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司馬光?
司馬光,北宋名臣,「靜夜史」曾寫過司馬光的事迹,概括說來就是四個字:「憂民誤國」!
司馬光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靜夜史」認為:
1、他是一個五好少年
五好少年是每個孩童的理想。而司馬光從小就是自帶五好光環的好少年。
記得那是一次例行的玩耍,一個小夥伴毫無徵兆地不小心掉到了水缸里,就在大家驚慌失措,不知道去叫家長還是叫家長時,少年司馬光當機立斷,舉起水缸旁邊的石塊對著水缸奮力砸去。隨著幾聲有力的巨響,水缸破了,水流光了,小夥伴得救了。
這是一個光輝四射的故事,以至於當時的京洛之地都知道這樣一個勵志故事,1000年後,他的事迹成功入選義務教育語文課本。
這個完美秀智商的故事完全夠吹個幾十年了,類似故事還有孔融讓梨,但是司馬光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司馬光天資聰慧,7歲就可以背誦《左氏春秋》,這種智商正是參加科舉的好苗子。1038年,20歲的司馬光高中進士,成為一員官僚。此時司馬光的父親司馬池也在官場任職,給了司馬光很多指點,為司馬光走得更高更遠做好了鋪墊。
司馬光是個好官,在地方任職時,在短短几年時間裡,就取得「政聲赫然,民稱之」的政績。後來隨父親好友龐籍一起在西北擔任要職,為對付西夏堅定執行禁絕互市和修建碉堡的戰略,取得良好的效果。
卓越的政績為司馬光贏得了巨大的政治資本。領導仁宗皇帝注意司馬光已經很久了。1061年,司馬光被提拔到中央。
2、他是一個心繫天下的官僚
來到中央的司馬光,準備大展宏圖了。
但是,此時北宋的社會矛盾已經非常嚴重。《澶淵之盟》簽訂後,宋遼停戰,而在西北也在不斷對西夏進行戰略壓縮,所以整體而言宋朝的戰鬥減員逐漸減少。
北宋無戰事固然有利於社會安定,但導致一個非常嚴重的後果,就是戰鬥力滑坡,後來的「靖康之變」中就是證明。而且,為了減少甚至杜絕地方社會不安定因素,北宋制定了將罪犯刺字充軍的制度,所以軍隊的規模不斷膨脹。
北宋的軍隊數量為歷朝最高,但是戰鬥力卻著實不敢恭維。這其中固然有失去燕雲十六州和河西之地的無奈,但更多的是宋太祖趙匡胤制訂的輪戍法的弊端。
面對這一切,司馬光很痛心。
從科舉考場走出來的人基本都是儒家思想的堅定支持者。司馬光也不例外,在司馬光看來,北宋朝廷之所以積貧積弱,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北宋朝廷不合理的徵兵政策。
很多人說《澶淵之盟》每年只需要30萬貫錢,就可以讓遼國這隻北方猛虎服服帖帖,而且宋遼互市可以將送出去的錢很快賺回來。
這都是扯淡。且不說北宋這樣卑躬屈膝會給中華民族的精神造成多大的負面影響。賺回來的錢,多少是真正給國家減輕負擔了?特別是還有西夏在西北虎視眈眈,北宋的軍備一直沒有減少。沒有質,量再多也是白搭。但沒有辦法,北宋的軍制已經積重難返。不僅如此,北宋還主張在西北地區招收「義勇」,也就是民兵。大量民兵的招收不僅導致百姓流離失所,更加重了財政的負擔,所以司馬光堅決反對,甚至與宰相韓琦公開辯論。但很可惜,最終朝廷沒有採納司馬光的建議。
從這裡可以看出司馬光是一個心繫百姓的好官僚。在司馬光看來,治國的第一要務,就是節省民力,減少支出。北宋如此龐大的經濟基礎,只要做好節流,國庫自然就會豐盈。
這也成為司馬光為官執政的基本準則。
3、他是一個不願意變革的官僚
司馬光和王安石是好朋友,鐵哥們。
變法這個事,對於二人而言,可以說是殊途同歸。而且二人都為了同一個目標:富國強兵。
所以二人的矛盾也是對事不對人。
但二人的矛盾,卻超越了二人的朋友圈,超越了朝堂,成為北宋黨爭的導火索,並最終極大地消耗了北宋的國力。
面對日益嚴重的社會矛盾,司馬光主張輕徭薄賦,愛惜民力,簡單說來就是不折騰或者少折騰。毫無疑問,這是最經濟最簡單的方式。但是王安石不這麼想,在王安石看來,北宋的社會已經病入膏肓,如果再不進行變革,這個國家遲早要亡!
治大病用猛葯!王安石偏向法家思想,成為堅定的改革派。
而時任領導宋神宗是一個不安分的皇帝。在他的心裡,始終有秦皇漢武霸業的偉大志向,所以王安石成為他實現目標的最好助手。對王安石變法,神宗給予了高度肯定,並大力支持。
但北宋的守舊勢力太龐大了,僅憑王安石加宋神宗,無法打破僵局。此時的王安石寄希望於對西夏「河潢開邊」的勝利,只有這樣的勝利,才能說明變法的正確性和正當性。幸運的是,王韶收復河湟之地3000里,取得重大勝利,一切似乎都柳暗花明了。
但俗話說:步子大了容易扯著蛋。王安石太著急了,制定的政策又缺乏實踐的考驗,不久後各種弊端紛紛暴露,特別是針對農民朋友的「青苗法」,這其中隱藏的弊端讓司馬光非常焦慮,隨即上書反對。但神宗堅持變法,反對無效。
於是司馬光被貶謫,開始了長達15年的《資治通鑒》編纂工作。
此時的司馬光是舊黨的代表。舊黨雖保守,但出發點也是憂國憂民。
4、他是一個格局欠缺的宰相
1084年,司馬光完成《資治通鑒》,獲得神宗賜名並作序,聲望達到頂峰。不久,隨著宋神宗去世,王安石變法宣告失敗,舊黨代表司馬光重回政治中心,成為宰相。
上台後的司馬光開始了對新黨的全面清算,對王安石變法的種種弊端,司馬光大膽進行了廢除,基本上所有的新政都慘遭封殺。
從後來的發展來看,很多新政確實在實施中變了味,廢除他們對老百姓而言實在是大快人心。
但是在對外作戰上,特別是對西夏問題上,司馬光的舉措就真的非常誤國了。
作為新黨陣營的重要人物。王韶「河潢開邊」的成功不僅為王安石變法提供了堅定的理論支持,更為北宋拓展了3000里疆土,實現了對西夏的戰略包圍,為下一步徹底搞死西夏打下了基礎。
然而,司馬光上台後,本著節省民力的思想,主張放棄新開拓的河西六州,將吞下的土地如數歸還,西夏又一次起死回生!
司馬光死後,新黨再次上台,北宋再次開始了對河西的開拓並取得成功,將勢力延伸到新疆境內。但經歷了司馬光的折騰,北宋大量消耗了國力,可以說得不償失。
司馬光放棄河潢之地是出於節約財政的考量,畢竟經營新國土需要大量的財力。但是,從大局來看,司馬光的行為確實不利於了北宋的外部生存,一個西夏的存在讓北宋不得不保持更大規模的常備軍。
司馬光概括起來就是:憂民誤國司馬光,北宋朝堂第一人!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一個酷愛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陝州夏縣(今屬山西)人,生於1019年,卒於1086年。
評價司馬光其實並不難,但必須要排除以改革為最高評價標準的模式,才有可能給他一個恰當的評價。
司馬光一生以堅決反對王安石的變法為已任。宋神宗死,年僅10歲的哲宗繼位,大權掌握在高後的手中。高氏是新法的反對者,她掌握朝政後,任司馬光為宰相。司馬光是反對王安石變法的中堅分於。在新法進行中,他居洛15年,從表面上看,是在修《資治通鑒》,但他並沒有隔絕世事,人們視他為在野宰相。
司馬光上任不過9個月,就去世了,但廢新法,則不遺餘力。理學家羅從彥曾經向他建議說,不要做得太過分了,孔子還說過,「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司馬光聽不進這樣的意見。原來反對王安石變法的人,各人看法也不一樣。在高後、司馬光主持下,新法幾乎全被廢除。哲宗元祐(1086年~1094年)年間的這一套做法和神宗時的政事不一樣,因此史書上稱之「元祐更化」,或稱之「元祐復辟」。曾經和王安石一起變法的人如呂惠卿、蔡確、章惇等都遭到打擊。
司馬光的另一重要事迹就是主編《資治通鑒》。這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巨著,由司馬光和他的助手劉攽、劉恕和范祖禹共同編修的。全書296卷,記載了上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1362年的史事。這部書編纂的宗旨是:專取關國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為編年一書」。這部書取材謹嚴,進行了周詳的考訂。它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歷史文學價值。
總體來說,司馬光是一個有著堅定信念、堅決反對改革、守舊的、有良知、但也有缺點的歷史人物。他主編的《資治通鑒》,則是中國歷史上的不朽名著。
北宋名臣司馬光曾對宋神宗說過:「臣之於王安石,猶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時。」活說到這份上,可想而知,兩個人跟仇人沒啥兩樣,根本尿不到一個壺裡。
熙寧元年(公元1086年),山東登州府有一個十三歲的女孩阿雲,小小年紀父母雙亡,她在為母親守孝期間,被貪圖錢財的叔叔以數千元的價格,賣給了光棍漢韋大。
女孩阿雲不願意嫁給相貌醜陋,又家貧如洗的韋大,可是她孤獨無助,如砧板上的魚肉,任由他人宰割。為抗爭這樁包辦的婚姻,女孩阿雲決定鋌而走險,殺死未婚夫韋大。
某天夜間,阿雲手持砍刀,悄悄潛入韋大家中,向睡夢中的韋大一頓亂砍,韋大被驚醒後起身奮力反抗,阿雲打不過一個大男人,就逃跑了。
韋大只是受了點輕傷,小手指頭被砍斷了,這起案件頂多算是謀殺未遂,次日,韋大向官府報案,知縣經過簡單的調查取證,將兇手阿雲捉拿歸案。
少女阿雲少不經事,還沒等用刑就招供了。知縣以謀殺親夫罪名判處阿雲死刑,依照法律程序逐級上報,最終由最高司法機構的大理寺及審刑院複核,才能准許地方官執行死刑。
案件上報到登州府知州許遵的時候,許遵認為知縣的判罰過重。許遵這個人辦事認真,辦案比較人性化,經過仔細核查,他認為阿雲在母親守孝期間訂婚,這是有違孝道的行為。
因此說這個婚約無效,所以阿雲謀殺親夫罪名不成立,準確定罪應該是謀殺未遂。
阿雲只有十三歲,被叔叔逼婚,強迫的婚姻本身也違法,阿雲本應是受害者,謀殺案本身後果並不嚴重,因此說,阿雲罪不至死,許遵把自己的意見上報給了大理寺和審刑院。
大理寺、審刑院官員審核認為,阿雲雖然沒有成為韋大的妻子,但是蓄意謀殺情節惡劣,造成極壞的社會影響,依照大宋法律,應該判處極刑。
許遵聞知消息,十分焦急,他立即著手查閱刑法,希冀找到一些法律依據,挽救少女如花的生命。
恰巧,宋神宗下詔:此案未經用刑,可以按自首論處,依照謀殺罪降兩個等級論罪。
有了皇帝的恩准,少女阿雲似乎有救了,許遵十分欣喜,依據皇帝詔書,向刑部提出申訴。
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刑部竟然無視皇帝詔書,拒不接受許遵的申辯。正當許遵愁眉不展的時候,他陞官了,而且就是曾經主管自己的職位——大理寺卿。
許遵隨即改判阿雲有期徒刑,但卻遭到御史台的反對,紀檢官員認為,許遵與少女阿雲非親非故,如此賣力,一定是有不可告人的貓膩兒,於是有人上書給皇帝,彈劾許遵徇私枉法。
宋神宗將案件下發翰林院,讓兩個名望極高的翰林學士——司馬光和王安石作出評判。
虧皇帝想得出來,這兩個人針尖對麥芒,肯定是各持己見,必然得爭個面紅耳赤。
王安石支持許遵,認定少女本身屬於受害者,再者說皇帝早有詔書,應當法外開恩。司馬光支持刑部,理由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皇帝也不能例外。
宋神宗聽了很不爽,就詔令其他官員朝議,結果,多數大臣支持王安石,皇帝最終御批:「可!」案件貌似結束,可是審刑院又有人提出異議,聯名上書要和王安石理論一番。
宋神宗無奈之下,又做出書面解釋,發往中書省,結果中書省依照法律拒不執行,這下把宋神宗惹怒了,當場下詔:免除阿雲死刑。
不久,朝廷頒發大赦令,少女阿雲被釋放回家,後嫁人生子,本以為從此平安無事,可是,案件又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十七年後的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哲宗皇帝繼位,司馬光擔任宰相,下令重新審理阿雲案,最終,以謀殺親夫罪名,將已經為人妻、為人母的少婦阿雲抓捕歸案,斬首示眾。
一樁本應判處三至十年的普通案件,卻因為君臣爭權,大臣相互之間人身攻擊,阿雲最終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自幼聰慧的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入選了人教版的小學語文課本。
司馬光在思想品德上無可挑剔,它完全遵循了一個儒家學者應該有的風範。做到了百善孝為先,他這一生雖然在政治上沒有做多大的貢獻,但勤勤懇懇,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忠於君王、取信於人,又恭敬、節儉、正直,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到了修身齊家,是一個非常遵守禮節的君子。
他內心有一把度量衡,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法度,每一言行每一舉動都符合禮節。他老家是洛陽的,每次到夏縣去掃墓,一定要經過他的哥哥司馬旦的家。司馬光的父親司馬旦年近八十,生活已經不能自理,司馬光依舊不離不棄,侍奉他仍像父親年輕的時候一樣尊敬,保護他像撫育嬰兒一樣溫柔,這是非常值得留下空巢老人的現代人學習的典範。
司馬光對財物和物質享受看得很淡薄,沒有什麼愛好,對學問卻沒有不精通的。他惟獨不喜歡佛教、道教,說:「佛道的微言大義不能夠超過我的書,其中的荒誕我卻不相信。」他在洛陽有田地三頃,妻子死後,他賣掉土地作為喪葬的費用。他一輩子粗茶淡飯、普通衣服,一直到死。
司馬光對王安石變法持絕對反對態度,儘管兩個人在文學上都是大儒,但在政治上一個是保守派一個是激進派。縱觀司馬光的一生儘管他是君子作為,但是政治生涯並不突出,其人為中國古代士大夫保守思想典型代表,儘管他認為「王安石等所立新法,果能勝於舊者存之」但實際卻因不滿王安石而不擇優劣盡罷新法,又將神宗朝時軍兵用生命奪取的土地,無償送還給西夏。日後新舊黨爭淪為意氣及權位之爭、不再著重於國政運轉。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乃宋朝名臣。你看他的號,就知道他是個什麼樣的性格的人了。作為宋朝最大的保守黨領袖,他一生都在和新黨領袖王安石死磕到底,乃至做到宰相之後盡廢新法,讓王安石鬱鬱而終。
1.司馬光是清正廉明、剛正不阿的官員,是認準一件事就不回頭的人,所以他的外號叫司馬牛!司馬光是個具有濃厚儒家思想的知識分子,他積極入世,全身心地投入到國家的事業中去。他勇於擔責,不貪戀高位,做官是選著做,別人對位高權重的官職孜孜以求,而司馬光卻淡然處之,他只想在合適的位置上發揮自己的作用。
嘉佑六年,宋仁宗提拔司馬光到自己的身邊任「起居注」,但司馬光不樂意,他連上五道奏章,堅決請辭,理由是「實非所長」,但宋仁宗就是不鬆口。不久,宋仁宗又任命司馬光為起居舍人,同知諫院。諫院的工作很複雜也很重要,反正從皇帝到大臣,理論上都在他的監督之下。雖然司馬光忠厚老實不喜歡整人,但這個工作很符合他「不平則鳴」的性格。在諫院工作的五年間,司馬光上書170多道,忠實地履行著宋朝「守夜人」的職責。他始終遵循君子之道,敢於直諫,從不阿諛奉承;他舉忠斥奸,不摻雜一絲的個人私利。
宋仁宗喜歡看戲,尤其喜歡帶著些黃色韻味的女子相撲。嘉祐七年,宋仁宗趙禎率后妃、百官到宣德門看戲,看到半裸的女相撲士們激情表演時,文武百官樂不可支群情激昂,但司馬光很憂鬱,他甚至很憤怒。司馬光立即上書指責皇帝,做了與其身份很不相符的事。
蘇軾曾經給司馬光起了個外號,叫「司馬牛」,和「拗相公」王安石並駕齊驅,都是性格耿直見了棺材也不掉淚的主。他鍥而不捨地上書言事,直到自己的建議被採納為止。
2.司馬光的思想持證平穩,不喜歡冒險,表現在政治上,就是強烈反對王安石變法,他有一套和王安石的開源政策完全不同的政策,叫節流,意思是只要政府削減開支,國家就會強大起來,他的這個理論叫破屋理論!
和狂飆突進的王安石相比,司馬光是個持正平穩的人,這被後人視為宋代最大的保守派,其實這是歷史的誤解。司馬光不反對改革,但希望改革要平穩地進行。對於改革,他有一套著名的「破屋」理論。他認為「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則修之,非大壞不更造也」,因為「大壞而更改,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無,臣恐風雨之不庇也」。司馬光和王安石進行了曠日持久的辯論和拉鋸,但王安石是個雄辯的演說家,而司馬光在這方面實非王安石的對手。但司馬光有著與王安石一樣的執拗與耐力,反正這輩子和王安石幹上了。
司馬光與王安石所代表的保守派和改革派的鬥爭十分慘烈。先是王安石斗敗了司馬光為首的「舊黨」,舊黨一干人等全被貶往各地涼快去了,在全國雷厲風行地推行新法,最後,司馬光的舊黨戰勝了王安石的新黨,在遠離權力核心十多年之後,眾望所歸的司馬光出任宰相,將王安石的新法盡數廢除,活活把王安石給氣死。在王安石去世半年之後,司馬光感覺完成了歷史使命,溘然離世。
3.司馬光是司馬遷之後最偉大的歷史學家,他的資治通鑒,光輝而不朽!!
在王安石如日中天的時候,他很清楚自己的處境,就以退為進,請求辭職,自己躲到洛陽去。在洛陽的十五年,司馬光專心著述,編著了與司馬遷的《史記》雙星閃耀的《資治通鑒》。他在《進資治通鑒表》中說:「臣今筋骨癯瘁,目視昏近,齒牙無幾,神識衰耗,目前所謂旋踵而忘。臣之精力,盡於此書。」司馬光編書的條件實在艱苦,他買不起高宅大院,住的是低矮窄小的房子,夏天悶熱難耐,他請人在書房裡挖了一個大深坑,砌上磚,修成一間「地下室」,他就在這個冬暖夏涼的「空調房」里專心致志地埋頭編書。司馬光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將歷代執政的得失全部融進這部巨著之中,讓皇帝學習。宋神宗看了之後大加讚賞,說它「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賜書名為《資治通鑒》。司馬光的《資治通鑒》的著述意義己遠遠超過了他的本意,清代學者王鳴成說,「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遺產。
4.司馬光在私人生活上,就是個不近女色的不粘鍋,在政治上,是官員的模範,在道德上,是北宋的道德模範,是中國君子人格的典型代表!
《宋史》對他進行了高度的評價,「光孝友忠信,恭儉正直,居處有法,動作有禮」。司馬光一生信奉誠信為本,「自少至老,語未嘗妄」,意思是說,司馬光從小到大就沒說過謊話。司馬光讓管家去把他的一匹馬賣掉,特意叮囑管家要告訴買主,這匹馬在夏季會犯肺病。由此可知,司馬光是個標準的誠信君子。當時的人們很崇敬他,以至於有人幹了壞事,都會說,司馬光難道不知道嗎。可見司馬光在宋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多麼崇高。
司馬光不僅是個講究誠信的老實人,還是個心胸寬大的人,是個典型的宰相肚裡能撐船的君子。程頤評價司馬光說,他最大優點就是對人寬容,能受人話,不論你怎麼反駁,他都不發火。據說蘇東坡以司馬光為原型寫過一首詩:「君來坐樹下,飽食攜其餘。歸舍遺兒子,懷抱不可虛。」意思是吃好飯把剩飯剩菜打包帶走,一點都不浪費,可見司馬光是現代「光碟」行動的先驅。司馬光和王安石一樣,自律甚嚴,不近女色。司馬光和夫人始終未有子嗣,夫人很著急,大公無私地替司馬光物色年輕貌美的女子,希望司馬光能開花結果,但司馬光對此很不感冒,幾次不客氣地把美女趕走。司馬光的時間很寶貴,他沒時間思考下半身的事情,他的時間都花在了思考國家大事和編著《資治通鑒》上!
司馬光,山西夏縣涑水人,北宋著名史學家,文學家,政治家。
對司馬光的評價,我簡單用三件事說明。
一,司馬光砸缸。
司馬光砸缸是司馬光七歲時發生的小事,卻被記錄在了宋史裡面,原文如下。
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也。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瓮,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瓮破之,水迸,兒得活。——元末·阿魯圖《宋史》
司馬光砸缸是表述並不準確,應該叫「司馬光砸瓮」。瓮是小口的缸,這麼來看,即使達人來了也要砸瓮。小口的瓮怎麼把孩子救上來?不過這個孩子也真夠可以的,那麼小的口也能掉進去。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說明了司馬光在那個時代還是很受歡迎和好評的。
二,司馬光著史。
司馬遷寫《史記》,想要「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成一家之言」,於是寫出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與司馬遷不一樣,司馬光寫《資治通鑒》,單純就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政治思想。「臣常不自揆,欲刪削冗長,舉撮機要,專取關國家興衰,系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為編年一書,使先後有倫,精粗不雜。」
資治通鑒中,我們傳統上認為的千古一帝秦始皇,漢武帝,全部都是十惡不赦的暴君。尤其是對漢武帝出擊匈奴的態度,真是讓人懷疑他是不是匈奴的種。
三,司馬光的政治思想。
司馬光的政治思想,簡單說就是四個字「因循守舊」。
面對遼和西夏的進攻,司馬光一味求和,和平高於一切。
面對王安石的變法,司馬光一味反對,很多反對理由,讀起來讓人啼笑皆非。
面對北宋的熙河開邊,司馬光大肆攻擊主政的王安石和主將王韶,滅亡西夏的唯一機會就此錯過。
我是山西人,但對這個「亡宋首惡」司馬光,實在沒什麼好印象!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丹水秋風!
推薦閱讀:
※明代玉器的五個特點
※雲岡石窟,皇家風範的佛教石窟藝術寶庫
※400萬平方公里土地,因為這個原因,俄羅斯說不要就不要了
※爆笑鬼谷 | 善察的魯國大夫郈成子
※通鑒中國1000年【第二卷】37.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