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儒家思想影響了中國幾千年,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思想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儒家思想是中華民族傳承的基石之一。

利弊之辯,必然是利大於弊的,

所謂忠君,所謂愛過,所在倫理道德,有了這些儒家基本思想的激勵和約束,我們的歷史才有了那麼多璀璨奪目的盛世和流傳千載的故事。

孔孟之道也為千百年的文化傳承和民族積澱源源不斷的造就人才。

所以從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存在角度看,肯定是利大於弊的。

但這裡有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並不是非孔孟之道不可,

早知道春秋戰國,百家爭鳴,那才是思想和文化最璀璨的瞬間,是歷史選擇了儒家,但並不是其他的思想就不可治世和傳承,如果歷史選擇的是墨家的非攻和兼愛,你能說中華文化的發展就一定比現在弱嗎?或者是法家,兵家,甚至是陰陽家,都是各有所長的。不過是儒家更適合當時的歷史而已,不過是百家爭鳴的一些思想超脫了時代或者超前了時代而已。

回顧幾千年,我們無法假設,也沒有資格評論誰是誰非,但歷史選擇的儒家思想,還在源源不斷的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提供思想血液,

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國家盛世繁華,不再麻痹學校與思想,如春秋戰國般百家爭鳴,如文藝復興般百花齊放,如民國般激情迸發,慷慨激昂,這樣的思想和國家才能不斷創新科技,創造智慧,傲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扯得有些多了,願中華思想文化再次強大,科技創新重振雄風,再次站上世界巔峰。:


孔子的儒家思想影響了中國幾千年,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孔子的思想的確影響中國文化千年之久。評價一家文化,當知它有益亦局限一面。儒家文化,經過孔子的挑選篩查,再加上《論語》中對弟子的言傳身教,親身指導。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時候,的確是儒家文化的巔峰。只是後世幾經流傳,原本經文中的意思被註解曲解,到明清時期的八股取士——這不是儒家文化有問題,而是使用儒家文化治國的人對儒家文化的認知出了問題。

就儒家文化本身而言,的確是治國平天下的安邦良策。儒家文化講究禮儀序位,正合安邦治國道理,可使民心安穩。這也是它沿用千年,歷經多個朝代而不變的原因。

儒家文化局限的一面就是,子聽命於父,臣聽命於君。如果君主賢明則天下順平,如君主昏庸則生靈塗炭。


儒家思想能從百家爭鳴中脫穎而出立於正統地位,這是百姓的選擇嗎?肯定不是。這是執政者的有意為之。目的何在其實一目了然,它的思想內核絕對是鞏固封建統治的大力金剛丸,於是數千年的君王思想牢固不可動搖,以至於辛亥革命之後沒有皇帝讓中國人惶惶不可終日,可見其恐怖威力。最可恨之處在於儒家力捧之天地君親師,天為無上之物,天子便是有形之無上之人,其力遠高於法,所以至今有人凌駕於法之上而庶民視之理所當然!所以儒家思想有百害而無一利,可視之為愚民大法


【孔子的儒家思想只是流傳了幾千年,但是沒有任何影響,只是在課本上講一講,沒有人以身作則的指導自己的生活。皇親國戚只是拜一拜孔子,走一個形式,回家之後該幹什麼就幹什麼。同樣,文武百官也是如此。為什麼這樣說,因為歷史的發展已經證明儒家思想沒有任何作用。歷史上的南征北戰,血雨腥風,宮廷風雲,勾心鬥角,陰謀詭計,春秋戰國,楚漢爭霸,三國演義,陳勝吳廣,軍閥混戰,太平天國,等等等等,孔子儒學根本沒有深入人心,,】

【評價一個人,還是一個思想,是好還是不好,就看現實結果任何,現實如果昏天黑地,說的再好也沒有用。】

【美麗的語言,美好的語句,令人陶醉的詩情畫意,一個又一個完美的設計,誰都可以寫出來說出來,但是歷史是春夏秋冬的輪迴,不是揮揮手,寫出來,說出來的。】


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提到中國傳統文化,人們通常想到是後世儒學,其實中國傳統文化在源頭上,是一部道德文化而不是被後世封建帝王所篡改利用的儒學文化,道德文化的歷史遠遠早於儒學文化數千年。

中華傳統道德根文化,也稱為「龍文化」,由熊春錦先生提出,以2500年之前伏羲的易道文化、黃帝的法道文化、老子的德道文化為核心,是後世各種新生文化的主根,故稱之為「根文化」。

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實際是從不同角度演繹闡釋道德根文化,直到漢武帝時期實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整個民族文化才被儒學全面取而代之,並延續至五四運動時期,才進入現代文化的時代。中華傳統道德根文化,既是中華民族綿綿不絕的靈魂,也是後世各家學派的源泉,主宰著中華民族2500年以前的漫長歷史發展時期,同時她的升降浮沉、殘缺重拾也決定和影響著2500年以來中國歷史的迭盪起伏。

道德根文化的實質是修身文化,通過修身而達到天人合一,獲得宇宙真知。「修之身,其德乃真」的實踐是第一要務和前提,這就是道德根文化與其他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和特殊性。

道德根文化的留世經典主要有三部:《易經》、《黃帝四經》、《德道經》。這裡所說的《德道經》是相對通行本的老子《道德經》五千言而言。老子的五千言分為「德篇」和「道篇」,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出土了銀雀山竹簡和馬王堆帛書的五千言,皆為漢文帝十二年以前的寫本,都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後。後來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儒顛倒篇序,成為現在廣為傳播的「道篇」居前、「德篇」在後的《道德經》。

2004年12月,熊春錦先生以馬王堆帛書甲本為藍本,廣泛參照其他版本,校勘出版了《老子 · 德道經》,並先後三次修訂,查證原貌,澄清流弊,還老子「淳德歸道」之本意,指導人們由五德返德一、歸道○的理論與方法,而絕非越過「德」就能直接到達「道」的狀態。通行本《道德經》,在客觀上會誤導人們先道後德,坐而論道,搞嘴皮子道,不去艱苦地修德,這隻會讓人們永難進真道。

創立中國道德文化的祖先們是大唯物論者,他們認為,道德既是精神性的也是物質性的。中國古代的醫學經典《黃帝內經》指出:「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炁也,德流炁薄而生者也。」揭示了人類生命的真諦,道光德能就是生命的原動力,德性物質在體內的流動,才使生命體中的精神系統具有活力。《黃帝內經》還指出「天德養神,地谷養形」,道以德物質方式顯現,營養著人們的精神系統,也就是靈魂系統;地上的五穀所滋養的是我們的形體,也就是肉身。

老子深刻地指出,對於普通人而言,「天食人以五氣從鼻入,地食人以五味從口入」。天上的仁德陽木、義德陽金、禮德陽火、智德陽水、信德陽土五種德性能量之「炁(氣)」,滋養著我們的精神,支撐著我們的靈魂。我們精神系統依賴於這五種德性能量,才能正常地工作。離開五德能量的滋養,生命的健康和旺盛的活力就難以維持。這五種德性能量,常人只能從鼻孔經過呼吸系統引入體內。

「地食人以五味從口入」,五味,指麥、黍、稷、稻、豆五穀,泛指一切有形有相物質營養,酸、苦、甘、辛、咸之味。有形的五穀營養成分,通過口進入消化系統,滋養著我們的形體肉身。五穀和一切可供食用的有形物質中,雖然也有一定含量的「炁(氣)」,但是它們只能轉化成生命體的營氣、衛氣供給形體肉身使用,精神系統只能從天的德性能量中獲得營養補充。

對於五種德性能量,僅靠鼻的吸入還遠遠不能滿足精神系統新陳代謝的需求。如果人們不能大量從宇宙自然中獲得道光德能進入體內補充,就會耗干體內的先天能量。天德養神,地谷養形,這是自然規律中對於人類性命兩大系統的基本法則,只有遵循,修養道德,用德性能量滋養我們的靈魂,人類才會達到真正的健康,民族才會真正強盛,社會才能進入真正的長治久安。

現代人由於離道失德日久年深,很少關注到道德能量對精神系統的生理作用,將道德觀念虛化,盲目追逐「有之以為利」,片面追求眼前的物質享受,只知以物養命,本末倒置;不知以德養性,忽視甚至忘卻精神與靈魂的需求,造成「性」與「命」和諧統一的陰陽失衡,因而疾病叢生,疑難雜症蜂起,社會犯罪率居高不下,整個世界災難重重。人們盲目地追求物質利益,私心慾望沒有扼制地膨脹擴張,使體內的道德能量日趨下降,私慾利己的個性張揚,失去道德制約。只知「命」不識「性」,道德觀已經下滑到信德不存的最後底線,心靈道德的沙漠化已經發展到了極其危險的境地,這是人類亟待解決的共性問題。

宇宙自然運用無窮的道德能量,昭示她的慈悲和特性,百姓日用而不知,猶如魚兒在水中而不知水對其生存意義。天德的能量彌綸於宇宙空間之內、萬物形體之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不增不減。因此,「同於德者,道亦德之;同於失者,道亦失之」 ,道光德能雖然無處不在,卻必須「同氣相求」,只有本身具有道德的特性,心身之內具有道德,才能與其發生諧振,通過一種自然和諧的「同頻共振」接收道光德能進入心身之中。

當我們自身的德性具備之時,自然即用五德之氣飼食於我們。仁德修持好者,即能獲得陽木之氣;禮德修持完善者,即能獲得陽火之氣;信德修持真實者,即能獲得陽土之氣;義德修持上佳者,即能獲得陽金之氣;智德修持誠實者,即能獲得陽水之氣。五德全部修持到淳厚無雜者,就能合同於道。

在人體之內,五臟六腑內的陽五行就是五德能量,缺失過多,必然離道越遠,「道亦失之」,不能保持臟腑的正常工作,出現疾病和災咎。人類要想真正健康,必須高度重視靈魂的健康、道德的健康、精神的健康。只有德性的健全,才能實現生命的真正健康,社會的健康發展。

中華傳統道德文化揭示了自然萬物健康生存與發展的真諦,為人類引領了一條正確認識自然、認識道德、認識生命的道路。


中華的文明基調框架是隨著周朝的建立而奠定並固化下來的。諸子百家都是在這個基礎上百花齊放,以及後世各朝各代的諸多大家都為這框架添磚加瓦使中華文明豐滿起來;不只儒家影響中國幾千年,其他諸子百家如道家、法家、墨家、法家、兵家、陰陽家等及佛家哪個不影響中國上千年?!無知的老外把儒家說成是中國的宗教,西方人用他們的思維模式來套在中國人身上,很多中國人似乎也接受了這種思想枷鎖。但看後世的出名人物,凡有所建樹的很少有純儒生的,都是集百家所長;皇帝們更沒幾個是儒家信徒,那只是統治天下的工具,說白了,儒家建立了適合皇帝統治的體系,就是一工具而已!反正對統治者而言,這工具用了幾千年還很好使,利大於弊吧!


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千古定論。老子之學,無為而無不為,無所不能的只有活死人;孔子之學,明知不可為而為,強梁者如同禽獸。所以老子和孔子當成聖人,學成不是蠢便是壞,兩家必須兼學,是老子和孔子之學都只是一家之言,無法讓人有靈魂世界,而既蠢又壞,看看仁義道德教了幾千年,至今毒氣毒水毒食品遍地,人人互害中多少還自以為是人?


如果在一個海島上,與世隔絕,你推行儒家或什麼家都可以,因為反正也沒有人欺負你。但如果在大千世界裡,就不同了,你推行的就不僅有教化之功,還要不受欺負。既有教化之功又不受欺負的,一定是符合自然法則的。反之,雖有教化之功,卻受欺負的,一定是不符合自然法則的,一定是沒有效法自然的。憑著單方面的善良沒有用,你仁別人不仁。單方面的仁義善良只適合於那個海島上,不適合於這個狼蟲虎豹出沒的原始森林般的大千世界。如果看不到這一點,就會一次次被欺負,最後甚至有滅國之險。就是這麼回事。


儒家思想的影響融入了社會的方方面面,要講他影響的利弊是從不同的立場角度來看他的影響。從社會發展來看儒家思想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因為儒家思想是兩千年來中國社會公德的基石,一直到現在儒家思想的仁義禮智信仍然是現今社會的道德規範。而在不同時期會有人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片面的強調突出儒家思想中的一些觀點,就會出現負面影響。如封建社會所突出的「忠」,就會有負面影響。事實上這與儒家思想的「中庸」是格格不入的。任何事情都是有極限的,一旦超過了極限就會向相反的方向發展,儒家思想也是一樣。


推薦閱讀:

出上聯,風雅頌賦比興無邪至聖。征下聯?
我有孔子解釋《老子》的著作,要怎麼辦才能無償的獻給國家?
為什麼現在14億人,不出孔子,孟子,老子那樣子的文學家?
3.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孔子出生是否為「野合」,還原真相

TAG:孔子 | 國學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