理解和認識成癮行為,說明我們更懂得關心自己和他人,接納和理解也是調整和改變不可缺少的環節。
以上是我的了解,歡迎大家加入討論,貢獻更多的可能性。
說起成癮行為,其實是心理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因為成癮行為有兩個影響因素,一個是生理因素,一個就是心理因素。類似於酒癮、煙癮基本都是心理因素為主,即自控能力差的結果。那麼我們先大概介紹一下成癮行為,具百度百科說,成癮行為是一種額外的超乎尋常的嗜好和習慣性,這種嗜好和習慣性是通過刺激中樞神經而造成興奮或愉快感而形成的。成癮的概念來自於藥物成癮,是指個體不可自制地反覆渴求從事某種活動或濫用某種藥物,雖然這樣做會給自己或已經給自己帶來各種不良後果,但仍然無法控制。
弗洛伊德的性心理發展理論認為人的行為都是受性的本能和慾望來支配的,弗洛伊德曾經指出,對成癮者而言,毒品充當了其性滿足的替代品,除非重建正常的性功能,否則戒斷後的複發在所難免。先進的社會中,網路成癮者比比皆是,尤以青少年為甚。網路使用者為了協調由於本我和超我引起的矛盾和衝突,便會以各種各樣的精神防禦機制來化解生活中的問題及上網引起的焦慮與負疚感,由此強化了不良的防禦機制,形成了網路成癮。英國某大學一項研究顯示,所謂的網遊成癮可能並不是真正存在,長時間玩網遊的人可能只是想暫時逃避現實生活中的不愉快。
要有效地預防青少年染上毒癮、處方葯成癮和網路成癮等成癮性心理疾病,應該從青少年、家庭、學校、社會和醫療機構等多方面入手。
在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著不少讓人上癮的事物,比如看電視劇看上癮了,可以熬夜看;刷手機朋友圈刷上癮了,可以走路看;玩遊戲玩上癮了,可以不顧一切地玩…,這同時也是許多人存在的現象,有的人還沉迷其中,有的人卻開始焦慮,似乎對某一件事物上癮,容易影響自己更好地工作,更好地學習…
那麼,問從心理學角度怎麼解釋人的上癮行為?首先,我們每個人都有兩種心理,一種情緒心理,一種是理性心理;情緒心理用來感覺,許多時候伴有衝動、沒有邏輯可言的行動;而理性心理用來思考,在這種心理的影響下,我們會有清醒的意識,會進行思考。那麼,雖說這兩種心理是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的,但是許多時候,我們的行為還是會收到情緒心理的直接影。
而我們都知道我們人類的本能都會使得我們趨向於安逸與享樂,也就是趨利避害。如果你有仔細觀察或回想過這些讓你上癮的事情的話,那麼你就可以明顯地知道,這些讓你上癮的事情都具備一個特點,就是容易讓你感到滿足,容易讓你沉浸於其中,容易讓你的情緒心理感受到良好,爾後再一次沉浸於其中。
再者,就是讓自己上癮的這件事情讓自己暫時脫離了負面情緒之中,比如焦慮,壓抑等等,就相當於是負面情緒的一味安慰劑。在都市生活中,有很多人感到壓力巨大,他們常常會尋找一種釋放壓力的方式,比如下班回去玩遊戲等等,久而久之,成癮。
總而言之,上癮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出於我們本能的趨利方向。能夠讓我們感覺良好的事物,就容易讓我們再一次嘗試,甚至是不斷地嘗試。
以上內容為每日談心的編輯鄭燕雲原創,圖片來源網路。轉載請聯繫。每日談心是最有趣最有料的心理學媒體,歡迎關注。
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成癮:成癮的概念來自於藥物依賴——藥物成癮。藥物依賴是藥物與機體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種精神狀態,有時也包括身體狀態。它表現出一種強迫性尋求和使用藥物的行為,即便是面對明顯的危害結果仍連續、定期用該葯,要去感受藥物引起的精神效應、或是為了避免停止用藥所引起的不適。成癮者會多次努力地去改變,但這些行為依然繼續。
現在「成癮」的概念包括「物質(藥物)成癮」和「行為成癮」。「行為成癮」包括網路成癮,賭博成癮、購物成癮、飲食成癮、性成癮、電子遊戲成癮、煙酒成癮等行為。可以看到,行為成癮的核心特徵是明確知道自己的行為有害但卻無法自控。如何來判斷是否上癮呢?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檢查:首先,對成癮的物質和行為有強烈的渴求或衝動感;其次,減少或停止成癮的物質和行為時會出現周身不適、煩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等戒斷反應。
對於成癮,有多種不同的看法和觀點:1、成癮是一種罪行。比如對吸毒行為最常見的觀點「吸毒是違法行為」; 2、成癮是一種疾病。「藥物成癮是一種慢性複發性腦疾病,吸毒人員是腦疾病患者」; 3、成癮是一種適應不良的行為 。「吸毒是習得性行為」;還有一種生物醫學的觀點認為成癮的原因蘊含在遺傳密碼中。所以,對「成癮」的治療傾向於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及家庭治療相結合進行綜合性治療。對吸毒人員的治療可以有生理脫毒、心理輔導/治療、社會康復,治療中可以對個體開展行為訓練或家庭訪談/治療等。
上癮是一種焦慮代償,是一種心靈的下意識自平衡。
焦慮代償,是說心裡有一種焦慮,沒有辦法直接解除,就通過另外一個相近的方式緩解。
比如被老闆錯怪了,心情暴躁,又不能打人,就去遊戲上砍砍殺殺來泄憤。
〔圖片來自網路〕
說它是心靈的下意識自平衡,還是被老闆錯怪了,心情暴躁,這時候內心就需要平衡。可以去遊戲砍殺,也可以摔鍋砸碗,至於選擇哪一種,是下意識的選擇。
幾乎沒有人在心情不好時還考慮我是玩遊戲,還是摔東西,或者找人喝酒……
這是下意識的選擇,至於選擇哪個,每個人都會不同,並且逐漸成習慣,變的不加思索,這時就「成癮」了。
如果不讓他去做,他的內心就會失衡,表現出「犯癮」的癥狀。
心靈扶助者〔成雲社〕~初心√
您好,我是暖心理諮詢師楊湛德,很高興為您解答。人類上癮行為背後有很多因素造成的,這也是人類致力於解決的問題,因為上癮行為某種程度上會影響社會發展,甚至誘發社會危險隱患。一方面從大腦神經來看人類上癮行為,這是因為人通過上癮行為能產生了「內啡肽」物質,讓人體驗到了快樂和愉悅,從而慢慢地依賴上癮行為。而對於生理方面的問題,可以使用藥物按醫囑進行服用,降低心理對某些上癮行為的依賴。一方面從精神分析來看,人類的上癮行為是源自於童年前的內心固著,比如一些戀物癖,這當中可能會是因為個體在成長過程中把自己對於溫暖期待的滿足轉移到了某些物品上,以至於成年後個體會更多地迷戀於某些物品不能自拔。一方面科技的發展讓很多電子產品很大程度上滿足人類生活方面很多需求,比如手機可以滿足我們交流、娛樂、資訊等需求,這也使得人們會很大程度上依賴手機和網路,從而忽略和放棄了現實生活中人與人的鏈接。一方面是因為個體的性格造成了個體只把自己的興趣集中在非人際接觸的事物上,比如遊戲、手機等,更好讓這些個體脫離了他們害怕恐懼的現實,成為他們逃避現實壓力的方法和途徑。一方面是因為個體因為種種原因無法找到自己生活的重心和樂趣,造成了自己生活當中的真空和枯燥無味,所以這些個體會選擇對某些事物的上癮,比如賭博、網聊等來麻痹自己,讓自己在無趣生活中找到絲樂趣和充實。一方面是因為個體為了迴避某種內心強烈負面情緒而採取的防禦方式,比如強烈的自卑感、憤怒、悲傷等,因為個體沒有很好的對這些情緒的解決方法和途徑,個體會用更強烈的精神刺激來抵禦這些負面情緒,或者轉移和宣洩負面情緒,比如沉迷賭博、網遊等。所以上癮行為背後的眾多因素會因為個體情況不同而不一樣,也只有找到個體成癮的真實原因,才能更好地幫助個體脫離成癮。答者:暖心理諮詢師、釋夢師楊湛德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上癮行為從神經學的角度解釋,其實就是神經系統出現了迴路的異常。例如某種上癮行為會引發某些神經突觸的增生。會形成某種固定的神經通路,會引發神經遞質的分泌等等。
舉個例子,引發某種神經遞質的分泌會讓人覺得很爽。所以大腦覺得自己做這件事得到獎賞,還想去做。而神經突觸的增生則會讓人對某些刺激更加敏感,信息傳遞更加順暢,人也覺得很舒服,於是更加想去做某事。
所以 有些事情不要嘗試,因為引發的後果不是您想像的那麼簡單。
電子毒品的魅力就在於:
無條件給你安慰,
無條件地給你一個心靈港灣,
無條件地讓你遠離煩心的現實。
雖然這一切都是以虛無和潛在的巨大犧牲為代價,
但是情緒在受傷時,大腦明顯已經失去判斷力,大腦需要的是安慰。
所以,所有人就會發現,一個人越是對一樣東西上癮,
好心人越是指出這樣做不對,他就越那樣做,
因為好心人無意之中讓自己刺激上癮者去正視殘酷的現實,
刺痛了上癮者的心,
讓上癮者更進一步地渴望上癮品給的快樂。
可以說,
這個世界上最可憐的人就是這種無知的好心人,
雖然一番好心,但是把事情做得更糟。
更重要的問題在於,
對付上癮,人們想到的措施總是「發誓」。
但是越是輕易的誓言越容易被背叛。
因為誓言有效的前提在於有深沉的信仰的力量,
換言之,
你有足夠實現誓言的決心,
因為你捍衛你的誓言就是在捍衛自己深沉的信仰;
你有足夠對違誓的恐懼,
因為任何人的信仰都建立在一種恐懼之上。
有神論者恐懼神的懲罰,無神論者恐懼自己對信念的背叛讓自己迷失自我意義。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
1. 他們沒有來自背叛信仰的恐懼,
2. 他們沒有實踐信仰的成就感,
3. 他們從不習慣在信仰的指導下規範自己的行為。
所以這些人根本就沒有信仰的力量,誓言也就對他們的行為沒有約束。
可他們卻自以為自己的誓言背後有信仰的力量,所以背誓以後無比自責,然後,就又不得不用上癮品麻醉自己的痛苦。
永遠記住,毒品之所以能俘虜你,是因為你除了它,不去找更好的安慰。
其實癮很好解釋!我打個比方,為什麼男人看見漂亮的女人都會聯想翩翩。但是自我行為上卻知道克制。知道是不對的。不能這麼做!。其實人的本性就是這樣,好色是人本性。這種本性是自然的。只是克制了才能控制。所以佛說人生像苦海。任何事情都需要剋制,才能是一個規範的人!所以做人是苦。
癮呢!同樣也是這個道理!從一個人出生,不斷的發育身體形成意識!從眼耳鼻舌身意,到攝取外界色聲香味觸法,都在不斷索取。這是種自然現象,因為有自我的存在,因為生命是苦,盲目且不斷的尋求解脫。哪怕有片刻的享受,也會視若珍寶。不要看不起他們。他們是很可憐的人!因為他們只不過想解脫,但不明白問題的根本而已。理性的自制能力又太差。只有滿足慾望的時候才會覺得這才是生命應該有的生存形式,沒有滿足時,才是苦的。精神需要的,對身體來說是巨大的傷害。因為它不代表身體需要的生存方式。
每個人的出生都是痛苦的。這是本身與生俱來的。但也是幸運的,可以從生命中探索生命的真正意義。得以解脫。
推薦閱讀:
※奔三的人了,家人親戚都催婚,但是又找不到合適的對象,怎麼辦?
※戀愛恐懼症是什麼,要怎麼克服?
※電競遊戲開局,為什麼要打Good luck?
※一個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怎麼樣才能改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