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打虎,李逵為何沒有武松出名呢?


能不能出名在於有沒有人去宣揚,那麼為何武松打死一隻老虎就大肆宣揚,而李逵搞死四隻卻不知名勒?

1、造成的結果不一樣。

武松打死的那頭老虎,在武松之前,一隻盤踞在行人要道上面,文中交代了,此前已經吃了不少人,屬於當地的一大禍害,當地政府發動獵戶進行圍剿,卻是無功而返,而這個時候,武松出現了,打死了那頭吃人的老虎,這是「人民的英雄」啊,為民除害!

而李逵打死老虎是在深山老林,本來就沒做過危害人民的事情,是李逵自己要走小路遇上了。

2、搏鬥係數不一樣。

武松是用拳頭,硬生生的打死那頭大老虎,纏鬥半日。

而李逵是正面到殺一虎,背後偷襲一虎,還有兩隻毫無危險的小老虎,此二人打虎難度係數不在一個級別上。

3、宣傳力度不一樣。

武松在打老虎,為民除害的時候,可是無罪之身,是當地十大傑出青年,官府為了政治,為了績效,巴不得大力宣傳,而村民因為武松為民除害,也是一傳十,十傳百,對武松很是感激。

而李逵不一樣了,又是殺人,又是劫法場的,本就是一逃犯,雖然地村民也慶祝過一陣,畢竟得了虎皮虎骨之類的,但是聽說李逵是逃犯,哪還敢宣揚,難道要背負一個知情不報之罪?


如果把《水滸傳》中李逵殺虎和武松打虎作為真實事件來看待,分析起來還是有點意義的。《水滸傳》中記載,李逵殺了一公、一母、兩隻小虎仔,共計四隻。而武松呢?他僅僅打死了一隻。這好像很不「公平」,李逵殺虎的數量遠高於武松,阿逵應該更有名才對。其實只要稍加分析就不覺得有什麼奇怪了,下面我給你說一說。

首先,從打虎使用的工具上來說。武松是帶看哨棒上的山,沒有鐵器。打虎時棒子還乾折了,最後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三拳兩腳」把老虎打死了。其打虎過程非常的精彩和勇猛。而李逵呢?他是先殺的兩隻小虎,隨後大虎回洞,又逐一砍殺。李逵借用的是砍刀!所以在殺虎過程中,李逵殺虎的艱難程度與武松相比明顯差了一大截。

其次,從虎「犯」下的罪行上來看。武松殺的虎在井陽崗吃了很多人,民憤極大。用現在的話講,叫嚴重危害社會,罪大惡極。這隻虎可以說名揚陽谷縣(儘管是惡名)。而李逵殺的「一家四口」呢?之前並沒有民憤,至少書中沒有交待。李逵殺虎報的是私仇,而武松殺虎是為民除害。二者在性質上迥然不同。

第三,從二人與虎遭遇的原因上來講。李逵接母上梁山,孝心蒼天可鑒,但他的好心卻辦了件壞事。黑哥本想讓老母頤養天年,哪曾想卻令其母葬身虎口,怎一個慘字了得!太過悲情。有這麼傷感的事件為背景,誰還願意宣傳他殺虎的「壯舉」呢?李逵如果活著,我想他在殺虎這件事上也不得不低調再低調。而武松是喝酒之後上的山,當時不聽店家勸,等看到告示之後自己已入山中。武松雖然也害怕了,但此時也不好意思回去了。最後與虎相遇,硬著頭皮打死了虎。「成王敗寇」,好在他最後除了虎害,愛犯個人英雄主義的「武英雄」終於成了英雄。

綜合以上幾個方面的因素,在「殺虎」這個問題上,我想李逵即使殺再多的虎也是不可能有武松那麼有名的。各位看官,你們說呢?


武松打虎在小說中描寫比較生動,刻畫人物深入人心。武松在景陽岡打虎之前,喝下了一十八碗「三碗不過崗」,自損內功;遇到老虎一照面,又將唯一的兵器-哨棒打在樹上損壞了。後面全屏一身勇力赤手空拳打虎。描寫很有代入感。

相比之下,李逵打虎是分而治之,並不是一起打四虎。並且李逵手中有刀,難度相對小了一些。

多說一句,李逵將母親獨自一人放在山中,自己去找水給母親喝。這是李逵這個莽漢子的孝心,也是他粗心之處,直接導致母親被虎吃掉了。好慘好慘。。。金聖嘆批水滸,為了黑宋江,在李逵講完打虎的事情,放聲大哭的時候,特意加上「宋江大笑」。這是對宋江有多不滿意呀。。。


武松打虎是為老百姓除害。李逵殺虎為母報仇,動機不一樣,影響範圍不一樣。武松為百姓造平安而李逵是為個人怒氣殺虎。情況不一樣造成結果不一樣。純個人理解,也許還有更深層次看法。有待查看。


推薦閱讀:

上古傳說中的五帝,原來他們都是親戚
我們愛歷史
猶太人的歷史(4-5)第一個試圖稱王的小丑:再次血洗示劍城
製作木乃伊的工序

TAG:李逵 | 武松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