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醫師有前途嗎?
(0205)首先,謝謝邀請!
這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來回答:
第一、從官方角度或者未來的角度來看,全科醫師大有所為
其實以澳大利亞為代表的醫療制度來看,全科醫師大有前途。
現在為什麼我們的大醫院人滿為患,為什麼我們無論大病小病都爭破頭擁向大醫院?
固然和我們的醫療資源分布不均有關,但有一條原因同樣十分重要:我們的分級診療工作依舊沒有做到位,我們缺乏健康的守門人,我們缺乏基礎的醫學常識,我們缺乏專業的健康指導。
就目前而言,雖然全科醫師制度已經得到了國家的重視,但是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在城市裡,我們有各個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在鄉村我們有衛生服務站。
雖然相關報道中說已經有多少人簽約了家庭醫師服務,但是這其中有很大的水份。
你可以通過身邊的親朋好友來調查,到底有多少人簽約了家庭醫生服務,即使加了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利用這種服務?
我堅信,在未來的中國,分級診療將得到更加細緻的貫徹,全科醫師也大有可為。
第二、從個人的角度或者當下的眼光來看,全科醫師只是雞肋
每一個人在患病後,都渴望儘可能的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
所以,當我們患病後,只要有可能有條件,我們想到的是大醫院的專家,而不是基層的全科醫師。
而最現實的一點就是:基層藥品不全或者都只是基礎用藥,基礎全科醫師技術水平不夠。
我知道會有很多人來攻擊我,但是這卻是最現實的問題。
事實上,我認識很多基層的醫生,的確有一些人在兢兢業業,但是大多數人都是在混日子。
作為一名醫生,尤其是年輕人,誰不想功成名就?誰不需要養家糊口?
換位思考,如果身體出現不適,你是選擇三級醫院的醫生還是基層的全科醫師?
雖然國家提供了許多支持,但只喊口號是行不通的。
給大家舉一個例子:
七八年前,在江蘇有過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當時說:培訓合格並且通過考試者,授予碩士學位。
到目前為止,學員已經畢業了很多屆,卻沒有人能夠拿到當時承諾的碩士學位。
不是學員不合格,而是當初制定政策的人已經「遺忘」了這承諾。
這種政策的不連續性司空見慣,你還能指望這些承諾嗎?
所以,就短期而言,全科醫師不適合年輕人。
讓更多人了解更多一點!
我在醫院上班,我感覺從政府角度前途肯定有,因為當下全科醫師是政府倡導的,口號喊的最響,前幾天國家衛計委還發文,2018年要給全科醫師工資提高百分之十。但另一方面,全科醫師大部分好像是面相基層及急診科,對個人而言,個人才能不易展現,因為這些地方設備跟不上,藥品缺乏。不過我到目前都不明白符合什麼樣的標準就算全科醫師了,一者,現在的醫科大學培養大夫都是臨床專業,他本來就是全科培養模式了。再者,到醫院工作幾年,才感受到中國目前醫療隊伍的整體水平確實不高,很多人工作一輩子,連自己本科室的病都學不透,又怎麼有餘力去掌握全科的知識。 願意和我共同了解此問題的網友請關注我
首先,謝謝邀請回答。
1.我可以說從遠期看大有作為。像歐美的發達國家,別人看病是實行預約制度。首先我們所說的全科醫師,就是外國的家庭醫師。看病先去家庭醫師,假如家庭醫師處理不了,可以預約轉介給專科醫師。所以別人看病要輪後,沒有預約專科醫師是不會給你看病。當然啦,也有急診。不過外國看病也急診,但首先看到的並不是醫師,是一個類似於護士的人接待,通過病情評估,根據你的病情的緩急,一層一層,最後才會看到醫生。不是你說急診就是急診。中國的急診就是給了急診費就是急診,這樣浪費了急診資源。所以這個評估制度是有必要的。歐美髮達國家的全科醫師是很重要,一般的感冒發熱全科醫生就解決。例如巨星邁克爾傑克遜一般都是找全科醫生看診。這個是國外情況,我想國家以後也想按照這個方向發展,所以全科醫師遠期大有作為。
2.目前我國大部分全科醫師是在社區衛生服務站工作,人員參次不齊,沒有經過完整的全科醫師培訓,這樣服務質量下降。而且全科醫師說好聽就是什麼都懂些,說不好聽就是什麼都不深懂。目前擺在我們國家的情況是,我國國人看病都是直接找專科醫師,這樣全科醫師就成了雞肋,沒有起到全科醫師的作用。我國應該大力推廣家庭醫生制度,扶持全科醫師,加強培訓和進修,讓小病在基層解決,從而減輕了看病難的問題。把好了第一關,才能真正的服務好群眾。這樣是長遠大計。這樣發展起來,全科醫生是大有前途。
以上是個人觀點,希望不吝賜教。
就前途而言,醫學專業不管哪科只要學到極致都會大有前途,不要分高低貴賤為前途而學。
其次也有很多是為了傳承而學醫的,那些醫學世家,有很多秘方驗方是不會隨便傳出來的!記得非典那年有位老先生到衛生廳貢獻了自己的秘方!後來還收到六千塊錢貢獻獎金。
推薦閱讀:
※享受睡眠 — 呼吸機中的貴族
※要想試管嬰兒過程順利,一定要注意這些問題!
※據說很沒營養的菜籽油,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什麼叫塵肺病?
※一個壯實的女孩子如何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