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東北地區大部分人秋收之後不選擇種植蔬菜大棚來增加收入?


這是經營常識,話題展開講太大!其實,東北各地自北向南的城市周圍,都有溫室蔬菜大棚,只是沒普及,沒關內多。出於尊重小編邀請的考慮,簡單談13個方面,供參考。

【1,市場容量原因】與大多數省相比,東三省人口多集中在大城市,其餘地方人口少,分布不均勻,且東、北、西三面都是國境線,造成消費地過於集中,而消費量有限。如果農戶都集中搞特色蔬菜種植,產量將難以消化;沒有足夠大的本地市場為依託,會遇到銷售難問題。

【2,消費力不足原因】從全國局面看,東三省人均收入低,物價水平低,造成生活支出低,冬季對蔬菜等高價生活品的消費力低,購買力不旺,缺乏持續的消費拉動。買的人少,自然抬不起需求走勢,也就吸引不了資本與人力的投入,不會推動人們的參與。

【3,耕作制度原因】東北從9月底開始,相繼開始零下溫度,至次年4月初恢復零上溫度,約7個月在冬季。但常規蔬菜的生長期約為2--3個月,當年10月上市的菜必須7月底種,此時地里還有秋天作物沒成熟,有衝突。同理,11、12月上市的菜,也有衝突。故必須到10月初秋莊稼收割,騰出地塊,才能考慮種菜。就算能種,而冬季7個月只能種約2.5季左右的菜,第一波蔬菜於春節前一個月上市,將錯過春節旺季;第二波蔬菜於來年3月初下旬上市。這對農戶來說,每年10、11月和次年的1、2月,基本沒收入,生活和經營壓力太大。換句話說,在東北特殊的環境下,農民冬季想搞蔬菜種植的話,會遇到耕作風險問題。

【4,種植技術原因】反季節蔬菜的種植,除環境因素苛刻,還對種子、施肥、灌溉、授粉、除病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完全不同於春夏季種植,大多數農戶缺乏成熟、完善、科學的種植技術,無法保證高產穩產,更無法避免種植的盲目性。

【5,資金投入原因】東北冬季氣溫過低,對蔬菜大棚的等級和維護水平要求高,這決定了項目前期資金投入過大,按目前材料、施工條件初步估算,每畝地硬體就要投入至少2--3萬,甚至更多,後續追加投入的維護費用也很高,規模越大,前期投入就越大,都不是獨門獨戶的小農家庭能夠承擔的。這造成種植面小,容易虧損;種植面大,投入巨大,還是容易虧損,進退兩難!

【6,市場競爭原因】由於歷史和環境原因,冬季東三省蔬菜市場價格,不由本地決定,而是是由南方供應地決定,市場主要的消費量由南方控制,這個大趨勢不是東北本地蔬菜大棚的產量能左右的,所以當地農戶即便種出來菜,也不掌握定價權,容易被南方菜排擠,最終嚴重虧損。並且,無論怎麼降成本,本地菜絕對干不過南方菜,是肯定的!天然的劣勢,是農戶投資前都膽戰心驚的。

【7,飲食結構原因】東北特殊的環境造就了特殊的冬季飲食結構,即不以綠色菜為主的冬食習俗,即便現在物流業發達,也沒根本改變東北人的生活習慣。腌制菜依舊要佔到冬季三餐近一半的量,新鮮蔬菜只佔三分之一的量,不論農村還是城市,基本天然如此。農戶自己就是如此,所以不會去冬季種菜,改變自己,改變社會和傳統。

【8,職業選擇原因】不論是誰,掙錢要快,要投入少、見效快,經營方式越簡單越好。與打工和其他經營手段比,蔬菜種植的周期太長,人工投入太多,掙得是汗水錢,勞心勞力太辛苦。掙相同的錢,累得多,操心多,風險大,不划算,故冬季種菜非短平快項目,不是農戶的首選。

【9,風險原因】除了技術難、投資大、競爭激烈外,冬季蔬菜消費價格還要受生產資料、節日、天氣變化影響,更要受到國家價格的剛性控制。因為牽扯到每個家庭的切身利益,國家對蔬菜價格實行的是市場交易價格和政府指導價格的雙軌制,最終就卡住了農戶自己的定價權。這就形成了,國家既在上游控制著農戶的生產成本,又在下游控制著農戶的銷售價格,農民缺乏足夠的市場主導權和調控權,就算種出來,也是任人擺布,故冬季想靠種菜發家,是沒可能的,風險巨大。這筆明白賬不需要到來年,一開始就算的清楚!

【10,種植方式原因】東北地區冬季蔬菜種植和經營方式,從上世紀80年代末至今,已經歷過四個階段: 先是小散戶的獨立小塊地經營,規模小,難以盈利,很快就退潮了;接著是集體主導的更大面積的種植,因為技術和管理跟不上,缺乏足夠的後勁,慢慢也被淘汰;再接著是大型農墾產業集團的合作項目階段,炒作無公害綠色蔬菜,紅火了幾年,畢竟日久不新鮮,爭不過南方菜,漸漸敗下陣來;現在是第四階段的特色種植,只種高附加值蔬菜,定點供應高檔消費群,或出口韓日俄蒙,避開南方菜的大路優勢。同時,大型蔬菜農貿集團還與南方種植地聯合,常年搞南菜北運。也就是說,不是東北人沒在搞冬菜種植,而是進入了歷史新階段,不以個體經營為形式,而以大型企業為面目在做。

【11,地質原因】種蔬菜的地和種糧食的地完全不同,種法差別很大,且蔬菜生長條件比常見糧食作物嬌貴的多,一般東北秋季的莊稼地,還是生地,不是馬上能種蔬菜的熟地。故農戶要想兼顧,春天時必須做好計劃,對蔬菜地的投入要大很多,而不是象種糧食地,多數時候可以撒手不管。兩種地的比例掌握不好,也要虧損。且生地到熟地的改造期,一般需要2--3年,這又對農戶提出更高要求。即要想從種糧食轉向種蔬菜,必須提前3--4年就開始過度,缺乏足夠心理準備和經營頭腦的人,是幹不了冬菜種植項目的。

【12,人力原因】冬菜種植不僅技術要求高、前期投入大,而且是勞力密集型的,農戶不是種出來就算完,還要考慮銷路,各地大小市場,點多面廣,怎麼運輸、怎麼銷售、怎麼回款、怎麼聯合運作、怎麼善於競爭等等,都不是農戶自己能隨便左右的。種的少,可能白辛苦;種植面積越大,產量越多,人力就越緊缺,最終經營壓力就越大,風險就越大。而農戶恰恰都不擅長闖市場,不善於商品經營,思想方式和能力的落後,將造成更大的被動。

【13,思想觀念原因】農業、農村、農民的「三農問題」,實質是思想問題,不是出路和經營方式問題!習慣於小富則安和獨門獨戶干,不習慣聯合闖市場,不敢用現代農業的新型模式搞冬菜項目,缺乏一整套成熟的運行經驗和大事業,是比缺技術、缺資金、缺人力更要命的制約因素。思路決定生路,認識決定速度,先要過的「市場思想關」,對東北農戶而言,是最難的。各地各級政府對農民經營項目的扶持,首先也是要看農戶個人的思想開放度決定的。冬菜種植,必須是新興農民才能幹好的,非普通人可行。

另外,從全年周期看,東北地區冬菜種植項目的優勢不突出,因為同一地塊,春夏季種菜沒優勢,冬季產量低,又干不過南菜。總之,這類冬季農業項目的氣候、技術、投資、國家政策、人力、市場等一系列局限性,決定了不可能是一般農戶投資首選,是肯定的!


首先,冬季大棚蔬菜種植在東北,需要投入的成本是比較大的,因為這裡秋收以後,十一月份天氣已經寒冷,進入供暖期。很多的大棚作物需要燒煤或者大柴保證最低的作物生長溫度。冬季下雪往往會導致大棚被大雪壓塌造成絕收。這樣,冬季的大棚種植在東北的成本很大,風險也比較高,所以,不可能成為一個適合很多農民都去乾的項目,如果都去乾的話,產品投入大,價格,就會沒有市場競爭力,農民就會賠錢的!拋出這個話題的人,好像有一個潛台詞,把人們往東北人懶惰,不願動腦的方向引導。東北人是勤勞的,也是聰明的,這個無需向誰解釋,向誰證明。


關內冬季種菜溫度適宜 有層膜就行了 在東北是要取暖的棚內要有地龍燒火 燃料要好多錢的 棚外還要有草簾以便晚上覆蓋 你想吧 早上把草簾捲起來 晚上再放下 要多長時間 多少人工 而且東北冬天要-20度以下 在戶外要穿很厚的衣服導致人的行動不便 也就工作效率低 如果趕上下雪 恭喜你找人清雪吧 這項工作不是東北人還真體會不到 (有一年的正月十六我店門口的雪有一米五厚 我靠 我需要清理的也就是三十到四十平米 足足清了三天 累得吐血啊終生難忘啊 )還有就是灌溉的問題 東北的農田是靠天吃飯的 沒有什麼水渠 機井之類的 所以沒有水源 夏天還有個池塘蓄水 冬天全是冰 至於農藥化肥的全國都一樣 再有就是生長周期長 所以在東北因為環境條件的制約也就不可能大規模發展大棚農業 有那個錢去去山東得拉多少菜啊 費那個勁呢 還不如在家坐著喝個酒打個麻將呢


我來給你說說吧!

當東北地區秋收之後,東北的農民他們還要把秋收的糧食進行晾曬,還要賣這些收穫的糧食,賣掉糧食後,還要用賣糧食的錢還掉這一年來借的,貸的款,還要留足下一年種糧需要的種子,農藥,化肥的錢,這兩年糧食價格又低,去了留下買種子,農藥,化肥的錢,有的農民已經是兩手空空的了,他們哪有錢來種植蔬菜大棚的錢哪!

種植蔬菜大棚,那可不是說種就種的,建大棚的錢從哪裡來呀?

在東北建大棚,特別是冬季,那問題多了去了,一是前期投入錢的問題,還有種大棚蔬菜的技術問題,冬季大棚保暖的問題,大棚蔬菜銷售的問題,大棚的保護問題,每個問題都是難題!

沒有錢你拿什麼建大棚?

沒有大棚蔬菜種植技術你怎麼種植?

冬季大棚你怎麼樣去保暖保溫?

你種什麼蔬菜?你怎麼去銷售?

冬天一場大雪把大棚了壓塌了怎麼辦?

這些問題,對於農民是非常難的,那些靠種大棚蔬菜的東北農民,也都不是種一年兩年的了,他們都種了十年二十年的了,他們前期也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是遭受了挫折和失敗了的,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的人,也是很難把大棚建立起來的!

所以要想種大棚蔬菜,就得一年四季永遠種大棚蔬菜,而不能再種其他的糧食作物了!

還有最關健的一點,你秋收後投入那麼多錢建了大棚,那到春天種地的時候你是拆了大棚還是不拆大棚?

你不拆你春天怎麼種地?你拆了你搭的大棚連本錢還沒收回來呢!

甚至你大棚里種的蔬菜還沒長大呢,還沒拿到實場上賣呢?

所以你不太懂東北的農村和農民,你也不太知道東北農村的氣候和溫度,你也不太了解建大棚的成本和大棚蔬菜的生長周期,你也不太清楚建大棚與春天種地的轉換關係,當你了解了這些具體的情況時,你也就知道東北人為什麼秋收後不種植蔬菜大棚了,你也就不會問這個問題了!

【社會現象,家庭問題,綜合觀察,全面解析,請您關注從善如劉的悟空問答!】


最主要的是由於東北地區的地理位置原因和緯度的影響造成了我國東北地區在一年中秋收之後的溫度開始直線下降,到了秋末冬初,氣溫已經零下十度了,蔬菜大棚的種植主要是為了市場需求進行的反季節蔬菜,一般都是在蔬菜進入冬季時,市場的供應量會大大減少,這時蔬菜大棚的蔬菜正好上市。

這些蔬菜在這個季節能夠上市是由於蔬菜大棚內的溫度正好適合蔬菜生長,在寒冷的冬季蔬菜能夠生長靠的就是大棚內20幾度的溫度,為了使棚內的溫度在寒冷的冬季升起來人們想盡了辦法,蓋草苫,上棉被。但在東北就不一樣了,在冬季最冷時溫度能達到零下30度,蓋一層兩層的棉被,草苫,根本抵擋不住嚴寒,栽倒棚里的蔬菜沒有溫度會被活活凍死。

還有就是東北地區的雪在冬季比較大,大棚設施的承重能力有限,如果遇到強降雪,大棚承受不了,會被壓塌,見一個棚內一畝地的大棚需要投資8萬左右,甚至更多,如果一旦毀壞,損失就大了。因此,在東北不適合種植蔬菜大棚。

如果喜歡我的回答請點擊上方關注我一下????????????????????


請不要沒調查就問這種無腦的問題好嗎?無外乎黑東北人很懶唄?東北種大棚的都是專職的懂不?洗錢的除外。大棚不是建起來就賺錢的,管理跟不上去能虧死。如果著火,恭喜你,除了保險公司給的幾萬毛都沒了,前提是你得參保。春秋颳風怕!冬天下雪怕!現在新建一棟至少700一米,300米你說多少錢?如果不給貸款估計有不少人建不了的。即便是真建起來了蔬菜行情不好一樣虧……

種旱田的把自家的活幹完給大棚打工的不少,大棚忙的時候價錢很美麗的。懂沒???


看來題主沒來過東北,你把大棚當什麼了,免費提供空調的總統套房嗎?大部分的蔬菜大棚真的只是個棚子而已,你覺得那一層塑料片子能保溫到哪去?全凍壞了TM種個屁啊。


問這麼傻逼的問題,我有一棟日光溫室,900平米,造價60多萬,光伏,風力設備都有,還有取暖鍋爐,可是12月至2月中旬依然休耕,因為要取暖,如果全年生產,這棟棚一冬取暖要60噸煤,加上人工,種什麼能賺錢?種羊肚菌都不夠成本的


我在朝陽.古稱龍城.這裡扣大棚很多.也是儂民主要收入來源.這二年更向規模化發展.一個大棚一年掙七八萬元錢.只是有的老百姓建不起.只好打工.如果政府大力扶持.人守一棚.全部脫貧.這邊陽光充足.冬天下雪少.棚內不用取暖.真心希望政府大力扶持建棚.為民謀福廣納財


推薦閱讀:

斑主任時間:Michael老師陪你一起過中秋
在一些食物中加入的芝麻,是否大部分都沒有被食用而白白浪費?
斯芙蕾舒芙蕾好吃嗎?了解一下你才知道哦!
大閘蟹黃膽固醇高嗎?
煎餃怎麼做好看又好吃?

TAG:三農 | 社會 | 美食 | 蔬菜 | 農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