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孩子的三年級現象?


教了二十來年的書,這學期又帶三年級。

我先來說說三年級學生語文這一學科存在的現象:一二年級大家都是滿堂彩,考起來都有九十幾。可是到了三年級成績開始分化了,九十分是分水嶺,九十分以下也出現一撥了,為什麼有些孩子會成績下降呢?我們從試捲入手,到了三年級閱讀理解和作文比重增加了,而這一部分是最能看出孩子語文素養的。那作為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提高語文素養呢?

一、從朗讀中提高孩子語感。語感看不見摸不著,可是它是語文學習最關鍵的部分。語感好的孩子,學習語文很輕鬆,比如老師要求背誦一段話,語感好的孩子幾分鐘就搞定,語感差的孩子甚至一個小時也背不出來。這也是同樣學習為什麼有些孩子成績就好。語感培養最好的方法是發聲朗讀,如果家長能監督孩子每天朗讀,朗讀內容可以是課文也可以是課外的優秀篇章,只要堅持每天讀上半小時,長久以往,孩子的語感就會提升,同樣語文成績也會上來。

二、要有大語文觀。什麼是大語文觀呢?語文不僅僅是從課文中學習知識,更多的是從課內引伸到課外,這就要求孩子多看課外書,從課外書中提升自己的素養。作為家長要為孩子提供閱讀環境,必要時親子共讀,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

三、多練字,字跡要端正。一手的漂亮字對學生來說很關鍵,考卷上卷面整潔,字跡端正往往能為你的孩子加分。

四、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前預習,課後複習,寫作業不磨蹭等,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該在一年級是就要重點培養,到了三年級了,家長要逐漸放手,讓孩子獨立學習。所以在一二年級習慣差的孩子,到了三年級了,成績也就慢慢下來了。當然,你的孩子學習習慣在低段沒有養好,三年級培養也來的及,你要耐下性子,和孩子共同制定規則,及時監督及時反饋。半學期孩子就會有好習慣了。

上面我是就語文學科來說的,當然,小學階段語文是最重要的一門學科,學好了語文也會帶動其他學科的學習。


其實所謂的三年級現象,只不過是之前積累問題的暴露與揭發,而並不是說到了三年級,孩子的問題就憑空出現了。很多家長說,三年級了,是個分水齡了,我得好好管管他了。每次聽到這句話,我只能在內心深處呵呵——恐怕已經遲了。

我們經常說,一年級培養的就是習慣。什麼上課認真聽,作業效率高,口算要加強等等,考驗的不僅僅是孩子,更是需要家長持之以恆的監督和引導。學校老師關注不到,家長如果一陣風一陣雨,那麼小的孩子也就三天打魚兩天晒網了。

二年級管什麼呢?管的是學習落成,每天的學習目標能不能達成取決於上課的聽講和課後的練習,其實比你想像中的要快,很多貧富差距在二年級的時候非常顯著了。

一年級的學習習慣,二年級的知識基礎,如果在此前能夠落實達成,相信三年級一定能夠順利過渡。那麼,如果前面確實虧空了,怎麼辦呢?

1、抓好基礎知識:口算、計算技能是小學階段任何時候都必須加強練習的,也是會影響孩子終身的數學學習的;一些基本概念要充滿理解掌握,可以提供一些變式加以練習。基本上基礎知識牢固了,一張試卷百分之七十的分數就拿到了。而再接著往橫向拓展也有了可能和基礎。

2、用好錯題資源:養成做錯題摘錄的習慣,有一些錯誤看似無理頭,但都有其深層次的原因,很多時候學校老師無暇顧及,但作為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分析分析,找出錯因,也許發現了這一個問題,就能夠解決一大片相關聯的問題。

3、理清知識聯繫:其實數學的知識體系中,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和

聯繫,但很多孩子往往中能管中窺豹。一些相關的題組練習,不斷地讓孩子去發現相同點和不同點,更能夠讓他們感受到知識點之間的關係。

4、調整好心態:問題一旦暴露,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恐怕都有失望、焦慮的心情,但越是這個時候,爸爸媽媽越是要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勉力他們這樣的一點小挫折算不了什麼,心態越是從容,難關越是容易渡過。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港灣,不論風雨,希望爸爸媽媽都能成為護衛孩子最有力的臂膀。


孩子的三年級現象:小學一二年級時成績很好,基本都是接近滿分甚至滿分;到三年級時一下子就降到7、80了。

發生這樣的情況,一方面跟課程的調整變化有關,一方面跟孩子自己的發育成長有關。

首先,一二年級時,數學、語文等各科目內容,往往是孩子在學前班學過的,學起來輕鬆;題目也相對簡單,以簡單記憶為主,重複性較高。這種情況下,只要孩子稍微努力一下,就很容易得高分。

到了三年級,學的知識多了,也更深了,做作業時不只是抄寫和簡單計算,需要更多理解和思考才能完成。語文開始有作文題了,這也是很多孩子容易丟分的地方。

建議:三年級之前的暑假,帶孩子做好預習,熟悉數學基本知識結構;熟讀課文,掌握生字、生詞等。將來上課時,可以有更多時間跟隨老師的講解進行思考,而不是把時間花在這些基礎記憶上。

其次,孩子進入叛逆期,希望獨立和尋求他人認同的價值觀發生衝突。

簡單來說,孩子愛頂嘴了。

一二年級時,讓讀課文就讀課文,讓寫字就寫字。而到了三年級,可能孩子就會說「這個老師沒有留」。

在學校里,學習科目增多,壓力增加;而另一方面孩子的關注點不僅僅在學習上,與同學交流增加,需要更多群體認同。比如讀流行的漫畫書,看熱門的電視節目,掌握一兩門獨特的「本事」……大人可能會覺得無聊,像孩子們最近熱衷的指尖陀螺,而孩子會花大量時間去練習,必然與學習發生衝突。

建議:理解孩子的成長需求。一方面可以利用讀書等方式潛移默化地給孩子灌輸積極的人生觀,一方面適當支持孩子的要求。比如最近熱映的《摔跤吧,爸爸!》就很適合與孩子一起觀看,和孩子討論下付出和得到的關係;也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愛迪生、愛因斯坦、華羅庚的勵志傳記。同時不妨買一些校園裡流行的書籍或玩具,在孩子寫完作業或者周末專門安排時間來玩。

第三,家庭學習環境的改變。

低年級時每晚盯著寫作業的家長,隨著年級升高,往往不再這樣監督和輔導。有些學生出於畏難情緒,不會的作業就不寫了,留著第二天老師講解後再照抄。

這樣,頭天知識沒有掌握,又耽誤了第二天的學習,永遠是在被動地追趕,惡性循環,導致落下的功課越來越多。

建議:儘管家長不再需要每晚輔導簽字,但還是應該把握孩子完成功課的狀況。如果出現丟落嚴重的情況,要及時提醒或與老師溝通,了解課堂學習情況。

最後還要建議家長多讓孩子參與家務,帶孩子接觸自然等。

無論是語文中的閱讀理解、作文,還是數學中的應用題,都需要孩子有更豐富的生活體驗。

舉個例子,小學經常會有《第一次XXX》的作文題目,如果孩子除了學習、看電視和遊戲,從來沒有做過什麼其他事情,就很難寫好。

只有對生活觀察仔細的孩子,才會有理解,有感悟,有輸出。作為家長,要努力為孩子創造這樣的機會。


所謂的「三年級現象」,指的是,三年級以前,很多女孩子的數學成績都是很不錯的,可是到了三四年級,卻普遍會出現大幅度的滑坡。男孩基本上沒這個明顯現象。原因就在於,三年級以前,學校的數學教學中,大多著重記憶和基本的計算,因為女孩的記憶力先發展,所以5 歲左右女孩的數學比男孩好,所以三年級以前,女孩子多數可以靠記憶力學的很好。可是三年級以後,數學中會出現越來越多複雜的數學概念和多步驟的題目。這個時候,對孩子思維能力的要求就高得多。不僅要求孩子能算得對、算得快,還首先要理解題目。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三年級現象」這個問題的產生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跟我們從小養育孩子的方式有關。只不過到了三四年級,矛盾才會集中爆發出來。要想解決這個問題,要從幾個方面著手:

1.從生活中入手,提高孩子的數感。

很多父母們都試圖在家輔導孩子數學,但絕大多數父母都是讓孩子早早的記住數字。背誦加法口訣,這樣做進一步強化了孩子的記憶力。可是並不能幫助孩子形成「數感」。

真正數學啟蒙不是讓孩子儘早的接觸數學教材,數學啟蒙是數學的意識和數學思維。數學意識,指的是數學的「數量」概念,比如說,在生活中,我們跟孩子說,「5個積木」、「1個板凳」,「2個巧克力」,這樣一來,孩子才能真正把抽象的那些數字和具體的物體聯繫起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做什麼來幫助孩子形成數感呢?事實上,所謂的數學就是來源於生活的,但是,由於數學是對日常生活的一種抽象,所以數學又高於生活。對小孩子來說,理解具體的概念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不容易。

我們需要幫助孩子把抽象的數學,還原成具體的數感。下面,舉幾個小的例子。

比如說,數數

我們平時領著孩子上下樓梯的時候,就可以引導孩子來數台階的數目:一階二階三階……。當然坐電梯的時候也同樣可以讓孩子來數這個電梯的樓層數目。

再比如說,家裡包餃子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讓孩子來幫忙數餃子的個數,如果寶寶吃15個,媽媽吃20個,爸爸吃30個,那就讓孩子來幫忙數一數餃子。這樣子,一方面,孩子真正是把數的概念和這些實際的物體結合起來,而且第二點,孩子也會真真切切的感覺到多和少的概念。

類似的家庭中的場景還有很多,只要家長們留心,生活中處處皆數學。

以上的互動,在孩子3.4歲就可以開始了,不要真等到孩子3.4年級,數學學不動了再忙著補哈!

2.加強閱讀理解能力,找出題目關鍵信息。

很多孩子不是不會算那些加減乘除,而是根本沒讀懂題!不知道題目問的是什麼?拿小學二年級下這道題舉個例子~

第二問到底問的是什麼?我們試著把關鍵詞畫出來~

看,這樣不就一目了然了?

所以,孩子三年級數學成績下滑,很有可能是語文閱讀理解的能力需要加強。

3.步驟細化,加強邏輯思維能力。

三年級以後,數學題目大多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步驟。孩子需要準確理解每個步驟之間的前後關係。再舉個例子~

要算出來剩多少桃子,要經過兩個步驟:

(1)286+325=611(千克)

(2)1000-611=389(千克)

這樣步驟分解開來,這道題就是兩個基本的加減計算。可見,能否具有這樣步驟分解、流程化的思維能力是決定孩子數學能力的關鍵!


關於三年級現象的由來,是說孩子在一二年級時成績很好,而到了三年級孩子的成績急轉而下。一般這樣的狀況出現,分析大概有以下三種情形:

  • 幼小銜接影響:很多家長在孩子升入大班後,都選擇去幼小銜接班,而不是繼續留在幼兒園。原因一來是讓孩子順利升入小學,能夠快速適應小學的學習節奏;二來可以說是從眾心理,擔心其他孩子學了,我的孩子不學,孩子會有心理落差,跟不上。而幼小銜接授課內容,就是為孩子正是開啟小學一二年級的課程,可以說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孩子學習完成一二年級的學習,在升入小學後,所有的內容已經學過,孩子再學一遍可以說非常輕鬆了,而升入三年級後,孩子沒有了之前的學習優勢,重新在一個起點學習,成績自然會有起伏。

  • 學習難度增大:不得不說孩子學習內容的難度是在不斷增加的,升入新的年級,難度也升了一級,這是正常現象,不同孩子的適應程度不同,但在短時間內還是可以適應的。

  • 學習習慣不佳:可能是上過幼小銜接班,升入小學後,重新學習,發現內容都學過,就放鬆自己,只管「吃老本」,而且孩子會發現自己不需要多努力,也可以學得很好。因而並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面對新的課程,會不知所措,成績自然會下滑。

如果已經有了三年級現象,家長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改變這種現象。

  •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是孩子學習好的關鍵。這也是治本的方法。這種習慣可能需要家長的協助。比如每天放學回家先寫作業,做完作業,自己要進行檢查;複習當天的學習內容,預習明天要學習的內容等等。還要教孩子學習思考,帶著問題學習。

  • 給孩子時間適應:每個孩子對新知識的接受程度不同,有的孩子可能老師說一點就明白了,但是忘的快;而有的孩子卻需要反覆學習才能學會,但學得更紮實。所以,父母要給孩子學習的時間,讓孩子適應新的學習內容。

  •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當然,這裡的「萬」只是數量的代表,也就是說,父母也要為孩子創造學習的環境。現在孩子的學習不再只是課堂上課本的學習,父母還要幫助孩子養成熱愛閱讀的習慣,多多攝入閱讀的營養;同時父母也要讓孩子走出家庭,開闊孩子的眼界,了解世界的不同,不要僅局限在家庭的環境中。

以上是個人的一些建議,希望能對你有所啟迪。


家長發現的「三年級現象」,真的很可怕?


最近一位家長說出了自家孩子到了三年級發生的變化,得到了很多家長的響應,自己的孩子也有這樣的改變,怎麼到了三年級孩子就有了這麼大的變化呢?家長都很擔心。

孩子到了三年級不但成績變得沒有之前的好了,而且在家裡也不像以前那麼聽話了,這些都是怎麼回事呢?1.孩子變得浮躁孩子到了三年級就變得越來越好動,經常不能靜下心來做一件事情,其實是因為這個年紀的孩子漸漸對壓力有了感覺。上課時間比較長,孩子就會用一些小動作來緩解一下自己的壓力,家長發現孩子經常坐不住就是因為孩子會感到一些焦慮,不管是學習上的困難還是爸爸媽媽的期望。2.理科成績下降了因為三年級的課本比起一二年級的課本來說提高了一個檔次,孩子突然會跟不上是正常的。尤其是數學,不只是簡簡單單的算術,還需要孩子開始發散思維思考,這個時候家長要多給孩子思考的機會。3.有了自己的想法孩子有了思考能力,也會開始有自己的分辨對錯的能力,但是孩子的想法和成年人有很多的不一樣,所以家長都發現孩子越來越喜歡和自己頂嘴了,其實這是孩子剛開始樹立三觀的時間,家長給孩子灌輸正確的認知的最好的時間。這個時候的孩子最容易受影響,所以家長要格外注意孩子的思想變化,孩子會很輕易的接受觀點,不管是朋友還是家人,所以一定要重視這個時間段。


其實三年級現象並不可怕,家長們無須擔心,有的家長見孩子一二年級的時候 ,學習都差不多滿分,到了三年級考到八九十分就接受不了了,孩子怎麼成績下滑的這麼厲害,其實這只是剛開始一入三年級的時候出現的現象,因為三年級數學多應用題,然後語文多了作文,這樣就不容易都考滿分,而且英語有要求書寫,三科都增加了難度,孩子有個過度的過程,一般書寫沒問題語文差不多能考個滿分,數學就考驗你的計算能力了,還有你的細心程度,你英語只要多讀多背考一滿分是沒問題的。我有兩個兒子,今年小兒子剛從三年級升入四年級,學習還行在班級前三名吧,下面我把兒子在三年級的現象分享給大家,希望給大家有點幫助。

其實去年兒子三年級,我還真沒怎麼用心的去管他,也沒見他成績怎麼下滑,三年級的題也沒有什麼多大的智力問題,我們先說數學,在課堂上學不會的 ,家長回家做家庭作業的時候,稍微指點讓他聽懂就行,只要把書本上的學會了,然後考試的時候不要粗心大意,成績就不會太差。語文你只要把字詞掌握好了,而且字一定要寫的工整,作文寫的字數一定不少於200字,這樣的話成績也接近滿分。英語你就多讀一定要認識,每句都會讀,並知道意思,重要的單詞必須會默寫,這樣英語基本上都能考滿分。這只是我根據我兒子的情況,簡單的總結了一下,每個孩子都有每個孩子的學習方法,希望能取長補短吧。

所以,對於解決孩子的三年級現象,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一定要慢慢來,對整個小學階段,都沒有什麼大的智力問題,只要孩子細心認真地學,每個孩子的成績都差不了,都是些基礎的問題,只有把每個問題都弄明白了,孩子的學習成績肯定好。


研究表明,很多在小學一、二年級時成績領先的孩子到了三年級就出現了無徵兆的快速下滑,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三年級現象」。

通過對比分析發現,出現「三年級現象」的孩子大多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過程中的專註度不夠、學習興趣不足。同時,三年級學科內容難度相較一、二年級有所提升,對於孩子學習能力的要求也相應加強,所以,這些孩子就掉隊了。

要想解決孩子的三年級現象,家長要有意識地做好以下兩個方面:

01 學習興趣的培養

對於孩子學習來說,培養興趣很要緊,孩子對學習有興趣才有後勁。很多孩子出現厭學的原因,歸根結底就是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

  • 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對於語文的學習,家長可以結合情境扮演、故事講讀、故事續編等方式;對於數學的學習,家長可以結合道具演示、遊戲活動等方式來引導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學習是有趣而不是枯燥無味的。

  • 興趣的擴展

興趣應不局限於學習,還可以多元化擴展,但切忌隨大流,應符合孩子的天性與特質。開始階段父母應讓孩子儘可能廣泛接觸各種不同的事物,注意觀察孩子的興趣和天賦,發現孩子真正感興趣的東西,鼓勵他堅持下來。

02 學習習慣的培養

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對於孩子的一生都有巨大的影響,在剛開始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時,特別需要家長高質量的陪伴。

  • 規劃時間的習慣

有效地規劃時間,不僅能提升孩子的效率,還能幫助孩子建立信心—我能行。

家長可以運用正面管教工具—時間慣例表,邀請孩子一起制訂屬於他的慣例表,開始執行階段需要有效跟進,對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及時鼓勵,讓孩子感受到有效規劃時間給他帶來的好處,他也就能更願意規劃好自己的時間。

  • 專註做事的習慣

每個孩子生來就有專註的能力,是家長在養育過程中的一些不當的方式,影響了孩子的專註力。孩子做作業時家長只需安靜地陪伴就好,如果孩子沒有需要,家長不要隨意干擾或打斷孩子,因為這才是對孩子專註力的最大影響。


所謂三年級現象只不過是看一二年級是否養好了習慣而已。

大家都知道低年級的好習慣重要與好成績,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自控能力較差,可塑性較強,是習慣養成和培養能力的關鍵期。

小學低年級學生習慣養成不僅包括學習習慣,還包括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是指在學習方面比較穩定的心理品質和行為方式,如專心上課,遵守課堂紀律,認真完成作業,積极參与學習活動等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的好壞直接貫穿了孩子的整個學習過程,進而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

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習慣形成,最終達到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並呈現出一種穩定的狀態,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擁有了強大後勁力量,到了高年級也就順理成章形成好的狀態。

擔心孩子三年級狀態,不如抓好一二年級的好習慣。


不請自來,如有任何語言不周之處請多包涵。作為在校2年級學生家長,先分析一下造成3年級現象的原因:

1.大月生小月生的問題

一個班級的學生中會有一部分是9~12月小月生的學生,這些學生入學時月齡比同班孩子大,這幾個月對於一二年級來說是絕對有優勢的,但是隨著年級的上升,優勢越來越小。到3年級的時候大月生的孩子逐步趕上。

2. 現在崇尚學前教育

家長掏出大把銀子,孩子犧牲遊玩時間,在中,大班參加所謂的天才培訓班,其實就是提前把一二年級的課程以某種變形方式拿來教,這樣一來,這種搶跑在一二年級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除非在一二年級繼續校外培訓三四年級課程,否則這種搶跑優勢會逐漸喪失。

3. 由於一二年級一直處於領先狀態,習慣於吃老本

不注意學習方法也不會有太大影響。故此當3年級的學習壓力來了,比較而言,就顯得領先不那麼明顯,從家長的角度看,以為孩子放鬆了,退步了,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三年級現象並不是孩子本身退步了,而是其他孩子進步得快,家長感受到競爭壓力了。

學習內容應和孩子年齡相吻合,什麼年齡就學什麼東西。

1. 學前口頭語言表達的關鍵時期,讓孩子多聽故事,多複述故事,掌握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表述方式。這比搶跑去學拼音,漢字的讀寫要重要得多。

2. 學前數學:沒必要讓孩子去學習1+1,2+2之類的東西,著重考慮培養邏輯思考能力。比如大小,輕重,色彩,形狀,放任他們去搭積木,以理解平衡,連接之類。定期給零花錢,感受積攢的快樂,學習控制支出的慾望。

3. 自我時間控制,這可能是最難的部分,先要教會認時間,再要教會他們估計做一件事情需要花多少時間,然後自我設定單一目標,再到多目標時間設定。比如把IPAD放到孩子手上,允許其看2集動畫,看完必須馬上關掉。這可能需要1年多的培訓孩子才能真正做到。

這些能力是課堂教學所不考核的。如果一二年級的領先的孩子沒有這些能力的話,那麼雖然他們可能由於年齡,學前教育等因素暫時領先,在更長期的學習跨度上,他們未必能體現出優勢。


推薦閱讀:

反家暴法提請審議:醫院學校發現家暴不舉報或擔責
緣在學校的主頁
為了兒子上學,我把底牌全亮出來了
中影答疑——哪些大學有舞蹈專業
數1億粒米?畫30天月亮?學校的這些奇葩作業把家長逼瘋了.....

TAG:學校 | 家庭教育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