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癮到底是什麼?
到目前為止,網癮並沒有準確的科學定義,只是一種流行說法。雖然世衛組織不久前把網癮歸為疾病,但是爭議極大。
網癮概念產生於撥號上網時代,那時候上網按打市話來計費,所以一般人輕易不上網,上網只是收發郵件,下載資料,辦完正事趕快下來。當時如果有人長時間上網,消耗大量網費,就被視為網癮。2000年我認識的一個人每月花一千多塊錢上網。那時候天津房價一千幾百一平米,月薪一千算是高工資。所以大家都認為他肯定有毛病。
現在發展成包月制,電腦手機一打開就連在網上,用上網時間來衡量是否有網癮已經完全無效了。
其次是人們把網癮等同於遊戲癮,因為最早上網的以年輕人居多,通常愛玩遊戲。但是自從智能手機普及後,中老年人大批上網。他們不玩遊戲,但是整天瀏覽朋友圈,亂轉一些信息,和年輕人一樣抱著手機不鬆手。其行為表現完全稱得上網癮。
再次,人們把網癮當成一種青少年才發生的問題,原因是青少年中有人出現網癮,家長會帶他們求醫問葯,所以被記錄在案。而如果成年人自己有網癮,沒人能強制他們到哪裡去解決網癮,不被記錄在案。
心理學家認為,人群中有百分之六到十的人屬於成癮人格,不管有沒有網路,他們都會對某個行為成癮。網癮中的遊戲成癮,對應的就是以前的賭博成癮。最早一批網癮調查問卷就是從賭博調查問卷修改過來的。
而網癮中的瀏覽成癮,對應以前的讀書成癮。是的,一個人天天抱著書看,不社交,不幹活,嚴重影響正常生活,那也是一種成癮行為,只不過社會往往給予正面評價,認為那是好學的表現。
綜上所述,由於網癮這種現象在全世界成規模出現才二十多年,在中國才十幾年,它到底是什麼,還有待各方深入研究。
Health Talk特邀專家:
鄭毅 國際青少年精神醫學及相關協會副主任、北京安定醫院副院長
網癮的問題 這是近幾年來大家非常關注 是一個熱點的話題 但是大家的對這個網癮的概念和認識 以及對網癮的干預和處理方面存在很多很多的誤區 概念還不統一
實際上網癮跟普通的毒品成癮是不一樣的 它是一種非物質 按2003年的這個最新的診斷標準 把成癮的東西分成兩類 一類是物質類的成癮 一類是非物質類的成癮
當然這裡邊沒有把網路成癮加進去 加進去了病理的賭博 但是實際上網癮 就跟這個病理性賭博 和其他的一些購物 和這些衝動控制 這些是有密切關係的
所以準確講 應該把網癮稱之為網路的過度使用 或者網路的濫用 因而把它稱為網路的病理性使用 所以這個概念就比較準確了
就像吃飯 就像購物 就像我們遊戲一樣 都可以正常的玩 但是有時候會產生過度的使用 或者產生一種控制不住的那種病理性的賭博 或者是這種衝動性的購物 或者叫病理性的購物 所以這些都跟這個網路成癮有類似的地方
所以我們準確講 網路成癮應該屬於這種對網路的過度的使用 以至於影響了他的正常的學習 工作和生活 導致了他自身的痛苦 或者影響了別人家庭和社會上的 給家庭社會帶來麻煩 自己經常會事後很後悔 但是到了一定程度下他還是控制不住
所以這就給像其他的一些病理性這種購物 這種賭博是有一樣的 特點的這樣一個成癮的行為 所以我們把它叫病理性的使用或者叫濫用 所以我們最常用的是過度使用
這樣就使我們知道了 網路成癮是什麼樣一個問題 是可控的一個問題 是一種過度的使用 只要我們正常的使用 它不像毒品一樣 我們堅決要遠離毒品 網路我們是不能遠離的 網路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所以我們要提倡正確使用 合理使用 不要過度使用 不要濫用 不要病理性的去使用 這是一個要給大家講的第一個重要的一個觀念
所謂網癮,有時只是教育失敗的遮羞布。早些年電腦剛普及的時候,長輩看著晚輩鼓搗這個電視機般的東西沒個完,自己也看得一頭霧水,於是不論晚輩究竟是用電腦玩還是干正事,一律統稱為「整天玩電腦」,有人在電腦前坐得比較多,也被直接歸類於「玩電腦玩上癮」。後來電腦能上網了,又有了網癮。網癮無疑是存在的,但對網癮這個說法,很多人至今缺乏一個相對客觀明確的認識,而它本身又是個容易混淆妙的概念。隨著電腦等技術產品的普及,這種誤解當然比過去要少,但確認一個人有沒有網癮,仍然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電子遊戲已成為電子競技的今天,不少人以玩遊戲為生,對於一部分人來說,這是他們的事業。不少人走上這條路,正是因為對遊戲的熱愛。而有時候對一件事情全身心投入,在外人看來與成癮無異。有的孩子嗜好下棋或彈琴,父母很滿意,甚至還要滿到處宣揚,而嗜好電子遊戲則往往得不到如此待遇。只因在不少人心目中,下棋與彈琴那是高雅的愛好,優秀的棋手和琴師,那都是名利雙收之人,而電子遊戲不過是些奇淫巧技,絕非正途。不可否認,有一種所謂的網癮,實際上是人們對於一種愛好的不解與恐慌。如同有家長禁止子女閱讀教科書以外的「閑書」一般,在一些人看來,不能讓人出人頭地的事,都是閑事,不能讓人飛黃騰達的愛好,都是浪費時間。雖然現在不少電子競技從業者的收入與社會地位越來越高,但不少中國父母對電子遊戲仍有著十足的警惕。觀念確非朝夕可改之事。2008年頒布的《網路成癮臨床診斷標準》曾對網癮作出相對系統的解釋,但其中一些用於界定癥狀的量化指標,如「平均每天連續使用網路達到或超過6小時,而且這種癥狀達到或者超過3個月」,顯得過於機械,淪為坊間笑談。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將不可避免地顛覆人類既有生活方式。今天看來離不開的手機,曾經可有可無。如果說所謂網癮僅僅是因為人對網路有所依賴,或使用網路時間較長,那麼大多數人恐怕只能當這個癮君子。靠疏離生活中的互聯網,或控制使用互聯網的時間,是否就有效抵抗成癮,值得斟酌。拿山東楊永信的網癮戒除中心來說,綜合之前許多媒體報道,不難看出,幾乎所有學員的家庭都存在危機,家長也都指望著治療孩子的網癮來解除這種危機。究竟是孩子的網癮導致家庭危機,還是家庭危機導致孩子的網癮,此處無法妄下斷言,但作為當事的家長來說,幾乎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有問題。於是網癮成了一個現成的惡魔,什麼都可以怪罪在它身上。假設這個世界沒有互聯網,甚至沒有電腦,當然就沒網癮了,但能否保證人不對其它事上癮?一個人為某件事廢寢忘食,以致於影響個人正常生活和社會家庭關係,問題是不是真的出在這件事上?互聯網畢竟不是毒品,能讓一個人拋棄生活中的一切,選擇上網作為全部寄託,是不是還存在這樣的可能:即除了互聯網,其它事物都讓他感到失望。如果是孩子形成這樣一種世界觀,要說朝夕相處的家長一點責任都沒有,顯然說不過去。當家長不用考試是件可怕的事,許多家長不知對錯,也極少願意承認對錯並改變。不可否認網癮是存在的,對網癮的妖魔化也是存在的,圍繞這種妖魔化產生的心理需求和利益鏈同樣大行其道。對於引導下一代合理使用互聯網,合理安排生活學習,採取一些措施顯然有必要。但政府層面的政策法規,終究無法解決家庭與社會那些隱匿的心結。未成年人0到8點再也沒法玩遊戲,於是從此家庭和睦,其樂融融?如果成癮的心理土壤還在,那麼即使全面禁止未成年人玩遊戲,恐怕也無濟於事。相反,家長還得惴惴不安地猜想,下一個成癮的對象是什麼,那很有可能是比遊戲更危險的東西。
爸媽在線心理學家認為由於重複地使用網路而導致的一種慢性或周期性的著迷狀態,並且帶來難以抗拒的再度使用慾望,同時對上網帶來的快感一直有生理及心理依賴。換句話說,網路給使用者帶來了許多快感,同時這些「快感」又很容易重複獲得,所以使用者為了獲取「快感」,就會逐漸對網路產生依賴,導致網路成癮。
本期專家:聽說吧心理諮詢中心首席諮詢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李建學
小辰來我這裡的時候,頭髮長得完全遮住了眼睛,我甚至看不到他臉上的表情。很高的個子,卻佝僂著背,從他身上完全看不到一個青春期孩子應有的活力。
小辰媽媽將我拉到一邊,低聲說:「李老師,我是從一個朋友那裡聽說您的,特意來找您,這孩子整晚整晚地不睡覺在上網,黑夜白天顛倒,請您一定要救救我這孩子,我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了。」
我示意小辰媽媽先坐下,然後請他們一家三口說說過來的原因,媽媽搶著說了小辰的一些基本情況。
小辰今年15歲,上初三,初一那年染上網癮。小辰之前是非常乖和懂事的孩子,但由於性格比較孤僻,很少出去玩。老師也說孩子在學校不怎麼合群,很少見他和同學玩。平時他自己也沒有什麼興趣愛好,要麼看書,要麼就坐著發獃或者看電視。父母覺得他除了上學,其它時間呆在家裡也蠻好的,免得被其他同學帶壞了,因此,那年暑假父母特意買來一台電腦送給他。剛開始玩電腦的時候,小辰也只是查查資料,偶爾玩玩小遊戲。沒想到自從他迷上一款網路遊戲之後就完全變了,整夜整夜地上網通宵玩遊戲,早上三個鬧鐘都叫不醒他,父母拉推他也不醒,常常上午甚至是一整天都不去學校上課,在家抱頭大睡,睡醒了餓了才吃點東西。他既不洗臉不刷牙,也不洗澡,更不出門,父母怎麼說教、謾罵、威脅都沒用。因為長時間不上學,功課一落千丈,學校老師最開始要求見家長,後來要處分小辰,到最後要求他退學。小辰媽媽是個急性子,每次去見完老師回來,都會大發雷霆,小辰爸爸在旁邊看著也不怎麼管。就這樣,小辰與父母的關係也越來越差。有一次,父母強制把電腦拿走,結果小辰以死威脅,用刀割脈。幸好刀子及時被爸爸奪下,才沒造成什麼傷害。但是這件事之後,父母更沒辦法了,每天看著本來乖巧、懂事的孩子變成現在這副頹廢、墮落的樣子,只能後悔當初為什麼要送電腦給孩子,害了孩子的一生。
後來,小辰媽媽在同事的建議下,將小辰送到了郊區的一所強制戒除網癮的軍事化管理學校。說是學校,其實也就是一個小小的培訓營,這裡的每個孩子都是被父母送來強制戒除網癮的。在裡面僅僅呆了兩個月,出來後的小辰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小辰媽媽心裡既著急,也心痛,曾問過孩子這兩個月都發生了什麼。小辰告訴她,教練不僅打他,還給他剃光頭,教唆其他的同學打他,憤怒的媽媽便找到學校理論,為孩子討說法,但一切都於事無補。
從培訓學校回家後小辰不玩電腦也不說話,不出門,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不見任何人,吃完飯就睡覺,餓醒了再吃飯,完了接著睡。一周之後,他又開始玩電腦了,但還是不說話,飯送到電腦前就吃,不送他就不吃,不讓玩電腦就砸東西,還大喊大叫。媽媽越來越擔心,幾乎天天以淚洗面,也遷怒於他爸爸不幫忙管教。
小辰媽媽在說這些的時候,小辰好像在聽媽媽說別人的故事,爸爸則坐在角落也一副無動於衷的樣子。
問到小辰小時候的一些情況,媽媽說孩子小時候是在爺爺奶奶家長大的,那時她和老公忙於事業,沒辦法照看孩子,3歲之後才把他接到身邊。可是這時老公由於工作原因又去了外地,很久才回來一次。有時候難得回來,兩人也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吵架,經常是鬧得不歡而散,所以一直都是她在照顧小辰。自己脾氣不好,有時候小辰不聽話也會打他。但小辰還是蠻乖的,她怕壞孩子帶壞了他,不讓小辰與其它孩子玩,放學後直接回家,這些小辰都做到了,讓她省了很多心。只是不知道為什麼,這次這麼難熬,這個坎好像怎麼都過不去了似的。說到這裡,小辰媽媽又難過地哭了起來。
在接下來的環節,小辰和我單獨溝通時,他雙手交叉抱胸,後背直挺挺地靠著沙發,整個人都是一種拒絕靠近的姿勢。為了讓他感覺舒服些,我也向後靠著沙發,這樣我們之間的空間距離會稍微遠一點,對他來說威脅也會小一些。果不其然,我向後一靠,他整個人就稍微放鬆了些,挺直的背也稍微前傾以便坐著更舒服。感覺他稍微放鬆些,我們從他被父母軟硬兼施一起來聽說吧談起,隨著他慢慢地放開,又談到他的頭髮長得好像可以讓他躲在後面,隔斷了與他人、這個世界的聯接。其實小辰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他的領悟力很強,他自己也知道玩網遊是他在逃避現實中不被理解、不被認可、沒有朋友、沒有快樂的痛苦,他只是想有一個安靜的角落,可以讓他自由呼吸。
在我接待的青少年心理諮詢關於網癮的案例中,很多的網癮諮詢最後都變成了家庭治療。孩子有網癮,父母也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小辰的情況也不例外。幾次諮詢後,小辰父母慢慢明白孩子網癮只是一個表面現象,反映的是家庭關係和親子關係中的諸多問題。他們反思說當初對孩子關注太少,只顧生活和學習,不注重孩子的內心,管教過嚴,規則和要求過多,導致孩子現在這種性格內向,不與人交際,沒有朋友,沒有活動,只有在網上找快樂的狀況。
在後來的諮詢中,意識到自身問題的父母和小辰進行了一次對話,父母真誠地向小辰道歉,他們過去不懂得怎樣為人父母,總是把自己認為好的強加給他,從不考慮他的感受,不尊重他的想法,特別是沒經過他同意,強制性送他到培訓營戒斷網癮,是他們的不當行為才導致小辰現在這樣,他們知道自己過去錯了,承諾以後一定會改,請求小辰的原諒。看著淚眼婆娑的父母,聽到父母說出「對不起」三個字的時候,小辰終於流下了釋然的淚水。
隨著諮詢的進展,小辰與父母的關係在不斷改善,大家交流多了,談話、商量事情也順暢了,小辰父母之間的關係也好了很多,很少有爭吵了,前不久他們一家三口剛去了旅行。小辰還說他們家訂了一個家庭條規,是在平等的基礎上商定的,每個人都可以相互監督,他給自己的規定是沒上學之前每天網遊不超過兩小時,其它時間用於看書學習、運動等,上學後只有放假期間才可以玩,且每天也不能超過兩小時。考慮到小辰已有一個學期沒去上學,爸爸媽媽尊重小辰的想法,先到學校為他辦了休學一年的手續,而他自己在網上找了一個大三的學生幫他補習落下的功課。
三個月後,小辰和父母再次來到諮詢室,他們很高興地說,小辰現在很少上網玩遊戲了,和他們在一起話多了,人也開朗了不少。小辰說那個大三的學生幫他補習功課很用心,不僅是他的老師,還成為了他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他之前落下的功課大都補回來了,他要抓緊後面的時間繼續學習,新學年開學後他就可以重回學校了。
看著這開心的一家三口離開的背影,感覺小辰不僅是在期待即將到來的新學年,更是在迎接他的新人生。
網癮的全名叫網路成癮症,最早是由一名叫做伊萬哥德堡的醫生提出的,他認為每天花大量的時間在網路上的人都是病態的,但這位老哥之後還出來辟過謠,說這只是一句玩笑話,而且醫學上也確實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網癮是一種精神疾病。
其實網癮只是一種達不到病理標準的成癮行為,每個人都一樣,如果在無聊的時候不做點什麼就會感到焦慮和不愉快,這種感覺從娘胎里出來就會有,所以當你無法抑制自己去逛淘寶,玩遊戲,看手機的時候,並不是你得了什麼精神疾病。
科學家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把一群志願者單獨關在房裡,給他們兩個選擇,什麼都不幹坐上半個小時或是接受一次小幅度的電擊,結果有三分之二的男性和四分之一的女性都選擇了接受電擊,這些人可沒毛病,也不是什麼抖M,而是因為他們太焦慮,覺得必須「做點什麼」,電擊又是唯一可以選擇的方式。同樣的道理,在生活中網路就成了我們用來打發時間的最好選擇,就比如在回家的地鐵上刷兩圈微博,在排隊叫號的時候玩兩把消消樂,這些舉動只不過是為了避免焦慮而作出的合理選擇。
所以別再拿電療去嚇唬你身邊有網癮的朋友了,但如果你的對象滾床單的時候還顧著玩手機的話,來,老子把雷電法王的預約電話給你。
其實沒什麼,就是動不動就想上網,要不然就不知道自己該幹啥!尤其網遊戲,這個很可怕,為了遊戲設么都不幹,就玩沒錢了就偷搶,學著網上的動作,沒有自控力的最好別玩遊戲!網路提高了效率,廢了很多人!
推薦閱讀:
※當你感覺到壓力的時候,只能說是你能力還不夠
※世道沒有變壞,只是你不會思考
※阿秀桂林米粉:選好門面的六大標尺你都注意了嗎?(內附選址評估工具表)
※男財女貌是當今社會男歡女愛的前提
※桃色敲詐:那些被仙人跳害慘了的社會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