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有哪些被現代人誤用的成語?


古代有些詞語,被現代人玩壞了,完全偏離了本意,還有一些是大家不明其意,反而是在現實生活中用錯了,還不明所以,很容易鬧出笑話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列舉幾個,供大家了解一下。

一、 巫山夜雨,提到這個成語,很多老司機是不是想入非非,各種不可描述的場景湧入大腦呀!實際上,這個成語來源於戰國楚·宋玉《高唐賦序》:「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原指古代神話傳說巫山神女興雲降雨的事,但後來被徹底玩壞了,被用來指男女歡合之事。

二、逃之夭夭,出自《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艷麗。現在,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詼諧的說法。

三、哇塞,最常用錯的一個詞語,原是閩南方言,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在台灣流行開了。最早傳入大陸應該是在80年代初,首先流行於開放的沿海地區。其中,「哇」就是第一人稱代詞「我」,而「塞」則是一個表示性行為的動詞,大致相當於北京方言中的「肏」等不文雅的詞。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詞語,卻被我們用來表示驚訝之意。各位,你們是不是也用過呀!

實際上,有多詞語都被現代人玩壞了。各位,還知道哪一些,可以在留言區分享一下。分享有趣的歷史小知識,我是密探零零發,喜歡的可以關注一下。


名詞、成語與漢字一樣,承載著華夏文明。但有很多名詞和成語,被我們曲解和誤讀。鄙人今獻拙文一篇,以撥亂反正。

一、朝三暮四。

絕大多數人對朝三暮四的理解是:對伴侶不忠誠,或男子沾花惹草,或女子招蜂引蝶。其實不然。

在道家經典《列子·黃帝》和《莊子·齊物論》中,有朝三暮四的寓言故事:宋有狙(獼猴)公者,愛狙,養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損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匱焉,將限狙之食,恐眾狙之不馴於己也。先誑之曰:「與若芧(山粟),朝三而暮四,足乎?」眾狙皆起而怒。又曰:「與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眾狙皆伏而喜。

顯然,朝三暮四的含義,被今人徹徹底底的誤讀了。此成語可做兩層解讀:

初級的市井解讀——是指騙人的小伎倆。

高級的深刻解讀——宣揚道家思想和主張:世間一切矛盾對立的雙方:如生與死、貴與賤、榮與辱、大與小等等都是相對的,沒有根本的差別和對立。不如物我兩忘,不言自辯,超凡於是非之外。正如《列子·黃帝》所言:「朝三暮四,聖人以智籠愚,名實不虧,使其喜怒哉。」

正因如此,道家才與爭鳴辯論的諸子百家不同:「善者不辯,辯者不善。」,「聖人議而不辯」,「大言不辯。」

以上兩種解讀,都是正確的。

二、杞人憂天

我們對杞人憂天的理解是:擔憂太多,瞎操心。

杞人憂天的典故出自道家經典《列子·天瑞》。對此做解讀之前,須回顧一下老子之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如何理解老子此言,鄙人就依據《列子·天瑞》篇,對此做詳盡的解析:

「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物者不生,化物者不化。」——不生不化,生物化物者,此之謂道。

「有形者生於無形。有形者,混沌也。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混沌。」——此之謂道生一。

「混沌分:清輕者上為天,濁重者下為地。」——此之謂一生二。

「天地含精,萬物化生。」——此之謂三生萬物。

老子的世界觀就此產生——「萬物莫不遵道循德,莫命之而常自然。」最終,「萬物皆出於機,皆入於機。」

在此篇中,杞人憂天的寓言故事,是對道家世界觀的高度概括:

杞人憂天地崩墜,身無所寄,廢寢食也。有人聞之,勸其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無處無快。何憂其壞?」杞人大喜無憂也。(眾人對杞人憂天的認知,大多止於此。)

長廬子聞之,笑而曰:「天地,空中之一細物,不得不壞。遇其壞時,豈不為憂哉?」

故事至此,講的是道家的世界觀。天地同萬物一樣,皆循道而生,循道而終。不得不壞。故事還在繼續……

列子聞之,笑而曰:「彼一也,此一也。生不知死,死不知生,壞與不壞,吾何容心哉?」

故事最後的列子之言,講的是道家的人生觀。天地之崩墜,人之生死,如同四季更替一樣,是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死之於生,一往一返。」,「欲恆其生,止其終。惑於數也。」

正因道家有此深刻、豁達的世界觀與人生觀,莊子才會死妻後,鼓盆而歌。

三、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的故事眾所周知,本文不再贅述。此故事顯然是在宣揚人定勝天,自強不息。在那首歌曲《激情飛躍》中,也被展現的淋漓盡致:

上下五千年,龍的香火不滅,

古有愚公志,而今從頭越,

華夏兒女走向世界,

激情飛揚, 我們共創偉業。

所有人皆認為,愚公移山體現了人類征服自然,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其實卻恰恰相反。

首先,生死由命,人不勝天是道家的亘古不變的思想。這也是道家與儒家的區別。

其次,《列子·力命》的主旨就是宣揚道家的天必勝人,人不勝天的思想。今天,我們對愚公移山主旨的理解,不但使《列子》一書自相矛盾,還違背了道家思想。

若想真正領悟愚公移山的主旨,必須聯繫《列子·說符》篇,篇中有孟氏二子的故事:

魯國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學,其一好兵。好學者被齊侯納之,為諸公子太傅。好兵被楚王納之,以為軍正。祿富其家,爵榮其親。

施氏之鄰人孟氏同有二子,所學亦同。求於施氏,施氏如實相告。

於是,孟氏一子以學術遊說秦王。秦王曰:「當今諸侯力爭,所務兵食而已。若用仁義治吾國,滅亡之道也。」遂宮刑而放之。另一子以兵法遊說衛君,衛君曰:「吾弱國也,大國吾事之,小國吾撫之,是求安之道也。若賴兵權,滅亡可待矣。」遂刖刑而放之。

魯國的施氏與孟氏同樣有二子,同樣分別治學與好兵,同樣遊說諸侯。但卻有完全不同的遭遇。

作者以此故事闡述天道與人事的絕妙天機。

而《列子·湯問》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之志感動天帝,天神幫他把山移走。愚公的成功,就像上面所說的魯國施氏二子:其一好學,其一好兵。好學者被齊侯納之,為諸公子太傅。好兵被楚王納之,以為軍正。祿富其家,爵榮其親。愚公與施氏二子的成功,根本原因並非個人努力,而是天命使然。

在愚公移山的故事之後,又有一則夸父逐日的故事,與愚公成功移山不同的是,夸父最終饑渴而死。夸父就相當於孟氏二子,一個被秦王斷足,一個被衛王割掉小雞雞。夸父與孟氏二子的悲慘遭遇,亦是天命使然。

愚公移山和夸父逐日的故事,與《說符》篇中施氏和孟氏的故事主旨是一致的:是闡述天道與人事的絕妙天機。即體現道家生死由命,人不勝天的思想。

若把愚公移山的故事單獨分離,斷章取義,便會誤讀經典。這是讀書為學的大忌。

此外,還有一些成語被今人誤讀,不再作詳細解析—: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意為山上的石頭,能夠用來琢磨玉器。延伸意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盤點被誤用頻率最高的TOP10成語

文/木木

TOP10翻雲覆雨

宋·黃機《木蘭花慢·次岳點干韻》詞:「世事翻雲覆雨;滿懷何止離憂。」

杜甫《貧交行》詩:「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

翻過去是雲,反過來是雨,比喻人反覆無常玩弄權術或手段!!!而不是翻來覆去搞雲雨……!(恩,小編很長一段時間都覺得這個成語污污噠!可能因為黃易老師的《翻雲覆雨》中某些不可描述的段落吧……)

TOP9

瓜田李下

出自三國·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也就是說,你是一個君子,就要防患於未然,不使自己身處被嫌疑的境地。不要在西瓜地里提你那鞋子,也甭在李樹下整理你那帽子。免得被別有用心的人說三道四!

TOP8

五風十雨

出自漢·王充《論衡·是應》:「風不鳴條,雨不破塊,五日一風,十日一雨。」

五天刮一場風,十天下一場雨,用來形容風調雨順的。大家別問小編為什麼五天刮一場風十天下一場雨,就算是風調雨順了。

據人考證說「五」和「十」都是約數,並不是確數。無論如何,大家學會正確使用這個成語就對啦!這兩天浙江的天氣真是五風十雨,人都要發霉潮濕啦,煩死啦!(小編示範錯誤用法,大家請勿模仿哦~)

TOP7

凱旋而歸

這個詞跟簡單,但是很多時候一順口就用錯了。敲黑板!!!凱旋,凱,勝利,旋,歸來,所以「而歸」兩個詞是多餘的啦!在小編的印象中,這個詞經常被一些主持人順口用錯,而且在報紙上也時常會見到,大家留意哦~

TOP6

三人成虎(眾口鑠金)

《戰國策·魏策二》:「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三人成虎,只要有三個人謊報軍情,說有老虎,那麼大家就會都信以為真,以為真的有老虎啦!這個成語用來比喻謠言的力量大!(好像哪位名人說過,謊言說了一千次就成了真理???)敲黑板,這個詞不是用來比喻人多力量大哦!注意啦!

另外,這個詞是可以和「眾口鑠(shuo去聲)金」很相近,所以放在一起啦!眾口鑠金,出處:《國語·周語下》:「眾心成城;眾口鑠金。」現在用來比喻輿論的力量強大,都可以把金屬融化啦!(大家不要罵小編哦,怕怕……)

TOP5

目無全牛

《莊子·養生說》:「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

庖丁解牛大家都聽說過吧!技術高超到一定程度,十九年只用一把刀,那刀還跟新的一樣!為什麼呢?因為人家技術高超,眼睛裡看到的已經不是牛了,而是牛的筋骨,刀片順著筋骨切割開去,按照牛體構造解剖,毫不廢刀,出神入化!所以叫目無全牛!

現在用來比喻技術高超,手藝純熟,得心應手。而不是目光狹隘哦

TOP4

不忍卒讀

清·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上卷》:「閩督何公小宋,挽其夫人一聯,一字一淚,如泣如訴,令人不忍卒讀。」

形容文章悲傷,令人難過,不忍心讀完。如果你看到一篇很爛的文章,爛的都讀不下去,千萬不要用「不忍卒讀」來形容它哦!那可是抬舉它啦!

TOP3

文不加點

漢·禰衡《鸚鵡賦序》:「衡因為賦,筆不停輟,文不加點。」

筆不停輟,文不加點,形容人才思敏捷,文章一氣呵成,無需修改。不是說這人的文章好爛,標點符號都用不好……

TOP2

七月流火

《詩經·國風·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七月大火星下行,九月讓老婆做衣服,一月大風刮出來了聲音,二月天寒地凍凌冽不已,沒有衣服咋過冬呢?

七月天氣雖然還是很熱,但是卻是轉寒的開始。因此七月流火的意思是,天氣逐漸涼快起來。(這個成語有爭議,但是這種解釋為多數人所採納哈!)

TOP1

首當其衝

恩,在被誤用成語的重災區中,首當其衝的就是「首當其衝」!(小編這裡用的沒毛病哈!)首當其衝,首先承受衝擊,首先受到傷害,首先遭遇災難。為什麼說在誤用成語重災區中,這個成語是首當其衝的呢?

隨手檢索一下:

1、奧巴馬外交:中東首當其衝(《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2月3日)

2、有關人士分析,海峽兩岸進一步開放,文化交流首當其衝成為主項。(《北京日報》2001年7月13日)

3、國際足聯執委們同意從2010年起實行世界盃在各大洲輪流舉辦的制度,而非洲將首當其衝。

而且不僅在報紙上,無論是高中還是大學,總有那麼一些老師把這個成語用錯!另外一些水平不高的書籍裡面,也出現過!大家一定要注意哦!!!


安然無恙。

在我們生活當中,我們經常會禮節性地問候對方,例如,「令尊大人身體可安康」,或者說「久而不見別來無恙」,這裡用到的別來無恙的「恙」字,在我們當下大多人的理解是疾病的意思,那「安然無恙」,自然就是沒有疾病,一切安好。其實這是我們當下對中國漢字的一種曲解,這個「」字的本意是表示擔憂。

話說趙國國君趙惠文王去世後,他的兒子太子丹繼位,也就是趙孝成王。由於當時趙孝成王尚在年幼,並不能處理朝政,於是他的母親趙威后便代替他攝政。這趙威后是一個非常有見識而且識大體的女人,她重視民生,體恤百姓,在趙國有著非常高的威望。

禪意

趙威后剛剛執政不久,秦國就對趙國發起了進攻。這論實力,當時的秦國那正是如日中天,這趙國萬萬不是對手。這迫於這形勢,趙國只好向齊國求救。而齊國呢,則提出了一個讓人難以接受的條件,那就是讓趙威后把她的小兒子長安君送到齊國做人質,如此這般才肯出兵相助。要知道,這小兒子可是趙威后的心頭肉,哪捨得讓他離開呢。而此時,大臣觸龍則勸諫道:「您給長安君以高位,賜他大量的珠寶,又把趙國最富饒的土地分封給他,可您是否曾想過,他不曾為國家做出任何的功績,這倘若有一天百年之後長安君那如何以君主來安身立命?您若真的愛護長安君,那此時便應該把他送往齊國,如此日後也好得到國人的擁戴。」

大夫觸龍的這番話那真可謂是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句句都說到點兒上,於是趙威后決定把長安君送到齊國。這齊國也沒有食言,出兵幫助趙國解了這秦軍之圍。

不久之後,齊王派使者到趙國問候趙威后。趙威后一見到使者便問道:「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注意,這裡的「恙」字並不是疾病的意思,而是表示擔憂。這意思是說,貴國的收成和百姓,都很好吧?

將軍俑

聽到趙威后的這番話,這齊國使者有些不高興,因為在他的眼裡,國君那乃是天下第一重要之人,這趙威后不問齊王怎麼樣,反而去問收成和百姓,真是有些豈有此理了。於是使者略帶生氣的口吻說道:「下臣受齊王的派遣來拜訪您,現在您不先問候齊王,不把尊貴者放在前面,這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啊?」

而趙威后則是微微一笑,說道:「我不是不明白您的意思。可如果沒有收成,這老百姓怎麼生活呢?如果沒有百姓的支持,那怎麼又會有君王呢?我問候貴國,難道可以只問枝節而忘掉根本嗎?」

趙威后的這番話,可真是表達了民貴輕賤的核心思想,我想這句話足以讓那些自以為是的帝王汗顏了,不過我們把話又說回來,這所謂的安然無恙,實際上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這安樂乃屬天下之百姓,這無恙亦屬於天下之百姓。安然方能無恙,寧息根本,修仁德之道,方可安然,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此為無恙,在這裡我也祝願所有關注聞古知新的聽友,願您的生活安然無恙。


許多異議說是誤傳也是誤傳,說是古今意義不同也能算不同而已,難講是哪種情況了,到底怎麼分辨的,有指定的大佬可以評論給大家哦。以下由於不確定是「誤傳」情況還是「古今意義不同」情況,所以都標註出「現意為/誤傳為」。

  1. 空穴來風:有了洞穴才有風進來(語出宋玉《風賦》),原比喻消息和傳說不是完全沒有根據的,現多指/誤傳為消息和傳說毫無根據,變成幾乎相反的兩種意思了。

2. 人盡可夫: 一個女子,是人人皆可以為其丈夫的,至於父親,為天然骨血關係,只有一人,不能與夫相比。現意/誤傳為貶義,形容生活作風不檢點的女子,可以和所有的男人上床,當自己的丈夫看待。3.蓬蓽生輝:只能是自謙的說法,蓬蓽形容自家是普通簡樸的房子,現多誤傳於形容對方的住所。4.司空見慣:這是一個名詞額(⊙_⊙)…我們都司空見慣了那種「違者罰款」的告示牌.「司空見慣」的意思是形容經常看到,不足為奇的事物.後面不能帶賓語。(不過有人強行說這是名詞當做形容詞來用是否可以呢,也不知道是不是誤傳咯,比如「蘋果樹」就是典型的名詞作形容詞用之類的。不過既然我還是偏向於例句是誤傳的,因為「名詞作形容詞用」的目的是簡化句子,使之通順或簡練。但是例句應該明顯換個說法可以更簡練,應該不是名詞作形容詞用.....還是就算誤傳了吧?)5.咬文嚼字:本意為咬、嚼指反覆的念誦、鑽研。一般將"咬文嚼字"當作"過分地斟酌字句",看作貶義詞,用於諷刺那些專門死摳字眼而不去領會精神實質的人,也諷刺那些講話時愛賣弄自己學識的人。現意為/誤傳為有些文字是需要仔細琢磨的。實際上,"咬文嚼字"原來就是指詞句上的推敲,甚至轉變成一個褒義詞了。6.義無反顧:為正義而勇往直前。被用於毫不猶豫地做壞事,就是誤用了。7.敝帚自珍!!!!這個是重點要分享的!目前有N個說法不清楚哪個對的,評論區有大神歡迎指正。關於來源就有以下很多個來源,各大網站查詢的都不同。字面區別也有「敝帚自珍」和「弊帚自珍」兩種。具體哪種出處搭配哪種釋義還請大家多多討論哦。來源一、漢·劉珍《東觀漢紀·光武帝紀》:「一量放兵縱火,聞之可以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把自己家裡的破掃帚看成價值千金的寶貝,很愛惜。比喻東西不好,自己卻很珍惜。來源二、宋·陸遊《秋思》:「遺簪見取終安用,弊帚雖微亦自珍。」比喻東西不好,自己卻很珍惜。來源三、文人互相輕視,自古以來就是如此。傅毅和班固兩人文才相當,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輕視傅毅,他在寫給弟弟班超的信中說:"傅武仲因為能寫文章當了蘭台令史的官職,(但是卻)下筆千言,不知所止。大凡人總是善於看到自己的優點,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種體裁,很少有人各種體裁都擅長的,因此各人總是以自己所擅長的輕視別人所不擅長的,鄉里俗話說:"家中有一把破掃帚,也會看它價值千金。"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所以這裡又出現了貶義的用法.....emmm這三種目前流傳得最廣的出處,哪個才是搭配敝帚自珍(還是弊帚自珍)的呢><


1.七月流火

許多人看到流火二字,以為是天氣變熱了。其實,恰恰相反,這裡是指天氣變涼了。

2.首當其衝

錯誤理解:第一個衝過終點,做某些事領先與別人。其實,這個成語是指 首先收到攻擊或災難傷害等。

3.萬人空巷

我靠,有空字,街上都沒人了。大錯特錯,恰恰相反,表示大家都從家出來。可以形容有了盛況,大家都從家裡面出來,往一個地方去。

4.三人成虎

團結就是力量,三個人就像老虎一樣。呵呵噠。三個人說街上有老虎,大家都相信有老虎。比喻說的人多了,大家會把謠言當事實。

5.牆內開花牆外香

額,是不是形容女子紅杏出牆呀!當然不是了。是指一個人在本單位或本部門不受歡迎,卻在其他地方受歡迎的情形。

6.差強人意

許多人理解為不使人滿意。其實,真正意思為勉強使人滿意。

7.文不加點

表面是寫文章不加標點符號。其實是指寫文章水平高,不需要修改,一氣呵成。

8.鼎力相助

只能形容別人對自己幫助。而不能形容自己對別人幫助。

9.貧賤夫妻百事哀

被人誤用於家裡面窮,所以不開心的事情就多。其實原意是指,作者對自己妻子的思念。

這道題要是我剛參加完高考的時候回答,應該可以答出30個以上,現在不行了忘光了。也希望大家在評論區多多指教。不足之處也請大家多多指出。


煙視媚行

現在說到這個詞,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李碧華筆下的女子,《青蛇》里的小青、《胭脂扣》里的如花等等,或者《金陵十三釵》中穿旗袍抽煙的倪妮。如今的煙視媚行,常常被拿來形容那些魅惑到骨子裡的女子。

煙視媚行出自《呂氏春秋·不屈》:「人有新取婦者,婦至,宜安矜,煙視媚行。」 形容害羞不自然的樣子。

空穴來風

原指有了洞穴才進風。比喻消息和傳說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如今卻被用來指消息或傳說毫無根據,中學時候的TaTa很疑惑,這隻有空穴才能進風的呀。

炙手可熱

某某是現在最炙手可熱的明星,這句話聽得多了吧?但是炙手可熱出自杜甫的《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這比喻的是權勢大、氣焰盛,使人不敢靠近。

衣冠禽獸

明朝時的官服上都是綉有禽獸的,文官綉禽,仙鶴、鴛鴦、孔雀等,武官綉獸,獅子、老虎等,那時候「衣冠禽獸」表示的是當官的人,屬於一個中性詞,甚至說是一個褒義詞。但是到了明朝中晚期,官場腐敗,文官貪錢,武官怕死。這個詞才開始演變成現在的意思的。才發現有點離題了,這個詞並不能說是誤用了,而是詞義改變了。

壓軸大戲

「壓軸」本是戲曲名詞,指一場折子戲演出的倒數第二個劇目。如今通常用來形容一場演出的最後一個表演。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古裝劇中常見的台詞,但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中「為」是「修習,修鍊」的意思;天誅地滅,是並列結構,就是天地誅滅的意思。講通俗一點就是:「人如果不修習自己的德行,那麼天理難容啊!」如今很多人卻將其解釋成:「人如果不為自己(謀私利),那麼老天都會誅殺他。」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還有很多成語也被我們誤用了。但是很有可能再過不了我們就會將錯就錯地把它們的詞義改掉。比如其實炙手可熱、空穴來風、首當其衝這些詞它們的意思我們是知道的,但是就是會忍不住用它錯誤的詞義造句。


1、差強人意

出自《後漢書·吳漢傳》,這裡面的差是尚、還、略的意思。整個成語連起來就是個好評,是說還算令人滿意。

但現實中不少人只看到了一個"差"字,撈起一頭就跑,認為是在說不滿意。

2、信口雌黃

出自《晉書·王衍傳》,本意是說罔顧事實亂說,重點在於罔顧事實上。但不少人都把它跟信口開河混用,意指胡說八道。

3、不足為訓

出自明朝胡應麟的《詩蔽》,這裡的訓是示範的意思,但很多人都認為是訓誡、教訓。

4、侃侃而談

出自《論語·鄉黨》,本意是指一個人說話理直氣壯,從容不迫。但現實中多用來說某人牛逼哄哄亂吹。

5、萬人空巷

本義是指人多熱鬧,巷子裡面的人都跑出來了。但很多人都以為是在說人少沒人。


典型的例子

萬人空巷: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盛大的集會或新事物把許多的人都吸引出來了」,常被人誤解為巷子里靜悄悄的,空無一人。

投桃報李:報答他人的好處,不表示報復。

無所不至:什麼壞事都干,與「無微不至」有天壤之別。

不知所云:指說話人說得不好,而非聽者不理解。

火中取栗:源自17世紀法國作家拉·封丹的寓言《猴子與貓》,說的是:猴子騙貓取火中栗子,栗子讓猴子吃了,貓卻把腳上的毛燒掉了。比喻受人利用,冒險出力,卻一無所得甚或反受其害。是指比喻被人利用,替人冒險出力,自己卻一無所得。

無冬無夏:被誤用為沒有冬天,沒有夏天,應為無論冬天還是夏天,一年四季從不間斷。

目無全牛:誤用為指一個人看事情沒有看到全局,應指人技藝高超,得心應手

日月合璧:誤用人們常以為是「日月同輝」的意思。釋義:「日月合璧」指在朔(農曆初一)發生日食,在望(農曆十五)發生月食,即指地球進入太陽與月球之間或者月球進入太陽之間所發生的現象,而並非「日月同輝」之意。

三星在天:誤用三顆星星在天,其實「三星」即指二十八宿之參宿;「在天」則是說始見東方,男女待禮而成。所以「三星在天」指新婚。


說道這個,我想說應該就是小鳥依人了。現在很多人都說某某女生小鳥依人,但是你們知道嗎?在古代小鳥依人其實是形容男性的,而且這個詞語的出處是來自一個皇帝和他的男寵,所以現在和古時候也真的太不一樣。

除了小鳥依人,還有衣冠禽獸,現在的衣冠禽獸指的是人不善良,偽君子,做盡壞事,受到百姓的唾罵,但是你們又知道嗎,其實衣冠禽獸在古代是一個中性詞,而且他代表的是官員。官員按照不同的等級,在他們的衣服上綉著有不同動物,因為衣冠禽獸在最初只是用來代替官員的,後來貪官太多,漸漸的這個詞語就發展成為了現在的意思。

更多的歷史知識,可以關注了解哦。


推薦閱讀:

反思農業公共政策—華盛頓共識表現差,富國農業政策史很值得借鑒
樣貌古今談
兵馬俑出土前一直被誤當成短劍?春秋到秦漢長鈹鑒賞
被遺忘的英雄——卡羅·米倫多夫小傳(二)
延禧如懿中的乾隆是明君?他不過為餐飲業做出過貢獻而已

TAG: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