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從一個經濟較好的地方回到經濟較差且是生你養你的地方時,最大的心理落差是什麼?


謝邀,我剛好有答這一題的資格,我的出生地是河北的一個縣級市,因為一直想著出門見見世面,也想離這個過小的城市遠一點,大學去到了外省的一個二線海濱城市,也就是我的現在所在地。我很喜歡現在生活的城市,它很漂亮乾淨,這裡的海和天很藍,生活節奏不急也不慢,上大學的我總有一種要定居在這裡的想法,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像海子寫的那樣「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每次學校放假,拖著重重的行李箱回家時,我都很累,要坐十幾個小時的長途火車,因為家裡城市太小沒有直達,倒車是每次回家的必備功課。每次拖著行李箱從破舊的火車站出來的時候,我都在想,以後回家再也不帶這麼多的行李…

然後就是一個漫長又無趣的假期,少的可憐的公交車上總是坐滿了嘰嘰喳喳大聲討論今天哪個超市麵條又降價了的老奶奶,過年過節人多到爆炸的商場,隨處亂停亂佔道的電動車,在為數不多的影院看個電影有極大的可能碰到初高中甚至小學同學,我一直覺得,我的家鄉小到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我的小學同學是我的初中同學的高中同學。沒誇張,這是真的,世界就是這麼小。

看到這裡,你一定覺得,我對我的家鄉一定充滿了嫌棄。不是的,它再小也是我的家鄉,這裡是我從出生一直到外出求學從來沒有離開過的地方,這裡有我幾乎是所有的親戚,這裡有我的爸媽,疼我的奶奶姥姥姥爺我的長輩們。大學快畢業了,我一直想要在二線城市發展,而家裡的父母甚至姑姑們都執拗的想要我回家鄉工作,原因只有一個,離他們近一點。

上圖是我和爸爸的合影,其實我很少和爸爸一起拍照,做女兒的總是和爸爸不如媽媽親,可是我很愛他,我們都是不善於把愛說出口的人?

你現在的城市和家鄉,如果做一個選擇的話你會怎樣做?我的希望是既可以實現自己的小夢想,又可以和家人在一起。要加油啊,生活會更好的?


這個問題剛剛好,我親身經歷過。19歲高中畢業沒有考上大學加之家裡經濟狀況我選擇出來打工,而當時的朋友們不管考沒考上的都讀大學去了,對於曾經在年段還算有一點知名度的人(當時心氣高)沒辦法接受覺得很丟人很尷尬,於是幼稚的我從很喜歡社交的人變成了默默一個人打拚的人,基本很少再參加朋友聚會或者約著逛街吃飯。大家都在學校里過著美好的校園生活那幾年我吃了不少苦,沒飯吃的日子也試過,一天打兩份工也試過,就這樣過了幾年,也許上天眷顧我這個還算善良的人,給了我極大的運氣,在23歲那年我人生終於迎來了新的機遇,從那時候開始翻盤,25歲那年我在二線城市買了一套屬於自己的公寓,過著半工作半休息的生活,那時候朋友們都畢業工作了,他們拿著並不高的大學文憑也沒有過上當時以為的好生活,有時候會和我借錢周轉,那時候在朋友圈裡我應該可以算不拼父母過的最好的吧。也是在25歲那年我認識了我現在的老公,和我是同鄉他在老家的縣城工作,為了愛情曾經說絕對不會選擇回老家的我回去了,初到陌生的環境以及從城市轉換成城鄉,生活的不習慣還是其次,心裡的落差是最重要的,剛開始排斥,覺得哪哪都不好都不習慣,很想回到城市,也覺得自己原本是讓人羨慕的現在突然就打回原型了,也許那時候還年輕自尊心作祟吧。在老家縣城生活了4年左右老公有了機會來了我原先生活的城市工作,而我卻在習慣了安逸生活後開始害怕回來,怕城市高節奏的生活,高的離譜的房價,以及每天得在路上花費的時間。(縣城屬於一輛小電摩就可以跑全城那種,生活極其安逸)。現在來城市又一年了,自己也已經是當媽媽的人了,才發覺其實生活在哪都一樣,家在哪哪就是生活的地方,習慣成自然。


很有幸我不同城市的生活經歷,這是人生難得生活體驗。我的出生在湖南,工作在廣東,現在生活在北京。經歷了三線城市,二線城市,一線城市的生活輪迴。我的感悟是"人往高處走"是一種必然選擇。如果要我從環境優美文化生活豐富交通便利的一線城市回到生我養我的三線城市我會不適應。北京是優質資源最集中地方,也是人才和資本流入最多地方。北京發展一千里是任何中小城市無法比擬的。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落差,「最大」的心理落差有三種。一種人覺得生活方式落差大,大城市有的家鄉都沒有,機遇少了很多,甚至裝X都沒得裝了。另一種人覺得生活壓力落差大,回到家鄉真是太輕鬆愜意了,活的自在。第三種人的落差在於看到差距,一心想要建設發展自己的故鄉,把大城市學到的東西帶回家鄉學以致用。


交通不如經濟條件好的地方便利,衛生也不如經濟條件好的地方。

工作機會少,薪資也偏低。

最重要的是人們的思維觀念比較落後,總喜歡八卦別人的私事,什麼都喜歡問。也不能接受新鮮事物。


推薦閱讀:

瑞典旅遊辱華事件:人在囧途,要入鄉隨俗
【旅遊】去日本一定要記住做這10件事
旅遊?一隻畫筆就夠了!
旅遊住酒店時,記得睡覺前拿2個杯子放在門把上!
去泰國旅遊,順便讓女兒插班上一個月國際幼兒園

TAG:旅遊 | 財經 | 2017中國經濟年報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