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若為何駐軍山頂?
我認為馬謖駐軍山頂也不是一點道理沒有。
當時諸葛亮命馬謖去率幾萬大軍守戰略要地街亭,並配備了副將王平,並且明確告訴馬謖要在大路紮營,當時馬謖也是答應的,可馬謖領兵到了街亭為什麼就變卦了呢?因為馬謖觀看了地勢後認為即使大軍全部安排在街亭大路也無法擋住魏軍的進攻,這可能是和馬謖以前沒單獨領兵作戰有關,當時馬謖接受任務時諸葛亮也不是說讓馬謖長期堅守街亭,而是固守待援,也就是說時間不會太長蜀軍主力就會趕到。在這種情況下,馬謖認為如果把主力全部放在大路上沒有防禦縱深,魏軍一旦發起強攻,很可能擋不住,所以馬謖決定把主力放山上易守難攻,讓王平率5000人守當街大路,相互策應,一旦王平擋不住魏軍進攻,他就可以率蜀軍居高臨下的殺下山支援王平,這個設想也是有點道理的,如果當時蜀軍主帥不是司馬懿,而是曹真,那馬謖就不會失街亭,馬謖一定能堅持到諸葛亮率蜀軍主力趕到,可魏軍主帥司馬懿是老狐狸,一眼就看出馬謖的用意,也看出了蜀軍的弱點,那就是山上缺水,破解的辦法就是不能讓蜀軍下山,所以司馬懿下令先鋒大將張頜率軍全力進攻當街紮營的王平,張頜是什麼人物啊,王平哪裡是他的對手,幾個衝鋒就被打垮了,隨即司馬懿下令圍山,這時馬謖敗局已定。
最後多說一句,馬謖失街亭諸葛亮是有責任的,諸葛亮明知道街亭是雙方誌在必奪的要地,而諸葛亮卻派出了從沒單獨領兵作戰的馬謖,而魏軍搶街亭卻是主力盡出,想想看馬謖怎麼會是司馬懿的對手呢。就算馬謖完全聽從諸葛亮建議,把主力全部放在街亭大路,那也擋不住張頜的鐵騎。
三國演義講馬謖不聽諸葛亮,駐軍山頂,其實是有根據的。馬謖自認為熟讀兵書,且跟隨諸葛亮多年,但是沒有真正的獨自帶過兵打過仗,特別想一鳴驚人,立下戰功。
正是這種思想,馬謖想在街亭取得大的戰果,因此,將軍隊駐紮在山頂,想等敵人來攻,以地利的優勢,自高臨下進行衝擊,置之死地而後生,起到以一當十的效果,這從兵書上來說沒有大的問題。
但是馬謖卻沒有考慮到,北方的山不同於南方的山,孤山矗立沒有水源,魏兵一旦把山包圍切斷水源,山頂的軍隊就會因缺水斷糧陷入絕境;另外,因為此山是孤山,魏兵一旦用大量的部隊包圍,從山上看密密麻麻的一大片,如此多的敵人,從心裡上蜀軍已經畏懼,這種情況跟項羽的破釜沉舟完全不一樣。
馬謖沒有根據實際情況而駐軍山頂,把軍隊置之死地,最終導致失敗。
馬謖在山頂安營紮寨,其實也沒錯,憑藉山高坡陡,地勢險要,在山頂上便於觀察敵情,居高臨下可給敵方造成震懾,若敵軍攻山,除自身的兵器外還可以就地取材,以亂石或滾石打擊敵人,效果應該非常明顯,但不利因素就後勤保障難,糧草輜重能運到山頂的量非常有限,特別是兵馬飲水問題保障不易。也許馬謖當時想到的是在高高在上山頂上紮營,敵方看到會望而生畏,知難而退軍,哪知道司馬懿非等閑之輩,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採取圍而不打,切斷水源等後勤保障,無吃無喝軍心就會動搖,不攻自破。其實街停失守未必責任都馬謖一個人身上,從一個側面說明蜀國後繼乏人,氣數已盡,諸葛亮已經年邁胸中的韜略已經江郎才盡,揮淚斬馬謖也就是找一個替罪羊來承擔責任罷了,給自己一個台階下。
(一)
謝邀。馬謖駐軍山頂,是因為他缺乏實戰經驗,只知道按兵法條文"居高臨下,勢如破竹"辦,結果吃了大敗仗。
當時蜀軍在隴西一帶作戰,取得了一些戰績。曹操派大將張郃來征戰。需一將帶兵,在街亭擋住張郃。馬謖堅決請戰,又立下軍令狀,所以諸葛亮派遣了他去守街亭。
街亭是險要之地,關係蜀軍糧道。非文武兼備者不能當之。諸葛亮所以派馬謖,是因為此前馬謖一直以精通兵法聞名,而且在南征孟獲時,曾建議"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為諸葛亮採納,七擒七縱,得收全功。諸葛亮一直很器重他,把他帶在身邊,參贊軍機。此次守街亭,諸葛亮諄諄告誡他,要當路立柵壘,以阻魏軍,並派了有經驗的戰將王平輔佐他。
馬謖沒有按諸葛亮的指示辦,也粗暴地拒絕了王平的正確建議,當路下柵,卻將主力駐紮在一座孤山之上,想"居高臨下",擊敗魏軍。結果,被魏軍圍在山上,斷了水道,引得軍心大亂,徹底敗北。蜀軍因此而陷入危機,不得不全線撤退。
諸葛亮一生謹慎,卻在用馬謖守街亭上犯了一個大失誤。而馬謖繼戰國的趙括之後,成了歷史上又一個紙上談兵的典型
馬謖,字幼常。馬氏五常之一。諸葛亮征南中,馬謖獻策:兵戰為下,攻心為上。遂有諸葛亮七擒孟獲以服其心。南中永不再反。 一出祁山時,馬謖為參軍。從過往看,馬謖一直做為高參在諸葛亮身邊效力。這樣一個人才,若經實戰磨鍊,儒將可期。 司馬懿臨危受命挂帥出征,用的是名將,走的是奇兵。叫出其不意。可是,諸葛亮更厲害。 預料之中。於是安排馬謖加王平守街亭。 可是,街亭,五路總口,無城無寨,無險可居。什麼是守?怎麼個守法? 實際上,諸葛亮司馬懿對對方的戰法都清楚。司馬懿一出山,諸葛亮知孟達必死,下一步必取街亭。街亭若失,只有退兵,前功盡棄;而司馬懿料定諸葛亮由斜谷取郿城,若得郿城,長安可破。這就明白了。各打各的,就看誰的偏師能扛得住。 所以,街亭的守是死守。守的時間取決於郿城。 怎麼守?當要道結寨據守。 這個任務,我認為王平最合適。 王平當道,高翔護後,魏延總合。街亭一路有的打。 馬謖主動請戰,立軍令狀。以全家性命做擔保。 諸葛亮知馬謖絕抗不住司馬懿大軍。 奈何? 看後面長史楊儀自請替回馬謖。可見諸葛亮身邊的文人比較膨脹。看諸葛亮文人統兵,以為自己也不差。 以兩萬五對二十五萬,主動跑上一孤山等著別人來攻,玩居高臨下勢如破竹。愚蠢!何況是對戰司馬懿。 以關公之勇,當年被困於土山也是幾番衝突不出。可見文人是容易虛妄不切實際的。
推薦閱讀:
※小說《金瓶梅》的命名是根據小說中三位女主角的名字而來,這三位女主角分別是?
※落落乾坤一布衣,如何對對聯?
※用紅花陳醋泡腳腳庠是怎麼回事?
※上聯:千山萬水,歸程急。如何對下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