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明月評價朱元璋「要麼不做,要麼做絕」有什麼表現?
可以從4個方面,或者說4個階段得到印證。
第一,要飯時。重八同學去當和尚是為了吃飯,沒想到,當和尚必須出去要飯。他經過激烈思想鬥爭才想通的,這個飯他也沒白要,一路上把地形地貌特徵暗熟於心,奠定了一定的軍事基礎。
第二,投軍時。老朱投軍,一是為了吃飯,二是為了將來不再要飯。為此,再大的委屈他都可以承受。他可以一邊被老郭猜忌,一邊把自己的隊伍交給落架的老郭來領導,可謂仁至義盡。
第三,稱帝時。元璋同志當皇帝後,治國理政總體上沒問題,不過,由於他濫殺功臣,既給形象蒙上陰影,又給朱老四發動靖難之變創造了條件。而朝廷打不過叛軍的直接原因,就是元璋把事情做得太絕,導致朝中無大將的尷尬。但凡有個藍玉在,也足以把老四打得滿地找牙。
第四,交班時。明太祖有幾個兒子活著,這些兒子也不是草包,他直接向皇太孫交班,做得也真是夠絕的。而且,他之前的濫殺行為,都是為太孫平穩接班而做的鋪墊。他或許沒想過,老朱家的板凳,不光異姓會惦記,自己人更會覬覦。嚴格意義來講,朱元璋開創的大明王朝,傳了一次就滅亡了,後面老四弄的大明,都是盜版的。
一個人童年、少年、青年時代的經歷遭遇會給一生打下深深的烙印,朱元璋出生於元朝末年赤貧的僱農家庭,可以說是窮苦到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
年僅十六歲時父母親又在元末肆虐橫行的災荒瘟疫中去世,兄姐們也都自謀生路各奔他鄉,成了真正孤兒的朱元璋進了皇覺寺當個小和尚混碗飯吃,才混了半年時間就因為寺廟缺糧而被迫出外流浪乞討,一個年僅十七歲的孤苦少年經過了怎樣艱難的心理掙扎才能放下人格尊嚴去敲開那一扇扇緊閉的大門向人乞討食物!
「突朝煙而急進,暮投古寺以趨蹌,仰穹崖崔嵬而倚壁,聽猿啼夜月而凄涼,魂悠悠而覓父母無有,志落魂而倘佯,西風鶴唳,俄淅瀝以飛霜,身如蓬逐風而不止,心滾滾乎若沸湯」。
三年流浪乞討生涯朱元璋風餐露宿饑寒交迫嘗盡了人間的屈辱艱難辛苦,多少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朱元璋也遊歷了許多地方,增長了學問知識才能,了解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對社會不公平和貪官污吏充滿仇恨。
數年後朱元璋才又回到老家皇覺寺,青少年時代殘酷的現實世界悲慘的遭遇經歷形成了朱元璋以後多疑猜忌、剛強果斷、殘暴嗜殺的性格。不可否認身心遭受創傷折磨的朱元璋心理一定有相當程度的扭曲變態,後來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登上皇位削抑豪強、嚴懲貪官、屠戮功臣都與此有關。
推薦閱讀:
※朱元璋當上皇帝後,兩位發小前來要官,為何一個被砍頭一個卻高升?
※朱元璋的長相究竟如何?
※怎樣評價胡軍版的朱元璋?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哪些重要的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