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有沒有曾經十分嫌棄一首詩,後來隨著閱歷的增長,才真正讀出了它的韻味?


有,我第一首學的唐詩是孟浩然的《春曉》這是首看起來平淡無奇品咂後卻覺得它暗藏深意的故詩,我甚至覺得以小學生的理解水平是很難體會到作者思想境界的。

清楚的記得當年有一次初中期末考試題里有一道小學古詩默寫就是春曉,全班就我一個人默寫錯了,然後老師罰我站起來並說這首詩那麼簡單傻子都能默寫正確引得哄堂大笑,頓時我也感覺很傷心與氣憤,回家咬著牙手抄了二十遍《春曉》。

從那以後我悟出來一個道理,再也不刻意的為應付考試而學詩,因為詩人也不是為了讓古詩上教科書而作呀。每一首都是有感而發每一句都是千百推敲,如果僅僅是為了考試那麼就太褻瀆古人的情懷了。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傳神的就在於這後兩句中。沒有華麗的詞藻在於境界的雕琢,引導讀者身臨其境去跟著作者的思維邏輯前行,用大自然來為自己發聲,可謂讓人耳目一新不禁感嘆。


在高中時代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簡直就是我的噩夢,為了背這首詩我吃了不少苦頭,也沒少被老師罰站,當時就想李白他老人家,你不願意「事權貴」也就罷了,之前寫這麼多「廢話」幹什麼,句子還還有長又短,晦澀難懂,讓人摸不到頭腦。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慢慢改變了對此詩的看法,現在讀這首詩越來越有味道,也讓我悟出了其中的道理,讓我們先欣賞一下這首詩。

夢遊天姥吟留別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讀完這首詩,小夥伴們是不是一頭霧水,除了最後一句,前面的好像似懂非懂,抓不到頭緒,別急,讓我們分段來解析這首詩。

首先看題目,《夢遊天姥吟留別》(一說是《別東魯諸公》),天姥就是天姥山,在今浙江省,這首詩的背景是李白在長安受到排擠,憤然辭官,先到山東,後到浙江,來到天姥山,陶醉於山中美景,講述了自己在山中的一段夢境,並由夢境感悟到了人生的哲理。

詩歌部分我們按照三段來解讀。

第一段開篇四長句。講述天姥山的神奇風景,「雲霞明滅或可睹」給天姥山增加了一絲神秘色彩,「信難求」「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則是道出作者對此天姥山早已嚮往已久,通過旁人的訴說和自己的感受,天姥山給人增添了神話色彩,開篇的講述為後面的夢境埋下了伏筆。

第二段由「我欲因之夢吳越」至「仙之人兮列如麻」,這一部分是通篇的中心,李白通過對夢境的描述,鏡湖月、剡溪、謝公宿處、青雲梯、海日、天雞、雲之君、仙之人....李白豐富的想像力、獨特的藝術創作力令人瞠目結舌,可以說李白在這首詩里將自己的浪漫主義發揮到了極致,其中的美景令人神醉而嚮往,該詩採用古體詩的格式加上李白的浪漫主義表現手法,新奇、弔詭而又繽紛多彩,後人將這首詩與屈原的《離騷》相媲美,可見人們對這首詩歌的喜愛程度。

第三段李白走出了夢境,開始抒發自己的感悟,「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人生在世都像這夢境該有多好,一切的事情都隨著這流水飄然而去,哎,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啊,只有把這白鹿放到青崖之間,當我想要遠遊時在把它騎上訪問名山大川。忽然李白話鋒一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一吐心中之怨氣,道出了李白在官場的不如意,一切的夢境、想像好像都已經幻滅,只留下這令人不堪的現實。這一句話李白在向我們暗示,他與這一切的世俗已經決裂,不再想、也不去過問,何其洒脫、何其自在!

這首詩由景入夢,由夢入悟,由悟話別,虛虛實實,層次分明,詩文雖然較長,但是無一繁文縟節,字字見情,字字入心,值得我們一點一點的去感悟、去暢想。

其實人生何不如此,一切的痛苦只不過是過眼雲煙,有的人深入其中不能自拔,何不一起來讀這首 《夢遊天姥吟留別》,也許你可以像李白一樣洒脫而自如!


高中時背誦陶淵明的《輓歌》,其中有四句:

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當時年紀小挺排斥死亡、輓歌的概念,讀過去了就過去了。

後來,家裡老人去世,操辦後事的時候,發現過來幫忙的親朋好友都是還個人情罷了,根本不在乎家屬的真實感受。

甚至在打墳的時候,挖出了一小罐不知道什麼時候的銅錢,幾個幫工的一個是怕家屬索要,再一個以為是啥了不起的寶貝,直接工錢不要就跑了。

還有其他許多事情,真是看透人間冷暖。

再回想陶淵明的輓歌,寫的多好啊!

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親戚朋友再好,有些事必須的自家抗,有些路必須的自己走。

更何況親戚里看笑話的居多呢?管他人如何,自家人自家記得就行了。真是有了經歷才會感受古詩詞的魅力啊。

我是頭條號:以史為鑒,埋沒的歷史真相、誤解的歷史人物、不為外人所知的關係……我來為您講述,歡迎關注。


我曾經十分嫌棄的一首詩是陸遊和唐婉的《釵頭鳳》

當我看見他們這首詩的時候,第一個就是嫌棄他們的詩名一樣,害我背了好久都背不熟,就很容易弄混。他們相愛就相愛唄,還寫什麼詩嘛,製造這麼大的麻煩。唐婉的婆婆也是的,為什麼老是棒打鴛鴦呀,害的兩個人兩情相悅都不能在一起,在一起了,也要把人家分開。

但是後來長大後讀到陸遊的《沈園二首》,我才漸漸地明白,那很多事情都不能改變的,就像陸母的封建思想一樣。他們之間的愛情在那個時代是不能由自己控制的。

在唐婉寫下《釵頭鳳》後,沒有多久,就因為相思得病去世了,再後來陸遊重遊瀋陽的時候,看見唐婉寫下的那首釵頭鳳,滿是悲傷,沒想到時間一晃就四十年過去了,一直心心念念的那個人已經走了四十年了。不知是後悔沒有堅持自己的愛情,還是因為思念,最後也鬱鬱而終。

這是偉大的愛情詩啊,在我理解了他們背後的故事之後,我竟然愛上了這首詩。有的時候也會時不時念上兩句「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莫莫莫…」


上初中的時候,課本上有一首杜公的《石壕吏》,當然還包括其它杜公的詩作,我真是讀不出任何味道來,儘管從小就喜歡詩詞,儘管當時已經附庸風雅地寫古詩,但還是讀不出好來!那個時候,喜歡的是李白,是宋詞,是情情愛愛,是卿卿我我。

課本上說杜公是現實主義偉大的詩人,我當時只是覺得,這應當是ZHENGZHI需求吧。他的詩哪裡好?不談情說愛的詩再好能好到哪裡去?這一首《石壕吏》,要抒情沒抒情,要議論沒議論,要情懷更沒有情懷。

隨著年長,越來越喜歡杜詩。才發現當年的審美是那樣的LOW,拋開ZHENGZHI因素,杜公詩真的是美不勝收,百讀不厭!《秋興》之神鬼皆妒,《登高》之雄渾絕倫,《月夜》之浪漫繕綣,《旅夜書懷》之蒼涼渾然,古人評論說杜詩是「集大成者」,誠不欺我。

再讀《石壕吏》,感覺真是的神作,妙就妙在不議論,不抒情,完全敘述,卻字字精深,字字血淚,讀一遍就嘆一遍,讀一回就痛一回。這首詩會直擊你的靈魂,讓你的情感驟然一緊,憤怒,痛苦,哀傷,絕望,嘆息,迷芒,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會撲面而來,落在眼角,繫於唇舌,拘束你每一次的呼吸,杜詩的魅力太大了。我寫過很多詩評,但唯獨面對杜詩,卻總是感覺寫不好,寫不透,寫不到位。在我的眼裡,杜詩的美,已經完全超過了文字形容的範疇。估計這也是為什麼杜公能讓無數後輩頂禮膜拜的原因吧!

所謂神品,就是不可複製!

所謂杜詩,就是無法超越!

都說前人是用來超越的,但杜公不在此例。大唐之後,有多少詩才絕倫之輩,無一敢直面杜詩,都只能繞道而行。何況在這白話文盛行的時代,在除了學者和古典愛好者以外,在很少有人讀古代典藉的時代,要找一個寫古詩能寫到清朝水準的就已經很難了,離杜公,少說也有一億億個光年的距離吧!

前幾天看袁枚的《隨園詩話》就感覺裡面的詩粗鄙不堪,宋詩,明詩,清詩,都是如此,百分之八十都讀不出什麼味道來!唯獨杜詩,百分之八十都讓人擊節讚歎,難以置信。

千秋詩聖!


上學的時候,讀的是中文系。系裡面有個文學愛好者。天天寫一些散文,詩歌什麼的,還特愛朗誦。大家也都捧場。

其中有一首詩是這樣的。名字叫。本事。

在萬千的人海里,我一眼就認出了你。這是我的本事,我也只有這本事。

我第一次看見這詩,心想這寫的什麼玩意。智商何在?由於給我留下的糟糕印象太深了,反到一直記得。

過了些年,經歷了一些事情,才覺得。嘿,人家寫的真挺有畫面感。深情與無奈。還真就是那麼回事。

還有一個同學,胡諏了兩句。一劍光寒十九州,劍氣縱橫三萬里。雖然只有兩句,感覺有點霸氣。都寫在這裡吧,再過些年,怕是都忘了。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

以前剛讀到的時候覺得太直白了,感覺水平不高啊。還寫的老長,背死個人。後來年紀大了才越讀越有味道。

詩如下: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七八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尤其喜歡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二句。連低級動物都是念舊的,更何況人呢?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一段美好的記憶,會令你時刻想要去找尋,希望重溫那種美好,卻不可得。這就是人生的無奈。


當初覺得「少年不識愁滋味」這句很沒意思,小孩子的世界很小,一件小小的事就盛滿了整顆心,覺得全世界都灰暗了,而大人長大後就忘記了自己是怎麼長大的。他們只會說:你長大了就知道了。

後來,我長大了,發現好多事原來真的說不出口,只能欲說還休…

這種說不出口,是成年人深深的無力感,尤其經歷親人生老病死,感受生命的渺小,又在這渺小中尋找意義,在逝去中學習珍惜,種種思緒,只能說一句:天涼好個秋…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宋 ·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江雪

唐 ·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這首江雪,因為給我太冷太孤獨的感覺,一直不太喜歡。一日深夜誦著這首人人都熟悉小詩,突然沒有了那股撲面而來的高冷孤獨,反而有種靜謐從心底慢慢沁染開來,好像有朵花兒於漫天大雪中獨自開放,花與雪交相輝映,天地此刻與心同住。

也從這刻發現,這首詩藏頭收尾處恰恰把那種暈染在全詩的孤寂破壁而出,像是山迴路轉處忽見柳綠花明,原來那千萬孤獨,雪翁早已滅絕。

清 袁枚

白日不到處,

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

亦學牡丹開。

我是從《詩歌詠流傳》中知道這首三百年前的小詩的,當時真的把我驚艷到不要不要的,袁枚我也算熟悉,他的隨園實詩話我偶爾翻一下,但他的這首詩,我還沒有留意到,也挺費解,為何如此勵志而朗朗上口的詩歌,沒有流傳開?它完全可以媲美青青園中葵,但我覺得苔更溫暖,更能給人力量。

在那陽光照耀不到的地方,苔蘚用自己的方式綠了人間,苔花雖然小也不與百花爭芳妍,但自己也要努力開得像牡丹一樣,開給自己看。

送給所有珍惜自己努力向上的所有朋友。


不算詩吧,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當時學到這詞正是08年高中,純粹是為了背而背。年底,姨夫病重歸西。從此姨媽就變了,現如今,整整十年,今天大年初一了。昨晚叫姨媽一起過來吃了飯,又談起了姨夫,姨媽哭了,她說出來很多年前他對她的承諾與如今的辜負。姨媽走後,我想起這詞,真是極致的應景。作為一個局外人我都心有所感戚戚然,而作為當事人的姨媽估計,不談了!


推薦閱讀:

上聯:百行德為重,求下聯?
假如你穿越到古代,你會改變歷史嗎?
上聯:流花湖湖水流花游魚戲,如何對下聯?
上聯:盛世華庭梅花香,下聯怎麼對?
處暑節氣民間都有哪些風俗習慣?

TA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