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


上善若水這一觀念出自老子,意為做人應該如水那般面對名利時不爭不搶,擁有高尚的品格,一切隨緣隨遇而安,學會以淡然的心態面對生活,面對人生路上的一切波浪曲折。

我想在你的身邊,肯定又這樣一類人,他們表面上看似愚鈍,實際上是大智若愚;他們表面上吃虧,實際上是吃虧是福。這一類人,他們看淡紅塵但並不是刻意的與紅塵拉開距離,這一類人,他們甚至是你我身邊的「老好人」,無論做什麼都答應別人,也可能會成為被別人「欺負」的對象,但又恰好是這一類人,他們吃得了虧,知方圓,也擁有「上善若水」的精神。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上善若水」的精神品格並不單單形容那些德高望重的人,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也應該多多學習老子說的這句話裡面的含義精髓。道家的智慧總是一語中的,讓你豁然開朗,這些話裡面蘊藏著古代哲學的深廣文化,告訴你如何提高情商,教會你做一個善良溫柔、感恩謙卑但又充滿智慧的人。

「上善若水」四個字看似簡單,實際上深刻。現在的年輕人容易浮躁,但是,如若我們把這四個字裡面的含義精髓用來指導我們的生活,你會發現,當你以善良的心態去感恩生活,你收穫的,也是感恩;當你適時的以低頭謙卑的心態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你收穫的是一種虛懷若谷的精神,是一種獲得別人稱讚與敬仰的美德;當你以水的力量去悅納生活中的一切波浪曲折,以水的力量和柔軟去包容生活中的磕磕絆絆,你會發現,這些一切外表看似柔軟,實際上蘊含著深刻的力量,讓你做人不卑不亢。

所以說,在這個迅疾發展的時代,我們能夠以古代哲學們的觀點來指導自己的生活,那麼收穫的不僅僅是對美的鑒賞,也能收穫一種智慧。願你我都能夠做一個「上善若水」的人!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第八章,此章內容如下: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本章內用水性來比喻上德者的品德,水有兩種基本特性,一是柔,二是永遠在最卑下的地方,滋潤萬物而不爭。上德之人就像水一樣,別人不願意去的地方他去,別人不願意做的事他做,盡其所能地奉獻自己,不與別人奪利益。

這一章是老子的人生觀,老子綜合水的特性,列舉了上德之人的八個優點:

1、善利萬物。

2、不爭,大公無私。

3、甘處卑下,別人不願意去的地方他願意去。

4、心胸深遠,能容萬物。

5、言而有信。

6、應時而動,善於把握時機。

7、執政善於治國。

8、有辦事才能。

「上善若水」是充滿智慧的人生哲學,當別人都在爭的時候你不爭,你就不會受到任何人的傷害,當別人都願意做的時候你去做了,你就擁有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自然而然,你就從眾人中脫穎而出。

老子並不像莊子,一味追求逍遙,遠離人世法則,相反他有非常智慧的處世方法。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要了解上善若水,有必要從老子的「道」說起。

老子在解釋什麼是「道」時,有個重要觀點「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因此開篇便言「道可道,非常道」,這句「非常道」並非指「非常」的道、而是「並非通常意義的道」。是以更宏大的視角看待、理解世界、這個世界也非平常我們周圍狹義的世界,而是郎闊了宇宙在內的大空間!並且「道」是先於宇宙天地誕生前就原本已經存在的最原始、最基本的萬物運行的大道!因此才會「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這就是老子的宇宙發生論。

老子認為,「道」產生混沌的「氣」(一),混沌的氣又分化成「陰陽」兩種氣(二),陰陽兩氣相互交融形成一種和合的狀態(三),宇宙萬物就是由這種和合中產生的,所以萬物的本體和生命就是「氣」、也就是「道」。萬物都包含「陰陽」這兩種對立面或傾向,而在看不見的「氣」中得到了統一。

這是一種需要從更宏大的視角來審視宇宙萬物的「大氣象」,故「大象無形」。

明白了老子這個思想背景,我們再來看上善若水。

老子「道」——「氣」——「象」這三個互為結聯的辯證關係中的「象」,其實已經是美學範疇中關於審美和認知的命題,「觀物取象」「得意忘象」「滌除玄鑒」……等等,都是對這個命題的關聯和轉化,這便又延伸和涉及到了審美關照。

在審美關照中,相對萬物的「象」是客體、人是關照中的主體,而人之美,首在品行!「上善」並非最大的善良,而是最高境界、最值得推崇的品行、品質。

老子在闡釋自然萬物時發現,「水」這種物質具有我們人所應該學習的一切品質:水可以「在方而法方,在圓而法圓」,點滴之水可以擊穿岩石、涓涓溪流可以滌除雜物、滔滔洪水可以毀山滅田;發端於高山雪原的點滴之水一路奔湧向前無所停滯、百折不回,最後以汪洋大海之雄渾氣象立存與世、而從頭至尾卻本色不變,依然無色無味、清澈透明!

於平時容易被常人忽略的點滴間注意自我修為、積蓄力量,「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懂得適應環境、順勢而為;如溪水積於低洼,謙卑虛心可以積澱和豐富自我。正所謂「心如止水」,不爭即是爭——貌似「無所為」,最後卻可以形成海嘯般滔天巨浪而「無所不為」!

這,不正是我們人所需要學習的可貴品質嗎?水的這些特性和品質,不正是自我修為、注重品行操守的做人之「大道」么?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我的頭條號:大象無形


「上善若水」這句話出自《老子.道經》第八章之「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意思是說一個修養境界達到最高層次的人就會象水一樣,它滋潤養育萬物,而與世無爭,利益眾生而從不與人爭功,身居眾人所厭惡的卑濕之地,而不計較,所以更接近於道的哲理,更趨於道的精髓。

老子非常推崇水的善性、德性和道性,認為世間萬物唯有水才能較全面地體現出道的哲學含義。它謙和柔順,居功不傲,利他而不爭,甘居卑下,在永恆的變動中表現其善性和德性。孔子也說「智者樂水」,可見水給予哲人的啟示實在是太多了。

既然先哲、先聖和先賢們都無比推崇效法水的善性與德行,作為凡人,我們更沒有理由漠視這一為人處世的深刻人生哲理。尤其是在當今各種極端利己主義、個人功利慾無限膨脹的情況下,更應該大力提倡和宏揚「上善若水」這種埋頭實幹不計得失,利益大眾而不與人爭名爭利爭功的無私奉獻、利他的精神美德和正能量。而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更是需要千千萬萬這種無私奉獻於各個領域的民族脊樑。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人工智慧給出解答,會超越人類嗎?請看內容進行比較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回答「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

最頂級的善必定指向智慧,是不證自明之公理,只有智慧能洞見宇宙萬物之運行規律與法則。宇宙規律與法則,老子簡稱為「道」。

宇宙由N維度構成,在不同微觀維度遵循差異性法則與規律。洞見這一事實後,老子用智慧在不同維度推論差異性運行法則與規律,對上述公理進行推論。本章,老子在「水」這序維度,推論「道」之運行規律與法則。

老子用「水」與「道」做類比,「水」具有幾重屬性:一是基礎屬性,二是利他屬性,三是不爭屬性;四是與多數人性相反,原由是多數人一根筋追逐不斷上移,受困於幾個小目標,水性是順規律而下移,因變而變之屬性,與其它屬性疊加,與「道」基本相合。

理解「水」之屬性後,會賦予現代人怎樣的能量?將「水」與萬物之關係,類比成演算法與數據之間的關係。會發現一個事實,演算法比「水」更基礎,適用範圍無窮無盡。

用演算法邏輯做推演之前,先提示:人工智慧(演算法)與《道德經》同出一源,源自《易經》延伸,《易經》是推演宇宙變化規律之工具,所用模型是圍棋棋盤與黑白棋子,當下(2018)就有了人工智慧(演算法)所創作之博弈棋譜,將部分棋譜串起之後,一部推演變化規律與法則的《棋經》呈現給了世人。

受益點彈出:2019年,處理演算法與數據互動之能力,是關係到企業、個人、國家提升競爭力之關鍵所在。每個人都可以回看一下,你現在擁有的知識,能夠進入數據世界的微觀界面嗎?用存量知識(語言、文字、專業符號)在數據面前猶如盲人一般,進入不了動態數據這個宏觀領域與微觀界面。會大量出現「新原始人」。

下面用《棋經》智慧梳理「演算法」與「水」作為基礎要素,進入微觀領域的邏輯路徑:

居善地:為下一序(後幾手棋)做鋪墊,同時又為上序(存量結構)做延伸,利他性是最佳也是最善落子之地。當得起一個「善」字。

心善淵:行棋處處以大局觀為指向,整體思維永遠優於局部思維,這個思維能不宏大嗎!自然能當一個「淵」字。

與善仁:「阿爾法狗」與人類博弈時,給自己留彈性,給對手留空間。讓自己與對手處於「和」的狀態,追求與對手之間的均衡。自然當得起一個「仁」字。

言善信:「手談」是圍棋博弈另稱,將直覺、感知、想法、推演,傳導到手拿棋子,放在與思考對應的位置上,是否合理?讓博弈對手與事實來驗證。自然當得起一個『信』字。

正善治:客觀判斷博弈雙方已經落在棋盤上的棋子,相互之間的動態強弱係數,在錯綜複雜的結構之間,找出「效率」最優的後續行棋路徑,對行棋者的綜合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如此高手,自然當得起一個「治」字。

事善能:人工智慧(演算法)是經過強化學習與深度學習之後,方才行走江湖。訓練演算法進步的工具是:神經網路中的策略系統與評估系統(詳細內容請閱讀《自然》上發表的相關論文),打通了任督二脈的人工智慧(演算法),已經具備處理微觀界面上的數據,自然當得起一個「能」字。

動善時:時間窗口開啟與關閉,到了某一序維度變化臨界點時,快速切入到另一序維度的開啟點,把握這一時空節點變數,顯示了速度與節奏感的重要性。時空窗口開啟與關閉節點,導出商業案例(成與敗)比比皆是。能精準把握變化節點,自然當得起一個「時」字。

夫唯不爭,故無尤。

結尾處,老子發出智慧大紅包:千萬不能與規律抗爭!從不爭中悟出爭字精要所在。災難、困惑、風險、被刪除等必然不會來騷擾你。

資料:用2018年12月為時間節點月,大致判斷一下人工智慧(演算法)已經進化到什麼樣程度:

理論:人工智慧(演算法)在2017年已經完成。

實驗:人工智慧(演算法)在高速進化之中。

應用:人工智慧(演算法)仍處於初始階段。

本文後續延伸,要理解演算法邏輯並與之進行合作,前提是建立二進位認知思維,方具備這一能力。在後面文章、音頻、視頻中展開這一主題。

作者 玄石


「上善若水」,字面簡單,但對於理解,很多人的解釋都不盡相同。我覺得,要對原文做一個翻譯,翻譯的通順了,才是真正願意。今天呢,我翻譯給朋友們看,請指教。

《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我的最新解釋:最值得稱讚的就是水,水對萬物都有好處,卻從不跟萬物索取什麼或者要求什麼。這種心態和做法,是眾人所不願意自己這麼想這麼做的。可水呢恰恰因為這麼想並這麼做了,而得到長存和被萬物所在乎,跟「道」一樣長存不息。

老子為什麼會說到水呢?因為第七章里,說到長存的問題,說到如何才能長生才能永久的問題,所以老子想起水來了,才拿水的屬性進一步闡述。其實,只要大家看下去,第九章依然是在說這個問題,都是在告訴人們,要如何才可以平安和諧長久。我的解釋,應該是當今世界上,最符合老子思想的,我完全可以這麼吹牛的說。誰能按照我的思路去讀《道德經》,誰就能窺視《道德經》的奧秘。

「上善若水」道理其實很簡單的,但是真正懂的人,確實不多。我希望,從今以後,不僅是「上善若水」,包括整部《道德經》,人人都懂。打破古人曾經說的,研究《道德經》的人很多,真正讀懂的人,沒幾個。【我是命理師陳一宏,汕頭潮之陽人士,歡迎交流切磋關注】


一、說文解字

上善若水。說文解字:上,上等的;善,美好,吉祥;若:像。

上善若水指上等的好就像水一樣。

什麼是水?水和空氣一樣,對於生命是最最重要的東西。但水和空氣一樣,也是最不為我們所感知的東西。我們每天在使用,習以為常了,覺得這些都是理所應該就有的。

但是,水和空氣一旦缺失,我們就會有感知了。

所以,對於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東西不是你天天想著的東西,而是天天離不開的東西。

二、延伸思考

我們該如何做人?如何幫助他人?如何對待幫助我們的人?

老子說,上善若水。

我們對於他人,要做到潤物細無聲。對他人的好,最好的是那種讓他無法感知,但又不可或缺的好。回家後為心愛的人準備好一杯水;天冷了,衣櫃里添加一件衣物;出門時,為他繫上一條圍巾。經常去看一下父母;給父母打打電話。如此等等,一切很自然。

對於他人的好,我們要心存感激。父母每天給自己做飯,習以為常了,我們往往沒有感恩。但一旦沒有飯吃了,就會想起父母的好。愛人每天的關心,也熟視無睹了,日積月累,沒有感恩,一旦失去,就追悔莫及了。所以,我們要感恩水,感恩空氣,感恩父母,感恩親朋。千萬別在口渴時才知道水的重要,千萬別在失去時才知道親情的重要。


上善若水,是一種智慧的境界。上善是指最善於做的事情和最大的智慧應該和水一樣。

水者,至柔而無形,置於何處則順勢成形,適應環境,順勢而為,從容不迫; 水又至硬至剛,潤物無聲卻水滴石穿,潺潺小溪卻匯成江河湖海。大道之水,剛柔相濟,順勢而為,有容乃大。

修身齊家是小水,治國平天下是大水,大水小水皆有其道。若窮則適應社會、獨善其身,若達則從容不迫、兼濟天下; 大水則順勢而為、剛柔相濟、平叛治亂,有容乃大、與民休息,治大國如烹小鮮。

我們只能做小水,像水一樣去適應高高低低的環境,適應社會,努力工作; 如果做不到像水一樣隨波逐流,也應盡量看清形勢,和水一樣順勢而為。


「上善若水」的出處 其中有句話是後人篡改的

「上善若水」語出《老子》第八章,原文為: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這句話的意思是,上善之人,擁有水的特性。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和萬物相爭,處在大家所厭惡的地方,所以它能接近於大道。

居住在好的地方,心可以保持沉靜,待人接物非常真誠,言必行,遵守信用,從事政治,可以把國家治理得很好,做事善於發揮自己的長處,行動善於掌握時機。

上善之人,不與天下萬物相爭,因此就沒有怨恨和憂愁。

這句話的點睛之舉在於第一句和最後一句,中間部分是對第一句話的解釋。根據近代國民黨學者嚴靈峰的考證,這章裡面的「與,善仁」是後人篡改的。其理由是,「仁」字是儒家所宣揚的,道家對「仁」其實是一種批判的態度。

嚴靈峰

比如,老子曾說「絕仁棄義」、「失德而後仁」,都是對仁持一種批判和抵制的態度。

此外,在春秋戰國時期,一般文本的對偶句都是雙數,幾乎沒有單數出現。

由此,可以斷定,這句話被竄入的可能性極大。

為什麼古代人都崇敬水 因為它不像火那樣具有危害性

關於文本的事,我不想在過多分析,畢竟這是學者的事,對一般大眾來說,並沒有太多的意義。

我倒是願意說一下有關「水」的意向。

在古代,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人們對於「水」都是極度的崇敬,覺得它非常神奇。

古代人類,對於自然萬物都非常不了解,他們對於大自然也懷有畏懼之心。對他們來說,花草、樹木、建築、植物都是固定不變的,是什麼形態就是什麼形態。

但是,水與火卻是沒有固定形態的,每一團火苗都是不斷變化的,每一片水也都是不斷流逝,放在什麼容器里就變成什麼樣的。

因此,人類對於水與火都非常畏懼。但是,火既能幫助人類吃到熟的食物,但經常會燒到人,所以人們對於火更多的是崇拜和害怕(後來,還有拜火教)。但是水則不一樣,除了發洪水之外(這種情況百年難遇),水都是安安靜靜的在流淌,滋養著動植物,清澈透明。

拜火教

因此,古人都非常喜歡水。

水像母親的乳汁,人們對於水有中母性的留戀

孔子就曾在河旁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老子》裡面也說「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七十八章)、「江海之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六十六章)。

在西方,希臘有海神和河神波塞冬,他是天神宙斯的哥哥(可見,地位比宙斯高)。由於西方是海洋國家,人們要經常出海經商,所以在西方人心目中,水的威力更加大。但是,與宙斯相比,波塞冬的形象還是更正面一些。

波塞冬

中西方對於水都抱有好感。近代法國哲學家加斯東·巴什拉寫過一本書名字叫《水與夢:論物質的想像》,它在裡面將水分為清澈的水、深邃的水、合成的水、母性的水與女性的水等。

其中,母性的水有點接近於老子所認識的水,巴什拉說:「一切水都是一種乳汁,夢幻具有一種植根他深入的……乳汁在液體的實在物的體現順序上是首要的實體,或則更貼切的說是首先進入口腔的實體」。

「溫柔而若,溫和而失,而濕熱則代表了我們身體之中真力量,同時濕和熱,相生相護,如果一方有所減少,另一方也會消失。」

巴什拉

巴什拉的意思就是,水是滋養人們生命重要的物質。而且,人們從出生開始,首先喝的是媽媽的乳汁,因此從精神分析學來說,人們會把水看作一種乳汁,對其有母性的流量。

水雖然滋養人們,但是它從來不居功自傲,像火那樣,有時候要吞噬人,剝奪人的生命。所以,人們對水經常的感情更加真摯。水,甚至有時候被擬人化為少女(比如美人魚,或者將河成稱為母親河等等)。

由此,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老子》會如此推重水,把水當成最接近於道,世上最好的事物了。


首先要明白這句話的出處,它來自於老子的《道德經》第七章,原文如下: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這句話具體的意思是什麼呢?我盡量用最直白的話來翻譯一下:

上善也就是最高等級的善,它就像是水一樣,這水可以養萬物(不管是植物動物又有哪個敢說自己不需要水的,走出來看看?),但是卻不合任何人或者物來爭名奪利,人都喜歡往高處走,而水卻喜歡往低處流,所以它就處於所有人都看不起甚至看不到的地方(因為人都喜歡抬頭往上看啊),所以這種風格就無限的近乎老子心目中的「道」了。

而在《道德經》第一章老子就說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說真正的大道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和描述的,而一旦能用語言描述的那就已經變味了,脫離道的本身了,而佛祖也說過「萬法皆空」,這兩位聖人的話合在一起就等於是告訴所有人——千萬不要聽別人說什麼大道,那隻不過是指著月亮的手指罷了,你若沉迷於此那就生了法執了。

那有人一定會問了,既然不能聽別人說道,那我們又該如何修行呢?很簡單,就學習水的這種精神啊,利益眾生而無所住其心,這就近乎道家的聖人了,也是佛家八地以上的大菩薩才有的境界啊。

什麼?這個境界你還覺得不夠,你非要成佛或者飛仙才滿足?那您哪裡涼快哪裡歇著去吧,偏執若此不走火入魔就不錯了,還妄想開悟甚至大徹大悟?

而這句話也是道德經裡面最常被應用的話之一,甚至就連儒家也都有所吸收並推崇,最深奧的《易經》乾卦第一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而坤卦第一就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和上善若水這句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因此,大家無論是想要當聖人,做菩薩,還是得道成仙,都可以像「水」學習,放低姿態,利益眾生,不爭不奪,甘居下風,請相信我,必然會讓你大有收穫。


推薦閱讀:

如何以中年為主題寫一首人生感悟小詩?
你聽過最心酸的是什麼話?
上聯:情到深處情難了,下聯怎麼對?
有沒有幾個詞讓你特別動心?
什麼時候時間會慢下來?

TAG:上善若水 | 文化 | 科普一下 | 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