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配伍的宜忌是怎樣的?


人體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往往是錯綜複雜、瞬息萬變的,常表現為數病相兼,或表裡同病,或虛實互見,或寒熱錯雜,故單用一葯是難以兼顧各方的。有些有毒作用的藥物,單味應用也不安全,所以要將兩味以上藥物配合應用才能收到預期效果,由此可見,所謂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藥性特點,有選擇的將兩味以上的藥物配合同用。在使用兩味以上的藥物時,必須有所選擇,這就提出了藥物配伍關係問題,前人把單味葯的應用與葯與葯之間的配伍關係稱為藥物的「七情」。

單行:即單方不用輔也,單用一味葯就可治癒單純疾病。如清金散就是單用一味黃芩,治肺熱咳血的病症。

2配伍關係

相須:將性能功效相類似的藥物配合應用,以增強原有療效,如石膏與知母配合,能明顯增強清熱瀉火的治療效果等。

相使: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藥物配伍應用,而以一味葯為主,另一味葯為輔,輔葯能提高主葯的療效,如補氣利水的黃芪與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茯苓能提高黃芪的補氣利水的治療效果等因此相使配伍的藥物必須依據藥物的性能功效強弱、病情、治療目的來確定主輔關係,達到配伍目的。

相畏:一種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種藥物減輕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天南星的毒性能被生薑減輕或消除。

相殺:一種藥物能減輕或消除另一種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薑能減輕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天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由此可見,相畏、相殺實際上是同一種配伍關係的兩種提法,是藥物之間相互對峙而言的。

相惡:兩葯合用,一種藥物能使另一種藥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喪失。如人蔘惡萊菔子,因萊菔子能削弱人蔘的補氣作用。兩葯是否相惡,還與所治癥候有關,並非所有所治癥候都相惡。

相反:兩葯合用,能產生或增強毒性反應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藥物。

3.君臣佐使:藥物的配伍應用是中醫藥的主要形式。在七情配伍的基礎上,藥物按一定法度加以組合,並確定一定的分量比例,製成適當劑型,即為方劑。方劑是藥物配伍應用的較高形式,「君臣佐使」是藥物在方劑中的組方原則。

十八反,十九畏諸葯,有一部分同實際應用有些出入,歷代醫學家也有所論及,引古方為據,證明某些藥物可以合用,但一般來說,對於其中一些藥物,若我充分根據和應用經驗,仍需避免盲目配合應用。


有組織的配伍,可以協調各葯的偏性,更全面地照顧到病人的整體。所謂配伍,就是將二味以上的藥物配合起來應用,在臨床上具有指導意義。 疾病是複雜多變的、有合病、並病、有數病相兼、有虛實並見。只憑單味葯,不足於兼顧全面,必須把多種藥物適當配合,才適應治療複雜病情,葯從單味到複合,即是從單方到復方,在配伍時、應認識到藥物中的宜忌,因各種葯的性能不同,配合之後、往往有複雜的變化,配合適當、可增強藥效,或可監製毒性。若配合不當、就會消減藥效,甚到產生不良作用。《神農本草經》把各種藥物的配伍關係概括為「七情」,即相須、相使、相畏、相殺、相惡、相反等,加上單行而不配伍的,共有七種。 凡依靠單味葯發揮作用的、叫做單行(單方)。如獨參湯,單一味人蔘以大補元氣。性能相似的二種葯合用,可互相助長療效,叫相須。如黃柏、知母合用,能增加滋陰降火之作用。 兩種性能不同的藥物合用,能相互促進,提高療效,叫相使。如補氣的黃芪和利水的茯苓二葯合用,增強了補氣利水的功效。相須、相使是配伍中常用的形式。 兩種葯合用、其中一種葯能抑制另一種葯的烈性或毒性,叫相畏。如生薑能制半夏之毒,所以半夏畏生薑。這說明有些有毒性的葯,在應用時通過配伍另一種葯能抑制其毒性,就可以避免其不良的作用。(今時有科技人士研究了魚腥草有致癌物質、幾近斷言不可內服,個人認為是錯的,單一味應用,其副作用肯定大了。魚腥草具清熱解毒之品,是上呼吸道感染要葯,應用時可減少藥量配之相似的藥物如蒲公英,既降低了副作用又增強了療效)

一種藥物能減低或消除另一種藥物的毒性或不良反應,叫相殺。如生薑殺南星毒,綠豆殺巴豆毒。相畏相殺是藥物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

兩種藥物合用,能相互牽制而使作用降低或消失藥效,叫相惡。如天花粉惡乾薑。

兩種藥物合用,可能發生不良反應或劇毒作用,叫相反。如甘草反甘遂。相反葯在原則上不能同用。

上述是古代醫家配伍藥物時的經驗,除了單行外,其基本精神是說明藥物之間有著相互促進、相互抑制和相互對抗的作用。可以說相須、相使、相畏、相殺是屬於藥物配伍範疇,相惡、相反屬於藥物配伍禁忌。

關於配伍用藥之禁忌,一般中藥不甚嚴格,但亦應加以注意。 李東垣《珍珠囊指掌補遺藥性賦》就有「十八反」「十九畏」的記述。所謂反者,指兩葯合用後,能產生劇毒作用,實指「相反」而言。 所謂畏者,指兩葯合用後,能使藥效降低或消失,實指「相惡」而言。

十八反:

烏頭反: 半夏、貝母、(川、浙兩種)、瓜萎、白芨、白蘞。

甘草反: 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藜蘆反: 人蔘、玄參、沙參、丹參、苦參(諸參)、細辛、芍藥。

十九畏:

硫黃畏朴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牛子),丁香畏鬱金,牙硝畏三棱。烏頭畏犀角,人蔘畏五靈脂,肉桂畏赤石脂。 上 述配伍禁忌,可作為用藥時的參考,但也不是絕對的。在古今配方中也有一些反畏同用的例子。在臨床上甘遂與甘草同用治療腹水,可以更好地發揮甘遂瀉水的藥效; 党參與五靈脂同用治療胃痛,可以補脾胃而止疼痛(證見胃虛而又瘀結者),而藥效無損。希望後人多作研究。

除上述配伍用藥禁忌外,還有妊娠用藥禁忌,妊娠期應該注意藥物的禁忌。因某些葯誤服可引起胎動不安,甚至造成流產的後果。根據藥物對孕婦及胎兒損害的不同,分為禁用與慎用兩類。

1,禁用;

大多是毒性較強,或藥性較烈的藥物。如劇性瀉下藥的巴豆、蘆薈、番瀉葉; 逐水葯的芫花、大戟、甘遂、商陸、牽牛子; 催吐葯的瓜蒂、藜蘆; 麻醉藥的鬧羊花; 破血通經葯的乾漆、三棱、莪術、阿魏、水蛭、虻蟲; 通竅竄動物葯麝香、蟾酥、穿山甲、蜈蚣、地龍、蛇蛻、皂莢; 其它劇毒藥的水銀、砒石、木鱉子、斑蝥、生川烏、生草烏、生附子、雄黃、輕粉等。

2,慎用藥:

大多是烈性或有小毒的藥物。如瀉下藥的大黃、芒硝; 活血袪瘀葯的桃仁、紅花、王不留行、乳香、沒藥、蒲黃、益母草、牛膝、五靈脂、槐實、丹皮、蘇木、當歸; 通淋利水葯的冬葵子、瞿麥、薏苡仁; 重鎮降逆葤的代赭石、磁石; 其它如礞石、半夏、天南星、犀角、牛黃、附子、肉桂、常山、貫眾等。醫者必須熟背!

凡是禁用藥者不能使用; 慎用藥則應根據孕婦患病情況,斟酌使用。但沒有必要時,都應盡量避免使用,以免發生事故。醫者謹記!


十八反,半夏(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半夏曲)、瓜蔞(全瓜蔞、瓜蔞皮、瓜蔞仁、天花粉)、貝母(川貝母、浙貝母、平貝母、伊貝母、湖北貝母)白及、白蘞反烏頭(附子、川烏、草烏);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人蔘、人蔘葉、人蔘花、西洋參、党參、南沙參、北沙參、丹參、元參、苦參、細辛、白芍、赤芍反黎蘆


中藥配伍是治療的武器,由於疾病的機轉是複雜多變的,單憑一兩味葯,不足以照顧全局,必須適當配伍,相互促進,加強療效,配伍一般有七個面1單行即選用一味針對性強的中藥治療即能獲得效果如三七粉。2相須即性能相類似的中藥配合應用,可明顯加強原有療效如生石膏配知毌,3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種共性的中藥配合應用,以一種中藥為主,其它為輔,能提高主藥物的療效。如生黃芪配茯苓。4相畏即一種中藥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種藥物減輕或消除如生薑與天南星。5相殺即一種中藥能減輕或消除另一類中藥的毒性或副作用,如常用的甘草又稱國老。以上5種為相宜。禁忌是6相惡即兩種以上的中藥同用互相牽制,使作用降低或消失如人蔘惡萊菔子。7相反即十八反,十九畏。


古方十八反,十九畏,細辛不過錢之說。現代醫學對於十八反有了新的認識,細辛在某些疾病中可用到15g左右,半夏可與附子,人蔘可與萊菔子均可配伍,中藥的配伍是一門技能,必須在辨證準確的基礎上因人而設方,中醫講究天人合一,因何方,劑量大小決定於病人的年齡,性別,病的輕重,氣候環境,遺傳因素……等等,定向用藥,配伍有小方,大方(即二種或二種以上的經方合用加減),除了八綱,三焦辨證以外,還採用通劑,潤劑,燥劑,濕劑……,引經葯,助效葯,相殺藥物等等。


推薦閱讀:

藥理學博士生:並非給馬兜鈴酸洗白,我只談研究的3個邏輯漏洞
中醫中藥治療上熱下寒
中藥現代化策略淺析——以青蒿素的生物合成為例(下)
視力驟減警惕高血壓 中藥降壓方
史上最全中藥圖譜300種(下)

TAG:中醫 | 健康 | 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