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姓都有哪些名人?


謝邀。

劉姓是我國排名靠前的一個大姓,其族人先後建立有西漢、東漢、蜀漢、匈奴漢、前趙、南朝宋、南漢、後漢、北漢、大齊等王朝或割據政權,是我國歷史上建立封建王朝最多最久的姓氏。

據《史記》、《漢書》、《通志·氏族略》等記載,劉姓的起源主要有以下三支:

第一,來源於祁姓

其中,一支直接出自劉累,是帝堯的後裔,形成於夏朝後期;

一支出自劉累後裔士會,形成於春秋初期。

第二,來源於姬姓

形成於春秋時期,系以邑為氏。

第三,改姓

項羽的叔父項伯,戍卒婁敬,被漢太祖劉邦賜姓劉。

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採取和親政策,把皇室宗女嫁給匈奴單于冒頓為妻。冒頓姓攣,但按照匈奴貴者皆從母姓的習俗,攣氏子孫皆姓劉。

魏晉十六國時期,匈奴族的一支為爭取中原人民的支持,自稱是漢朝公主與匈奴單于的後裔,一直使用母方的姓氏故而姓劉。他們先後在今山西、陝西、內蒙地區建立了漢、前趙和夏三個政權,前趙的建立者劉淵即是匈奴貴族。

北魏「勛臣八姓」之一獨孤氏,魏孝文帝於太和二十年(494年)自山西大同遷都洛陽後,於496年實行漢化改革,將鮮卑族的獨孤氏改為劉氏。

唐末五代時期,突厥別部沙陀族的一支也冒稱是劉邦的後裔。五代十國中的後漢政權和北漢政權就是由沙陀劉氏建立的。

從西漢初期的匈奴貴族內附,南北朝的鮮卑族進入中原,一直到清朝的滿洲八旗漢化,這期間有大量外族人改姓劉姓。

劉姓的名人特別多,不少是以家族的形式出現,悅史君一一列舉出來:

第一,西漢皇室

公元前202年,漢王劉邦稱帝,國號漢,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西漢皇帝有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漢始祖大皇帝劉煓、漢孝惠皇帝劉盈、漢前少帝劉恭、漢後少帝劉弘、漢太宗孝文皇帝劉恆、漢孝景皇帝劉啟、漢世宗孝武皇帝劉徹、漢孝昭皇帝劉弗陵、漢廢帝劉賀、漢中宗孝宣皇帝劉詢、漢孝元皇帝劉奭、漢孝成皇帝劉驁、漢孝哀皇帝劉欣、漢恭皇劉康、漢孝平皇帝劉衎、孺子嬰劉嬰等人。

至於西漢劉姓諸侯王及公侯等,因數量太多,不另行統計。

第二,更始政權

新朝地皇四年(23年),西漢皇裔劉玄被綠林軍擁立為皇帝,建年號為更始,史稱更始帝。

第三,建世政權

玄漢更始三年(25年),西漢皇裔劉盆子被赤眉軍擁立為皇帝,建年號為建世,史稱建世帝。

第四,東漢皇室

玄漢更始三年(25年),西漢皇裔劉秀在鄗即位稱帝,國號仍為「漢」,改元建武,定都洛陽,史稱東漢。

東漢皇帝有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漢顯宗孝明皇帝劉庄、漢肅宗孝章皇帝劉炟、漢穆宗孝和皇帝劉肇、漢孝殤皇帝劉隆、漢恭宗孝安皇帝劉祜、漢孝德皇帝劉慶、漢北鄉侯劉懿、漢敬宗孝順皇帝劉保、漢孝沖皇帝劉炳、漢孝質皇帝劉纘、漢威宗孝桓皇帝劉志、漢孝穆皇帝劉開、漢孝崇皇帝劉翼、漢孝靈皇帝劉宏、漢孝元皇帝劉淑、漢孝仁皇帝劉萇、漢弘農懷王劉辯、漢孝獻皇帝劉協等人。

同西漢,因劉姓諸侯王及公侯等數量太多,不另行統計。

第五,蜀漢皇室

曹魏黃初二年,東漢建安二十六年(221年),漢中王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

蜀漢皇帝有漢烈祖昭烈皇帝劉備、漢仁宗孝懷皇帝劉禪等人。

同西漢、東漢,因劉姓諸侯王及公侯等數量太多,不另行統計。

第六,匈奴漢皇室

西晉永嘉二年(308年),匈奴人漢王劉淵在并州稱帝,改元永鳳。

匈奴漢皇帝有漢高祖光文帝劉淵、漢廢帝劉和、漢烈宗昭武帝劉聰、漢隱帝劉粲、漢皇帝劉曜等人。

同西漢、東漢、蜀漢,因劉姓諸侯王及公侯等數量太多,不另行統計。

第七,前趙皇室

東晉太興二年、匈奴漢光初二年(319年),匈奴漢皇帝劉曜定都長安,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

前趙皇帝有 趙襄宗昭文帝劉曜、趙景帝劉亮、趙獻帝劉廣、趙懿帝劉防、趙宣成帝劉綠、趙末帝劉熙等人。

同西漢、東漢、蜀漢、匈奴漢,因劉姓諸侯王及公侯等數量太多,不另行統計。

第八,魏晉時期名士劉伶

劉伶是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他嗜酒不羈,被稱為「醉侯」。

第九,東晉武岡縣男、征東將軍、會稽太守劉牢之

劉牢之是東晉時期名將,最初應謝玄之募入北府兵,為其參軍,後以功升鷹揚將軍、廣陵相。

淝水之戰後,因功晉陞龍驤將軍、彭城內史,賜封武岡縣男。

劉牢之先後背叛王恭、司馬元顯,後又準備棄桓玄時眾叛親離,自縊而死。

第十,南朝宋皇室

東晉元熙二年(420年),宋王、相國、總百揆、揚州牧劉裕廢晉恭帝自立,建國號為宋,史稱南朝宋。

南朝宋皇帝有宋高祖武皇帝劉裕、宋孝穆皇帝劉翹、宋少帝劉義符、宋太祖文皇帝劉義隆、宋元兇劉劭、宋世祖孝武皇帝劉駿、宋前廢帝劉子業、宋太宗明皇帝劉彧、宋後廢帝蒼梧王劉昱、宋順皇帝劉准等人。

同西漢、東漢、蜀漢、匈奴漢、前趙,因劉姓諸侯王及公侯等數量太多,不另行統計。

第十一,唐朝魯國公、納言、民部尚書劉文靜

劉文靜是唐朝宰相、開國功臣。

第十二,五代時期政治家、史學家劉昫

劉昫在後唐庄宗時,為太常博士、翰林學士。

後唐明宗即位時,加劉昫為兵部侍郎,遷端明殿學士。

後唐長興三年,拜劉昫為中書侍郎兼刑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後唐廢帝即位,遷劉昫為吏部尚書、門下侍郎,監修國史《舊唐書》。

後晉高祖時,以劉昫為東都留守,判鹽鐵。

後晉開運中,劉昫拜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復判三司。

第十三,南漢皇室

後梁貞明三年(917年),後梁南海王、靜海節度使、安南都護劉?稱帝,建立大越政權。

後梁貞明四年,大越乾亨二年(918年),劉?正式改國號為漢,史稱南漢。

南漢皇帝有漢高祖天皇大帝劉?、漢太祖文皇帝劉安仁、漢代祖聖武皇帝劉謙、漢烈祖襄皇帝劉隱、漢殤皇帝劉玢、漢中宗文武光聖明孝帝劉晟、漢惠帝南越王劉鋹等人。

同西漢、東漢、蜀漢、匈奴漢、前趙、南朝宋,因劉姓諸侯王及公侯等數量太多,不另行統計。

第十四,後漢皇室

後晉開運四年(947年),北平郡王、太尉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復為天福十二年。

後晉天福十三年(948年),劉知遠進入開封並建都,改國號為漢,改天福十三年為乾祐元年。

後漢皇帝有漢文祖明元皇帝劉湍、漢德祖恭僖皇帝劉昂、漢翼祖昭憲皇帝劉僎、漢顯祖章聖皇帝劉琠、漢高祖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劉暠、漢惠祖隱皇帝劉承佑等人。

同西漢、東漢、蜀漢、匈奴漢、前趙、南朝宋、南漢,因劉姓諸侯王及公侯等數量太多,不另行統計。

第十五,北漢皇室

後漢乾祐四年(951年),檢校太師、侍中、中書令、太原尹、河東節度使、同平章事劉崇在太原稱帝,仍以漢為國號,並繼續沿用乾祐年號,史稱北漢。

北漢皇帝有漢世祖神武皇帝劉旻、漢睿宗孝和皇帝劉鈞、漢少平皇帝廢帝劉繼恩、漢英武皇帝末帝劉繼元等人。

同西漢、東漢、蜀漢、匈奴漢、前趙、南朝宋、南漢、後漢,因劉姓諸侯王及公侯等數量太多,不另行統計。

第十六,北宋章獻明肅皇后劉娥

劉娥是宋朝第一個臨朝攝政的皇后,宋真宗末期,皇后劉娥掌控了朝政大權。

宋真宗駕崩後,劉娥臨朝,明道二年,身著皇帝才能穿著的龍袍祭祀宋朝太廟。

同年三月,劉娥突染重病,臨死前,暗示宋仁宗,想穿著龍袍下葬,最終被臣下勸說,宋仁宗在她死後脫去龍袍換上後袍。

劉娥死後,宋仁宗終於親政。

第十七,大齊皇室

南宋建炎四年,金朝天會八年(1130年),原北宋濟南知府劉豫被金朝冊封為皇帝,國號大齊,建都大名府。

大齊皇帝有齊帝劉豫、齊徽祖劉忠、齊衍祖劉宣等人。

同西漢、東漢、蜀漢、匈奴漢、前趙、南朝宋、南漢、後漢、北漢,因劉姓諸侯王及公侯等數量太多,不另行統計。

第十八,南宋太尉、威武軍節度使劉錡

劉錡在北宋時,任閣門祗候。

南宋建立後,劉錡被任命為閣門宣贊舍人、隴右都護,多次戰勝西夏。

南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劉錡去世,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賜謚武穆。

宋孝宗時,劉錡被追封為吳王,加太子太保。

第十九,元朝太保、光祿大夫劉秉忠

劉秉忠原本是遼朝邢台節度使府令史,後隱居雲中南堂寺。

大蒙古國興起後,劉秉忠跟隨元世祖南征北戰,立下不少功勞。

元朝至元十一年(1274年),劉秉忠無病而逝。

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世祖追贈劉秉忠為太傅、趙國公,謚號「文貞」。

元成宗時,贈劉秉忠太師,謚文正。

元仁宗時,又進封劉秉忠為常山王。

第二十,元末韓宋政權丞相劉福通

劉福通是元末北方紅巾軍領導者,明王韓山童戰死後,劉福通擁立韓山童之子韓林兒為帝,國號「大宋」,定都亳州,後遷開封,建元龍鳳。

元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劉福通在安豐為誠王張士誠部將呂珍所圍,不敵戰死。

第二十一,明朝誠意伯、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弘文館學士、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劉基

劉基是元朝至順年間進士,元朝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把劉基招入麾下。

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在丞相胡惟庸的迫害下,劉基去世。

明朝正德八年(1513年),明武宗贈劉基為太師,謚號文成。

第二十二,明朝司禮監掌印太監劉瑾

劉瑾本姓談,六歲時被太監劉順收養,後凈身入宮當了太監,從此改姓劉。

明武宗即位後,劉瑾因舊恩數次升遷,官拜司禮監掌印太監。

劉瑾掌權後專擅朝政,為「八虎」之首,時人稱他為「立皇帝」,明武宗為"坐皇帝"。

明朝正德五年(1510年),劉瑾被凌遲處死。

第二十三,清朝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劉統勛

清朝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劉統勛中舉人。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劉統勛考取進士,被翰林院選為庶吉士,擔任編修。

清朝雍正時期,劉統勛歷任南書房行走、上書房行走和詹事等職務。

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帝將劉統勛提拔為內閣學士。

清朝乾隆二年(1737年),劉統勛升任刑部侍郎。

清朝乾隆六年(1739年),劉統勛被任命為都察院左都御史。

清朝乾隆十一年(1746年),劉統勛出任漕運總督。

清朝乾隆十三年(1748年),劉統勛升任工部尚書兼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後又調任刑部尚書。

清朝乾隆十九年(1754年),劉統勛升任太子太傅兼陝甘總督,得到賞賜孔雀花翎。

清朝乾隆十七年(1752年),劉統勛擔任軍機處行走。

清朝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劉統勛任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兵部事務。

清朝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劉統勛升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尚書房總師傅、殿試閱卷大臣。

清朝乾隆三十年(1765年),劉統勛任東閣大學士、國史館總裁。

清朝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劉統勛出任《四庫全書》總裁官。

同年十一月,劉統勛去世,乾隆帝將劉統勛列為五閣臣之一,追授太傅,賜謚號文正。

第二十四,清朝體仁閣大學士、太子少保劉墉

清朝乾隆十六年(1751年),劉墉以恩蔭舉人身份參加當年會試和殿試,考中二甲第二名進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在散館擔任編修,不久又升遷為侍講。

清朝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起,劉墉被外放為地方官,先後擔任過廣西鄉試正考官、安徽學政、江蘇學政、太原知府、冀寧道台和江寧知府、陝西按察使等職。

清朝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劉墉被詔授內閣學士,任職南書房。不久又任《四庫全書》館副總裁,並派辦《西域圖志》及《日下舊聞考》總裁。

清朝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劉墉充江南鄉試正考官,不久復任江蘇學政,遷戶部右侍郎,後又調吏部右侍郎。

清朝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劉墉升任湖南巡撫。

清朝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劉墉升任為都察院左都御史。

清朝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劉墉任職南書房,不久又充任三通館總裁。

清朝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劉墉升任直隸總督、吏部尚書,兼理國子監事務。

清朝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劉墉任職玉牒館副總裁。

清朝嘉慶二年(1797年),劉墉被授予體仁閣大學士。

清朝嘉慶四年(1799年),劉墉被加封為太子少保,奉旨辦理文華殿大學士和珅植黨營私、擅權納賄一案。

清朝嘉慶六年(1801年),劉墉充任會典館正總裁。

清朝嘉慶九年(1805年),劉墉,享年85歲。死後贈太子太保,謚號文清,入祀賢良祠。

……

應該說,劉姓名人還有很多,囿於篇幅悅史君不再列舉,以後再做探討。


張王李趙遍地劉,劉姓是大姓,自古以來名人輩出,既有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光武帝劉秀、昭烈帝劉備這樣的英武帝王,也有劉禹錫、劉半農這樣的大文豪,還有劉伯溫、劉銘傳、劉統勛這樣的名臣宿將,數不勝數,在這兒想劍走偏鋒,說四個古代少數民族的劉姓名人,再說四個當代劉姓女明星,八個人:

男一號,建立漢趙的匈奴人——劉淵

劉淵是冒頓單于的後代,由於劉邦曾把一個宗室公主許配冒頓單于,所以其後代姓劉。西晉建立不久,晉武帝去世後,晉惠帝司馬衷即位,不久爆發了「八王之亂」,開啟了五胡亂華的序幕。劉淵趁機建立了漢,自稱漢王,308年稱帝,兩年後病死。他是十六國時期第一個割據政權建立者,由於後來其侄子做了皇帝後把漢改為趙,史稱前趙或漢趙。

男二號,大夏國建立者——匈奴人劉勃勃

劉勃勃大家可能聽著有點生,因為他後來自創一個姓:赫連,赫連勃勃的名字可能名氣更大。劉勃勃其實也是冒頓單于後代,還在劉淵之後,他是十六國中大夏國的建立者。此人為人兩大特點:一是殘暴好殺,二是狂妄自大。這一點在築造其都城統萬城時表現很清楚:統萬城用蒸土建成,如果錐子能刺進城牆一寸,則工匠一起築進城牆!他把統萬城四個大門的名字分別命名為:招魏、服涼、朝宋、平朔,牛不牛!

男三號,五代後漢的建立者——沙陀人劉知遠

沙坨是突厥人的一支。劉知遠本是後晉河東節度使,契丹滅晉後他趁機起兵,利用民眾普遍反感契丹統治的情況,驅除了契丹,建立了後漢,即位不到一年就病死了。他兒子繼位,不到三年後漢亡,是五代最短的一代。

男四號,五代十國北漢的建立者——沙陀人劉崇

劉崇是劉知遠的堂弟,留守太原,951年,郭威滅北漢稱帝後,他也在太原稱帝,國號為漢,繼承後漢,史稱北漢。北漢後來於979年被北宋所滅。

下面說四個劉姓女星,大名人啊,別說和前面的不搭,反正都是名人:

第一個,劉亦菲

第二個,劉詩詩

第三個,劉濤

第四個,劉雨欣


哈![捂臉]有屠劉十七氏,就有興劉三氏,韓氏排第一: 1-韓姓 2-張姓 3-諸葛姓 不過,韓氏也是唯一的一個忠於劉氏,再造劉氏,興劉助劉卻被劉氏屠殺的唯一的一個姓氏[呲牙][呲牙][捂臉][捂臉][捂臉][笑哭][笑哭][笑哭]哈哈!妥妥的諷刺...三個姓氏,唯韓是超強的軍事能力助劉,其他的兩姓基本都是謀略,由此可見,再好的兄弟,你的那方面強也是白扯,強他人不如強自已啊!!要是選擇我大李氏,妥投的周公八百世!...!! 還是選錯人了!!!哈哈??????[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耶][耶][耶][耶][耶][贊][贊][贊][贊][贊][贊]


劉姓是我國僅次於李、張、王名列第四的大姓之一。現有人口超過人千多萬,佔全國人口總數的5、43%,本題問的太廣,不易作答。中華上下五千年,劉姓名人何止舉不成舉,車載斗量。不知是列舉在代名人是將現代當代名人一一列舉。故只有從對在史上有重要影響力的人進行排列。

1、漢高祖劉邦

2、漢武帝劉徹

3、光武帝劉秀

4、蜀先主劉備

5、劉向

6、劉徽

7、劉伯溫

8、劉庸

9、劉少奇

10、劉伯承

11、劉德華

12、劉歡

13、劉濤

14、劉亦菲

15、劉翔


個人認為,我國劉氏絕大部分都是姬姓劉氏,並非什麼祁姓劉氏,因為:

祁姓乃至劉累都只是傳說,存不存在尚且兩說,根本就無從考證,我就不明白,為啥劉邦非得認他為祖,事實上,根據對那個時代的分析,姬周王朝的宗室劉康公名滿天下,子孫後裔也不少,且當時劉姓是個小姓,血脈肯定很純,至少99%都是劉康公後人,我認為,劉邦根本也不會例外,肯定是100%的劉康公後人,可偏偏去找一個傳說里,都不知存不存在劉累認祖,真是讓人不可理解!!難道真是為了個什麼五行學說,什麼朝是什麼德,結果中國這劉氏幾千萬人硬生生讓漢朝的那些筆杆子書生給改了祖宗?!! 不得不說,知識分子太厲害了,誅心呢!!!

所以,劉姓第一名人應該是劉康公,其次還有:

1-劉太公

2-劉邦

3-劉玄

4-劉秀

5-劉備

6-劉淵

7-劉岩

8-劉暠

9-劉崇

10-劉裕

11-劉牢之

12-劉禹錫

13-劉伯溫

14-劉豫

15-劉少奇

16-劉伯承

17-劉翔

18-劉德華

19-劉胡蘭

20-還有我的好朋友:劉漁


劉邦,劉備,劉表


在我眼裡,劉氏名人雖然爛若群星,但實際只有兩個,因為這兩位是我最喜歡,最尊敬的劉氏名人,也是在我眼裡最優秀出色的老劉家的精英,那麼這兩位是誰呢?他們就是一帝一相: 1-大漢光武帝:劉秀 2-大清左忠堂:劉墉


推薦閱讀:

上聯:水闊船好渡,如何對下聯?
人活著的終極意義是什麼?
為什麼練顏體的比較少?
禾草扎秧娘抱女,請下聯?

TAG:文化 | 社會 | 歷史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