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是什麼?濕熱的人有什麼癥狀?
我來說說中醫濕熱的紅與黑
所謂中醫濕熱的紅黑是指看待「濕熱」的兩種不同態度。認可中醫的「濕熱」定義為紅;質疑中醫「濕熱」的,定義為黑。下面詳細敘述。
一、中醫濕熱定義的紅與黑1、中醫濕熱的紅方觀點
中醫濕熱紅方認為,濕熱是中醫名詞術語,是致病因素,屬於「風、寒、暑、濕、燥、火(熱)」六邪中的兩邪。濕熱還是中醫證候名,如濕熱證,是指濕熱蘊結體內,臟腑經絡運行受阻,可見全身濕熱癥狀的病理變化。
所謂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它有外濕和內濕的區分。外濕屬於外邪,稱為濕邪,多由於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其致病具有重濁、黏滯、趨下特性。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與臟腑功能失調有關。
熱,也是一種邪氣,致病具有炎熱升騰等特性,稱為火熱之邪。
濕熱,是熱與濕同時侵犯人體,或同時存在體內的病理變化,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濕重,濕與熱合併入侵人體,或可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
2、中醫濕熱的黑方觀點
中醫濕熱黑方認為,濕、熱以及濕熱缺乏嚴格定義。也就是說,什麼是濕?紅方沒有定義清楚。「通常所說的水濕」是什麼濕?是水嗎?熱水?涼水?冰水?河水?海水?湖水?還是地下水?作為醫學名詞術語,必須要說清楚。中醫濕熱定義缺乏嚴謹和明確含義。
水濕分內濕和外濕。外濕屬於外邪,外邪稱為濕邪。這是典型的胡說八道。這種胡亂解釋怎麼能夠讓人明白濕邪是什麼呢?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與臟腑功能失調有關。這跟沒說一樣,缺乏基本定義。
濕邪多由於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者居室潮濕,使外來水濕侵入人體而起。這顯然經不起任何推敲。氣候潮濕的地方多了去了,赤道地區,沿海、熱帶雨林、沼澤、零度等溫線以上的高山、高緯度極地圈等,都是潮濕地區;熱帶雨林低緯度地區的人長年累月淋雨並且居室潮濕。按照濕邪理論,這些地方的人不都得死絕?
外來水濕侵入人體?中醫給定義一下,什麼叫外來水濕?什麼樣的情況或者狀態叫外來水濕?
中醫濕熱的定義一塌糊塗。難以想像,作為最重要醫學術語的「濕熱」一詞,是如此的經不起推敲,如此混沌不堪。基於這種糊塗理論而得出來的「去熱除濕」治療方案能有什麼意義?
二、濕熱證成因的紅與黑1、濕熱證成因的紅派觀點
紅方觀點認為,濕熱證的形成有四個方面原因:
1).感受外邪 2).飲食不節 3).脾胃失健 4).情志因素
2、濕熱證成因的黑派觀點
黑方觀點認為:中醫濕熱證的成因都是胡說八道。依據是,首先,感受外邪這句話,不能成為任何病的成因,因為這話說了跟沒說一樣。第二,濕熱既然是水濕侵入身體,與飲食不節有什麼關係?第三,飲食不節是飲食不節,水濕侵入是水濕侵入,二者不能混淆;脾胃失健也與水濕侵入無關;第四,至於情志因素,喜怒憂思悲恐驚等等因素,更與水濕侵入無關,與濕邪熱邪無關。
中醫的濕熱術語及濕熱證就是胡說八道,不符合基本的邏輯,沒有任何依據。至於中醫所說的濕熱癥候,也許是飲食不節、脾胃失健或情志因素這些具體原因導致的,也許是別的原因導致的。癥狀存在,不假,但是成因絕對不會是感受外邪,濕邪侵入。其濕熱學說絕對錯誤!
中醫的濕熱學說,邏輯上站不住腳;道理上不通。至於癥狀,也許存在,但成因各自不通,但與濕熱無關。
肝膽濕熱的癥狀有什麼?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neardup_id": 2225141966756281640, "vname": "u3010u517bu751fu5802u3011u809du80c6u6e7fu70edu7684u75c7u72b6u6709u4ec0u4e48uff1f.mp4", "vu": "036898816b8249bab25ca71447da37a8", "src_thumb_uri": "1eff0005b52d5b318578",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1efd0003c93475b36248", "vid": "036898816b8249bab25ca71447da37a8", "thumb_width": 480, "video_size": {"high": {"h": 480, "subjective_score": 2, "w": 640, "file_size": 26568471}, "normal": {"h": 360, "subjective_score": 2, "w": 480, "file_size": 17684736}}, "duration": 584, "thumb_url": "1efd0003c93475b36248", "md5": "355f7c8faa67b4a8b04c543f2211f5b1", "hash_id": 2225141966756281640} --}
濕熱內蘊的癥狀有很多,當濕熱阻滯中焦,濕熱困於脾,脾胃不能運化水濕,日久聚而成痰再阻滯經絡,影響清陽的化生,影響經絡氣血的運行,會導致肢體無力,渾身痿軟,肥胖或者出現食欲不振,腹脹,腹瀉,大便黏膩不爽,小便灼熱,女子月經不調,甚至會導致男性陽痿早泄。會導致其他的一些皮膚病,比如痤瘡、濕疹,根據不同的癥狀組合來判斷脾胃的濕熱,肝膽的濕熱或者三焦的濕熱。盡量在濕熱在身體里形成的時候,儘早用中藥調理,如果日久濕熱化痰,到那時候就很難調理了。
濕熱是指身體內濕氣與內熱同時存在的情況,內濕是由不良的飲食習慣引起的,臟腑正常功能失調所致,就會加重臟腑負擔,脾胃受損;外濕就是外在因素,比如氣候潮濕或者居住環境潮濕,工作長期陰暗通風差,濕以調脾胃為主,熱以飲食習慣為主。
脾胃虛弱是加重和滋生濕熱的主要原因,預防濕熱的5件事兒
一忌養脾無常
養脾不單單只是秋冬的事情,四季都要重視,就像感冒一樣,什麼時候都可能感冒,不是分時間段去預防的,要時刻注意。
二忌冷
要養脾,就不能喝太多的飲料,在夏天不要過多吃冷飲、冰鎮茶水等,不管是涼的飲料還是瓜果,都不能吃,過涼傷脾。
三忌甜
我們提倡甜健脾,但是凡事都要有一個度,過度吃甜食就可能加重脾胃的損傷。
四忌多
吃太撐了容易傷脾胃,有時候遇見好吃的就有吃不停的壞習慣,這樣就會加大脾胃的負擔,負荷過重也會引起其它疾病入侵。
大部分的人都會有體內濕氣重的情況,會讓人覺得睏倦、身體四肢沉重、沒有食慾、手腳冰冷,皮膚油膩的情況,甚至出現腸胃炎現象,嚴重的話更會威脅你的脾臟,會造成十分嚴重的後果!
五忌辛辣
辛辣或者熱性的食物吃多了就會產生熱,所以散熱最主要就是宜辛辣多清淡的食物,比如苦瓜、淘包的沁貢堂怡清茶、荷葉茶、菊花、銀華等都對散熱有極好的效果。
大部分的人都會有體內濕氣重的情況,會讓人覺得睏倦、身體四肢沉重、沒有食慾、手腳冰冷,皮膚油膩的情況,甚至出現腸胃炎現象,嚴重的話更會威脅你的脾臟,會造成十分嚴重的後果!
濕熱是一種病症,是水的一種表現,人體的各個部位都會產生,比方消化系統有濕熱就會出現泄瀉,膀胱濕熱會出現尿疼,脾胃濕熱出現口臭,舌苔發黃,噁心厭食,肝臟濕熱會出現脾氣暴躁,皮膚濕疹,皮膚腫漲。皮膚濕熱也會出現濕疹皮膚水泡,腳氣,有的器官濕熱會出現關節炎,等等多鍾多樣。如肺部濕熱出現痰黃,痰稠,咳嗽,鼻炎。
1、人體有N多體質,濕熱體質是其中之一,也是比較常見的,因為混合了濕和熱,本質是脾虛,脾胃受傷所致。2、表現及癥狀:
1)大便粘滯不爽,總感覺解不幹凈,也擦不幹凈,沖也難衝掉。
2)反覆長痘痘,痤瘡,疥瘡,口舌生瘡等等。
3)頭髮愛出油,皮膚油亮,尤其是鼻部和額頭這裡,洗也沒用。
4)舌苔黃膩,舌質發紅。
5)性情急躁易怒。
6)口苦或嘴裡有異味,汗臭
7)尿尿時,尿道有發熱感且色濃,比如赤黃。
8)皮膚經常無緣無故瘙癢。
9)女性白帶偏多,色黃。
3、成因:1)滋補過度,亂吃亂補,運化不了。比如銀耳燕窩,冬蟲夏草等等,健康體質不需要額外進補,有病進補救命,無病進補是毒啊!
2)肥甘厚膩,甜膩,辛辣等重口味吃太多了,偶爾一次沒事,就怕整天吃。
3)抽煙喝酒,熬夜。
4)肝炎患者,肝膽疏泄不好。
5)長期生活在濕熱環境下。
容易引發併發症:脂溢性皮炎,痤瘡,帶下病,膀胱炎,尿道炎,腎炎,黃疸。
4、調理。1)飲食原則:辛辣刺激,甜食,肥甘厚味少吃了;少喝酒抽煙,如有可能戒掉;其他的溫燥刺激的都少吃。
2)食材:赤小豆,綠茶,綠豆,冬瓜,絲瓜,西瓜,薏米,茯苓,白朮,白扁豆,馬齒莧,玉米須,茵陳(不適合長期用)。
3)切忌熬夜,傷肝膽,易生濕熱。
4)能住在高處就別住底層,潮濕。
5)中成藥:甘露消毒飲,但是不適合長期用。
6)注意,冬季不適合進補。
7)保持運動,出汗,也是排濕方式之一。
8)外用:
A:刮痧,拔罐。
B:拍打委中穴,清熱利濕。
9)食療粥的話:荷葉+薏米+綠豆+茯苓+冬瓜+白扁豆+蓮子+山藥,健脾祛濕清熱利水。
濕熱是百病之源熱是百病之源「,根多人對此不理解。但凡一個精通中醫養生保的人來說都能門這其中的道理。因為濕、熱是外察致病因素之二。四季均可致病,濕性重黏,不易祛除,並且可發於人體各部,遍及臟腦,經路、機肉,皮膚,下陰部位等根據臨床經驗,我們可以看出有不少疾病源自濕熱.①皮膚病大部分的原因是濕熱.脾胃濕熱久蘊不去,超出身體溫度所需要的溫度,就會造成各種病理現象,如濕疹,青春痘,黃褐斑,牛皮癬,白斑等疾病.②肝膽病大部分是濕熱.肝膽病,我們最常見的癥狀就是黃痕,最常聽的病症就是肝炎、膽囊炎等。這些疾病,究其病因,都跟濕熱有關。當牌胃濕熱日久,必然映及同在屋檐下的肝膽,使肝膽功能失常。所以像各種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急慢性膽囊炎、膽結石、急慢性胰腺炎等大都與濕熱有關。治療也以除濕熱為主.③泌尿系統疾病和生殖系統疾病也都由濕熱導致,尤其是婦女婦科病.我們很多人都聽說過濕熱下注這個詞,其實這是濕熱傳導的一個重要現象。所以說只要人體內有濕熱必然會傷下焦,當濕熱下注到下焦時,人就易得病,所以泌尿系統疾病和生殖系統疾病在很多時候,發病原因也是濕熱,治療當以濕熱論治。還需要重點指出的是,現在不少婦科疾病嚴重地困擾著當代女性的身心健康。其實以潮、臭、腥、腐為特徵的婦科病根本原因就是體內濕熱的存在,所以明白了這一點,臨床防治也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注意除濕熱防治婦科病,避免無知釀成禍害。④另外現在很多文明病也都有濕熱導致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脂肪肝,濕熱頑咳,濕熱性心臟病,病毒性心肌炎.總之,濕熱已經給我們製造了很多麻煩和痛苦,我們只有重視它,了解它,預防它,治療它,才能維護我們自身健康!關注「養生鏗鏘談」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1,久居濕地,夏季吹空調,本來要出汗,但是不讓出汗,把汗憋回去,就容易濕熱
2,過於吃辛辣的食物,聚熱排不出去
3,喜歡喝酒的人,喝酒導致濕熱
濕熱體質給我的是一個最大的感受就是頭面部生瘡,第二就是婦科疾病,很多人臉上有痘痘,用非常昂貴的護膚還是不見好,為什麼?就是因為他是濕熱體質引起的
皮膚必須是內調外養的,光注重內調,不外養,那麼也不行,比如夏季你不防晒,那麼毛孔肯定大,皮膚會變黑,這個是最基本的道理,
濕熱體質的人面垢油光,不清潔,油麻麻,像洗不幹凈臉一樣
濕熱的人性格時好時壞,性格急躁,容易發脾氣,過幾天就懈怠,不想動,當熱重於濕氣的時候急躁,易怒,好動
濕熱簡單說就好比洗衣服時
將衣服放在盆里浸水
如果沒有及時洗掉
過了一段時間來看
衣服和裡面的水居然都變成熱的了
但是不沾水的衣服怎麼放都不會這樣
其中的關鍵問題就是水
因為水濕導致了衣服不透氣
鬱積而化熱
人體濕熱也是一樣
如果淋了雨、居住環境潮濕
或者過度食用冷飲,
脾陽受損,濕從中生
濕邪就會停留在人體內
陽氣運行容易受到阻滯
生理的「陽氣」就變成了病理的「熱邪」
也就濕郁化熱證
濕熱體質的人大便粘滯不爽,女性帶下色黃,男性陰囊潮濕,面部易長痤瘡等
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濕熱體質的內容,請關注「樣圓」頭條號。
要明白濕熱,先應了解什麼叫濕,什麼叫熱.所謂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它有外濕和內濕的區分.外濕是由於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中醫認為脾有「運化水濕」的功能,若體虛消化不良或暴飲暴食,吃過多油膩、甜食,那脾就不能正常地「運化」而使「水濕內停」;且脾虛的人也易招來外濕的入侵,外濕也常困阻脾胃使濕從內生,所以兩者是既獨立又關聯的.所謂熱,那是一種熱象.而濕熱中的熱是與濕同時存在的,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濕重,濕與熱合併入侵人體,或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或因「陽熱體質」而使濕「從陽化熱」,因此,濕與熱同時存在是很常見的.濕熱的一般表現為:肢體沉重,發熱多在午後明顯,並不因出汗而減輕;舌苔黃膩,脈數.具體表現因濕熱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別:在皮肉則為濕疹或療皰;在關節筋脈則局部腫痛.但通常所說的濕熱多指濕熱深入臟腑,特別是脾胃的濕熱,可見脘悶腹滿,噁心厭食,便搐稀,尿短赤,脈濡數;其他如肝膽濕熱表現為肝區脹痛,口苫食慾差,或身目發黃,或發熱伯冷交替,脈弦數;膀胱濕熱見尿頻、尿急,澀少而痛:色黃濁;大腸濕熱見腹痛腹瀉,甚至里急後重,瀉下膿血便,肛門灼熱、口渴.濕熱的治療,一般要分濕重還是熱重.濕重的化濕為主,可選用6一散,或3仁湯、平胃散;熱重以清熱為主,可選用連朴飲、茵陳蒿湯,甚至葛根芩連湯.在這一原則下,再根據某些特殊表現選擇相應的葯,如濕疹、疔皰,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參、白蘚皮;關節腫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瀉甚至痢疾加白頭翁、地榆、車前子等;陰囊濕疹、睾丸脹痛、白帶黃臭可加龍膽草、苦參等;血尿可加小薊草、茅根、石葦、扁蓄等等.此外,因熱往往依附濕而存在,所以,應注意起居環境的改善和飲食調理,不宜暴飲暴食、酗酒,少吃肥膩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濕內停或濕從外入,這是預防濕熱的關鍵.
推薦閱讀:
※牙疼的厲害怎麼辦,如何緩解?
※為什麼練瑜伽體重反而上升?
※你對小兒推拿怎麼看?
TAG: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