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移民海外是什麼感受?


我爸媽是40幾歲移民澳洲的,應該算是人到中年移民海外,移民的國家是澳洲,首先談談為什麼移民吧!那幾年在國內做生意手裡有點閑錢,我高中出國念書,反正怎麼在中國也算中產階級家庭吧,有點虛榮,就花錢移民了!在外人眼中移民澳洲,發達國家資本主義社會,福利好制度好當然就是無限的傾佩啊,但移民以後麻煩事就來了!

寂寞!!!對,就是寂寞,好山好水好寂寞,在澳洲蹲移民監那兩年,澳洲是五年住兩年保住永居,是真無聊的要命!他們不會講英文,我媽媽還去上英文課,但是歲數大了學不進去吧!我那兩年英國,美國,中國到處跑也不陪他們!所以我爸就成天去賭場club,我媽不知道看完多少電視劇韓劇!要不就是釣魚啊去逛商場,反正很無聊!前提是我們在國外買了房子,他們沒有貸款沒有負資產有點存款!至於福利澳洲是福利只給窮人,既然你中國人有錢投資過來,那麼對不起什麼福利都沒有,只有全民醫保,看醫生免費,買葯還是要錢的!國外生活成本還是蠻高的,如果沒有房子不工作沒存款生活壓力是很大的!所以做完移民監的第三天他倆就回國了,因為國內有意思!這些年都是兩邊跑,國內朋友羨慕,實際也折騰!畢竟人到中年在國外,沒有自己的朋友圈,沒有人脈資源,做什麼事還都不那麼容易!

我媽是挺物質的人,但是我媽說一句話挺對的,就是在國外都沒有炫耀的慾望了,因為你穿的好住的好吃的好車開的好,有錢沒錢都沒人羨慕你,老外不攀比,可能是因為大多數老外過的安逸吧,他們是真沒什麼錢!華爾街那些精英主義和富豪另算,我只是說個大概率!像我們去的早還好,環境比較適應,同學朋友也多一點,工作還有同事,但是白人的圈子很難進,中國人也不樂意進,所以融入當地上層圈很難,這是實話!其實美國加拿大紐西蘭也是一樣的,想活的好到哪裡都得有錢,有錢腰杆子硬啊!他們這幾年50多歲了,每年都要在國內呆大半年時間,老了歸故里了吧,還是國內親戚朋友多,每年的聚會真是人越來越少了,這個心態我們年輕人都不能體會的!

但是我想如果條件允許,為了子女的教育移民還是好的,環境和教育肯定是一流的,而且我建議孩子要是出國越早越好,語言這東西越年輕的時候學越容易,社交圈也一樣,越早接觸越融入的好!別靠出國拿福利,國外福利再好也不能讓你大富大貴最多溫飽!說句實在的,在國內賺夠錢吧再移民,為自己找個養老的後路也無憂了!


中年人移民海外,前十天歡天喜地,我靠,這兒天多藍,人多熱情簡單,再也不用玩心眼兒了。

十天之後,開始突然意識到:不會外語,啞巴。不能開車,瘸子。別人說話聽不懂,聾子。不認路,瞎子。不認識人,獃子u。看電視不懂,聽笑話不樂,傻子。總之,在國內那麼牛逼的一個人,突然成了活廢物和窩囊廢。

如果沒有語言的溝通,不論你有多少錢,在異國他鄉你也不會真正快樂。文化的沙漠,加上心靈的乾渴,加上友情的消失,你會發覺在一個金山銀山一般的外國卻味同嚼蠟,活著沒勁。

我這麼說不是因為我這樣,我在美國基本上算如魚得水,首先我在北大就是學外語的,到了美國又讀了法律,我是見了太多的半路出家去美國的中年人,沒幾個混的好的,沒幾個真開心的。有錢人每三個月就飛回國了,一提到回北京那個高興勁兒,好比中了彩票。一提到美國就是三個字;移民監。

把美國當監獄住,有意思嗎?

我的一個老哥,55歲移民美國,他比喻他的感受:等於把我這顆老樹連根拔起,移植到了美國的土地上,估計很難存活。或者說,是把我這條魚,從北京的魚缸里抓出來,坐飛機到美國,扔進美國的魚缸里。那滋味你能體會到嗎?

所有來美國的人,都會死一次,有些人就永遠地死了,有些又會從新投胎,再生出來後就是面目全非的生命了。比如原來的大提琴手,來了美國就可能是拉鋸的裝修工了。

我在國內是北大畢業的翻譯,來了美國我成了刷碗的,送外賣的,擺攤兒的,開餐館的,總之,除了妓女的工作外我都涉獵過。


首先,人到中年的時候選擇移民,必定是做好了各方面的準備的。下面我逐條解答一下。

1、感受

感受這是一個很主觀的事情,因人而異,和每個人的移民原因、準備程度、語言水平和心態有關。

打個比方,就像咱們許多外地的小夥伴到了北京,儘管工資比家鄉高不少,北京各方面也比老家強多了,但真能覺得北京就是自己的家嗎?

感受就是,有得有失。

2、醫保

這一點可以具體的來說一下。先說社保,按照目前的政策,社保繳費滿15年,且到了退休年齡就可以辦理退休領取養老金。到了退休年齡,即使擁有國外居留身份,仍然可以回國申請辦理退休,領取養老金。而且在國外居住,領取國內養老金並不困難,並不需要回國領取。

有一點需要注意,在出境定居前,可將個人賬戶儲存額退還給被保險人,同時終結養老保險關係。但是,也可以不退保繼續保留賬戶。根據您說的「人到中年」這種情況,我們建議,如果不是特別缺錢的話最好暫時不要退保。因為總有些人出國後,因為各方面的原因又考慮回國,一旦出國前退保的話,繳費年限又要重新累計。也就是說出國前終結了養老保險,再次回國內生活的話,就要重新繳費滿15年。如果真的想退保該如何辦理?(1)醫療保險銷戶即把醫療保險里的錢一次性取出。如果已加入別國國籍,那麼你需要:把醫療保險銷戶(即把醫療保險里的錢一次性取出),除了住在國護照原件和複印件、註銷戶口證明的原件和複印件外,還得有原單位的解除合同證明。如果沒有的話,你得在醫保中心拿《基本醫療保險減少人員花名冊》代替解除合同證明來辦理相關手續,證明你已經和原單位解除合同了。(2)列印個人賬號繳費明細拿著移民國護照原件和複印件、註銷戶口證明的原件和複印件、身份證複印件、職工養老手冊,到養老保險中心列印出個人帳號繳費明細。(3)開具《社保基金專用收據》去原單位的人事部,讓負責養老保險的人開一張《社保基金專用收據》並加蓋單位公章,再把所有材料拿到養老保險中心審核。(4)領錢養老保險中心會把你賬號里的錢一次性打入原單位賬號,你去原單位領錢。(5)公積金銷戶在辦理銷戶的時候,除了公積金卡外,你還要再拿著移民國護照原件和複印件、註銷戶口證明的原件和複印件、身份證複印件或中國護照複印件。在公積金管理中心最終審核通過後,他們會辦理銷戶,並將賬戶里的所有公積金取出來給你。值得注意的是,退保時,只有公積金是可以全部退還給個人的,養老金只能退個人交的部分。3、生機

生計?這又是一個看情況而定的事情,建議出國之前考察好市場或是工作,而不是先出去再想生計···

4、會不會寂寞?

會。

還有疑問的話,歡迎留言探討


也要看是在什麼地方,反正美國是真呆不下去,薪水再豐厚,生活沒樂趣,錢等於廢紙。作為受邀研究自然療法的醫學專家,世紀末就給我萬元美金的月薪了,各種待遇都不差,但是除了工作,就百無聊賴。最恨的一日三餐完全沒味口,其次夜晚只能孤零零呆在幾百平的獨棟大House里,沒有便利店,更沒有大排檔,也沒有正經娛樂活動和夥伴,而夜晚獨行的話,黑洞洞的槍口在你身後倒是非常可能有。所以,我兩度受邀去工作,又兩次拒絕留下。

現在我在越南平陽省居住,老婆在這邊開公司,生了2個女兒,買了夠住的房子和可以代步的車,一家4口生活在一起,工作不算輕鬆但絕對不累,很充實,收入比在國內也不差多少,但開銷少,所以日子過的更舒坦,至少沒什麼壓力。由於靠近中國,又是被中國統治了上千年的鄰居,所以中國文化的影響無處不在,語言方面不需要我費太大功夫,掌握一點最基本的生活口語足夠,越南人學漢語的比例相當高,幾乎任何地方都有免費的義務翻譯,交流沒障礙。更主要的,生活習性相近,晚上的娛樂、夜宵和在中國沒有區別,休息日不愁沒地方可去。

所以,所謂海外,也不都是那麼可怕的。當然,重要的一點,是家人和親情不可缺(但在美國,帶著老婆孩子照樣孤獨,而且,還有孩子的文化發生變異的危險),飲食習慣相近也是必須的,否則一定會感覺日子難熬。


已是中年女子,英語聽說讀寫流暢,居非英語國家三年,開始時充滿期待,後發現連水電煤計費與國內都不同,更不要說各種弄不清的稅和費用,想去溝通卻發現英語用處不大時有點怕與人交道,有點煩。但很快認識了很多朋友,中國人也多,外國鄰居很友好,提供幫助,節假日鄰居互相送禮,很溫馨。孩子在國際學校英語當母語學習,當地語言也可以順利溝通,再加上國內基礎和國外教育的影響,從國內的只知道跟從大人的指引到變成自己需要學習,已經在一圈華人朋友里說成是學霸,為她覺得難能可貴和自豪。國內時朋友不大來往,各忙各的,見的就是吃飯,這裡只要中國人就自來親,有了多出幾倍的朋友約去你家燒烤,我家自助餐,他家派對,不然就約出去滑雪,旅遊,海邊,再出國...好多項目的玩,孩子們也多了同學外的朋友,還很健康地暗地拼學習,天南地北來的大人們分享各地好吃的怎麼做,不然就談到怎麼去辦釣魚證,打球場地費用...大家都對這樣的生活很滿意,暑假都回國內又約去彼此的家鄉玩一場。沒有拼誰有錢,不屑於秀包包還是衣服,有很有錢的也只是租著房,或買著不大的房,也有買著十幾年的二手車,自己怎麼高興怎麼來,覺得很健康,很享受生活。有點語言的不便和食材上的不豐富都完全不能掩蓋。當然,雖然我們這幫朋友中每年都有父母過來玩幾個月的,也每年都有回去奔喪的,人到中年父母都老了,都在那個坎邊,不能多陪伴應該是最大的痛了。還有聽說幾個來了過不下去又回去的,終歸不能十全十美,只能橫向縱向地權衡。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其實移民海外後期生活和融入的確是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但是具體要看你移民哪個國家。這位親沒有說明自己去哪個國家,那我只能綜合分析一下了。比如普遍知道的移民大國。美國,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

這些國家福利高,待遇好,華人多。所以在華人區域融入比較簡單。

而且這些國家的移民申請條件之一,就會包括創業。所以其實你是要先創業再移民的(比如澳洲188A 紐西蘭創業 加拿大曼省 薩省等項目)而創業後,其實就有了相對穩定的生活來源。至於醫保,這些國家都是全民醫療政策,國家統一醫保,公立醫院免費就醫。移民後會發放社保卡。

與之對比還有另一些相對小眾的移民國家,比如匈牙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臘等歐洲國家,這些國家條件簡單,但是往往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小語種。語言融入上比較難,福利的話歐洲福利體系是一樣的,保證基本醫療。唯一一點是工作,這些國家需要申請工作許可才能就業。不過這些國家可以通過購房來賺取租金收益。也是可以滿足日常開銷。

需求不同,國家不同。希望有幫助


移民後我經歷了三個階段:

我移民,是為了把前半生辛苦工作所得的一點銀子放在一個貶值空間小的地方,以便安穩度過人生後半部分。本人移民2年多

第一階段是新鮮期:大概只有二個月,換了新環境,居留一周就拿到,感覺很好,周圍的人和善友好,物價低,氣候溫和,每天吃喝遊玩很愉快。

第二階段是頹廢期:因為自己語言不通,一個自負為有能力的人變成一個離不開別人幫助的人,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經歷各種的生活不熟悉,差不多有4個月天天鬧情緒,但是仔細想想自己的初衷,也就咬牙堅持了。

第三階段是起歩期:開始學習如何處理日常小事,並且著手準備學習語言和國內聯繫,做自己的小公司……

我目前只經歷這些,不知道以後會怎樣,有了感觸就會寫給大家。總之,我的移民是活該是順利的,最重要的是我很清楚自己想要的,不貪心,權衡利弊也就是圖個安心:食品安全、醫療免費、天氣好,這裡的人也沒戾氣,很友善!同時也說一句在國外找工作,華人不容易,確實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長才能生活!


無論什麼年齡選擇移民海外,大都出於對更高質量生活的追求,這點無可厚非,需要考慮的是綜合性價比問題,切入點也正如題主所言,存在生活條件和社會融入兩個大方向。

現實中人們慣常選擇歐美髮達國家作為移民目的地,看重的一個要點就是當地整體福利水平較高的事實。以北歐為例,上世紀80年代前後各國就普遍建立了較為完備的福利制度,基本涵蓋社會各個階層,個人可享受早期教育、基礎教育、住房保障、醫療保險、失業補助、退休金、撫恤金等福利。瑞典就以被稱為「從搖籃到墳墓」的高福利制度聞名。歐洲發達國家也普遍以高福利制度為榮。

不過根據相關專家介紹,歐洲福利保障制度是建立在經濟高速增長、政府稅收不斷增加的基礎之上。因此一旦經濟下滑、失業增加,就會導致稅收減少、福利開支不足,形成惡性循環。近年來,歐洲收到歐債危機打擊,經濟增長放緩,各國政府也普遍囊中羞澀,甚至不得不靠借錢過日子,高福利成為沉重的包袱。

這種大環境的變化必定對普通移民的個人生活構成影響,政府財政捉襟見肘的現實也就是為福利分配不足、不均埋下了隱患。不過需要看到,這種困境是相較於維持現有福利保障乃至繼續提高保障支出而言,發達國家數十年探索福利保障的經驗以及建成的體系仍然具備其優勢。

移民海外另一個問題在於社會融入,這一領域目前同樣屬於社會福利範疇。仍以歐洲為例,各國考量這一問題的出發點是公民權益的公平性和容納性,其導向是加大力度引導移民走出經濟受到孤立、社會關係疏離的居住區,讓他們進入主流社會。在政府探索提供融入途徑之外,海外華人群體也開始越來越多地創建互幫互助組織,為僑胞提供緊急救助、融入培訓、法律援助、扶貧濟困等基本服務。對個人而言,這些措施能否發揮作用,最終還是取決於是否主動了解相關政策及動態,對適應生活、融入社會抱以積極心態。總之,既然選擇移民就必須主動融入,否則,寂寞冷暖,只有自己知道了。


這個問題就相當於語文考試里的理解題,每個人回答都各不相同,不會有標準答案,但有最符合題意的答案。現在網路很發達了,以後大家都生活在網路上,具體生活在哪兒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網路上的圈子。隨著人們將生活、工作和圈子都遷移到網路上,我覺得哪怕是海角天涯,只要是你喜歡的地方,就快樂地呆下去吧。我覺得以後國家和城市都可能消失,人們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地方居住,通過網路交友、生活,地球會真正成為一個地球村。隨著技術的飛躍發展,這一切很可能很快實現,摧毀一切擋在前面的阻礙,包括政治、文化、民族情緒等等,因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隨著人類文明的進程已無法遏止。


曾經遇到很多中年後才移民海外的。他們多數在國內算是中產階級以上的人群。有比較好的經濟基礎。移民到國外後無需找工作,或且國內還有生意。這些人移民的動機不外有如下幾個。與原來在國外讀書,畢業後留在國外工作的兒女們團聚。也有的是到國外來陪伴正在上學的子女。還有的是並不打算長期在國外生活,只是想拿到一個國外身份,坐幾年「移民監」。還有的是想換一個生活環境,嘗試一下不同的生活方式。大多數的中年移民遇到的主要問題就是不懂當地語言,各方面都要靠子女去翻譯和幫忙。感覺出門都不太方便。還有就是相對比較寂寞,朋友少,呆在家裡的時間相對很多。有極少部分的人因為無事可做,在其他人的帶領下去賭場玩,剛開始是玩玩,消磨時間,後來就慢慢上癮了,整天往賭場跑。最後落得個「破產」的下場。積蓄沒了,房子賣了,還欠了一身債。更慘的就會妻離子散,家庭破裂。當然,也有些過的挺不錯的,原來在國內已經打算不想繼續工作了。到了國外又遇到了不錯的工作或投資機會。在國外又獲得了事業上的「第二春」。還有積極努力溶入當地社會,盡情的享受國外的自然環境,社會福利,參與社區的群體活動,體驗西方社會的不同生活方式。重新學習新的東西,甚至進學校「充電」,不斷充實自己。總而言之,中年移民海外的感受如何還是因人而異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經驗和感受,有不同的心態和觀念。


推薦閱讀:

又要就化武事件對敘利亞採取新行動?美國到底想幹啥?
擁有紅色通緝令的「國際刑警組織」到底是怎麼來的?
又是「一箭雙星」!這次,它們帶上了「國際搜救黑匣子」
劍南春茅台入圍國際大賽,劍南春97分奪第一獲《環球時報》點贊!

TAG:人到中年 | 國際 | 社會 | 移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