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越來越不喜歡和父母在一起,該怎麼辦?


誰敢說自己小時候不喜歡和父母在一塊!小時候我們恨不得把自己栓在父母的褲腰帶上。慢慢的到了上小學的時候,漸漸的喜歡上了學校的環境!慢慢的孩子之間的情緒帶回家裡。孩子之間的爭吵變成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爭吵。這時候孩子們的叛逆期才剛剛開始!

上了初中,感覺自己是一個大人了,有一定的自我能力。長了翅膀,自己與父母的感情慢慢的也變淡了,更加喜歡外面的世界!回來家就會感覺進了牢籠一般,比起家裡更喜歡外面!一有什麼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離家出走!慢慢的到了高中,父母也不愛說你了,因為還給父母的只有頂嘴!

長大了就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心事也多了起來,因此內心也開始變得孤僻起來!讀大學沒有生活費的時候,第一個想起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其實最心酸的就是每一次往家裡要錢!每一周和自己的父母視屏,其實父母打給自己孩子的電話更多!每年只回兩次家,一次寒假,一次暑假。

大學讀完了,外出找工作,生活被逼的力不存心,回想起來小時候被父母疼愛的場景心裡真是滋味!可惜已經到了你獨立生活的年齡!工作兩年,女孩出嫁,男孩取妻,和父母分居。你會慢慢的發現此時此刻的你,已經和自己的父母疏遠了!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了自己的孩子!想的更多的是怎麼賺錢,怎麼改善自己家庭生活!

等你的孩子長大後,常回家看看已經變得越來越少。看望父母的時間感覺都要騰不出來!每一次的家庭聚餐,都顯得格外的珍貴。工作的繁忙,自己的父母也只能養養花,打打牌,下下棋,喝喝茶!你會發現他們在一天一天的老去。面孔上的皺紋越來越多。他們老了,卻每天孤獨的生活著!突然有一天,他們離開了。你會哭,你會懷念。可惜到了那一刻,時光再也回不去了!叫一聲爸爸媽媽的時候,他們已經聽不到了!

父母養育之恩,我們此生必須雙倍回報!趁著自己還年輕。年輕人好好珍惜與自己父母的時光,多陪陪父母聊聊天,吃吃飯。時光可貴,走了的就永遠不會回來!家是需要愛才可以組建起來,愛自己孩子的同時,別忘了曾經愛你如命的父母!


曾經看到過一篇文章,內容大概和題目差不多意思,只是不願在一起的原因是生活習慣。主人公是一個男士,他自從考試大學後,在外求學,工作,娶妻生子,直到退休。只有逢節假日才會帶著妻女看望老家的父母。父母是他的牽掛,望著眼巴巴期盼的眼神,他很想多呆幾日,可是,每天凌晨母親起床的腳步聲吵得他心煩意亂。母親刷完用的抹布從沒幹透過,想想自己吃掉多少細菌就一陣陣作嘔,掉在餐桌上的食物撿起來就讓孫女吃掉,而父親還會在餐桌旁剪腳趾甲、吐痰,對二老說教道理未果,看到他們委屈又不解的表情他真的揪心啊!

我和這位男士的感覺差不多。在外時,想念他們,想到他們那樣惦記我,我下定決心回家一定多呆幾天,可是到家後恨不得當天就回去,真糾結啊!在自己家呆慣了,到家穿上睡衣隨便走動,老家怎麼能行;水龍頭下洗菜真方便,哪像老家還要擔水,舀水,潑水;要是夏天就更不方便了,洗澡要避諱父親,傍晚之後不能出去,那蚊子能吃了你。

這些生活習慣還好說,還有一點自己都不知道咋回事。我特別希望年邁的父母來我家住些日子,一來能照顧他們,二來讓父母開開眼界。可每次他們來我都感到特別不自在,比如下班到家我想簡單做些飯,那肯定不行,吃飯後想自己靜靜,也不行。反正就是感覺特別束縛,不舒服。不知道是自己性格問題還是啥原因,他們走後心裡特別敞亮,哎!我是不是很不孝順呢?

我覺得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狀況,就是因為太長時間沒在一塊了,各自有自己生活習慣,獨來獨往,就好像家裡來客人一樣,想和老公吵架都得憋著了。像那些一直跟老人一起住的就沒這麼多想法了。

實在不行,就分開過吧,離的近一些,照顧也方便,下班和父母一起吃飯,然後回自己的空間放鬆唄!


我是朱英華大應用心理諮詢師

精神分析認為,行為是意識和潛意識的表達。行為是不喜歡和父母待在一起,想逃開。行為的結果是,拉開了彼此的距離。自己意識上感到這樣的行為充滿了不舒服、不自在,令人情感上產生矛盾:既煩躁不安又覺得愧疚不該。因為這些充滿意識層面矛盾的行為,都是潛意識的聰明之舉,潛意識告訴你,你和父母在內心的連接太過於親密,以至於需要做一個心理調整,和爸媽分開一些。於是,就會有了以上煩惱。

親密來自於,父母習慣於孩子隨自己的心愿做人做事,就好像孩子就是自己本人,聽從支配。這就是,心理上過於親密的表現——把孩子當做了自己的一部分去支配。事實上,父母與孩子是有邊界的,只有相互尊重、獨立,才能夠和諧相處。

換一個思路,父母從來都未曾改變過,當我們不滿他們對我們的不滿時,企圖去改變父母,成為心裏面完美的父母的樣子,這時候,孩子也在企圖改變父母、支配他們,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這也是,心理上過於親密的表現。這個角度看自己,又與父母有何不同呢?因此,雙方都犯了毫無邊界的錯誤,才會加強了內心煩躁的感受,企圖逃離對方。

愛是一個有分寸的東西。分寸之間的愛,充滿滋養,分寸之外的愛,充滿控制。

要想回到健康的親密關係當中,就必須在內心裡與父母做好分離,假如不斷糾纏在關係中反覆感到煩躁,則是沒有分離的表現,你還在被控制著,也在配合著被控制。

企圖做好分離,便放棄改變父母的想法,只能從改變自己做起。假如心理上的分離暫且難以實現,那麼先從物理分離開始,尊重自己的感受,嘗試破了這個局。一旦心理上的獨立實現了,即便整日和父母待在一起,你也可以做到真正的內心獨立。

關於華大

原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工作室,始於2003年,專註心理諮詢、心理培訓、企業EAP。300多名富有實戰經驗的心理諮詢師團隊,600餘名志願者服務團隊,30門電話組成的免費公益心理服務熱線向社會提供服務。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為什麼越來越不喜歡和父母在一起,我也很想知道這個問題!

我現在是雙重身份,自己即是孩子的父母又是父母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和自己在情感上越來越疏遠,越來越不喜歡自己。自己也覺得和自己的父母在情感上越來越疏遠,越來越不喜歡父母,自己也經常覺得迷茫和困惑!

小的時候,父母曾是自己的依靠,自己在學習或生活中有什麼解決不了的事喜歡找父母,父母也將為我排憂解難當作一種幸福甜蜜的煩惱!

為人父母后,自己也曾是孩子的依靠,孩子也經常將自己學習或生活中遇到的麻煩向我求助,幫他排憂解難也曾是我幸福甜蜜的煩惱!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漸漸開始越來越不喜歡和父母在一起,也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孩子也越來越不喜歡和我在一起。

讓我仔細想想,這種情況是從什麼時候起開始的?

我和父母疏遠是發生在自己結婚生子後。初為人父母時,特別希望父母時刻將自己掛在心上,自己的孩子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會立刻向父母求助,慢慢的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長大,自己也成了孩子離不開的依靠。

現在想想也就是從孩子開始上幼兒園的時候開始,自己和父母在情感上慢慢開始疏遠。每天早上要送孩子,晚上要接孩子,白天還要忙工作和生活。看著自己的孩子幸福健康,自己每天累著也快樂著。總覺得孩子永遠也離不開自己的呵護,也總覺得父母永遠不需要自己的關心和照顧,更沒想到父母在一天天老去!

這樣的日子一年年過去了,直到有一天孩子突然離開自己去異地求學,才發覺日子在不經意間已經過了近二十年!

擔心他在外吃不飽,穿不暖,擔心他在外遭人欺,受人騙……整日整夜的胡思亂想,提心弔膽!

幾個寒來暑往,孩子越來越獨立,自己當初擔心的事雖然一件也沒發生,但在每次和他的電話中,還是忍不住的會提醒和「關心」他。

我的一次次善意的提醒和「關心」卻換來他一次次的不耐煩和厭倦。

是時間讓他漸漸地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他再也不需我為他提供成長的養份和土壤。我的出現只會成為阻礙他成長的空間,限制他發展的自由。

他要繼續成長就要擺脫我的阻礙和限制,所以他選擇漸漸疏遠我!在和我漸行漸遠的告別中,他越來越不喜歡和我在一起。想明白了我和孩子的關係,也明白了我和父母的關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我用自私和冷漠教會了孩子,孩子又用自私和冷漠教育了我!在不知不覺中父母早已經滿頭白髮蒼蒼,皺紋早已堆滿了他們的額頭和眼角,挺拔的腰也成了彎弓……他們一天天老去,我卻一直選擇自動勿視,面對他們的關心和叮囑我還覺得不耐煩,真是報應啊!

越來越不喜歡和父母在一起,是自己的自私和冷漠讓自己的情感同父母越來越疏遠!不要自私,也不要冷漠,讓我們重新回到父母身邊,像兒時一樣在心裡上依賴他們,在情感上親近他們,讓他們感受自己被兒女認同和需要,因為我們終將成為了他們!他們今天的需求也是我們明天的夢想!

我是凌晨新語,希望能幫到你!


你好!非常理解你的心境,不知道你所處什麼年齡段,每個年齡段對回家、對父母的感悟(理解)不一樣。現實中很多父母的確做得不夠好。我羅列了一下有以下情形:

(1)喜歡攀比、揪著缺點不放手型父母

一味的比較只會讓孩子們沉浸在失意、沮喪中無法自拔。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應該被關愛、被重視。每一個家長都應該看到孩子的優點而不是揪著缺點不放。

(2)言而無信的父母

但很多父母經常會輕而易舉的給孩子許一個承諾,無法實現後,便會找出種種不能兌現承諾的借口,繼而又為這次的失言許下另一個承諾。

這樣的周而復始,孩子會在逐漸的期待中失去耐心,也開始對成長中的人和事漸漸失去耐心,慢慢的對父母的話充耳不聞,對父母的威信不屑一顧。

(3)喜歡怒斥打罵孩子的父母

生活中,不只孩子會讓爸媽生氣,爸媽也會讓孩子討厭生氣。有些脾氣暴躁的父母甚至會打罵自己的父母。(或夫妻之間吵架,對子女身心造成影響)

(4)喜歡規划子女的未來,逼迫子女按自己的要求去做生活

我們中國的孩子聽到父母說過最多的就是:我做這些都是為了你好,你應該聽我的;你一個小孩子懂什麼,我這麼做不都是為了你等......

但是,有多少父母問過孩子願不願意呢?其實父母這麼做,孩子真的會幸福嗎?不一定的。

此外,去哪個學校、報什麼專業、和誰結婚……這類父母都會以「為你好」為名包辦。這樣的結局是,孩子和父母都很累。

我認為:如果涉及到孩子的職業、婚姻、學業等等,父母應該考慮孩子的看法。很多父母總是常把一句「我走過的路都比你走過的橋還多」掛在嘴邊,但是考慮孩子的看法是給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的尊重。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採取逼迫的方式反而適得其反。可以引導孩子往你的方向前進,但不能完全替孩子做主。現在的孩子面對的壓力越來越大,應該讓他們慢慢學會對自己負責。

青春期早戀這件事情,我想很多經歷過這件事情的父母都知道,如果不傾聽孩子的想法,不採取開導的方式,而是強制禁止兩個人見面,鬧到對方家長那裡去。不僅會造成兩個孩子的成績下降,嚴重的鬧出什麼自殺的事件也不是沒有。

父母應該做好引導而不是一昧逼迫

家長可以給孩子對各種藝術都提供接觸的機會,觀察孩子的反應,如果孩子自己表現出對某種藝術極高的興趣,可以適當逼迫孩子堅持學習。

父母最好的教導就是言傳身教、讓孩子耳濡目染。如果想讓自己孩子從小養成閱讀的習慣,父母應該至少在孩子面前開始閱讀。

希望孩子做個積極向上、努力學習的的人,父母就應該在自己工作上也要表現出很努力,讓孩子從小就明白,要實現自己的目標,要付出努力。

最後,對父母的寄語:"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本身先成為什麼樣的人"。對子女的寄語:一定要做好自己,要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啊!感恩、理解、包容、孝順才是王道!


智慧錦囊:傳播正能量,幫助更多的人啟迪智慧、實現人生覺悟之道!歡迎關注、 點贊、 轉發。


不喜歡和父母一起,其實在年輕人甚至中年人中比較普遍。普遍受不了父母越來越能嘮叨,越來越能對我們的事指手畫腳,而且嘴上一直在說我這是為你好,你不聽就怎樣怎樣的。其實父母的做法和我們的反應都沒有什麼錯,那究竟問題出在哪裡呢?怎麼解決呢?

1. 隨著父母年齡越來越大,他們會越來越具有小孩的特性,好奇、愛問、愛表達意見,其實這是生理上的正常狀態,老小孩指的就是這種現象。其實這也是父母愛心表達的一種方式,年紀越大,他們就越擔心兒女的生活,希望他們的人生經驗可以給兒女以知道,反應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嘮嘮叨叨,極端些的就表現為對子女生活的各種干涉。對於也有了一定生活閱歷的子女來說,這樣必然會造成不滿,但身為子女,應該理解父母,他們所做的一切確實是真心為你們好,只是他們不了解你了,他們心急,碰到這種事,不妨和父母坐下來好好交流溝通,告訴他們你們能照顧好自己,能過好自己的生活,他們擔憂少了,自然嘮叨就會少很多。如果不奏效的話,也不要正面衝突,完全可以陽奉陰違(這裡是褒義),我們哄孩子不經常用這種手段嗎?

2. 從兒女方面說,他們都長大了,好多事業有成也都有了美滿的家庭,自然而然他們也會覺得不需要父母的指導了,父母說點不同意見,他們就統統認為是廢話,當然就更會覺得煩。當然,現實中確實有些父母由於社會進步和教育水平,有時提供的意見沒有參考性,甚至有些可笑,但不可否認,由於他們更多的社會閱歷和經驗,總會有些意見是有價值的。所以兒女碰到這種事情,不要一開始就很煩躁,那樣只會讓事情更加糟糕,不妨靜下心來從父母角度多多考慮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就像大多數男人都有的心路歷程:小時候,父親是無所不能的神,然後,逐漸發現他們並非萬能,直至無能,當年齡越來越老,越來越了解父親,父親又成了無所不能的神。

另外,題主有說過年特別不想待在家裡,我建議沒有特別大的矛盾的時候,還是應該多順著點父母,孝順孝順,要順才能孝呀,畢竟一年就這麼幾天,怎麼還忍不了呢?實在不行平常自己就搬出去住好了,但和父母一起時,要盡量好一些。


題主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根據題主您的描述,您不喜歡和父母在一起,感覺特別煩,一點事不如意就是題主的問題,那麼是不是可以這麼假設,如果跟父母在一起的時候,不管你做什麼,父母都不會加以干涉,只是單純的陪伴,不知道題主會不會感覺好一點呢?

和父母在一起總是回想起那些年,父母對我們的管教,如果是民主型家庭還好,父母和孩子是朋友,可以隨時隨地開玩笑,可以隨心所欲的說笑,那麼我想,在年齡大了的時候,和父母在一起還是很開心的。

那如果是權威型的家庭,一直在父母的盛威之下,畏畏縮縮,永遠沒有辦法表達自己的想法,沒有辦法表明自己的觀點,沒有辦法去述說自己的意願,那麼自然,只要一碰頭,就會特別煩。

所以題主可以思考一下,自己和父母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樣的模式,另外,很多時候,有效的溝通是可以解決很多問題的,尤其是現在,您長大了,他們老了,他們會很渴望跟您溝通的,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祝家庭和睦~


以上均為每日談心·高老師 原創

轉載請聯繫作者


不喜歡和父母在一起,因為無論如何竭盡全力贍養,他們還是每天無休無止的嘮叨、抱怨,甚至還老夫老妻互相指責吵架,鬧得家庭氣氛非常緊張恐懼,但是又出於親情和責任我要去陪伴。

怎麼化解這一難題?我被折磨多年以後,摸索了點點辦法:

1.反覆大量做思想工作,引導父母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珍惜互相的陪伴的日子,珍惜有子女有孫輩繞膝親情。

尤其是以生活中的車禍突然死亡事例、隱患疾病突然發作死亡為例,引導父母珍惜對方的陪伴。就像做心理學實驗一樣,引導他們設想萬一哪一天對方不在了,自己是如何後悔。

以孫輩工作後再也沒有長長的假期,只有過年7天假,引導他們不要太苛刻嚴格責罵孫輩。

2.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比如聽音樂、種菜,每個周末給他們買很多吃的半成品,讓他們去加工做美食。這樣既融洽了一些氣氛,又讓他們的身體有足夠的營養保證。尤其是種菜特別好,鍛煉身體又種出了綠色蔬菜。

無論我父母怎麼對待我,怎麼嘮叨吵架,我始終愚忠的愛他們、盡心儘力贍養他們,我努力做一個問心無愧的人。


我和你一樣,和父母無法待在一起,也不怎麼說話。這種感覺既陌生厭惡,又被親情的鎖鏈束縛著無可奈何,兩代人的交際代溝實在是太大了,實在是難以磨合,根本無法進行有效的溝通。

每一位中國父母對待兒女的方式,從雞毛蒜皮到人生大事無所不干預,但凡是父母覺得有理的,父母覺得不好的,都會對我們進行一番說教,即便他們說的是錯的,也會毫不猶豫向子女灌輸人生經驗。

不想和父母待在一起,那就離家遠一點吧!去別的城市讀書,去別的城市工作。

過年了,回家不想被嘮叨,那就混出個人樣了,讓他們覺得你一個人好好的。你一切都表現得好好的,父母就會覺得你真正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了,是個大人了、懂事了,這樣,他們就不會說你什麼了,也懶得說你。不用父母的操心,做父母的,心裡也偷著樂呢。


你好,看起來,你問了一個困擾許多人的問題。那你為什麼不喜歡和父母待在一起呢?通過你的描述,我只找到一個原因,就是「一點事不如她願就是我的問題」,好像在說,父母對你是有些怨言的,甚至會讓你充當替罪羊。

我不知道你的年齡有多大,也不清楚你父母的年紀,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你的父母正在一天天老去。「一點事不如她願就是你的問題」,那有沒有想過她為什麼會這樣呢?抑或是你誇大其實,你的父母並不是一遇到什麼事情都會怪罪到你身上,只是當你有特定的表現時,他們才會這樣對你呢。

如果你不喜歡父母對待你的方式,你可以向他們說明你的態度,跟他們之間建立起自己的邊界,平靜的、溫和而堅定地告訴他們「這不是我的問題」,一次兩次也許很難改變他們,但只要你拒絕地多了,他們自然就會知道你的立場,也會有所收斂。

其實,想要真正地消解這個問題,最根本的方式是接納你的父母,這世上完美的父母很少很少,他們也有自己生命的局限,也會受制於自己的認知和成長背景,他們生活的底色往往不是那麼容易被洗刷。如果你能看清這一點,用你作為子女的眼光和角度,而非評判者,便會生出許多智慧來跟他們相處。

因此,不妨慢一點,等一等他們,因為時間真的不多了,祝福你。

你的心事與困惑,我們願意傾聽,歡迎關注我們「青音約」的頭條號,閱讀並收聽更多情感心理困惑解答!


推薦閱讀:

窮的時候大方,富了特別摳是怎麼回事?
如果你和你愛的人都已老去,那麼你希望誰先離開?
如果你喜歡的人突然找你出去玩,你會怎麼想?
《繼承者們》在播出之後為什麼這麼火?
家庭中母親對我否定頗多,使我常常有一種無能感,請問該怎麼解決?

TAG:生活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