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力量增長了,但是肌肉體積沒增加怎麼回事?


力量增長與肌肥大可以說是兩個相關但並不完全相等的生理機制。有些看上去並沒那麼強壯的人發出了比他強壯的人更大的力量,到底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神奇」的事情,我在這裡用科學解釋一下。

首先我來解釋一下力量的產生,我們身體的肌肉只有一種力量——拉扯力,一塊肌肉產生多少的拉扯力的上限是由肌肉的橫截面 muscle cross section area(簡稱MCSA)來決定的。

這裡我不說肌肉體積,因為,相同體積下,如果肌肉長在更長的骨頭下,那麼這塊肌肉的MCSA就會被拉薄。也就是說相同體積的肌肉下(我以前打拳擊,同公斤級反而長得高的力量差一點),也會造成不同人的不同發力差異。

然而,在MCSA大的情況下,我們就能完全發出該肌肉的所有力量了嗎?接下來,我們要了解影響肌肉發力的另外一個因素——神經。

圖一是我們肌肉最小單位——肌小節在沒有收到任何神經指令下處於的位置(靜止狀態),當神經發出收縮的指令時,肌肉就會像圖二那樣收縮(收縮狀態)。圖三那種狀態,是我們肌肉在放鬆的狀態下,被其他的拉力拉長(拉長狀態),肌肉是不會主動變長的。

也就是說我們發出的力量,還有一個決定因素,就是有多少神經控制多少個肌肉單位(肌小節)來同時發出多少拉力。一個神經元只能對一個肌小節發出指令。

你可以想像一下,假設你要對抗的重量是敵人,一個士兵(肌小節)只能對付一個敵人(重量單位)。肌肉能拉起多大的重量的力量,等於我們要對付多少敵人(總重量),首先決定因素是,我們有多少個士兵(MCSA有多厚)。.

但是,我們的實際戰鬥力,就是到底有多少個士兵聽話,沒有士兵逃跑或者偷懶,來對付敵人——這就是神經對於肌肉的控制能力,專業術語就是運動單位募集motor unit recruitment(簡稱MUR)。

假設A君的MCSA是10,A君的MUR是5,另外一個B君的MCSA是8,但是B君MUR是6,那麼就會出現,A君雖然看起來比B君壯,但是B君力量會比A君大的「神奇的」情況。很多人不明所以,就會以為B君可能會「神功」或者「內力」。

造成這個原因是什麼呢?

答案就是訓練方式。

以下有兩個文獻:

看不懂的話,我直接說結論,在訓練量相等的情況下(重量X次數X組數),大重量與小重量的增肌效果接近。在使用大重量和中等重量情況下,大重量會提升MUR,中等或小重量會提升MCSA。

根據NASM的訓練模型,肌肥大訓練與最大力量訓練是完全不同的訓練周期,你可以簡單理解為肌肥大階段一般採用6-12RM,會涉及單關節運動,最大力量訓練基本再1-5RM,多數涉及3大項:卧推、硬拉、深蹲。

如果你只注重你的肌肉維度,並不需要做大力士,你應該用更小的重量堆積更大的訓練量。因為,訓練量才是增肌的關鍵,根據訓練量公式(重量X次數X組數),提升訓練次數與組數,比提升訓練重量要容易得多。根據上面的圖,一次訓練內,你想又很大重量又很多次數基本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說,一直用中小重量增肌的人,維度長得快,但是總是用中小重量,可能就會導致無法突破更大的重量——因為他很習慣那個重量(MUR跟使用重量有關)。

但是一直用很大重量的人(1-5RM)可能增肌進度並不理想,但是會很習慣他使用的那個重量,但是如果MSCA不突破,他的力量也會停在哪裡。

訓練沒有衝突的,沒有說你練了中小重量,就不可以練大重量,所以需要OPT的訓練周期,你可以2-4周更換一個訓練周期,這樣無論力量與維度增長都會更理想。

最後,以下的專業文獻可以解答關於訓練初期力量增長的機制,都是因為神經而不是因為肌肉維度增長。

參考:NSCA《體能訓練概論》

Brad Schoenfeld《THE MECHANISMS OF MUSCLE HYPERTROPHY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RESISTANCE TRAINING》


力量增長了,但是肌肉體積沒有增加怎麼回事?

今天分享力量與肌肉體積的問題:大家可以發現很多練力量舉的人,體重比練健美的人還要輕。肌肉也沒有健美選手那麼發達,但是力量比很多練健美選手,甚至是體型比他好,肌肉比他發達的人都要大很多。

這個除了飲食,基因有不同以外,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訓練的方法會有所不同。

力量舉訓練的人大多是以少次數為原則,同一塊肌肉,比較高的訓練頻率,比如說練健美的人練胸肌,一個星期練一到兩次。練力量舉的同一個部位,同一個動作,可能一個星期要練兩三次,甚至是更多。

力量訓練這組間休息的時間會比較長,而每一組訓練的次數會比較低。

所以很重要的一點:力量增長不完全代表肌肉生長,可能是訓練方法,因為可能在訓練的時候過度的追求力量。能舉起來多少重量不一定在於什麼目標肌肉群的發力,和動作的標準性。

肌肉的收縮,是大腦發出指令,通過神經系統的傳輸來刺激肌肉完成動作。而神經系統和肌肉的聯繫越是強,肌肉在瞬間發出的爆發力會越大,神經系統的作用非常重要的,在舉最大重量時候。

當你訓練時所使用的重量超過你最大重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那麼依賴神經系統會更多一點。而肌肉系統雖然參與,但是相對來說占的比例會低一點。

但是如果是你為了練肌肉,而不是主要練力量的話,一般我們會把重量百分之八十左右進行訓練,在這個重量使用的過程中。對肌肉的刺激較多,神經系統訓練的效果,相對來說就會弱一點。

今天和大家分享到這裡,我是IPTA國際健身教練學院導師:johnny,喜歡健身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們,有幫助的話就點個贊!感謝支持,下次再分享!


首先,想要了解到,我們所說的力量增長而肌肉緯度未有變化的階段是那個階段,這種情況最容易出現的就是在鍛煉初期,肌肉纖維在神經控制下能有多少發力遊刃有餘,那麼在做一些針對性訓練時就會提高我們對肌纖維的控制能力,學名叫做神經募集,在我們提高了這種神經對肌肉控制的能力到一定階層時,肌纖維會為了適應當前階段的力量從而增長緯度,然而肌纖維增長的緯度是一定的,下面繼續鍛煉加大負荷,肌纖維在發力過程中,個別會有斷裂狀況,這時,在目標肌肉鍛煉後的休息時間裡,補充乳清蛋白使肌纖維重組,重組後的結節在反覆中使肌肉緯度逐漸增長,那麼在增長到一定階段,身體對身體的變化會有一定的反應,出現限制,也就是平台期,肌肉緯度以及力量來說都不會有明顯強化,更換合適方式後,度過平台期肌肉緯度與力量又會新一輪的增長,所以,我個人觀點,力量增長,肌肉緯度未增長,出現的階段多半在鍛煉前期


肌肉力量增長受神經募集肌纖維數量和肌肉橫截面積影響,兩者越大,力量越大。抗阻訓練前三周的力量增加(急性適應)都是神經募集肌纖維數量增多導致的。一般3到4周後才會發生明顯的肌肉橫截面增加也就是肌肉圍度增加的情況。(慢性適應)

如果你剛剛健身,力量增加圍度沒變是正常的。如果健身很久圍度也沒變。就要注意一個原因,飲食沒跟上,沒吃對。抗阻訓練想要增肌,除了訓練最重要的是飲食總熱量和總蛋白質的攝入量增加。每天保證高於正常飲食500-700kal的熱量攝入,保證每公斤體重攝入2-2.2g左右的蛋白質攝入。另外還要作息和恢復時間。這樣肌肉圍度才會變大。


估計你健身用錯重量了。

一般來說,健身用1-6rm的重量,側重增長肌肉力量,增肌效果很小;

用8-12rm的重量,側重增加肌肉維度,對肌肉力量增強效果很差。

建議用輕點的重量試下。


力量除了與肌肉體積相關,還與募集肌肉纖維的能力相關。肌肉發力是靠肌肉纖維收縮來完成的,我們做任何動作都不可能募集目標肌肉的所有肌肉纖維,能夠募集到的纖維數越多,就越有力。這也能解釋為什麼有些塊頭比較大的人還沒有比他肌肉稍小力量大。你的情況就是通過訓練,募集肌肉纖維的能力增長比較顯著,而肌肉體積由於各種原因沒有明顯增長。


三分練七分吃,增肌的原理是肌纖維撕裂後修復過程中纖維直徑增加,肌肉纖維修復是需要大量蛋白質攝入的,練了之後沒有蛋白攝入或者攝入不足就無法增肌了。記住肌肉增長是在訓練後恢復過程中發生。


推薦閱讀:

有氧運動和增肌訓練哪種對身體更健康?
這種深蹲強度可以讓你邊哭邊練,「呼吸深蹲」,聞風喪膽
7點下班,想減脂,直接去健身房跑步,回家9點還要吃飯嗎?
健身房私教沒賣課,會籍顧問反而賣我課如何應對?
【健身】計劃反思與改進(17.12.03)

TAG:健身 |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