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雄才大略的皇帝都比較胖,而瘦的皇帝往往昏聵無能?
一個皇帝是否昏庸,和其高矮胖瘦完全沒有關係。
大家可能從一些古代皇帝的畫像中潛意識的覺得雄才大略的皇帝都很胖。例如上面這個漢武大帝畫像,可以發現上面的漢武帝看起來很胖,比旁邊的下人胖了一圈對不對。但是實際上這不過是為了表現漢武帝身份的一種特殊的繪畫方法。所以漢武帝無論身材還是身高都比旁邊兩個僕人要看起來威武,這完全是為了體現漢武帝的身份的一種繪畫方法而已。歷史上的漢武帝未必就和畫像畫的那麼胖。
皇帝的高矮胖瘦和其是否是昏君沒有任何的關係。例如史書記載中的秦始皇,其身高挺拔,體重正常,並沒記載說他非常胖。還有唐太宗李世民,多次御駕親征,身先士卒。,如果他長得特別胖我覺得他是不敢親自上戰場的,行動起來也不靈活啊。我覺得,你有這個想法是受到了帝王畫像的影響。古代人和現代人審美不同,喜歡長得威猛高大的。為了體現帝王的威猛,即使帝王體格正常,往往在畫像時一般都會把帝王畫的特別的威猛,看起來很胖。而且,為了形成對比,往往身邊的僕人畫的很是低矮,看起來弱不禁風,瘦,這都只是為了體現帝王的威猛之風而已。實際上帝王們未必有底下的大臣,僕人長得威猛。
所以說,不存在雄才大略的皇帝都很胖,昏君都很瘦這種說法的。帝王是否昏庸,和其高矮胖瘦沒有一分錢的關係。
謝謝題主的邀請哈~~其實我們說,讀歷史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夠以史為鏡,用過去的經驗教訓在總結警示當代人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但是,反過來我們也可以用當代的一些生活習慣、問題現象去反推古代存在的一些問題,因為歷史總是有著驚人的相似性。
比如題主的這個問題,首先需要說明的一點就是,人的高矮胖瘦跟自己生命基因和生活習慣是有關係的,一個是先天的一個是後天環境的影響,這跟皇帝是否是雄才大略還是昏聵無能沒有本質上的聯繫。因為按照常理分析,如果一個皇帝具有非凡的雄才偉略的話,他必定是一個特別勤政、特別熱愛工作(就像我一樣,臘月28還堅持在工作崗位上)、憂心憂慮保證給員工發工資福利的好老闆,那麼他應該是這樣的:滿臉愁容、地中海式的髮型、身體微微發胖、滿眼都是我想多睡會兒(哈哈,有點過了哈)
話說回來,為什麼我們現在看到的皇帝形象大都比較發福,特別是在歷史上比較有作為的,比如千古一帝秦始皇,痛扁匈奴的漢武大帝,開創貞觀盛世的唐太宗等等。最直接的一個原因就是為了顯示自己地位顯赫、氣勢非凡,就像我們拍照的時候需要擺pose是一個道理,畫師們把當朝皇帝畫的壯一點也是由衷表達自己對這個繁榮時代的熱愛和對偉大統治者的歌頌。
遺傳因素也是會造成發胖的一鍾原因,就像我爸我媽的身體都不是太瘦的那種,自然我就長得比較寬鬆了,減肥對我來說是一輩子的事業!有調查表明,父母雙方體重正常的情況下,孩子肥胖的幾率只有10%;而父母的其中一方肥胖的話,幾率為30%~50%:而父母雙方都肥胖的話,孩子肥胖的幾率高達60%~80%。尤其是母親肥胖的情況下,孩子肥胖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發胖的第三個因素是生活過度驕奢安逸。皇帝是最高權力的集大成者,生活安逸,吃穿不愁。比如明朝的洪武大帝,他總說的一句話就是,如果每天有2個大餅吃,他就不會造反了。因此,明朝從朱元璋開始,吃的上面就是很隨意,從來不講究營養搭配,科學飲食。基本上皇帝喜歡吃什麼,就給做什麼,而且是什麼都吃,朱元璋就是典型的吃貨。他的人生哲言就是,能人首先得能吃。因此,明朝皇帝基本上屬於暴發戶一樣,胡吃海喝,最後都胖了。
缺少鍛煉,不注意運動。對於從來不怎麼運動的人(比如說我),開始走上運動之路來說是一種特別大的挑戰,我嘗試過跑步,但是三天都堅持不下來哈。我們知道,唐朝之前有多王朝都是漢人建立的,但是那時候尚武之風很盛,因此,皇帝喜歡到處打獵,到處征戰,運動量多了就能保持一個好身材。而像明朝皇帝基本上不出京城,還有些像萬曆皇帝、嘉靖皇帝,那基本上幾十年不上朝,別說運動了,走路都不想多走。所以明朝皇帝最瘦的屬永樂皇帝,他喜歡打仗,到處跑。但是他兒子朱高熾就不行了,簡直就是胖死的。
現在是一個看臉看顏值的時代,所以養成一種好的生活習慣,保持一個好的身體,對我們來說是最為重要的,畢竟身體才是發家致富的本錢啊~~
【覺得有道理,就關注一下咯】
謝謝邀請。但這個好像沒有這方面的數據。 俗話說,瘦瘦筋骨肉,瘦瘦能戰鬥。這麼看來這瘦子的力氣是用錯地方了? 哈哈,言歸正傳。 這樣,若是昏聵無能,那一定做不了開國之君。開國之君都是英明神武,龍行虎步。可見不是瘦猴子。一般中興之主同理。那麼,古代雄才大略的皇帝都比較胖,這半句基本上是對的。 亡國之君一定不是雄才大略。當然,一些孤兒幼子的小小皇帝也談不上昏聵無能。那麼是胖還是瘦? 中間那些比較稱職或比較不稱職的皇帝是胖是瘦? 應該是胖一點的多。 生在帝王家,你不長肉好失敗喲。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我覺得不能以偏概全,古代的皇帝為了彰顯最高權力的身份,一般都畫得雄偉高大,達到威震天下的效果。所以說好多皇帝都喜歡到泰山來封禪,象徵至高無上的權力地位!
歷史上雄才大略的皇帝還是挺多的!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第一個封建社會秦朝;漢武帝抗擊匈奴,收復河山,使西漢達到鼎盛;成吉思汗鐵木真建立大蒙古國征服中亞、東歐等地,好生了得等等。還有像李世民、楊廣、朱元璋等等都有雄才大志,他們胖不胖倒不好說,要說是的話只能說主要呆在宮裡好吃好喝,沒怎麼向外走動吧!
昏聵無能的皇帝那就太多了,有被奪權的、滅國的、毒死的等等。商紂王寵幸妲己亂殺忠臣滅國;宋徽宗是個好作家,但不是個好皇帝,導致了靖康之難;唐中宗李顯更是被他的皇后和女兒毒死等等,這些皇帝瘦的原因要麼貪戀女色,性生活太多,要麼就是吸毒,掏空了身子,一般三四十歲就仙逝了。
當然世上沒有什麼絕對的東西,雄才大略的不一定都是胖的,昏聵無能的都是瘦的,我也只是發表自己的觀點而已,大家都可以一起討論,這樣大家才能更進步,對吧!
心寬體胖,胸懷寬廣的皇帝一般是胖子,但沒有歷史資料可以證明所有雄才大略的皇帝都是胖子,只能從近代資料看,末代皇帝和老蔣是瘦的,他們是昏聵無能的,皇帝的胖和瘦與雄才大略有沒有必然的聯繫無法用幾個人來證明,這必須有詳細的統計資料來支持這個論點才行。
題主有這個困惑是正常的。首先,人們印象中,雄才大略之君王,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都是體態壯實豐滿。而那些碌碌無為之輩,如道光,咸豐,同治,再如南宋後期被蒙古欺負的那些皇帝,都是消瘦的。我想,這裡很大原因是和古代人的理解有關係,人們太習慣富態之美,尤其是男人,更尤其是帝王,瘦弱不堪的如何帶兵打仗,如何坐擁天下。所以後世在描述明君的時候,更傾向於胖化。
首先,我先說一個問題,你在生活里覺得一個胖子讓人感覺猥瑣還是一個瘦子感覺猥瑣?胖的人讓人感覺實在,丰神俊朗,瘦小的讓人感覺猥瑣奸詐。再一個雄才大略的一般都是開國的皇帝,一般都是馬上得天下,不壯實點怎麼能在戰爭里活下來?第三,一個國家的皇帝如果都瘦瘦的能讓人覺得他治下的百姓過得上好日子嗎?所以給皇帝畫畫的畫師一般都會給皇帝畫的胖一點
這個事情也不是絕對的,不能一概而論。在我印象中明朝以前的皇帝都偏胖,可能他們的伙食都太好了又不愛運動,再加上過去的人覺得胖點富態,有福,所以咱們看的畫像胖子多。清朝皇帝胖的少,他們都比較勤政,注重飲食又是馬上得的天下。所以,胖瘦和好壞無關。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