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躁鬱症?


狂躁抑鬱症也稱躁狂抑鬱症,簡稱躁鬱症,患者經常感到極度無助,對家庭和工作均喪失興趣,不聞不問,但有時情緒卻又突然高漲,令人無所適從,病發成因多數是沉重生活壓力和濫用藥物所致。 成年患者情緒反覆的周期較長,消沉數月後,又會活躍數月,但兒童患者發病的周期卻較短,一日內,情緒可以數度起落。

躁鬱症的心理分析:

往往最初以抑鬱症的形式表現出來,在藥物的治療下(也可能不是藥物作用)而轉化為躁狂與抑鬱交替發作。

從精神分析理論來看,長期的抑鬱(壓抑)可造成能量的積壓和累積。結果能量需要一個出口,這個出口要麼是身體疾病(如神經官能症或癌症),另一種形式是破壞性形為或語言、藝術方面的渲泄。

所以躁鬱症也稱天才病!幾乎歷史上有名的藝術家如梵谷、李白、甚至美國前總統林肯、英國首相羅斯福?等等都患有躁鬱症。

長期壓抑的能量以轉化的形式(藝術、演講等有利於人類文明的方式)發泄出來就是藝術!以希特勒的暴力方式發泄出來則成為為毀滅(死本能)。

弗洛伊德提出的力比多能量應該理解為在由嬰兒的自戀到社會化過程中不斷的挫折形成的(自卑)壓力能量以生本能和死本能的方式表現出來!

所以躁鬱在每個正常人身上都可以找到影子。人的情緒總是波動的,只有波動幅度較大並達到一定程度時才能診斷為躁鬱症。

所以輕微的躁鬱不僅不需要治療,而應該利用在躁狅相發作時更好的表達和發泄(當然前提是有益於創造發明的幻想或語言表達、肢體動作表演如舞蹈或其它藝術形式)。

抑鬱的結果要麼自殺(自我毀滅),或暴力犯罪如殺人(通過殺人獲罪而達到自殺的目的),或者轉化為獨立思考(思想家如老人與海的作者、尼采、弗格伊德)或表達形式轉化為語言表達(演說家如林肯、羅斯福)畫家梵谷等。

綜上所述,輕度躁鬱症是不需要治療的。在抑鬱相時如果情緒低落很嚴重是需要藥物干預的,而躁狂相嚴重時給予情緒穩定劑即可!

我是心理問答達人,心理學領域創作者夏蟲不可語冰2008,點贊評論轉發關注可閱讀更多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文章。


對於一般人來說,遇到高興的事情會開心,興奮,處在亢奮中;當遇到難過的事情的時候會低落,難過,悶悶不樂。這可以說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情緒體驗,但是有的人對這兩種情緒體驗卻長時間出現了異常,這就有可能發展為心境障礙。

心境障礙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提到的就是抑鬱症和躁狂症,用直白的語言可以解釋為,抑鬱症是怎麼也興奮不起來,很低落,躁狂症是興奮過頭,情緒高漲,很容易被激怒。有的人是只有其中一種癥狀,但是有一部分人是兩種癥狀都有,這就是躁鬱症,學名叫雙相障礙。

著名的電影演員,電影《亂世佳人》中郝思嘉的扮演者費雯麗曾兩獲奧斯卡獎,堪稱是電影史上最優秀、最美麗的天才演員之一。但她同時也是一位深受雙向障礙患者,在她的傳記《費雯麗傳》中,作者安妮·愛德華茲描寫道:「費雯麗發起狂來是蠻橫、執拗的,憂鬱的時候就像是個受驚嚇的、需要憐愛的孩子,其餘時候才是朋友們所熟悉的甜蜜迷人、聰悟豪爽的夫人。」

我們再看一個被診斷為雙相障礙病人的案例。

雯雯是一名護士。還是在衛校上學時,她就曾出現莫名的情緒低落,不說話,說自己渾身都是病,治不好了,活在世上一點意思都沒有,多次以各種方式(服安眠藥、開煤氣、割手腕)自殺,到醫院經抗抑鬱治療後緩解。

一年後又沒有明顯誘因突然出現興奮、表現為行為輕率,愛發脾氣,經常說自己很漂亮,有很多人看中她,追求她認為自己能力很強,可以當領導,亂花錢買一些無用或昂貴的東西,夜間睡眠差,有時整夜不眠。經住院以抗躁狂治療後緩解,出院後病情一直很穩定,並戀愛結婚。

但她在懷孕後出現情緒低落.又出現多次自殺行為,反覆訴說別人對自己不好,婆婆虐待,丈夫不關心,不如死了算了,在其生產後又轉而出現興奮,講話滔滔不絕,愛發脾氣,經常與周圍人因一些小事爭吵,亂花錢買東西。

在上面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位患者在低落的時候可以低到自殺,但是興奮的時候也可以到「老子天下第一」的地步,這就是典型的雙向障礙,因為在一段時間裡只會表現出一種癥狀,所以這也是在精神科極容易誤診的精神疾病。要特別注意的是,只有躁狂發作、沒有抑鬱發作的情況在有的診斷系統中也會被診斷為雙向障礙,儘管這種情況看起來只是有一個癥狀,但是精神病學家認為並不存在純粹的躁狂發作,在躁狂發作之後總會出現抑鬱發作,但是有的診斷系統中,必須兩個癥狀都出現才能被診斷為雙向障礙。

雙相障礙是一種既有躁狂發作又可能有抑鬱發作的疾病。在典型的病例中,雙相障礙病人會先出現躁狂發作,下一次發作可以表現其他形式。第一次躁狂發作後可以有一個正常的間歇期,然後是一次抑鬱發作,其後又有一個間歇期,如此發展。也可以是一次發作後立即緊接著一次反相的發作(即抑鬱發作),在這兩次、一對發作後才有一次間歇期。快速循環型則表現為長期到於躁狂與抑部發作交替出現或以混合形式出現,正常間歇期很短或沒有。這種類型的病人預後較差。

所以說,雙相障礙對於精神科醫生跟心理治療師來說都比較麻煩,因為他們的狀態很不穩定,這就跟一個天平一樣,本來是向一變下沉,但是你另一邊加點重量,天平又傾斜到了這一邊。

最後,不要把精神類疾病不當回事,也不要覺得羞恥,有病治病,該吃藥就吃藥,沒什麼好丟人的,祝大家精神健康。


謝邀,我是精神科醫生,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躁鬱症是雙相情感障礙的別名,雙相情感障礙障礙是較為嚴重的心境障礙疾病,是躁狂和抑鬱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緒交替出現在一個人身上。這個間隔可能是數年、數月、或者數日,還有一些比較少見的雙相情感障礙快速循環型,甚至上午是情感高漲、滔滔不絕、易激惹的躁狂相,下午就變成了情緒低落、消極、沉默、流露輕生念頭的抑鬱相。

試想一下,兩種截然不同的病態情感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是一件多麼痛苦,多麼矛盾的事情。所以如果你真的愛她,就問問自己準備沒準備好理解她、呵護她、照顧她一生,如果準備好了就大膽的告訴她,她雖然跟你刻意保持距離,但她比任何人都更需要理解和關愛。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我一個經常挂念的患者,也是雙相情感障礙,絕對比你的女友嚴重的多的多!一度無法適應社會生活!緩解期很短或幾乎沒有。2年前跟我說她要結婚,遇到了她愛也愛她的人,我當時真的擔心,可時間證明愛的力量!她還在服藥,而且一直沒有在住院,有時候也會生氣,也會情緒波動大,每次開導一番都能正常恢復生活!真的,從醫11年,這是我最驕傲的一個患者,她不是被我治癒的,是被愛、被家庭治癒的。

愛她就請包容她,愛她就一定不要傷害她!


借這個問題,想詳談一下躁鬱症,或者抑鬱症。人們通常比較認識或者相對認識的是抑鬱症。其實日常生活中有相當部分的抑鬱症病人其實是躁鬱症。問題很大,可以寫一本書了,這裡簡述一下,算科普。

首先,得把概念理順。這一類疾病我們統稱情感障礙或是心境障礙,是一種重型的精神障礙,因為情感障礙在臨床上表現為抑鬱(depression)和躁狂(mania)兩種決然相反的極端心境。因此既往才會有躁狂抑鬱性障礙或者躁狂抑鬱性精神病。所以「躁鬱症」從大方面就是代表情感障礙。但是情感障礙本來就包括兩個相反屬相,最早就有歐美精神病學家根據發作的極端將其分為單相(僅抑鬱發作)和雙相(兼有抑鬱和躁狂發作,或者輕躁狂發作或者混合發作)。所以從小方面說,「躁鬱症」又是代表著雙相發作這種情況,和抑鬱發作區分。在我國具體採用的臨床治療和診斷分類標準包括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ICD-10、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Ⅴ、中國精神障礙分類和診斷標準第3版CCMD-3。診斷標準裡面都有各種各樣的細分。

現在姑且從小方面理解「躁鬱症」,稱雙相障礙(躁狂-抑鬱性精神病)包括至少一次的輕躁狂、躁狂或者混合發作。那什麼是混合發作?是指同時兼有抑鬱和躁狂或許輕躁狂表現的混合狀態。男性病人躁狂佔優勢,女性病人抑鬱發作或混合發作佔優勢。

雙相障礙又分雙相Ⅰ型障礙和雙相Ⅱ型障礙。前者:既往有躁狂(並非只有輕躁狂)發作又有重性抑鬱發作的雙相障礙。後者:有輕躁狂但無躁狂發作,對此ICD-10給出暫行診斷標準是1.必須有一次或者更多次的抑鬱發作,2.必須有一次或更多次的輕躁狂發作,3.沒有躁狂發作。也可以這樣理解,Ⅰ型是重躁狂,重抑鬱;Ⅱ型是輕躁狂,重抑鬱。

那麼怎麼區分輕躁狂和重躁狂?ICD-10輕躁狂分為核心癥狀A和附加癥狀B,A情感增高或易激惹,持續>4天,B活動增多或者坐卧不寧;語量增多;注意力集中困難或隨境轉移;睡眠需要減少;性功能增強;輕度揮霍或其他輕率、不負責任行為;社交性增高或過分親昵。這些具備必須三條。

躁狂發作,ABCD,A情感明顯高漲,興高采烈,易激惹,>1周,B必須三條,活動增多或坐立不安;言語增多;觀念飄忽或者思想奔逸;正常社會約束力喪失,以致行為喝環境不協調和行為出格;睡眠需要減少;自我評價高和誇大;隨情景轉移或活動和計劃不停改變;愚蠢魯莽行為,明顯的性功能亢進或性行為不檢點。C無幻覺妄想。D排除其他無原因。

抑鬱是大眾比較理解的,就不多說了。核心癥狀是抑鬱心境;對日常興趣的活動喪失興趣和愉快感;精力不足及疲勞。附加食慾減退,自信沒有,自責,思維遲緩,活動減少,睡眠障礙等

這裡單純是說了一下雙相情感障礙。其實還有合併精神癥狀的雙相情感障礙的。因為病本人就具有個人獨特性,個人都不盡相同。如果從大方面說情感障礙那就更大的面了,比如還有心境惡劣障礙、環形心境障礙等。

「躁鬱症」病人只要堅持治療,不發病期間社會功能還是正常的,能工作、戀愛,應該對這些病人更多的耐心和忍耐。


我寫了一篇《躁鬱症全面介紹》:

最近發生了一起某台灣演員因躁鬱症自殺的事件,在張國榮,喬任梁,小崔抑鬱症熱點之後將躁鬱症推上了看台。

相對於抑鬱症的單向性來說,患者的抑鬱情緒雖然有時平衡,到一直是趨向於低落的,例如《紅樓夢》中的人物林黛玉。或者生活里看見的有人長期處於一種完全性抑鬱狀態,他們從來很少有開心的笑容,靠近他們,其氣場馬上就能讓人感到無名的壓抑。尤其是敏感質的人或有恐懼癥狀跡象的群體。事實上很多膽小的人都具有這類「特異功能」,這也是人類奇妙的地方。

躁鬱症屬於雙相情感障礙,其情緒波動是兩個極端――極其躁狂。。。。。。。極其抑鬱。請注意我在兩者之間打的一些點,那就是中間狀態。越靠近哪邊,其情緒和相關行為的危險性程度就越嚴重。只有中間那個點才是平衡態。但患者基本上一直處於中間點兩邊做鐘擺運動。

關於躁鬱症的診斷,目前國內醫院心理科基本是採用(SCL-90)加上艾森克人格測試等方法綜合評測。我個人會在測試指標上對於現實行為表現進行對應了解,這有助於更加細緻了解患者的實際狀態,在交流過程中就能夠準確地初步把握患者的生理健康狀態,情緒發展歷史,智力程度,生活環境,家族資料,病情根源,病情程度,藥物使用歷史,認知水平,人格類型缺陷,夢境資料,有家庭的還需要了解其家人各項資料,同時根據患者資源條件確定可突破方向方法等等。我的任何一個患者的診斷一般需要一個月內才完成。同時在互動中也進行了調整。並不是診斷後開藥或住院那種醫院模式。我在這段時間內既發現問題又同時幫助解決問題,我以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為主,所以並不需要使用任何用藥物。

當前國內醫院精神科檢測手段主要有:ICD-10和DSM-IV。強制送醫的患者,基本處於極端躁狂狀態,難以配合細緻測評診斷,要等其間歇期平靜一些之後才能做。具體細節相對心理檢測差不多,有些醫生甚至還要簡單一些,問幾句就開藥或要求住院。主動就醫的患者,就我個人認為,其實都屬於並不嚴重的,卻容易被誤診為單一性躁狂症,焦慮症,甚至精神分裂症。另外也不排除效益性診療故意誇大病情的個人或機構。

具體判斷基本標準是滿足以下幾個方面:

一,過份誇張誇大某些觀念和能力,言語增多,語速快,輕微妄想態。

二,情緒異常激動,興奮,突兀性的表情。

三,有伴隨部份肢體不協調的誇張動作。

四,注意力容易轉移,思維跳躍性很大,但有些沒有邏輯性。

五,生活行為上比平時衝動或放縱,無節制。

六,危險性氣氛增加,家人會有恐懼感,有傷害自己或他人的行為傾向,或實質。

七,躁鬱兩種情緒快速轉換,旁人會感到難以接受那種一會那樣激動,一會又這樣低沉的情緒變化。家人或對此也「習以為常」,認為,他過不多久又會來一次的。

八,處於抑鬱狀態時的極端悲觀,伴隨自殺傾向。

九,處於混合狀態時患者會經常說出關於詛咒自己或他人死亡的詞句。

十,表達憤怒時,會有一個柔弱者為接盤俠,多數是愛人或關心他的人。對陌生人很少發脾氣。這裡體現出患者遭受社會和自我壓抑的部份。

還有一類是神經系統診斷,多數抑鬱症患者多巴胺,去甲腎上腺激素,5-HT(血清素)等神經遞質都存在分泌減少問題。而躁鬱症是分泌紊亂。有時很多有時很少,所以造成了情緒和行為極端變化。

診斷難點:前面也說了該病處於躁狂發作期間是不能做細緻診斷的,這時應該請患者信任的人共同配合勸告促使平靜。強制性患者不可能主動配合,都會認為自己沒有病。易激惹的狀態容易導致衝突,周圍人和醫生要小心患者自身和自己安全。患者處於抑鬱狀態時要面對其沉默不語不理會別人的表現。診斷困難在於難以溝通,不被信任等。可以通過家人進行側面了解真實發展史來進行診斷,一個家屬不能確定,如果好幾個親人表述都一樣,那就可以作為一種判斷標準了。這是行為分析的作用。

躁鬱症的高發人群:主要有更年期群體,青春期群體,初進社會的青年,即將懷孕卻有一定恐懼狀態的女性,高壓力工作者,貧困群體,不良嗜好導致諸事不順者,生存危機嚴重者,長期不能實現個體價值者,事物發展的瓶頸期運作者等等(例如李陽)。

發病機制:任何疾病都是兩種原因導致,一是先天遺傳,一是後天影響。躁鬱症患者先天遺傳幾率佔比較小,不像某些自閉症和唐氏綜合征那麼明顯。個人認為躁鬱症主要是後期培養出來的疾病,從父母教育方式入手來進行判斷,多數患者在嬰兒期受到了驚嚇,或者飲食營養上不科學撫養。與父母身體親密接觸較少,沒有安全感。兒童期生活中情緒非常緊張,沒有受到平衡心態的教育。會經常處於一種一時極其歡樂,一時極其沉悶悲哀的環境,如同過山車效應。青年期與社會融入也不能和諧,都是感到極端困難狀態。這裡也有個體過去基礎學習期間積累知識技能不夠,也有教育過度期對社會認知偏差導致,還有成年期對承擔責任和壓力未能做好準備而來。社交障礙也是原因之一,性格孤僻被動,無法改變時刻可能會被邊緣化狀態,由於認知局限停止進步而有巨大生存恐懼感等。

躁鬱症治療手段:目前世界上對於心理和精神類疾病相關的治療手段有:基因治療,物理治療,化學和生物學治療,宗教,藝術治療,精神分析,情感分析,催眠,認知療法等等。

我個人基本採用綜合方式進行,不過我會加上一種實踐療法,患者基本情況有較大好轉之後,最後一項就是對於患者的社會化功能提升輔助。這也是檢驗患者是否完全康復的最高標準,我的治療完善標準是,生理已經健康的情況下的去除藥物依賴,其內心長期保持平和狀態,對事物有自己的合理性看法,有自己的持續奮鬥目標,對於人際關係處於良好的和諧狀態。

以上較為全面介紹了躁鬱症,請朋友們參考。


什麼是躁鬱症

躁鬱症是躁狂和抑鬱兩種病情交替出現,或兩者混合發作的一種精神障礙疾病,和抑鬱症類似,但又各有不同。

躁鬱症的表現

躁鬱症的患者時而興奮話多、思維活躍、激動易怒、自誇自大、意念飛躍,時而又表現為心情沮喪、疲憊無活力、對事物喪失興趣、自責、自殺。

可以兩種極端情緒混合型發作,表現為患者喜怒無常、陰晴不定的特性。

為什麼會得躁鬱症

躁鬱症的發生可能與遺傳、生化和心理社會等多種因素有關,也就是說,其發病與患者的生物學因素有很大的關係。

與所處的社會環境、成長環境、人生際遇、工作、生活的壓力以及親人朋友的關注度、支持度也有很大關係。

怎樣治療躁鬱症

確診躁鬱症的患者一般需長期維持用藥,發現病情有變化時應及時就醫。

另外,心理治療和社會支持系統對預防本病複發和加重與否有非常重要的關係。

因此,當患者出現過消極言論時,應及時接受專業醫生的疏導和治療。

當躁鬱症患者自己或身邊的親人朋友發現患者處於興奮、衝動傷人、木僵、拒食、情緒低落、消極言論、自傷及自殺傾向狀態,而難以調整或難以管理的情況下,應立即尋求醫生的幫助,給與及時的疏導和治療,防範其走極端。

(網路圖,僅供參考)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 劉莉


與抑鬱症患者相戀,需要付出很多的耐心和關愛,請你慎重。如果你不確定能夠給予她足夠的愛,請你儘早退出。否則情到深處,你可能會給她更多的傷害。這裡介紹一下躁鬱症。

與重度抑鬱患者不同,有一些人會經歷一種興奮和抑鬱相交替的狀態,這一般被稱為躁狂抑鬱症(簡稱躁鬱症),也叫雙相障礙。在通常情況下,這種障礙首先表現為狂躁,個體表現出情緒膨脹,如社會活動增加、多話、失眠、行為輕率。

隨後的插曲可能是幾種模式中的一種。在最初的狂躁之後是抑鬱,然後是另一個正常期。或者在一種情緒之後緊隨著相反的情緒,間歇性的正常處於狂躁-抑鬱之間。在罕見的情況下,個體的情緒會在狂躁和抑鬱之間轉換,沒有正常的間歇。另一種較少見的是混合型,個體同時經歷兩種情緒的癥狀,也就是說,自我膨脹的同時又哭泣並同時威脅要自殺。

除了狂躁之外,還有可以把躁鬱症和其他重度抑鬱區分開的其他特徵。首先,躁鬱症遠沒有其他重度抑鬱那麼普遍,它隻影響所有人口的0.4%~1.2%。第二,躁鬱症在男性和女性中同樣普遍。第三,和更多發生在較低的社會階層的重度抑鬱不同,躁鬱症在高階層中更加普遍。第四,已婚的人較少患重度抑鬱,在躁鬱症方面則沒有此種優勢。第五,重度抑鬱可以發生在生命的任何時期,而躁鬱症通常發生在30歲之前。第六,躁鬱症比重度抑鬱時間更短、更頻繁。最後,躁鬱症更可能在家族中流傳。事實上,科學家們熱衷於追蹤躁鬱症患者腦部獨特的新陳代謝活動。


躁鬱症,這個詞在1890年左右被提出來,後來到1950年逐漸用雙相情感障礙代替。雙相情感障礙就像六月的天,心境說變就變。梵高就是這種病。

躁鬱症,從字面看,躁是躁狂,郁是抑鬱,所以是既躁狂又抑鬱,實際上是患者存在抑鬱和躁狂兩種精神狀態的精神障礙,也就是雙相情感障礙。

簡單說就是,患者可能在一段時間表現出抑鬱狀態,可能一年可能幾個月,此間抑鬱,心境低落,沒啥興趣,啥事都不想干。然後出現一段時間的躁狂,此間,心境高漲,精力充沛,甚至出現暴力傾向。

這種病,有的可持續出現抑鬱偶爾躁狂,也有抑鬱和躁狂混合發作,就是輪換髮作。

雙相情感障礙使用心境穩定劑,如鋰鹽,丙戊酸等,還有的可能用一點抗精神病葯如奧氮平,喹硫平。另外,也可心理治療。

祝好!


你好,我是劉亞威,是利河伯心理諮詢工作室的負責人,也是心態教練和微課堂教練型導師,2006年至今,專註解決婚戀情感心理工作等問題。

謝邀!嘉許您基於愛和好奇心提出了這個問題:「什麼是躁鬱症?」

躁鬱症是狂躁抑鬱症。狂躁抑鬱症也稱躁狂抑鬱症,簡稱躁鬱症,上個世紀中葉,被學術界稱之為雙相情感障礙。躁鬱症指的是一個人的情緒變化會在兩種不同的極向間變化。就像「演員的誕生」裡面的明星一樣,隨時切換狀態,一會兒激情澎湃,一會兒表情獃滯麻木不仁,一會兒暴跳如雷,一會兒柔情似水,一會兒哭的死去活來,一會義憤填膺振臂高呼……

不同的是,演員們按照劇本演戲,炫的是演技。而躁鬱症患者本色出演,不按套路出牌,分分鐘現場直播。

他們可以一天連續工作好幾個小時,卻一點都不會累,甚至只需要非常少的睡眠就覺得足夠了;比如:我的一個客戶,每天只睡一兩個小時左右,還一副精力充沛的樣子。

他們的行為變得衝動或神秘,讓家人或朋友覺得他們好像沒有考慮清楚,就已經決定要去做某件事,像是某天醒來時,突然決定傾家蕩產去投資一筆自己也不太清楚是什麼的生意;比如:我的一個閨蜜,總是來無影去無蹤,對你了解的事無巨細,卻不透露自己的任何行蹤,似乎刻意在營造某種神秘氣氛。

他們的思緒非常快速,常常一個主題還沒講清楚就又跳到另一個主題上,旁人常常根本聽不太懂他的計划到底是什麼。比如:我的一個同學,90分鐘的課程,她只能專註聽課8-9分鐘,其餘的時間,她都是悄悄地玩手機。等你問她聽到什麼了,她會說,你們浪費了50多分鐘,而我,在聽課玩手機的同時,上網做了很多別的事情。

有暴力傾向的她/他們,總是抱怨家人、同事和朋友不理解自己,跟不上自己的思維和節奏。

躁鬱症基本上可以分成三種類型:

第一型的躁鬱症:或稱第一型的雙極性疾患,這種類型的躁鬱症會有最明顯的躁症,大部分都會伴隨鬱症的發生,情緒常常在重度憂鬱和過度亢奮間擺盪,但有些人並沒有過重鬱症發作的經驗。

第二型的躁鬱症:會有至少一次的輕躁發作,和至少一次的重郁發作,但是不曾有完全躁症發作的經驗。輕躁發作是比較輕微的躁症,通常不會顯著的影響到生活。其實在我們的周圍常常可以發現到類似輕躁情形的人,但只要這樣的情形不會造成個人或社會上的困擾時,都是沒有關係的,也不會符合診斷。

第三型的是循環性情感疾患:這類人和第一型躁鬱症一樣會經驗到情緒來回擺盪的情形,但是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他們鬱症發作的時候,通常不會達到憂鬱症那樣的嚴重,因此不會符合重郁發作的診斷;在躁症發作的時候,也不會像躁狂發作那樣思緒飛躍,或從事多危險性或不合理的目標行為。其實,我們許多人的情緒常常都會稍微有循環性的情況,好像有時候心情比較好,有時候比較憂鬱,但同樣的,只要這樣的情形不會造成個人或社會上的困擾時,都是沒有關係的,也不會符合診斷。

導致情緒擺盪的常見因素包含:

1、酒精濫用或藥物濫用:某些特定的藥物可能會誘發躁症發作的感受;

2、 生活中經歷到重大的改變:可能會使得個體經驗到過大的壓力,進而導致情緒波動;

3、經常性失眠:或者是沒有按照醫囑服用躁鬱症藥物都可能導致情緒波動。

以上,是我回復您關於「躁鬱症」的知識。下面,我想針對您表述的內容來回復您:

您提出的六個問題分別是:

1、什麼是躁鬱症?

2、躁鬱症患者會受什麼刺激?

3、對生活有怎樣的影響?

4、如何將影響降到最低?

5、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呵護她?

6、我要不要適時的退出?

歸根結底,您似乎真正關心的,是在看到悟空問答裡面,各路神仙多角度全方位的回復後,確認自己還有沒有信心來愛這個女孩,是嗎?

基於篇幅和時間的原因,我暫時不回答您餘下的五個問題。

中立的說,某些女躁鬱症患者,非常之迷人。初接觸,你會瞬間被「活色生香」的她們征服。我有兩個客戶,一度成了我的朋友和閨蜜,她們讓我領教了什麼叫:「男女通吃」。

初識躁鬱的她們,你會被她們美麗、高貴、神秘的外表和氣場、優雅的談吐、得體的著裝所吸引,稍微接觸,你也會被她們豪爽大氣、個性飛揚、性情中人的風範所征服,她們似乎有魔法和阿拉丁神燈,不斷地帶給你耳目一新的感覺,激活你的慾望和本能,讓你不由自主地迷戀上她。

比如:2009年,我和一個躁鬱症朋友去香港購物,在海關排隊過安檢的20多分鐘內,就有三個高大俊朗的男士,一個亞洲人,兩個歐洲人問要她電話,給她飛吻。

接觸的時間長了,你會發現,外表光鮮亮麗的她們,私底下有著如此脆弱不堪的一面:情緒化、易激惹、有暴力傾向、喜怒無常、謊話連篇、城府深、心機女、貪得無厭、潔癖、購物狂、選擇恐懼症、歇斯底里、藥物上癮、酗酒、性心理不正常等等。

如果沒有信仰為準繩,兩個人不是真愛和相互之間的完全接納,我建議您真的要慎重考慮。我們能給您提供治療的方式方法,但,我們誰也不敢為您的未來打保票。

逆天改命,只是個例,惟有真愛,才能感天動地!

我關注過一個有信仰的個案。案主就是一個女躁鬱症患者,但凡你的認知中,能夠聯想到的有關婚姻和信仰的問題,她,全佔全了!我陪同她近三年,見證了她的蛻變和成長,也見證了在她感覺最恐懼最恥辱最無助的時候,她的丈夫是怎麼緊緊摟著她的腰,用堅定的眼神注視她,一字一淚地說:「上帝愛我,我也愛你!」

那一幕,現在回想起來,我仍感覺震撼!望著他們互相緊緊摟著對方的腰離開的背影,我慶幸自己在有生之年,見證了這麼「偉大的男人,優秀的丈夫,美麗的妻子,堅強、勇敢的女人!」

這就是我為什麼不解答您餘下的五個問題的原因:如果愛,請深愛,如果不愛,請讓自己先行離開。

如果我的回復能給到您一些啟發和思考,關注+私信,你說,我聽。你來,我在!――利河伯心理諮詢工作室.亞威教練


我不知道。你應該去問心理醫生,或者百度了解。躁狂+抑鬱?生理病因需要看醫生,心理病因從根源解除心病困境。你怎麼知道她是躁鬱症?還能知道她在吃藥?如果是她告訴你的,那她應該也會告訴你病症的原因。


推薦閱讀:

到底睡前喝牛奶好還是早上喝牛奶好?
金線蓮為什麼要用冬蟲夏草來做比?
每天跑步多少合適呢?
有朋友做過胃鏡、腸鏡嗎?來分享下經驗吧!無痛會難受到不行嗎?謝謝 大家
磨骨和削骨,哪個更危險?

TAG:心理 | 生活 |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