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習歷史?
作為一名歷史學專業的研一學生,在系統學習五年歷史後想談一下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很多人覺得學歷史很輕鬆,不需要學高數,好像歷史就是一門考察記憶力的學科。但事實上完全不是如此,人人都能學歷史,但不是人人都適合學歷史,歷史學習需要各方面能力做支撐。
《史記》
在本科階段,歷史專業的學生主要學習通史,但這與中學學通史有很大不同,這時學習內容更加細緻,甚至有時候會推翻你原來的認知,老師會引導你去走近那段歷史,你會發現原本你背的那些內容並不是定論,有很多東西仍然撲朔迷離,等待你去解答。課後,老師一般會布置一些參考書讓學生自主閱讀,有時候是史料,有時候是歷史名家的論著。不得不說,讀史料確實是一件比較痛苦的事情,繁體字豎排本沒有標點,需要自己句讀,閱讀的時候需要大量查閱才能大致明白意思,但是讀完成就感也是滿滿。讀名家的論著就相對輕鬆一些,但是需要做筆記和反覆思考,看他們的文章主要是學習視角和思維方式以及治學方法。我當時很喜歡的一本書就是嚴耕望先生的《治史三書》,這本書介紹了很多歷史研究的方法和論文寫作注意事項,老先生筆耕不輟的治學精神也令人感佩。本科期間的學習主要是強調廣博,時間很充裕,所以你可以涉獵很多領域,以擴大閱讀量增長知識為主。我至今仍記得在讀書館的美好時光,看著周圍的同學都在刷題,而自己徜徉於中國悠久歷史中,感到無比的愜意。
《治史三書》
研究生階段的學習要求更高,有了明確的研究方向,這時學習強調的是專一,你需要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內進行進一步的探索。上課的方式也有所變化,本科主要是老師講,而研究生階段主要是自己講,針對某一領域你自己進行研究然後將自己的發現成果以報告的形式與同學們交流,這時候你也有了自己的導師,有什麼不懂的可以直接與導師交流。研究生階段的學習要始終帶著問題意識,看書時更要多問幾個為什麼,要具備一定的聯想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與生活結合,培養自己同情之理解的精神,還原歷史語境。
在圖書館學習
歷史是一門人文學科,它不像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那樣要進行定量研究,更多的時候它是需要人文關懷和人文理解,學習歷史五年,我深深地愛上這門學科,它不僅鍛煉了我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且讓我變得有涵養,做事不偏激更明智,歷史中處處有智慧,這是大智慧,是生活的智慧。
回答者:宋佳,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這個問題想答的每個人都能滿意,很難。
畢竟每個人的閱歷,學識,經歷和所從事的職業不一樣。
所以,我就從我的角度來寫一下,我是如何學習歷史的。
中國的歷史就像一條奔流的大河,華夏五千年的歷史。
每一個朝代,每一年,甚至是每一天都會不同的事情發生
所以選擇你感性趣的一個階段或者一個朝代去了解。
比如,我選的是從漢朝開始的。
選定了朝代之後,你就要開始選擇讀那些書了。
想了解歷史,肯定是讀正史最有價值了,
它的可信度也高,比如我選的就是【史記】和【漢書】
選定書之後,你就定好了方向,這是比較容易的事。
難的是你要怎麼來讀這些書,
我還是以我為例來說下,我是怎麼來了解漢代史的。
首先讀書的時候,拿一支筆和一個本,在加上你的手機就可以了。
先可以依一個人物為主線,了解這些人做過哪些大事。
其中涉及到哪些人物,關鍵的人物和事件
是需要你用筆來記錄的,這項工作看起來很繁瑣。
但是,我保證你每天的收貨會很大。
筆和紙用上之後,手機是最好的輔佐工具。
比如,有不認識的字,你可以查字典。
不了解的人,你也可以搜一下他的生平簡介。
但是,這個生平簡介有可能不正確,主要是還是參考。
所有的事件還是以史書的記錄為準。
比如我在看劉邦時,涉及到張良的事件我就去翻張良的世家。
講到韓信時,我就去看韓信的傳記......。
以此類推,當你把劉邦的事件了解透徹後,
其他的相關人員也大致摸索了一遍。
等第一遍摸索完之後,你就在找第二個人來看。
要知道人物和人物之間所做的事是有重疊的。
這樣,你在看這個人物的時候,
就會又把之前看的人物事迹複習了一遍。
等你把整個書看完的時候,整本書就被你吃透了。
我看史記和漢書用了一年的時間,
一年的時間裡我都會花費三個小時來讀這些東西。
總之,選好方向,堅持就有收貨。
歷史是一門什麼樣的學科,我總結下來它就是一門回顧以往的事,並且能從中吸取經驗教訓讓人變的睿智的學科,要想學好,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聲明一點兒它絕不是一個只靠記憶就可以學好的學科。要想學好必須,1.多看歷史方面的書,把它變成一幕幕的故事這樣就會有趣一些。2.在老師講課的時候積极參与進去,多舉手,多問老師。聽的時候一定要認真,老師講的內容書本上沒有的也要認真聽。3.學會把歷史人物,事件與現今世界發生的一些事件相聯繫,增加你的理解能力。最後一點兒,歷史是需要去背誦,記憶,比如人物呀,時間呀,事件呀,但還有一點兒就是要用心去分析其中的內容,對你們以後生活也會有幫助,因為時代變了,人性沒有變,歷史上很多發生的事情如今還是在繼續發生。以下是幾個歷史東西大家都看看自己了解不。
作為一個喜歡歷史的代碼狗,對於學習歷史還有點兒見解,首先需要搞清楚各個朝代的順序,在初中我們基本上都背過這樣的順口溜: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楚吳,二晉前後沿,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到這兒你會說,這麼多該如何學習呢?
首先我認為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有目的學習,各個朝代的書本比較多,在此我建議可以根據電視劇學習歷史(雖說有些電視劇很扯,但是基本上能描述出大致的脈絡)
1.周朝的可以看「封神榜」,基本上都是神話故事,可以大致了解周朝的建立過程(不能當成正劇來看)
2.戰國,強烈建議「大秦帝國」系列,全劇突出了「法治」二字。打個比方,法治觀念好比一塊吸鐵石從桌上划過,所有歷史事件便如同桌上的鐵釘一般自動吸附上來,其表現手法獨樹一幟,觀點明確,解析精闢,值得大力推薦。尤其喜歡侯勇扮演的秦孝公。
3.漢朝的「漢武大帝」,陳寶國扮演的漢武帝,從少年到晚年的成長曆程以及執政過程,難得一見的好劇
4.東漢末年到晉朝的建立,這就要推薦「三國演義」,新三國尤其不錯,難得一見的翻拍成功的案例,片中對於兵法、政治、謀略、人物個性的詮釋與刻畫都可謂登峰造極,是空前絕後的極品
5.唐朝的「正觀長歌」,尤其喜歡唐國強老師的李世民,該劇以一種類似於紀錄的方式重現了唐初時代,不同於以往的古裝戲說劇。專家一致稱,從劇情、台詞到建築、道具、服裝等基本還原了初唐風韻,從人物簡單的頭飾、色調偏暗但袖口寬大的服裝,甚至李世民鬍子的形狀等看出,主創們做到了以史為準
6.明朝的「大明王朝1566」,陳寶國老師把皇帝演的真是好,明朝末年的「江山風雨情」,把各個梟雄的雄才大略給演出來了,強烈推薦
7.清朝的「雍正王朝」,焦晃老師把康熙大帝晚年對於皇子的奪嫡行為的無奈以及心力憔悴演的活靈活現,演技真是大讚,唐國強老師的雍正一舉手一投足,彷彿就是雍正皇帝,強烈推薦
總之,就是平常多積累,多學習,也可以看看「羅輯思維」裡面講的歷史。
謝謝
謝邀:
我覺得學習歷史從書本開始,從個人的經歷開始。更要從點滴的興趣愛好做起和培養!認真對待自己的喜歡!然後培養成習慣!我個人是非常喜歡學習歷史的,平時也喜歡看歷史書籍的。
我們都了解對於我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多彩,五千年上下的文明史知識浩瀚廣闊,對我們個人而言是學不完鑽不透的,要想爸歷史吃透需要下苦功夫,非一朝一夕所能及的。同時,歷史對於我們的生活非常的重要,對於我們個人的成長進步也有承上啟下的運用,下面就是我覺得如何學習歷史的一點看法,供參考:
第一,要培養自己熱愛歷史,喜歡歷史的濃厚興趣和愛好,把學習歷史當成愛好。只有感興趣才能學習更好!
第二,搞清楚我們歷史的基本脈絡,一個發展演變的過程。大腦中對歷史有基本的了解和認識!
第三,要對歷史有好奇心,歷史離我們比較遠,只要好奇才能發展。
第四,讀許多關於歷史的書籍,然後自己參。
第五,如果喜歡歷史的某一個方面就去研究和鑽研他!
第六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對歷史的學習和研究非一日之功,需要潛心刻苦的學習。
第七,要學會分析歷史環境,歷史人物,歷史背景,更要有嚴密的邏輯推理分析判斷的能力!
總之,學習歷史需要時間和精力,更需要你多讀,多思考!要想學好歷史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要看你怎麼去下功夫了。祝你成功!
個人的一點膚淺認識!謝謝!
你認為如何學習歷史?
歷史知識浩如煙海,一個人很難知曉全部,可以找自己喜歡的點,以點切入,不然老虎吃天,無法下手。
一、有能力的可以讀《二十四史》,這是最正統的了解學習歷史的途徑。不過這是歷史教授或歷史研究學者或許才能做到的,一般人不可能通讀。古文能力欠缺的,可以看今人翻譯註釋的白話版《史記》《資治通鑒》等經典史學著作。
二、可以讀歷史學家學者寫的各類研究論文、歷史散文、歷史小說等。這樣可以容易獲取大量知識,並可以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喜歡歷史戰爭的、歷史人物傳聞的、歷史上的文學著作、歷史上的才子佳人故事、歷史上的宮廷鬥爭、歷史上的地理習俗、歷史上的王朝興替等等。
三、可以看歷史學者的關於歷史知識的演講以及視頻。像易中天、王立群、袁騰飛就是靠講歷史知識為大眾知道的,普通大眾理解起來也比較容易。
四、讀歷史簡史,了解歷史的大事件、大脈絡。
學習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錢穆先生曾經說過,中國人學習歷史只注重歷史資料的積累,而忽略了歷史精神的闡揚。
掌握了那麼多歷史點,為的是考試,為的是厚黑,為的是整人。
不多說了。還是請出一位學者來,看看這位老人家是怎麼學歷史的吧。
他就是安作璋老先生。他新中國成立後,最早從事秦漢史研究並取得卓越成就的著名史學家,更是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創始人之一。
關於治史秘訣,他說:「我沒有什麼秘訣,如果說有,那就是『業精於勤』四個字,即眼勤、腦勤、手勤,也就是勤於讀書、勤于思考、勤於寫作。」
正所謂三勤。
中國秦漢史研究會會長卜憲群說,「三勤」雖是安先生的謙遜之辭,亦道出了先生治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即強調業精於勤與持之以恆的治學態度。
安作璋就是「三勤」的典範。在主編《山東通史》時,因為勞累過度病倒住醫,仍手不釋筆。書出版後,《中國社會科學》《中國史研究》先後發表評論文章,認為這是作為「我國地方史研究的一項重大成果」,它「以其豐富的內容,翔實的資料,恢宏的規模,濃郁的地方特色而獨樹一幟」。
而在山東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發展學院原院長王克奇眼裡,安先生給他最深刻的印象是「翻爛了好幾套史記和漢書」。
說得輕鬆,可見讀書下了多少苦功夫。
除了「三勤」之外,安作璋在學術研究上還講究「三通」。他常對學生說:「讀書務要精通,治史者尤要如此。要做到『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也就是要研究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係,通曉歷史發展的規律。」
所謂三通,即縱通、橫通、類通,「縱通:了解歷史的來龍去脈和發展規律,認識過去,把握現在,展望將來。橫通:全面聯繫地看問題,認識同一時期不同事物之間的關係。類通:觸類旁通或逐類相通之意」。
除了三勤三通,安作璋還認為治學要處理好博與專的關係、繼承與發展的關係。
安作璋認為:「淵博並不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再高明的醫生也不能包治百病,但對其所學的專業和研究方向來說,不但要精通,還要擴而大之,凡是與研究方向有關的知識都應該通曉。我們又可以把知識劃在一定的範圍或領域內,即變無限為有限,然後再用有限的時間去探索有限的知識,這裡所謂有限的知識,就是『專』的問題。」
安作璋注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傳承與創新:「在幾千年的歷史中,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經驗教訓。中國人自古重視歷史研究,歷來強調以史為鑒,毛澤東同志曾講過,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
有人曾問安先生:「一個歷史學家最主要的素質是什麼?」他的回答是:「實事求是,秉筆直書。」
可以說,求真求實、經世致用是中國史學的優良傳統。安作璋結合自己的治學經驗,對梁啟超的「史家四長」說進行了新的詮釋,尤其把史德擺在突出位置。
謝謝邀請,對於如何學習這個問題,基本是各有各的觀點和看法,也是見仁見智的。下面就我個人學習歷史的一些方式做些淺談,希望能跟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學習,一起進步。
首先我覺得學習歷史必須要建立起自己對歷史這門學科的興趣。如果本身對歷史不感興趣的,學習起來是很難入門的。只有你對歷史有興趣,你才會越學越有感覺,越有動力不斷深入去作探討去研究。這樣你的知識面才會越來越廣,也會越來越精。
然後就是入門的問題了,現在的歷史學科一般都分為中國史和世界史。個人認為學習歷史都應該先立足於自己本國的歷史,先學習本國歷史,再從這個基礎上去學習世界史,然後找出相應的時間點,這樣能夠把本國的歷史跟世界史很好的聯繫起來。作為中國人,我們一定要先了解好自己國家的歷史,了解我們是從哪裡來的,又是怎麼樣發展過來的,這很重要。我們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從時間上分為中國古代史和中國近現代史,學習歷史應該按照歷史發展時間的先後順序去學,先學古代史再學近現代史,了解這當中的前後因果關係,這有利於我們了解我國歷史的發展軌跡,明白它的進程和方向。學習中國古代史,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先學習朝代歌,也就是先弄清楚我國那麼多朝代的更替順序,然後就是弄清楚每個朝代簡單的起源和滅亡的過程(比如開國皇帝和該朝的末代皇帝是誰)。中國近代史是我國的屈辱史,也是我國反封建反帝國的百年抗爭史。學習這段歷史最直接的就是先把最主要的代表事件按時間順序先標記出來,然後再詳細去弄清楚各個事件的發展和彼此的聯繫。比如百年近代史基本上可以這樣標記:鴉片戰爭~太平天國起義~維新變法~八國聯軍侵華~辛亥革命~北洋政府~五四運動~共產黨建立~北伐戰爭~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十年內戰~八年抗日~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這是一條發展軌跡也是一條線索,從點到線再到面的學習方法一直是我個人的學習方式,我把它稱為「線索串聯」。個人總結有幾個好處,第一個能然我們很清晰和直觀的弄清楚各事件的先後順序,方便我們的記憶。第二個能讓我們了解各個事件彼此的因果關係。第三個能讓我們更纖細的了解這段歷史。
入門之後就是深入的學習和探討了。如何深入學習,我個人的學習方式還是之前所說的點線面的線索串聯。深入學習歷史,我們可以先分為: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發展史、古代經濟發展史和文化科技發展史,比如中國政治歷史的3大主線是: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君主專制不斷加強、人才選拔不斷公正規範化。從君主專制這條線索來分點的話,可以這樣標記:西周(分封制)——秦(三公九卿制)——西漢(中外朝制)——魏晉南北朝(三長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元(中書省制)——明(廢宰相、設內閣、司禮監)——清(南書房、軍機處)。這條線索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君主專制的發展就是君權和相權此消彼長的過程,雍正時期軍機處的設立標誌著我國封建制度的君主專權達到了頂峰。再比如我國古代經濟發展中的一條線索,就是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可以這樣標記:永嘉南渡~京杭大運河開通~安史之亂~宋室南渡。南宋的建立標誌著我國經濟重心完全轉移到東南地區,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北方戰亂。這樣很清晰很直觀,也讓我們很容易就記住了。然後再全面的去了解和學習,會學得更快更專業。
當我們比較系統的學習和弄清楚我國幾千年的發展史之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查漏補缺了,查漏補缺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好的,這要我們一輩子去學習,本身學習歷史就是一輩子的事,因為歷史的浩瀚我們是學不完的。查漏補缺最重要的就是閱讀,專門深入的去研究一個朝代史也是一種方式,比如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和易中天品三國這些,我們能從閱讀當中了解到更多全面的東西。我個人是興趣比較廣泛,只要是關於歷史的書籍文章我都喜歡看,看到不懂的事件和不知道的人物,馬上尋找相關資料學習,這時我最常用的工具就是百度百科,它的存在真的幫我省去了很多時間和麻煩,然我更直接就能找到想要的答案,看到一個查一個,除了能弄清楚學習新知識,還能鞏固自己的老知識。這也是一個值得推薦的方法。
學習歷史這門學科是一個艱辛的過程,也是一個快樂的過程,我們能從這個過程當中品嘗的滿足,也能從歷代的興亡成敗中去汲取教訓,正視自己,然後提升自己,這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以上這些就是我學習歷史的一些方法,希望能跟大家一塊交流,不足之處,敬請指正,再次謝邀。
把自己當成歷史人物,在當時的環境和能力設定下,揣摩歷史人物的酸甜苦辣、胸襟與抱負,看看能不能做得更好?
哈哈,五千年歷史學完,就變成聖人了。
滾滾認為這個題目稍微有點籠統,作為從教多年的高中歷史教師,我就來說說高中歷史的學習方法。(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首先,對於教材的基礎知識,需要準確記憶。可能有同學說,近幾年高考考查死記硬背的題很少,很多都是材料題。滾滾要說至少有百分之三十的題會考到教材,試問這百分之三十咱們要不要呢?而且,準確的記憶會幫你儘快排除其它選項。
其次,對於材料題,無論是客觀題(選擇題)還是主觀題,都要看懂材料再下手。
再次,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帶每屆學生我都會強調,要好好學習語文,好好學文言文,因為閱讀能力直接影響歷史學科成績。
最後,加強習題訓練。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可能提高成績。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