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探秘:我們只是虛擬世界的一個符號嗎?
近些年,虛擬世界的話題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虛擬世界有多種含義,一種是新的科技,人們通過一些新技術新設備,可以進行一些虛擬現實的體驗,這項技術日趨成熟,人們可以沉浸在這種虛擬情境中享受,這些體驗包羅萬象,學習、戰鬥、旅遊、激情,上天入地,下海穿越,無所不能,而且越來越真實,視、觸、嗅、聽各種感覺全面介入,發展下去,人們將難以分清什麼是現實,什麼幻境,或者更願意沉迷於虛擬而厭棄現實。
還有一種說法是我們這個世界這個宇宙本來就是虛擬的,是一隻巨大的手在操控著這個世界,人只不過是其中一些源代碼,這個世界正按照操控者設定的程序運行著。
時空通訊今天與大家討論的主要是後者。早在兩千多年前柏拉圖時代的哲學家們就猜測,我們眼見的不一定就是事實(我們所看到未必是真實的)。隨著計算機的出現,這個想法被賦予了新生命,特別是《盜夢空間》《移魂城市》《黑客帝國》三部曲的出現,難道沒有這種可能——世界僅僅是計算機模擬出來的。
如果世界是被"模擬"出來的那麼作為人類個體的我們,也許僅僅是一個龐大程序中的一個符號。就好比某一天人類的科技發展到了極致,可以創造出虛擬世界,在這個虛擬世界中,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那麼,這些「人」會不會知道自己、自己的世界都是虛擬的呢?
雖說「我們的宇宙是虛擬的」這個想法有點像是電影《黑客帝國》里的橋段,但這確實是一個合理的科學猜想。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舉行的一年一度的艾薩克·阿西莫夫紀念辯論會上,研究人員們討論了這個充滿爭議的話題。
辯論會的主持人是海登天文館館長奈爾·德葛拉司·泰森,他估計,「我們只不過是在別人硬碟上運行的計算機程序」的概率是50%。「我認為,這種可能性或許相當高。」他指出,雖然黑猩猩和人類98%的DNA序列都是相同的,但是兩者之間的智力差距卻是很大的。在別的什麼地方可能有種智力比我們要高很多的生命形式。「在他們看來,我們可能是口水直流、胡言亂語的白痴。」他說,「如果的確是這樣的話,那麼對我來說,不難想像我們生活中所有的東西都是其他實 體為了娛樂而創造出來的。」
哪些證據能證明虛擬理論?
支持虛擬理論的一個著名的論證出自2003年,牛津大學的哲學家尼克·博斯特羅姆提出,擁有強大計算力量的先進文明可能會在計算機中模擬他們的祖先。而且他們可能有能力同時運行許多這樣的模擬,這就意味著宇宙中絕大多數的意識實際上是這些模擬程序里的人造意識,而不是祖先原本的意識。所以,簡單的 統計顯示我們極有可能也是這類模擬出來的意識。
而且我們還有其他的理由認為自己是虛擬的。比如,隨著我們對宇宙了解的深入,我們漸漸發現宇宙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數學定律上的。或許這並不是理所應當的,而僅僅是我們生存的這個宇宙的屬性。「如果我是電腦遊戲里的一個角色,我最終將會發現遊戲的規則完全是死板的、基於數學的。」麻省理工大學的宇宙 學教授麥克斯·泰格馬克說,「這正好反映了編寫這個遊戲的計算機代碼。」
如果這真是一個模擬的世界,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我們的人生還有意義嗎?就像《黑客帝國》所描寫的,你願意活在真實的世界還是虛擬世界呢?
其實時空通訊覺得這個問題本身就沒有意義。人活在當下就好,不管是虛擬世界還是真實世界,不管是你自己在成長還是別人操控在成長,你自己的自我感覺才最重要,就象你操控一個遊戲一樣,遊戲里的人物在你的操控下打打殺殺,快樂或痛苦著,他們或許象你一樣,並不知道自己僅僅是一個代碼符號,即使知道,他們也還是一樣的該咋樣就咋樣。
所以人生如夢,被虛擬或者去虛擬沒什麼區別。讓我們回到本文開頭,現在科技己發展到虛擬實境越來越真實的階段,如果真的我們本來就是一場被虛擬人生,現在又去享受自己主動虛擬的生活,是不是有些荒誕滑稽呢。
有人會說,既然我們是活在一個虛擬世界,何必循規蹈矩,就可以亂來,隨心所欲,豈不快哉。不,虛擬世界有虛擬世界的規則,就像你打的遊戲裡面的人物一樣,同樣不可以亂來。當然,我們世界如果是虛擬的,那個操控我們的"神"所設置的程序比我們設置的程序不知高出多少倍,整個宇宙運行都在其掌控之中,所以,該規矩還是規矩些好,免得很早就被收回靈魂。哈哈……
其實早在《黑客帝國》之前人們就已經有過這樣的問題:究竟我們是真的存在,還是我們只是活在虛擬世界當中?澳洲聖母大學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的哲學教授蘿拉 (Laura D』Olimpio) 表示你可能存在,不過不一定是你想像中的那種形式。
試想現在,你並不在你認為你在的地方。事實上,你是個拿來做科學實驗的人,你的腦子被邪惡天才從身體里摘除,你是靠實驗室里一罐罐營養品才活下來的,你腦部的神經被聯結到超級電腦,電腦會負責每天模擬你所有感覺,這就是你為什麼你還以為自己在過正常生活。那現在你還覺得你存在嗎?你還是你嗎?在你周圍的世界很可能全是別人創造出來的幻覺。
你的經驗全是靠著知覺告訴你,但其實你的知覺可以被改變,所以你所知道的「現實」其實可能不是現實。
聽起來很像什麼電影恐怖情節對吧?但你能百分百保證這不是真的嗎?哲學家希拉里 普特南 (Hilary Putnam) 在1981年《理性、真理和歷史 (Reason, Truth, and History)》一書中就提出了上面這種「桶中之腦」理論,事實上他提出的理論可以說是法國哲學家笛卡兒 (René Descartes) 在1641年《第一哲學沉思集 (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理論的現代更新版。
雖然這樣的立論想法令人不安,但卻很重要,因為這是哲學家用以探索我們已知的自己跟世界的基礎。笛卡兒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開始懷疑每件事,再從懷疑的基礎上建立起知識,因為「懷疑論」是探索真正知識的基座。「如果你是個真正尋找真實的人,那麼你的人生至少要有疑問一次,對一切都儘可能去懷疑。」
「桶中之腦」理論同樣也在流行文化中出現,1999年的《黑客帝國》跟2010年的《盜夢空間》就是最出名的例子,透過螢幕,觀賞人可以進入想像空間、安全的探索哲學概念。比如說,當我們在看駭客任務時,我們能夠理解尼歐 (基奴李維) 發現「正常世界」其實是電腦模擬的現實,而他的身體則靠生長液維持。
不過幸好笛卡兒後來在《第二沉思錄(Second Meditation)》里給了我們一點希望,因為每當我們有疑問時,正代表著我們存在,就是笛卡兒口中的「我思故我在」,所以就算我們活在虛擬里,我們剛剛都在思考,代表我們真的存在。
原來這樣的理論最先是由笛卡兒提出來的,如果真的有邪惡天才的話,真想看看是什麼模樣呢?
推薦閱讀:
※西方繪畫史上不可告人的秘密,不是藝術而是科學
※科學降壓,您做對了嗎?
※林本堅:用心則樂的晶元大師 | 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獲獎人
※孫小淳教授再撰文:「陰陽五行」寫入「科學素質基準」,好得很
※科學家警告說:每周飲酒最好不要超過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