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在二戰中一直「抱著」戰列艦不放?
並不是日本抱著不放,而是世界各國都把戰列艦當主力艦看待,甚至把航母看作次等主力艦,因為當時航空母艦有諸多局限性,缺點,比如夜戰可能性小 危險大,美國馬里亞納是7損失的飛行員大多是晚上降落的鍋,而且防禦差,(裝甲空母當我沒說),而戰列艦就能發揮作用了,二戰美國戰時也有一批新bb,義大利有維內托,英國也有新戰艦,法國讓巴爾甚至是戰後建成。真正讓戰列艦退出舞台的反而主要是導彈。
習慣的慣性使然,日本帝國海軍流派林立,最早從華盛頓海軍條約時期,日本海軍就存在條約派與非條約派,華盛頓海軍條約,進入30年代,世界航空力量發展迅速,又出現bb黨和CV派,日本海軍天天進行木火水金金刻苦訓練,研究新戰法,考慮如何一戰擊破美國海軍,獲得對馬式海戰勝利。逼迫美軍終戰,但是設想的九段擊,是通過96轟炸機炸彈魚雷以及潛艇與陽炎大風好雷擊,消耗美軍三成戰鬥力,在本土水域一戰定乾坤。當時的日美兩軍都視bb為終極決戰兵器,美國面對太平洋的桔色計劃,也是考慮bb決戰,可是美國外交部自恃國力強大,逼迫日本放棄77開始所有成果,並且斷油,沒想到鬼子狗急跳牆,要知道一次出征珍珠港,燒掉了聯合艦隊大半年的燃油計劃。珍珠港內美軍bb損失慘重,或沉或重創,太平洋艦隊被逼的採用重巡+航母+潛艇來抗擊日軍,因為沒有bb來對抗長門這些big7。後來馬來海戰日本海軍路基轟炸機,把英國遠東海軍主力,送去吃海鮮了。日本獲得好開局後,水雷戰bb黨將領指揮機動艦隊先敗珊瑚海,再敗中途島,開戰之初400名海軍精銳飛行員以及傑出的航空戰將領山口多聞也殉艦,與其說是自殺,不如是看不到希望。為日本的國軍殉葬了,損失完了,剩下的都是戰五渣,加上美軍強大製造力。打到最後聯合艦隊只剩下這些主力艦以及ba艦。捷一號的栗田健男,雖然突入萊特灣,但是進退失據,被冠以亞洲人的狂熱。
推薦閱讀:
※中國「麒麟級」常規潛艇戰力遠超俄「基洛級」潛艇嗎?
※印度甘當小白鼠 終於促成了俄軍主力戰機的誕生
※印巴海軍實力對比到底怎麼樣?
※CG圖 | 隱身版的殲15可能是什麼樣的?
※冷鋼Leatherneck戰鬥刀——我本非善類,生而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