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寧拆一座廟,不拆一樁婚,用到現實種對人的含義有多大責任有多大?


首先我們從字面理解寧拆一座廟,不拆一樁婚的喻意,廟拆了可以重建新的廟宇,樣式可以是和之前的廟宇一模一樣,另外拆廟宇可能會帶來報應,而婚姻是以感情為基礎的,感情破裂了就很難破鏡重圓了。所以拆婚的行為或是第三者插足是很惡劣的行為比拆廟更嚴重。

其次,婚姻直到現在還受儒家傳統理念影響,人們認為拆廟的行為是要受到報應的,而拆婚這比拆廟更罪過,因為感情是受盡磨難才走到一起結婚的,外界的介入導致婚姻瓦解實在是一種罪過。

再次,在現實中其實存在兩中觀點:

觀點一認為要維持婚姻。因為婚姻的穩定牽扯到夫妻身邊一大群人。人們必定是苦苦相勸,擺事實講道理十八般武藝全都用上,為了婚姻的維持。且以長輩居多,他們多數是從婚姻締結的經濟成本考慮,寧願不拆婚姻讓其能夠維持下去。這一觀點忽略了婚姻當事人的感受,往往較為片面看待婚姻。如婚姻中出現嚴重家暴問題,還是繼續規勸維持婚姻?

觀點二不願遵守寧拆一座廟,不拆一樁婚的信條,為人處世皆是以自我為中心。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往往聽從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信奉自己的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容易激進處理婚姻存續問題,因此碰到鬧離婚的就會堅定的勸其離。但真正離婚後的各種負面效應則不予慎重考慮,容易伴隨著新的矛盾和財富再分配問題,往往訴諸法律不可開交。

最後,筆者認為夫妻二人鬧離婚,夫妻雙方應當在冷靜後想一下離婚的念頭從哪裡來?是自己問題還是其他外界介入的原因?有什麼方法可以補救?婚姻的事情其實只有夫妻二人最清楚,所有的外圍勸說只是對自己婚姻片面的理解後的觀點,婚姻的所有負擔最重還是需要自己去承擔,是否維持這段婚姻還需自己做出決定。


這是一個常見也是很有意思的問題。我們常常說的勸和不勸分,以及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這都反映了一個觀點,就是外人對於兩個處於情感危機的人,希望繼續走下去而不是就此分道揚鑣。

為什麼人們都希望兩個人和好而不是分開呢?首先,我們先說勸和可能導致的後果和作為一個「外人」的我們所要承擔的責任,勸和可能會使兩個人重歸於好,以後再爭吵的話,對於「外人」的壓力要小很多,因為不會把大的責任怪罪到你的頭上,認為是由於你當初沒讓我分手導致的現在的又一次爭吵,即便是這種埋怨,也比勸分帶來的真的分手壓力要小的多,因為大的責任會在當事人的身上。如果勸分的話,萬一某個人真的後悔了,那麼「外人」所要遭受的就可能是「看,當初你咋勸我分了啊,有你這樣的朋友嗎?」,這個代價遠比勸和要大的多。所以這是勸和不勸分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日後兩種情況自己承擔責任的輕重。

當在心理諮詢中,愛情心理諮詢所要確定的是你們兩個的內心,諮詢師不會幫你做決定,一切的決定都是由來訪者自己做的,諮詢師可以幫你分析兩個人的情感危機的原因,可能對你們的情緒做一些管理,當深度剖析完這些情況之後,以後的「和」還是「分」就是當事人雙方的問題,而不是諮詢師要進行決定的了。

鴨梨心理 查看官方網站 心理學專業解決方案提供商陽光易德榮譽出品


有句俗語叫寧拆一座廟,不拆一樁婚,所以很多人也抱著勸和不勸分的心態做老好人。

如果夫妻之間小吵小鬧沒什麼大矛盾,當然要勸和。因為組建一個家庭不容易,有了矛盾當然以調解為原則。

但是世上沒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你不是當事人,你怎知她在婚姻中承受了多少痛苦的折磨,能說出來的委屈也許不足她承受的千萬分之一。所以才下決心要離婚重新開始。這時你的勸和只是讓她繼續生活在水深火熱中而已,不是幫她而是害她!

法律還規定:婚姻自由呢,即結婚自由離婚也自由!

所以,勸和還是勸分,要看夫妻感情是否確實破裂有沒有和好的可能,而不是一味地勸和。


我覺著有兩層含義吧。第一,教育人們不要去破壞別人的婚姻,比如說第三者插足,或者婚外情等,現實社會對這樣的現象是深惡痛絕的。第二就是不勸離婚姻,兩口子吵架,女方或者男方找你訴苦,他怎麼這樣,怎麼怎麼不好,這種日子沒法過了必須離。聽到這樣的話你會怎麼反應,大罵此男或此女怎麼怎麼的,必須離怎麼的,估計人家聽了會在心裡大罵你,我老婆/老公怎麼不好了,怎麼著你了這麼說他/她啊,她/他再不好只能我說,你說得著嗎你。所以他們訴苦也只是把心裡的委屈說出來而已,沒有想著真要離婚,我們要做的也只是聽聽而已。


推薦閱讀:

美劇《無恥之徒》是不是反應了美國社會的現狀?
為什麼進入大學會覺得更累?
有沒有一些傷入骨髓的句子?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