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怎樣培養有主見的孩子?


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以下我為大家分享,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我認為想著培養出一個有主見的孩子,家長就要分清楚自己的角色,一根拐棍。既不要長時間的讓孩子拄著撐著,也不要讓孩子遇到超乎能力的問題時候孤立無援。拐棍就是一種陪伴,不要永遠的讓孩子扶著攙著,該撒手的時候就要撒手,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想著培養出一個有主見的孩子,家長施展力量的時候不僅僅要適度,而且讓施展出的力量有恰當的著力點。表揚和批評,鼓勵與制止,建議與默許,既要把握住時機也要把握住力度,拿捏到好處,讓孩子舒舒服服的去思考、去做、去努力。

孩子教育的過程之中很多事情真需要我們一點一點的去教會孩子如何去做。很多初中生,打掃值日都不會做,並不是他們不會拿著笤帚去掃,而是不知道打掃哪個地方,結果打掃半天,也不見乾淨。

過度的包攬不利於培養出一個有主見的孩子,盲目的自信也不利於培養出一個有主見的孩子。諸事有度,培養孩子也是這個樣子。想著培養出一個有主見的孩子,就要適度的和孩子商量,讓孩子自己拿個注意,就要適度的放手讓孩子去做,讓孩子調劑自身的能力。家長需要做的事情,既不是靜眼旁觀,也不是扶著攙著。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培養孩子有主見的問題,說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真的很難。有主見的孩子比沒有主見的孩子更容易成功,眾所周知的事情,內心強大有主見的孩子,距離成功和幸福最近!

遇到一個初中男孩子,無論在校遇到什麼事情,都憋在心裡,只給家長說,然後家長給班主任打電話重複一遍。很多的選擇,是需要孩子自己來做判斷的,家長的包攬並不能養成性格健全的孩子。所以要想著培養孩子的主見,家長就要盡量避免無休止的包攬。

很多時候我們都感覺自家孩子如何優秀,一些事情只需輕鬆點撥就可以做的更好,可是孩子的實際表現並沒有達到我們的心理預期。其實,孩子教育的過程之中很多事情真需要我們一點一點的去教會孩子如何去做。很多初中生,打掃值日都不會做,並不是他們不會拿著笤帚去掃,而是不知道打掃哪個地方,結果打掃半天,也不見乾淨。

過度的包攬不利於培養出一個有主見的孩子,盲目的自信也不利於培養出一個有主見的孩子。諸事有度,培養孩子也是這個樣子。想著培養出一個有主見的孩子,就要適度的和孩子商量,讓孩子自己拿個注意,就要適度的放手讓孩子去做,讓孩子調劑自身的能力。家長需要做的事情,既不是靜眼旁觀,也不是扶著攙著。

想著培養出一個有主見的孩子,家長就要分清楚自己的角色,一根拐棍。既不要長時間的讓孩子拄著撐著,也不要讓孩子遇到超乎能力的問題時候孤立無援。拐棍就是一種陪伴,不要永遠的讓孩子扶著攙著,該撒手的時候就要撒手,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想著培養出一個有主見的孩子,家長施展力量的時候不僅僅要適度,而且讓施展出的力量有恰當的著力點。表揚和批評,鼓勵與制止,建議與默許,既要把握住時機也要把握住力度,拿捏到好處,讓孩子舒舒服服的去思考、去做、去努力。


如問題描述中所說,孩子遇到問題搖擺不定,作業的答案都不敢最終確定,這明顯是不自信,沒有主見的表現。我覺得這不是孩子的錯,主要責任還在於父母。

在家庭教育中,要培養一個有主見的孩子,主要做到以下幾點:

1.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安全感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允許媽媽離開自己一會兒?,二是自己也可以離開媽媽獨自去玩。在孩子三歲以前,一定要給夠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只有當孩子安全感充分滿足的時候,才會產生獨立的意識。

以前我經常趁孩子玩得很專註的時候悄悄離開,當孩子發現媽媽不在的時候,會感到特別焦慮,哭著到處找媽媽。後來發展到孩子也看到我就會黏著我不放,我才意識到孩子很沒有安全感。

於是,如果有事需要離開的時候,我會先跟孩子商量,比如說,寶寶餓了,媽媽去給寶寶做飯;媽媽要去上廁所,否則就要尿床了等等,要讓他覺得媽媽離開是合情合理的,過一會兒媽媽還會過來的。習慣了以後,孩子就沒有那麼黏人了。

2.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當孩子產生獨立自主的想法時,要多鼓勵?,並給予足夠的耐心。 比如說孩子吃飯這件事,一般孩子六七個月,媽媽開始給孩子喂輔食的時候,他們都會從媽媽手裡奪勺子,試著從碗里舀飯往嘴裡喂。

可是我們的表現是什麼呢?往往從孩子手裡奪過小勺,我們不想他把飯攪得滿身滿地都是,深層的原因是不夠耐心?,怕麻煩。可能我們急著給孩子喂完飯去看小說追劇聊天兒,或急著去上班。總之,我們的目的是喂飯,而不是鼓勵孩子自己學習吃飯。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我們繼續大包大攬他的一切:穿衣服,洗手洗臉,吃飯喝水……事無巨細,我們生怕孩子做的不好,一切都代勞了,可這不是真正的愛,生生剝奪了孩子主動學習和獨立自主的機會,這是溺愛。

就像一幅著名的漫畫中說的那樣:小時候,你剪掉了我的翅膀,長大你卻怪我不會飛翔!孩子是否有主見,與父母的教育方法有關。要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就要給孩子足夠的鼓勵和耐心,不要溺愛孩子。

3.讓孩子找到價值感。

價值感不是價值,是一種主觀的感覺,是不管別人怎麼說,認為值不值得,他都願意去做,並且樂在其中。

孩子可能會從外面撿很多小石頭、小木板回家,並且會興緻勃勃地玩好長時間,這個事後我們能平心靜氣地看待這件事嗎?可能大部分媽媽都會想,不就是一堆破石頭破垃圾嗎?可這對孩子來說,就是他的寶貝。

包括孩子長大以後,他想考什麼專業,想從事什麼工作,可能大部分都不能自己做主。可能他想成為跆拳道教練,可我們覺得做公務員更體面;也可能孩子就想做個中學的體育老師,我們卻想讓他繼承祖業,去做一名醫生。

父母總會以過來人的態度,打著「為你好」的旗號為孩子決定一切。我們很少會想:這是孩子真正想要的嗎? 只有幫孩子找到價值感,做他真正喜歡做的事情,他才有機會決定自己的命運。

培養一個有主見的孩子,需要父母多尊重孩子,給他犯錯的機會,讓他多為自己做決定,這樣才可能避免孩子形成猶豫不決、唯唯諾諾的性格。


培養孩子有主見,似乎已經成了一個社會性的問題!想要試圖尋找方法,需要先追尋原因,為什麼孩子會沒有主見?

1.父母的大包大攬

父母一邊抱怨,一邊又又事無巨細的包辦,讓孩子學會了依賴和推卸責任,如此,怎麼還會有主見。

2.不給孩子摔跤試挫的機會

這不能做,那不能動,做這是浪費時間,做那是不學無術。總之,一切只要不符合父母期望和要求的都是被明令禁止的。孩子都被磨的中規中矩,失去創造力,又何來主見?

3.沒有給孩子為自己行為負責的機會

父母習慣性地為孩子的行為買單,而不是讓他們自己為自己的行為承擔應有的責任。一個不會為自己行為承擔責任的孩子怎麼可能會去理性分析,思考一件事情該不該做,該怎麼做?

所以,想要培養自己的孩子有主見,父母和孩子應該一起從以下三方面努力。

1.父母學會放手,嘗試給孩子更多獨立思考的空間

只有父母學會放棄對孩子的過度控制,孩子才能從溫室里解放出來,接受生活的歷練,父母給孩子提供獨立思考的空間越大,孩子的邏輯思維才會越來越強大。

2.建立與孩子溝通的良性渠道

正所謂,教子需先知子,所以父母要學會及時與孩子溝通,適當的時候可以進行嚴格管理,但是注意,一定不要對孩子進行打擊式教育,這會讓溝通渠道最終破裂。

引導幫助孩子如何處理事情,如何應對突發事件,如何面對挫折等,所以父母要注意自身的模範作用。

3.多為孩子問什麼

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問孩子為什麼來刺激孩子思考問題的能力。比如為什麼是這樣?還有沒有其他可能性?如果不是這是,會怎麼樣?如果想到怎樣,應該怎樣?等等。


權威型父母和民主型父母培養出的孩子有主見。權威型的父母允許孩子發表意見,父母根據孩子的意見來做決定;民主型父母允許和鼓勵孩子發表意見,父母和孩子一起討論決定事情。

無論權威型還是民主型父母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允許孩子發表意見並尊重孩子的意見。

有主見的孩子主要體現在敢於表達、積極思考,這個需要父母從小的培養。人們常說「可怕的2歲」,我個人不同意這個觀點,2歲的孩子正是確立自我的時期,也是考驗父母的時刻,孩子基本性格的形成就是在這個階段。

父母要多尊重孩子的想法,記得妞2歲多開始不穿我給她的衣服,後來每次我都那2件讓她自己選,甚至抱著她去衣櫃自己選。2歲半以後,妞很少出現這種情況了,事實證明這只是年齡段的行為特徵。尊重孩子的好處就是讓孩子有自信,認為自己選的才是好的。

父母多欣賞孩子的想法,小孩子的探索心永遠讓父母頭疼不已,因為伴隨著孩子的探索,會造成一些額外的損失,就那拿我養的魚來說,那段時間妞特別對它著迷,想和小魚做朋友,甚至想和小魚分享她的好吃的,首先我誇獎妞:懂得分享是好寶寶,不過小魚不能吃我們吃的東西,不然會生病的,它有特殊的食物。我拿來魚食,讓妞喂,而且定時讓妞和我餵魚,給魚換水。妞記住了我說的話,從來不亂往魚缸扔東西。被欣賞的孩子更喜歡開動腦筋,對生活有更細緻的觀察。

父母多肯定孩子的想法,孩子小的時候生活範圍很小,父母就成了孩子至關重要的人,尤其是在有自我意識之後,每個孩子都想得到父母的認同。能得到父母肯定的孩子最幸福,父母才是孩子所有力量的初源。

如果同意請動手點個贊,不同意請留言,80後媽媽虛心以待。


現代家庭中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小皇帝」,從小就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對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充滿了依賴。因而很多孩子遇事沒有主見已經是一種常態。

培養孩子有主見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分享幾種方法。

1.在可控的範圍內,讓孩子習慣於自主選擇

比如,飯後,你打算讓孩子幫媽媽做點事情,你可以給孩子幾個選項,「寶貝,你是去洗碗呢還是收拾碗筷、杯盤呢?或者擦餐桌、拖地 ?」做事是必須的,做什麼可以根據喜好自行選擇,久而久之,孩子會形成自己選擇的心理習慣,這是形成主見的心理基礎。

2.讓孩子養成比較的習慣,在比較中形成自己的見解

鄰居老李的孩子12歲,老李的妹妹在深圳定居了,父母也去了深圳,所以他常常全家去深圳,第一次坐長途客車去,第二次自駕去,第三次坐直達的高鐵去,第四次坐高鐵,在廣州南中轉。老李有意識地教孩子比較下四次出行的特點,以後再去深圳,出行方式則有孩子選擇,孩子說:「長途客車時間長,累;自駕快捷,但是如果時間不對會堵車;中轉附加時間長;直達高鐵最快捷,但是一票難求。」所以,孩子的見解是:節假日去深圳,提前買高鐵票,能直達最好,沒有直達,中轉也可以;非節假日去深圳,可以自駕,但是要在下午5點半之前進入市區,以防遭遇下班車潮;長途客車不予考慮。比較見優劣,容易拿主意,形成自己的見解。

3.嘗試讓孩子自己動手做事,在實踐中形成主見

老李在手機上下載了「鐵路12306」軟體,每次坐高鐵去深圳都讓孩子買高鐵票,一次五一臨時決定去深圳, 自駕肯定會堵車堵心,直達高鐵票也買不到,沒曾想。一直負責購票的孩子提出一個新方案:買這班車的短程票,上車後補買到深圳的票,缺點是補的是站票,40分鐘,還是可以克服的。動手做事,孩子有切身體會,於是就會有主見。

4.有意識讓孩子發表自己的見解

有意識讓孩子發表自己的見解,合理的一定要給予肯定,多鼓勵,多引導,孩子就會自信滿滿,自信的孩子有主見。

5.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的生活盡量讓孩子自己打點,自立的孩子有主見,這是眾所周知的,這裡不再贅述。


我們是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培養他自己做主的,分享一些我們家的方法

從出生開始,照顧孩子需求與意願

確實,剛出生的小嬰兒幾乎什麼都不會,但是,他會吃奶啊。讓自己吃飽,是他的第一件「個人事務」,也是頂頂緊要的個人事務。從這裡開始,就讓孩子自己做主。

我們兩個孩子,都不是按照「定時定量」的程序餵養的,我們的方法是:想什麼時候吃什麼時候吃;想吃多久吃多久,想吃多少吃多少;想在哪兒吃就在哪兒吃。

兩個孩子一個吃到滿12個月,一個吃到滿11個月,都是因為熱愛上自己吃飯,沒有經過任何斷奶程序,自然地放棄吃媽媽奶的。

從母乳餵養開始,我們充分享受到照顧孩子的需求與意願帶來的益處,自然地把這種做法推廣到整個育兒過程中與孩子個人事務相關的所有方面,並一直延續到現在。

提供可行選項,讓孩子自主選擇

要讓孩子有主見,學會自己做主,就要給孩子選擇權,提供可行的選項,並尊重孩子的選擇。從孩子吃輔食起,我們就開始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自己做出選擇,

比如吃菜泥果泥,我們會拿兩罐泥泥給孩子,「寶貝,你是吃蘋果泥還是胡蘿蔔泥?」孩子可能猶豫一下,把小手伸向其中一個,那麼我們就給孩子吃那個。吃米粉、煮麵條也是一樣,會給他看不同口味的包裝,讓他選有胡蘿蔔圖案的那個還是有西紅柿圖案的那個。

孩子會說話之後,不再需要看圖選擇,我們就和他商量吃什麼,「你中飯想吃蝦呢,還是吃雞蛋?」孩子選了什麼,我們就給他做什麼。

從吃輔食開始讓孩子自己選擇吃什麼,看似是非常簡單的小事,其實是日後非常有用的育兒「技術」,它讓孩子從很小的時候起,就學會發現自己的意願,並根據自己的意願做出決策;讓爸爸媽媽學會尊重孩子的意願和選擇;培養出爸爸媽媽與孩子商量孩子個人事務的習慣;避免大人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減少可能發生的衝突與爭執;避免孩子因為需求和意願不斷被壓制產生任性和執拗。

鼓勵孩子參與和主導自己的事

培養孩子自己做主,父母還需要做到,在孩子開始萌生自我意識、試圖參與和主導自己的事時,鼓勵他、為他的參與創造條件,而不是限制他、制止他。

這還要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做起。從八九個月起,孩子會對自己喂自己表現出強烈興趣,就把喂飯權力交給他,讓他坐兒童座椅,把吸盤碗固定到座椅小桌面上,圍好圍嘴,開吃吧!想吃多少吃多少,想吃多久吃多久,想怎麼吃就怎麼吃!

孩子要自己吃飯,就給他勺子,他會更早學會自己吃飯;孩子在你給他穿衣服時搶衣服,就給他衣服,讓他自己嘗試穿,孩子會更早學會自己穿衣服。只要孩子對參與和主導自己的事情發生興趣,大人都要鼓勵他、而不是以「你還小,自己弄不好」為由來制止他,這樣,孩子自主、自理的能力就會從小得到充分發展。

孩子自主遇到困難時,大人給建議不包辦

我是選這個呢?還是選那個呢?當孩子在不同選項之間拿不定主意時,大人可以為他提供更豐富的信息、其他的思考角度,也可以給出建議,但是不能直接替孩子做決定。

比如我家孩子熱愛樂高和變形金剛,每次選生日禮物,都會在這兩個裡面選,但有時會在選哪個型號上糾結起來。這個也喜歡,那個也喜歡,到底選哪個呢?我們會引導他:你看下你現有的變形金剛中,是不是有不少擎天柱了?這次買個別的,說不定會更有新鮮感呢?當然,你再增加一個不同模式的擎天柱也可以呀,那樣你就有個擎天柱小隊了。孩子會開始衡量,我是要新鮮感呢,還是要擎天柱小隊呢?最後,他都會遵從自己的內心做出選擇。選什麼,我們都不會幹涉。

孩子做其他選擇——選修課、興趣班、旅行目的地,也一樣,有困難時,我們會提示他從不同角度想想,或者鼓勵他去搜集更多相關信息,但都不會替他做決定。

和孩子一起討論他自己做主的結果

讓孩子對他的個人事務自己做主後,大人需要在必要時關注結果。

衣食之類的日常小事沒有關係,孩子少穿了一件衣服,不過是今天會冷一點而已,影響時間短,結果好壞都無關緊要。

但學校的選修課、他自己選的興趣班之類的事情,影響時間比較長,大人就需要關注一下,孩子做出的選擇,他自己是否滿意。滿意自然最好,如果不滿意,大人需要提供一些支持,幫助孩子學會面對不滿意的狀況。

比如他覺得自己這學期選的課後興趣班不太有趣,大人可以告訴他:「沒關係,只是一學期,你覺得不好玩,下學期不選就好了。」「你自己做的決定,結果會有好有壞,好的時候自然高興,不好的時候,也沒有什麼可沮喪的,下次你多收集一些相關信息、多想想,再去選更合適的。」

這樣做,一是慢慢教會他明白什麼是選擇、什麼是結果、什麼是責任,二是教孩子學會理性面對和接受不理想的狀況,三是幫助他調整方法,以利於下次做出更好的選擇。

其實培養孩子自己做主並不難,只要大人能打破「孩子什麼都不懂」的老舊成見,開始懂得尊重孩子的意願和需求,那麼後面的提供選擇、鼓勵參與、給出建議、建立界限、討論結果,都是很容易學習的「技術」,用得越多,就會越熟練,效果也會越來越好。

歡迎關注「真心爸媽」:

歡迎訪問我們的頭條號「真心爸媽」,瀏覽更多育兒文章。我們是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均畢業於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育有兩子,一個十一歲,一個十四歲半。出版有《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輕鬆做爸媽》。所有回答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


在現實生活中,相信已經作為父母的人都知道,培養一個孩子並不是拉拉扯扯就能養大的,而是需要去注意到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種種細節問題,更深層次地要去關注到孩子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成長環境,才能長大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個體。

而題主提到的這個問題:在家庭教育中,怎樣培養有主見的孩子?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因為我們都知道,要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個體,就要有主見。那麼,怎麼做?

事實上,孩子跟成年人一樣,會遇到屬於這個階段的問題,而許多時候,家長以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問題的時候,常常會覺得孩子的問題不是問題,可能家長很隨手的一個行為就可以解決的問題,於是這些家長就直接幫助孩子去解決了問題,或是直接給出解決方案,讓孩子去順利解決了。但這些小舉動小細節,都會對培養孩子主見意識造成不利影響。

首先,這就要求我們家長在與孩子進行各種互動,尤其是在孩子面對困難的時候,要給予孩子自我思考的時間,鼓勵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

比如,當孩子在做作業的過程中,遇到了挫折,於是就放棄了自己做作業,讓爸媽幫忙,那麼爸媽這個時候要做的,絕對不是直接給出孩子答案,而是引導孩子去進行思考。

其次,家庭生活中的大大小小事情,都儘可能地讓孩子參與到討論當中。

比如,當一家子計划去旅行地點或攜帶物品的時候,家長們不要自己就做主決定了,有時候也可以讓孩子提提想法,比如想去哪裡,買什麼東西。在共同商量之後,再綜合作出方案。

總而言之,給予孩子思考的餘地與做選擇的機會,只有讓孩子切身實際地參與到其中,才能真正培養出一個有主見,獨立自主的孩子。祝好!

以上內容為每日談心的編輯鄭燕雲原創,圖片來源網路。轉載請聯繫。每日談心是最有趣最有料的心理學媒體,歡迎關注。


個人認為,如果想要孩子有主見,首先一定要給孩子一定的發言權利,不怕孩子說錯,如果孩子說錯了,也不應當進行嚴厲的批評,而應當給他講一些道理,而不是一味的否定,引導他來做正確的理解。

但是很多父母,可能都不太會尊重孩子的意見。孩子的意見,一旦跟父母出現分歧,父母總是下意識的告訴孩子他的想法是錯的,但其實有些事情沒有絕對對與錯,只是大家對同一事情的看法不同而已。所以這種情況下千萬不要否定孩子的想法,更不要將父母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這樣會影響孩子對客觀事物的獨立判斷。

一個和諧,平等的家庭,應當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主體,當成一個與父母具有平等話語權的主體。這樣孩子才敢於發言,樂意於發表自己的觀點,將來走入社會當中也不會畏首畏尾,人云亦云!


培養出有主見的孩子,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需要家長在孩子出生時就要開始有意識的培養。

首先,我們要了解有主見的含義。

有主見是指一個人對某些事情有主意,有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不會因為別人的說法和眼光而產生動搖和懷疑,會一直堅持己見的,一個人有主見,說明他是個有能力有膽識有智謀的人,一般能成就大事,這樣的人會有出息,他不會隨波逐流,也不會人云亦云。

其次,要知道為什麼孩子會缺乏主見?

一般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1. 孩子喜歡模仿,容易盲從。

  2. 家長太強勢或太弱勢。太強勢習慣於替孩子包辦一切;太弱勢不懂得得給孩子作出良好的引導。這些都容易造成孩子唯命是從不敢違背的性格。孩子的自我認知能力和自我指導力都非常薄弱,因此需要成人進行良性的引導,走哪個極端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3. 和孩子之間缺乏溝通,不理解孩子,往往造成孩子的畏懼心理,不敢說、不敢做想做的事情。

最後,想要培養出有主見的孩子,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小事」由孩子自己安排。如過生日請哪些小朋友,到商店買什麼樣的衣服,選擇什麼玩具等。

  2. 「大事」給孩子提供參與的機會。如房間的布置,可以和孩子一起籌劃設計方案,鼓勵孩子提出自己的建議,如果可行,則盡量採納其建議。在孩子得到多次的肯定、讚許和褒獎後,自然會增加自信,「主見」意識也會慢慢形成。

  3. 教會孩子說「不」。要使孩子有主見,必須破除孩子對權威的迷信。如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說不」遊戲,家長有意出錯,讓孩子挑出錯誤的地方。比如,家長說:「香蕉、蘋果、梨子、西紅柿都是食物,它們同時都是水果。」孩子說:「不對,西紅柿雖說是食物,可以生吃,但它不是水果。」告訴孩子,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有可能出錯。孩子意識到這一點,就不會盲從別人,模仿別人了。

  4. 和孩子一起做家庭智力親子遊戲。家長可以找出一個主題或者難題,讓孩子想出多種方法解答。如小豬不小心掉進獵人為抓狐狸而設的陷阱里了,它該怎麼辦呀?人在什麼情況下容易疲倦?引發孩子進行發散性思維,並提出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備註:在做遊戲時,家長應該注意:不要濫加指責與批評;孩子的答案越奇怪越新鮮越好;數量越多越好;想的辦法越實用越好。這樣可以使孩子認識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自己原來也有很多好主意。

以上這些方法不但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積極性,同時也能提高孩子的主見性。


推薦閱讀:

炎熱依舊,孩子竟然易發這些「夏日病」,該怎樣做……
剛滿月的寶寶睡覺總哭鬧是怎麼回事呢?
兩個月的孩子能喝鮮牛奶嗎?|
大家好,這是我男朋友——多囊卵巢綜合症
寶寶輔食製作100款之[桔子醬]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大學 | 育兒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