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是怎樣練成的?


近年來,「熊孩子」成為網路熱詞,關於熊孩子的段子、吐槽、甚至抨擊算得上連篇累牘,一搜一大把。

不過,熊孩子不是網路時代的新生事物,而是自古以來就有,只不過現時代透過網路被概念化和現象化而已。

從心理學和教育學的角度,所謂熊孩子,其實就是那些行為舉止不符合社會規範,在社會生活中令他人不悅或不快的兒童。簡單地說,一個兒童之所以表現出熊孩子樣,大體上就是社會化發展失敗的結果。

任何一個孩子,從嬰兒開始,無須任何教化,他與生俱來就有適應環境以及在環境中發展的本能。在這個問題上,人類嬰兒與其它動物幼崽沒有本質的區別。

對人類嬰兒來說,環境就是社會情境,適應環境以及在環境中發展的過程就是社會化的過程。父母是每一個孩子最初也是最重要的環境,其中母嬰互動是嬰兒對環境最初的適應。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他所面對的環境就越來越複雜和多維,除了父母,還有家族、學校、社區等等。那麼熊孩子的本質是他社會化過程中適應最初父母或家庭而養成的行為舉止、觀念態度,與父母之外的環境衝突了。

具體地來講,熊孩子養成的關鍵敏感期是孩子1歲半到3歲,絕大多數熊孩子都能追溯到孩子這個年齡所接受父母的不良教養或熏陶。

嬰幼兒大約從一歲半開始具有自我意識,他開始自主地探索環境,學習適應環境,並嘗試在環境中發展。因此,如果父母或家庭中成年人的言行舉止不良,那麼孩子就會有樣學樣地習得不良的言行舉止。

這是一個自主的過程,孩子具有本能驅動來模仿父母的言行舉止,這是寫在他基因里的社會學習的衝動。別說是向父母學習,哪怕是置身在狼群中,人類幼兒也會向撫養他的狼來習得狼的行為舉止。

換言之,熊孩子之所以養成的第一個途徑就是從父母不良言行中習得的。父母暴躁,孩子習得暴躁;父母漠視他人權利,孩子習得漠視他人權利;父母貪便宜,孩子習得貪便宜等等。可以這麼說,這樣的熊孩子背後有一對熊爸爸熊媽媽,可以被稱為Ⅰ型熊孩子。

除了與生俱來的模仿學習本能,幼兒社會化發展的更重要的途徑是教化與規訓,父母或監護人有意識的教化和規訓。但如果教養方式不當,也有可能把幼兒塑造成一個熊孩子。

例如,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如幼兒園老師)常常對幼兒發脾氣並體罰,無論初衷為何,就有一定的概率把幼兒塑造成熊孩子。

這裡面包含了兩個過程,一是幼兒對成年人暴躁情緒的反應,3歲前的幼兒不具備理解規則的能力,但對情緒高度敏感。因此,當父母或幼兒園老師沖幼兒嚷嚷時,嚷嚷什麼其實對幼兒沒有什麼影響,但嚷嚷時的情緒對幼兒會帶來巨大的影響。幼兒會對父母或幼兒園老師的強烈負面情緒感到恐懼和不安,為了適應這種時不時會恐懼和不安的環境,幼兒高概率會發展出退縮和迴避的應對方式與策略。也就是說,幼兒會把自己小心翼翼藏起來,有想法有需要不輕易袒露給父母或幼兒園老師;同時又會發展出取悅父母或幼兒園老師的方式。

二是幼兒對父母或幼兒園老師的暴力體罰有樣學樣,習得通過暴力來解決問題,以及漠視他人權利的行為模式。

這樣,教養不當的父母或監護人就有可能育出另一型熊孩子,在成年人面前「聽話」甚至乖巧,但背著成年人就可能幹熊事。這一型熊孩子的父母未必是不良的熊父母,只是因為教養方式不當而誤把孩子育成了熊孩子,可以被稱為Ⅱ型熊孩子。


熊孩子一詞,來源於網路用語。有兩層意思,一是指調皮搗蛋的,年小不懂事的孩子;另一層指的則是讓人討厭的孩子,他們搞破壞、不守規矩,讓人感覺沒有家教。我覺得題主問的應該是第二種含義,究竟是什麼讓一個孩子成了別人眼中的「熊孩子」?

家庭教育的缺失。

熊孩子的形成和家庭因素密切相關。現在家庭中,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父母往往因為工作原因,對孩子管理少,很多都是由上一輩帶孩子,出於隔代親,對孩子十分寵愛!近期熱播的電視劇《熊爸熊孩子》,沙溢扮演的熊爸因平時工作忙,對孩子疏於管理,孩子在《我的爸爸》這篇作業中寫到:我和爸爸不熟!孩子在成長階段特別需要父母的關愛,如果父母角色缺失,則往往容易造成孩子性格、習慣等方面的問題。

學校教育的不當。

目前的教育體制,想必大家也都清楚!過分注重學習成績,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卻不夠。學校評選的「三好學生」,參考的指標僅僅就是學校成績,還不如直接改為「一好學生」切合實際。當然,這個事情是多方因素造成的,也不能全怪學校。

孩子在學校僅僅接受知識教育,思想教育跟不上,也容易出問題。學校本身就是教書育人的地方,除了教給學生書本知識,還要注重育人!根據學生的實際,教會接人待物、公共安全、交通、消防等方面的知識。要讓學生了解這個社會,適應社會。

面對熊孩子如何應對?

「熊孩子」引起的事件真的不少,把人家車划了,上樹摔下來了,玩火把別人房子點了等等。作為家長一定不能對」熊孩子」現象一笑而過,要深刻反思這一現象背後的根源!正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現在的孩子的習性是影響一生的,切不可大意。發現家裡有「熊孩子」了,要認真對待!

給孩子劃定底線。要告訴他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哪些能要,哪些不能要!在孩子明顯觸碰底線時,要及時、公正的給予批評、教育、處罰、警告!平常說的「讓孩子長長記性」!

不可過分溺愛孩子。父母的關心關愛,對孩子健康成長十分有利!當過分溺愛就不好了,孩子成了「小皇帝」,說一不二,就可能過分自我,為所欲為!

不能對孩子管太嚴!這個是從逆反角度分析的,平時對孩子管太嚴,這不能碰,那不能摸。可能觸動孩子心靈的好奇心或者逆反心理,非要去嘗試下平常不允許的事情,所以平常管太嚴,也會適得其反!


我不知道你指的是褒義詞還是貶義

褒義詞是我的理解,我覺得跟自己父母親很大的關係吧。父母比較逗比的熊孩子也成長得快, 熟悉的人就比較活潑,不熟悉也能安靜,孩子應該這樣比較好,我還是比較喜歡逗比的孩子。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與時俱進,匹配時代的教育,說話方式和搞笑的劇情……

貶義詞可能就是比較搗亂,無法無天的那種吧,這種我是比較害怕的。實話


熊孩子是怎樣練成的?一環境,為了孩子學好,有孟婆三遷。二大人,帶孩的大人性格好壞,教育方法,家長,父母愛護。三性格,孩子性格本身好動,好強,聰明。三種因素造就成的。熊孩子都非常聰明,好強,好學,理解能力比別人強。熊孩子非常難得,如從小教育好,長大後大有前途。前途無量。


【熊孩子是怎樣煉成的】1.父母絕對權威,孩子多無主見、叛逆;2.父母萬事代勞,孩子沒有生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父母暴力專制,孩子信服暴力行為,自卑且懦弱;4.父母寵溺驕縱,孩子無禮傲慢、自私任性。每個熊孩子背後都有一個自以為是的熊家長,自己教育不好,總會有人來替你教育,吃虧的還是孩子


推薦閱讀:

叫什麼網名好聽?

TAG:教育 | 育兒 | 今天有啥好笑的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