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人這麼容易輕生?
環境——無愛——壓抑——無規劃目標
環境:生長的環境很貧賤。比如:沒有語言、沒有遊戲、沒有尊重、沒有文化等和長期被侮辱、性格畸形、無誠信、無安全感……
無愛:缺愛,感受不到親人的《愛》和被愛;或者不懂以愛心的同情去幫助他人為樂(行善積德)。
壓抑:生存環境過於冷漠,想發表意見又被封閉,想要個小小的東西都從來未如願……久而久之封鎖住自己的內心,無處寒暄。
無規劃目標:從小到大要有明確的目標 。比如:對象、工作、愛好、存錢、育兒……等的樂趣。
沒有自由自在的成長,內心深處自然就很壓抑,感到非常的孤獨,有時會假象誤解「自己」是多餘的,因此變得一點都不快樂,往往不開心的人很容易被人們忽略,所以就變得更加內向和走向「死亡」的邊緣。其實誰都想好好活著。無論哪個自殺之前都希望有人拉一把。甚至最簡單的謊言:①你別死,好好陪陪我。②或者我生命走到盡頭啦!幫助其完成一件事,只有3個月期間,同情可憐人好不好?
③帶著將要自殺的人去看被人拋棄的精神病院、福利院、殘缺……
④也可以詢問對方最在乎什麼和對方有多少種責任未完成、還有死的慘狀更恐怖。
⑤利用算命哄騙晚些有「真命天子」出現等等。
救人一命勝造七星浮屠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宋紅(頭條號 逝水流花):
自殺,自己主動終止在這塵世間的唯一,僅有的極其寶貴的生命,令人痛惜不已,更發人深思。似乎在他們選擇放棄生命之前的一大段時間裡都會有激烈的自我思想博弈,然而無法說服自己,找不到活下去能拉自己上岸的救命稻草,最終以死亡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這期中有成功人士,有詩人,知名巨星,亦有未成年的稚嫩高中生,還有天之驕子的高等學府的研究生。
何以這種悲劇總在不斷地重複上演呢?
據世界衛生組織經過數據統計顯示,到了2020年,憂鬱症將成為人類僅次於癌症的第二大殺手。而憂鬱症人群中一半的人會有自殺傾向,而其中20%的人將最終實施自殺。這不是危言聳聽,這是有具體數據統計的事實,它所上演的悲劇已引起了整個社會的高度重視。社會學家,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家們更是潛心研究尋其病灶的成因,運用科學的理論以及各種事例經驗來拯救這些精神世界瀕臨毀滅邊緣的抑鬱症患者。
憂鬱症何如此猖狂地在人的精神世界中泛濫成災是因為它能誘發精神疾病,導致精神分裂,躁狂症等病疾的發作而使得人的整個精神世界分崩瓦解,人無法逃脫自己設定的痛苦牢籠,只有通過終結生命,才能讓自己獲得徹底解脫的機會。
那抑鬱症的成因因人而異,但大致是因了:家庭背景,成長環境,受到的負面教育,社會的影響,人際關係的不可調和等等,及特殊地無理由的自我封閉都可能使得自己的精神出現問題,從而形成嚴重地矛盾心理,及人格,精神分裂。或是因自己內心的脆弱無法應對來自各方的種種壓力過,而對自己又甚高的要求,能力又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而強大的慾望又無法滿足,使得超強的虛榮心受挫,無法接受生活的各種前後落差,不能很好地調整自己的心態。故此自己跟自己較勁,終是陷入了抑鬱的沼澤中無法自拔。
針對於抑鬱症乃至各種心理疾病,要防微杜漸,要樹立積極樂觀的心態,要坦然面對生活給自己的各種壓力,要放鬆心情,以平常心去應對一切事。杜絕嚴重地攀比心理,要在自己能力範圍內讓自己過得開心,舒心。若是真的有了嚴重的抑鬱症,千萬不要抱著僥倖的心理,認為自己可以搞定一切。要及時的求助於相關的專業人員-心理諮詢師,她們會給你合理的建議,帶你走出讓你困惑,讓你痛苦的抑鬱症並發期。
生命是可貴的,是唯一的,要真愛生命,要關愛自己的心靈健康。
輕生是偏離正常人生的行為,實屬不值。我個人經歷了兩次死裡逃生,感覺到生命是世間最可寶貴的東西。很多人把生命的價值用金錢和地位來衡量,把自己的生命象超市裡的商品一樣,分出貴賤,貴者重生,賤者輕生。另外,人們對世界的認識也是在(0,1)區間內推演,往1方向推演的樂觀重生,往0方向推演的悲觀輕生。但是,生命的價值在於生命本身,在於它的存在;個體生命的存在價值在於它在家庭、族群里的存在,族群生命的價值在於它在人類生命中的存在,地球生命的價值在於它在宇宙中的存在。
自殺作為一個社會現象,從古至今,較為普遍且無法根除!
首先,不具年齡: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時段的人都有。
其次,形形色色的原因:厭學厭世的、不堪承受病痛的、婚姻家庭矛盾不能調和的、升學就業壓力山大的、至親離世孤獨無依的……!
最後,一點感念共勉自殺未遂者:不管生活多麼艱難暗淡,只要一息尚存,生活就有希望,生存就有動力!生活永遠青睞那些能適時適度調整心態,努力拚搏的人!
生命,每個人都僅有一次!輕生,不僅是愧對生養我們的父母,更是對自己的不尊重!!!
珍愛生命,從你我做起!
很榮幸與大家分享我自己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我認為,現在這一代人容易輕生有以下幾點
(一)家長有自殺傾向頗多自殺者的父母尤其是母親,有自殺的意念或行為。例如:自殺者的母親因婚姻破裂,常鬧著要自殺。故此,這些年輕人的自殺,亦只是將家庭內的潛在自殺意念,具體表現出來而已。
(二)暴力傾向的父母
很多青少年自殺者是來自有暴力傾向的家庭,其父母教養子女模式較苛刻,常用暴力的管教方法,兒女幼時常受虐待。
(三)家庭的危機
自殺者的家庭出現危機,這危機雖然不以自殺者為中心,卻會影響全家。例如:兄弟姊妹中有人患病,令父母全神貫注病者身上,因而減少對自殺者的責任及關懷。
(四)抑制情緒
大部分企圖自殺者因危機的出現而變得抑制,但亦有情緒顯得甚為激動或敵對的時候。在自殺前,他們對現況一般都感到無助,對危機的解決認為無望。
(五)侵犯或衝突自殺者感到被侵犯或有一個無法解決的衝突。例如:自殺者成績平凡,但家長堅持要老師安排轉讀名校;自殺者雖然極喜歡就讀原校,但轉校的決定無法改變。
(六)外控個性
學者曾對一百個自殺及非自殺兒童進行研究,結果顯示自殺性兒童除了對將來沒有期望外,他們的外控個性亦是顯著高於非自殺兒童。自殺危險度高的兒童相信一切事物成敗都是受外在力量(如:家人、師長、運氣)所控制,所以他們便不會設法去克服面對的困難。
(七)低幻想力
運用羅夏(Rorschach)墨跡測驗,學者發現住院的自殺及非自殺兒童在幻想力方面有顯著不同。曾自殺的兒童對將會發生的事情較少想像,他們的傾向是行動多於想像。對一般兒童,幻想除了能產生一些激動的行為外,亦可讓他們將預想情境在腦中加以學習;自殺危險度高的兒童則多缺乏此種適應機制。
(八)解決困難能力較弱
很多研究顯示自殺者解決問題的能力頗弱,甚至較其他精神病人更差。這現象在幼童、青少年及成人中均有發現。相對於正常組別,自殺危險度高的兒童在面對困難時,不但未能思考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而且對他人的建議,卻諸多挑剔及不滿。
自殺危險度高的兒童,在處理問題時一成不變,缺彈性,較傾向孤立自己,或以藥物及毒品麻醉逃避。
(九)衝動個性
絕大部分青少年自殺均屬於一時魯莽的行為。學者認為青少年企圖自殺者的個性多屬十分衝動,他們自制力甚低,其自殺多未經慎密考慮而決定。這種個性可能受家庭內處理衝突的方法所影響。
(十)學業欠佳
自殺者很多因家庭及情緒等問題而無心學習,就業情況也甚差,而且有頗多濫用藥物或毒品者。不過,值得留意的是,學業成績欠佳或失業與自殺並無直接因果關係。學童的學業成績或就業情況,只是反映學童的個人性格、成長狀況及家庭成員的親密和互相支持程度。若家庭內關係欠佳及個人性格成長受阻,學童的學習或以後的就業也自然出現問題,最後亦可能因某一次較嚴重危機的出現而導致自殺。
(十一)過往自殺紀錄
各國的研究指出曾經自殺未遂的人,再次自殺的機會相當高。一項調查顯示,百分之二十自殺者曾經有過自殺的紀錄,其中更有百分之三十五是用同一方法自盡的。
生命有其自己的目的,當生活或者生命的河流遇到阻礙時,身體將被拋棄。也就是人們說的死亡。身體只是一個工具而已,這個身體拋棄了,會有其他身體出現,來接替這一切未完成的目的。不要怕,沒有人死了,死了的只是身體。你不是一句身體,你是偉大的主
我深有體會,看過一份調查報道;每年中國有幾十萬輕生的人!一方面是社會的壓力大!人口太多男女失衡!由情感造成的。另一方面,有一部分人,他們是勇敢的。他們不信奉「好死不如賴活」的思想。他們是要麼好好活,要麼就去死。他們做到了!我還沒有,我很慚愧!
現在人很多從小驕生慣養,生活在蜜罐里和溫室中,不知道生活的艱辛,心理素質很脆弱,在家裡需要什麼家長都能輕易滿足。當走上社會,碰上一點困難,經不起挫折,當不知所措時,又沒得到及時舒導和解決,認為活著沒意義了。
一個時代背景的縮影,思想對抗衝突表現,總的來說還是一個人面對事物考量欠佳倒置的,人說條條道路通羅馬,人在任何時代里生活都有它的不平坦,剩置好象沒路,就在這個時候人必須學會轉頭,否則一般作氣就是懸崖。
1,以前的人死了沒人報,或者看報紙的人少,所以不知道有人輕生,現在信息傳播的快那邊死了立馬全國都知道,所以對比起來顯得現在輕生的人多,其實現在跟以前一樣的。2,現在被自殺的人多,大家都懂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