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的根源是什麼?


當一隻玻璃杯中裝滿牛奶的時候,我們會說「這是牛奶」;當改裝菜油的時候,我們會說「這是菜油」。只有當杯子空置時,我們才看到杯子,說「這是一隻杯子」。

同樣,當我們心中裝滿學問、財富、權勢與成就的時候,就已經不是自己了。往往是擁有了一切,卻不能擁有自己;找到了一切,卻沒有找到自己。

我是誰?這是人類永恆的困惑。

因為大多數人最在乎、最關注的就是這個「我」。我們的整個生活,基本上都是以自我為中心而建立。但我們是否想過:究竟什麼代表著我?僅僅是眼前這個會說會動、會哭會笑的身體嗎?

你可能不是你所了解的「你」

3年前是我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因為我擁有了我所渴望的一切。但腦海里仍然有個聲音對我說「我需要更多才能快樂」。

越是審視自身的痛苦,我就越看到同樣的痛苦也困擾著我身邊的每一個人。比如,我們不願意排隊,我們對孩子沒有耐心等,就好像我們以為未來的某一天自己會坐享其成。

我是做研究科學的,所以我想用科學去讀懂人類受苦的根源,但這徹底顛覆了我對現代科學所了解的一切。更重要的是,他改變了我對「人」的理解和活著的意義。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這個理論,這可能非常難以置信,所以接下來,你可以批評但也請你保持一顆開明的心。因為你很有可能不是你所了解的那個「人」。

我是誰?

我是誰,我是一個人,今年33歲?

如果用顯微鏡觀察身體的某一個部位,你會看到微妙的細胞。你的身體是由50萬億個細胞組成的。

如果再拿個更高倍的顯微鏡來觀察這些細胞,你會看到大約20萬億個的原子。也就是說,你的血肉之軀其實是由很多很多個原子所構成。

這時你若再近距離的繼續觀察這些小到不行的原子,你會發現原子會逐漸的消失,所剩下的只有飄忽不定的能量。

137億年前,大爆炸發生時宇宙中曾經所存在的一切,僅為這些極小的、未分化的、純粹的能量,我們就是能量,人的身體就是一個複雜的能量格局。

我站在這裡一動不動,但你觀察我身體的任何一部分,我正在以光的速度移動,並且我與宇宙同時存在。

那問題是我明白這個概念,但我們為什麼感受不到?為什麼一直以來我們如此確定自己是個人,而從未感覺自己是能量?能量聽起來多厲害!

我為什麼感受不到真實的自己?

我認為感覺不到真實的自己的原因,在於我們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人類層次的一些瑣事上,以至於忽略了一直潛藏在內心深處的力量。

一起來看看我們是怎麼分心的,現在花5分鐘去想想你明天要做什麼。

「5分鐘……」

好了,你剛剛所做的,據人類所知全宇宙還沒有其他生物可以做到。

你剛才在腦袋裡創造了一個虛擬現實,並對現實中還沒有發生的未來做了預測。

這種假設的能力,當你用幾種有可能發生的現實做比較時,你也在規劃著未來,大到農業的發展,小到你的退休。

這改變了地球上的一切,這估計也是人類進化史上繼直立行走之後的最重要的里程碑。

接下來再做一個小測試,現在試著花10秒鐘什麼都不想。

「10秒鐘……」

有人可以堅持嗎?我大概堅持了兩秒,剩下的時間我一直在想「怎麼才能什麼都不想」。

這意味著人類的進化給予了我們這份特別的、卻又無法掌控的能力,但你要知道沒有任何其他的生物有假設的能力。並且這個進化來的超能力也是有副作用的,就彷彿全宇宙都在你腦子裡卻由不得你來支配。

當你無法控制你腦子裡想什麼,你被迫創造了這些均有可能發生的現實。

你不停地拿這些可能性與現狀做對比,試圖計算出下一步怎麼走,但這同時也成為了人類痛苦的根源。

比如後悔過去或者擔憂未來,這些都是人類才會感受的。

有沒有根除這痛苦的可能?

我在想有沒有根除這痛苦的可能,但這只是痛苦來源的一個小清單。

為了搞懂是否有根除痛苦的可能,我們需要用科學實驗來了解自己,我們必須摘下有色眼鏡,毫無批判的去審視我們所有層面的經歷,但這也非常難。因為我們在生活中投入了太多太複雜的情感。

有些人能理會當你在電影院全身心的沉浸其中幾分鐘過後,你完全忘記了自己在看電影,直到影片結束,耀眼的燈光把你打回現實,你仍然有些神魂分離。

但要我們站在另外一個角度去觀看自己主演的「電影生活」,就越發的難上加難。

下面有一個實驗,只能讓你初嘗到一個需要經年累月才能理解的意義。

第一個實驗是關於視覺的。

我們在物理中發現所有的光都是來自於電磁場的震動,光的本質沒有任何顏色,只有頻率上的變化。

但當光反射到你的眼睛中,再傳輸到你的大腦,這時大腦創造了主觀的顏色。

這意味著你所看到的身穿紅色衣服的我,這個紅色僅存在於你的大腦中,你所看見的整個畫面僅發生在你的腦海里。

就像你意識在播放電影,而如果你把注意力從我身上移開,你會開始注意到你自己,那個正在你的大腦里看著我的你自己。

第二個實驗。

接下來在你大腦里默念這句話兩遍:「我能聽到我的腦海里正在讀句子的聲音。」

是不是很詭異?

之所以詭異是因為你從這個微妙的角度能夠客觀的觀察到你的思維。你實際聽到的是自己在腦袋裡給自己的想法配的音。

試著想一下,接下來的數千個小時,如果我繼續這個實驗,我會儘可能、客觀的觀察我的思想、情緒和觀念,甚至我的大腦對時間和空間的認知。

越是把注意力從我的思想觀念上轉移開,我越更多的意識到另外一個自己正在暗中觀察著自己。

最終我或許可以把注意力從一層又一層的想法、認知、身體和感官中抽出來,剩下的只有毫無感知的意識,直到什麼都不剩。

我看到了那些擺在眼前曾經屬於我的標籤並不是我。唯一剩下的只有這種存在的感覺。

我存在,只是一種存在感。

我發現在這時「我」的定義已超越了意識可理解的範疇。

「我」到底是什麼?雖然令人難以理解,但它無時無刻不與我們同在。

「我」即是宇宙的根源,「我」潛藏於我們生命中的每一瞬間,就像魚兒可能永遠不知道自己游在水中,我們可能永遠都察覺不到已被層層包裹住的「真實的自己」。

「我」即是空,它完全沒有任何的實質性,但當我親身經歷過它之後,才會有可能意識到或許我不是個「有意識」的「人」,或許我是一個「化成人形的意識」。

當我看到這空空如也的「我」,既沒有故事,也沒有形態,甚至連時間、空間的概念也沒有,我們其實對此再熟悉不過了。

137億年前,宇宙中只有未分化的純粹的能量,或許我們會意識到,你我就是那個能量,從始至終我們一直都是並且永遠都會是能量。

所有痛苦的根源

愛因斯坦曾說過:「思想總是被意識的幻覺折磨。」

這種幻覺讓你覺得你是個獨立的人,但實際上你是無處不在的、無時無刻不在運作的能量。

就像海洋是由流動的水組成,我們可以命名海洋的一片為海浪,但這也使我們產生錯覺,認為這一片海浪是脫離海洋的個體,但這一片海浪並不在大海之中,這一片海浪就是大海。

同樣我們或許不是海浪,而是整片海洋,這樣我們能直觀的理解,我們都是不可分割的能量。

這種領悟是無法用語言解釋的,因為是它創造的語言,你只能去體會它。

幾千年來,人們試圖為其命名,有人叫他「靈性開悟」。

據我所知,大約在2500年前,已有人類開始意識到我們的本質是能量。從此以後,所有開悟的人都在說:「靈性的開悟會終結人類的痛苦!」

毋庸置疑這將結束人類的痛苦。

所有的痛苦都源於個體與整體分離的幻覺,幻覺讓你覺得你是一個為生存而掙扎的人,幻覺讓你相信你身體里兆億的原子只是肉體。

然而如果我意識到我是能量,我的身心只是能量所塑造的短暫的幻影,我將欣然地接受死亡,我的心智即是幻想,因為真實的我將永遠是能量而已。

如果我這樣思考,那個在我腦海里操控我的聲音變得蒼白無力,從今以後我再也不用被那個聲音所控制,人生繼而變成了一場精彩的遊戲。

我們小時候都有過類似的經歷,但你可能記不清了,多年前或許在某個海灣,當我們建造沙灘城堡時,整個世界都不復存在了。

因為當初的我們心無雜念,我們甚至沒學會如何計劃,所以唯一重要的一刻就是現在。

我認為這種領悟是如此的至關重要,以至於所有的宗教都在試圖告訴我們它的重要性,如果這真的能夠終結人類心理上所遭的罪,這將是科學史上最偉大的成就。

從冥想了數千個小時的出家人的腦電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異常明顯的變化,上萬億連在一起的神經元結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隨著大腦中樞神經量化的、客觀的變化,他們形容自己有一種無二無別、無窮無盡、混為一體的感覺,在我聽來這像是他們直觀地體驗了作為能量的本質。

如何改變人類大腦的結構,才能使人明白他們實際上是能量?我們仍不知道還要多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使人類徹底醒悟。或許在有生之年我們可以結束人類的一切苦難,這會是怎麼樣的一個世界?

如果世上每一個人都能感到人與人心連心的完整,當你不再為自身而掙扎,你人生的著重點即會改變。

因為你會覺得全世界就是你自身,你會把別人的痛苦當作自身的痛苦,繼而想去幫助他們。

一個真正想去造福世界的人,當他們把眾人的利益放在首位,那意味著要犧牲自己。有多少人現在能夠做到?

如果全世界70億人都這樣做呢?也許阻礙我們解決所有問題的根源在於自己是脫離於世界的個體,是做出改變的時候了。

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都是一個整體。

在佛經上,寫得非常清楚:「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

也就是說,眾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根本,誰離開眾生,誰就永遠不可能成功,就猶如一棵樹一樣,根深才葉茂,如果根不深扎大地,大樹就會慢慢死掉。

所以,我們會看到一個越是成功的人或者團體,他服務的人就越多,就像阿里巴巴服務了那麼多人,利益了那麼多人。

當我們覺察到一體感以後,該怎麼做呢?就應該把全部的注意力轉向利他,而不是利己,因為利他是自利的基礎,沒有利他,自己也完全無法自利。

因為本來就是一體,所以就該多想幫助他人、幫助社會、幫助國家、幫助世界,最後我們會發現,其實最後受益最大的還是我們自己。原來幫助他人,就是幫助我們自己。


對絕大多數正常人(相對於天生缺陷等)來講,痛苦的根源是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以及彌補這種差距的深深的無力感。人與人之間的確實存在差距的例子很多,比如:我沒有別人長得好看,我不如人家有錢,我的工作沒有別人好,我一個女朋友都沒有,人家卻好幾個等等。而且,最重要的是這種差距很難短時間或者純粹靠堅持或努力就能彌補的。比如你也許努力勤奮了一輩子,也沒人家王思聰有錢。

知道了痛苦的根源,那麼我們怎麼減少痛苦呢?我認為可以嘗試以下幾點:

第一,知足常樂。中國有一句古話叫作「欲壑難平」。擁有權力、金錢、美女,是很多人一生的追求。面對自己的慾望,如果不懂得適可而止,人就會變得過分貪婪。過分的貪婪會讓人迷失自己,陷入困境,無可自拔。少一些慾望,多一些滿足,你會發現快樂其實很簡單。

第二,不斷精進,做更好的自己。少做橫向(他人)比較,多做縱向(自己)比較。和劉德華、梁朝偉比帥,我覺得大多數人會輸的一塌糊塗。但是你可以和自己比一下,今年的你是不是比去年體型更好,更會穿著打扮,更有氣質?也許現在的你還是一個職場的小白,明年可不可以獨當一面?

第三,世界那麼大,你要去看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個人經歷的多了,就會變得淡然。初次失戀,你可能痛不欲生;二次失戀,你可能茶飯不思。等你第七、八次失戀的時候估計就會一笑而過,該幹嘛就幹嘛了。

(圖片侵刪)


痛苦的根源是想問題、想的問題。一個是問題,沒有問題就省心了,不用考慮、處理、解決問題、無事一身輕。但這是不可能、不現實,實際上大大小小的問題經常閃現在眼中、跳躍在腦海中,躲不開逃不脫,只能是開啟另一把匙鑰——想。想有兩面性,其一想的是亊情壞的一面,越想越蹩氣、越糟糕、越窩囊、越沒勁,使人的鬥志消沉、沒底氣;其二想的是正面,則提氣、提神、打腰,使自己鼓足勁、鉚足了力,正對問題、困難,積極尋找、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方式,有可能問題迎刃而解。痛苦的根源是問題,處理的方法是正確的想、積極的想,把問題解決了,痛苦的根也可拔掉。參加議論。


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有人只喜歡吃甜,不喜歡吃酸苦辣咸,長期拒絕它們,越拒絕越痛苦,享受痛苦才不痛苦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0a0ab8367b270ca22150a779687de300", "vname": "", "vid": "v02016bd0000bd1fd56lg9jt2h733ue0", "thumb_width": 360,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23.536, "h": 854, "subjective_score": 0, "w": 480, "file_size": 644045}, "ultra": {"duration": 23.536, "h": 1024, "subjective_score": 0, "w": 576, "file_size": 1020922}, "normal": {"duration": 23.536, "h": 640, "subjective_score": 0, "w": 360, "file_size": 451812}}, "src_thumb_uri": "972d000d74a2469693f9",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9765000bc93c7d495524", "vu": "v02016bd0000bd1fd56lg9jt2h733ue0", "duration": 23.536, "thumb_url": "9765000bc93c7d495524", "thumb_uri": "9765000bc93c7d495524", "md5": "0a0ab8367b270ca22150a779687de300"} --}


痛苦是一種感覺、是一種心理反應、是人生最重要的知覺之一,沒有痛苦就沒有歡樂,沒有痛苦也沒有幸福,有了痛苦的感覺,人生才是豐滿的,才是真實的人生!柏拉圖認為,貪婪是最真實的貧窮,滿足是最真實的財富。不少人為過上好日子,所採取的手段是拚命的賺錢、拚命的工作、拚命的消費來滿足、追趕自己增長得那麼快、那麼主觀的慾望的需要,而不是自己實際生活上的需要。我覺得痛苦的根源主要來自欲求的不滿足,來自私利的膨脹、來自對未來生活的奢望太高了,所謂知足者常樂,所謂無欲則剛,所謂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就是說得這個道理。

其次,佛法告訴我們,人一切痛苦的根源在於內心對世界錯誤的認知,並由此產生的種種迷茫的行為。要想從根本上解脫痛苦,就要不斷糾正片面乃至錯誤的認知。思維決定了語言和行為,善良的語言和慈善的行為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快樂,惡毒的語言和破壞的行為會給他人帶來痛苦。當一個人的起心動念都以一種利益別人的心、讓身邊人快樂的心去做的時候,這個人的種種內心的種種計較、分別、執著也就放鬆下來了,這個人就可以自在、快樂、歡喜地面去對生活。

人類痛苦的根源是什麼?《聖經》用亞當和夏娃的故事說明它來自智慧,引申為思考,這和叔本華與尼採的意志是痛苦的根源如出一轍;而我們的思想家卻沒有這樣的困惑,煩了,乏了,他們可以超脫塵世,心靜無為,四大皆空,積極入世的則志在天下,以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試問這種心態又怎麼會痛苦呢?

除了慾望的因素以外,人生的痛苦還來自身體的損傷,來自親人的別離,來自自然災害,來自不可預計的種種對自己、對家庭、對自己所愛的人、所關心的人的種種侵害、損傷,有些是無法抗拒的,並不是由內心的欲求不達所造成的。


痛苦源於不滿足,想要的得不到就會痛苦!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痛苦,主要還是因為不滿足。比如說當你看到別人比你生活的富裕的時候,你會因為自己過得不如他而心生苦楚;當你深愛的女人對你不理不睬的時候,你會因為得不到回應而痛苦;當你飽經風霜依舊一無所成的時候,你會因為飽受挫折而痛苦。諸如此類的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沒有得到想要的得到的,心裡有落差於是痛苦就產生了。

痛苦源於執著,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一段已經沒有結果的愛情,如果自己還一直念念不忘、苦苦糾纏。不僅於事無補,還會換來成噸的痛苦,再美的花瓶打碎了也只有扔掉的份。該爭取的一定要努力爭取,但若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便是執著,也給自己種下了苦果。

痛苦源於奢望!

奢望就是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比如天天買彩票希望能中500萬,不能否認確實有中的但是幸運兒少之又少;不努力的付出就想獲得事業的成功,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所以說,只有拿得起放得下,腳踏實地地走才會減少痛苦!


跪舔,是你一切痛苦的根源。

?

1.不要過度付出,慢慢來。

有個私教學員向我諮詢了一個事情。

最近,他深深地愛上了一個姑娘,姑娘也知道男孩喜歡自己,也會和男孩聊天。

但不知為何,兩人的關係始終不能更近一步,只能做那種熟悉的普通朋友關係。

學員和女孩有一群共同的朋友,有一次大家在一個微信群里商量晚上一起打麻將。

大家就讓這個女孩,叫上這個學員。

於是女孩就發了一條微信問學員:「我們晚上在XX打麻將,你來嗎?」學員看到微信之後立刻說:「好的,晚上見。」

六七點的時候,兩個人還在聊微信,這時快要到他們約定見面的時間了,女神聊著聊著隨口說了句:「外面雨好大。」

男主立刻回復:「我去接你吧。」可是女神馬上拒絕:「不用了。」然後女孩就不說話了。

沒多久,女孩就在群里發了一條消息說,自己加班,晚上不去打牌了。學員也就沒能見到他的真命天女。

這個事情中,男孩至少犯了兩個錯誤。

第一,當女孩發微信問男孩去不去的時候,男孩應當抓住這個機會與女孩互動一下。

例如,男主可以說:「你怎麼來約我了,那你去嗎。」或者「你去嗎?你去我就去。」

這樣調侃一下,可以增加兩個人之間有趣的互動。立刻答應,就失去了一次交流的機會,也顯得太唯命是從了。

第二個錯誤是,當女孩說:「外面雨好大」男孩直接提出去接女孩,結果碰了一鼻子灰。

當女孩與你還只是普通朋友關係的時候,如果她隨口說遇到了麻煩,男孩反而不該顯得太過積極。

只有當女孩既有麻煩的狀態表達,也有麻煩的感受表達的時候,男生才應該去主動關心。

舉個例子,當女生說,雨好大,今天出門真是太不容易了,想想真頭疼。這時男生就可以主動一點。

如果一個女孩對你還沒有太多的好感,那麼她就還不確定你們將來的關係會是一個什麼走向。

這時過於積極主動,會讓女孩內心感到太多壓力,因為這是一種在好感不足時,強行拉近關係的越級行為。

在實際生活中,我總會看到一些男孩在追求女孩的時候,把自己的姿態放得很低,對女孩總是有求必應。

這太傻了。

有些男孩,甚至在女孩沒有提出什麼要求時,還會主動去做很多所謂貼心的事情,以求打動女孩。

這更傻。

只要女孩剛剛流露出一點興趣,男孩就會覺得自己應該表現一下,於是就立刻關心體貼無微不至。

這就傻到家了。

如果女孩表現出拒絕的時候,男生還會信誓旦旦地說,我喜歡你,所以心甘情願,對你不求回報。

這已經傻到無可救藥了。

如果你境界高尚,為什麼不多去思考怎樣孝敬父母,而偏偏只為女神鞍前馬後呢?

標榜不求回報,實際上是希望通過自己超支付出,徹底打動女神,直接得最好的回報:女神做自己的女朋友。

但是這種幼稚的想法,違反了男女交往應該一步一步升級關係的自然規律,所以最難成功。

這會造成交往過程中,很多男孩在不計代價的付出後,只會得到心酸的結果,而女孩卻愛搭不理。

可能有些人會說,追求不就是有追有求嗎?想讓人家做自己的女朋友,自然要有所付出。

其實,這種對「付出」的認識是所有艱難的來源。

我已經說過很多次,戀愛的本質在於相互吸引,而吸引則是來源於美好感覺引發的情緒共鳴。

想要獲得女孩的好感,並不等於一定要通過提供服務,來賺取女孩的好感。

請記住,你的服務,只會得到顧客式的感謝,而不是兩性間的喜愛。

那些成功的追求者,女孩對他們本神就欣賞和有好感,在此基礎上,女孩才會被他們的關心打動。

所以,付出的最大作用,應該是增加自己的吸引力,營造良好的交流氛圍。

絕不是對女孩言聽計從,不求回報的付出。

你單方面付出的越多,你和她的關係就越不平等,在一起的可能性也就無限趨近於零。

從另一個角度說,即便是單身,也比加入一段不平等的關係更好,因為它的壞處實在太多。

接下來,讓我來一條一條列舉。

02.關係不平等的三大危害。

第一,單方面的付出,極其不利於男人形象的建立。

追女孩的過程,本質上就是一個向女性展示自己的過程。

女人都希望自己的伴侶是一個能夠依靠、獨當一面的男子漢。這樣的男人往往個性鮮明、非常自信,而且特別有主見。

如果你不顧分寸、大獻殷勤,凡事皆以女孩的心情為政治正確,給女孩的感覺就會剛好相反。

女孩習慣性的依靠一個男人,如果男人的地位始終比女孩低,那麼女孩就很難產生可依賴感的感覺。

第二,這會給女孩很大壓力,讓她想要逃離。

一個正常的女孩,接受男孩的付出越多,內心的負疚感就會越強,因為中國是個人情社會,拿了是要還的。

正因為這個原因,當女孩對你的好感不足,她就不可能因為你對自己好,就還給你想要的那個結果。

為了尋求心理平衡,她會越發的看輕你,並且主動減少和你的交往,以方便從心理上賴掉這筆人情債。

第三,太過被動,不利於推動兩人關係的發展。

作為被追求的一方,女孩很少主動會推進關係。

如果你總是唯女孩馬首是瞻,在條件滿足的時候,卻不主動提要求,主動升級關係,時間一長,女孩就會認為你不夠喜歡自己。

所以,她對你的好感,反而會大大降低。

無論是建立良好形象吸引女孩,還是有效推動兩人關係發展,平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在真實世界中,追求者與被追求者的關係,的確會有些不平等的,因為被追求者,會默認自己的地位比對方高。

所以,這時就需要你在交往中,主動通過一些方法來調整兩人之間的平等感。

03.絕不當太監,四個創造平等的手段。

一,追女孩,忌諱做出超越現有關係的付出。也忌諱在付出之後,要求女孩立刻回報。

必須在機會合適的時候,再要求,這個分寸需要把握好。

比如說,當女孩接受你的一些付出,並且她也知道你喜歡她時,你就可以在氣氛良好時,做一些曖昧的舉動。

比如拉手摟腰。

這可以把你們的關係變得更加親密,女孩也會覺得你這個舉動特別有男人味。

至於她是否立即接受,這根本不重要,因為提出這個要求,是一個男人本身就應該做的。

記住,在自己有把握的地方,一定要敢于堅持自己的思想和行動,出現分歧時,絕不要盲從女孩。

第二,及時制裁女孩。

如果你的付出,一直沒有得到女孩合適的反饋,那麼你及時止損,甚至表達一些不良感受。

你應該讓女孩明白,你不可能一直永遠無條件對她好。

第三:用基本常識約束自己。

為女孩付出之前,應該先用社交的常識來衡量一下,看看在同樣的情況下,如果是其他朋友,你會不會也這樣做。

如果不會,那就說明你的行為越界了。

第四:學會拒絕一些要求。

很多女孩子,會在你開始追求她時,默認你應當對她好,默認你應當把她當做你生活中的太陽。

這是危險的,因為她可能會提出一些要求,而這些要求超越你們現有的關係。

在她提出你們這樣的要求時,你應該有選擇性的拒絕她,把你的地位往上拉。

比如她讓你幫她搬家,或者問你結一筆不大不小的錢,你應該在考察了你當前的關係之後,再做選擇。

在一些無傷大雅的事情,你也可以適當拒絕。

比如聊天時,你和女孩開個了玩笑,但女孩沒聽懂,問你為什麼,這時你就可以調侃她一下:

「沒明白?算了,留個懸念,下次再告訴你。」

這比你一五一十的解釋要好的多,從聊天的氛圍和情緒上,可以把你較低的地位給拉回來。

當然,堅持己見,或是提出要求、制裁拒絕,都需要輔以自然的表達方式別讓女孩覺得沒面子。

可以低姿態,但理性上不能讓步,軟中帶點兒硬,如果再加點幽默調侃,那就完美之極。

各位謹記,一味的付出,絕不會得到女孩同等的欣賞和尊重,男人必須要有個男人的樣子。

如果她是個娘娘,你怎能是個低頭允諾的太監?

要做,就做個軟硬兼施的皇帝。

公眾號【老司機戀愛學堂】


人生痛苦的根源在於投射出這個世界的那個心靈是不圓滿的,不圓滿的心靈不可能投射出圓滿的境遇,同時我們還把自己投射出來的夢境當真,所以陷入了這種二元世界的痛苦當中,就好比一條河流源頭的水是被污染的,那麼支流的水必定不清澈。

從二元世界來講,痛苦的原因有很多,那佛家講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我們在這個夢幻泡影當中每天都經歷這些,恰恰我們還把這個世界當真,所以會痛苦,從源頭來講就是我們的心靈以為有了分裂,沒有了愛,加上我們把這個幻象當真,所以痛苦是無所避免,那如何才能解除這種痛苦呢?

最好的辦法就是去修復我們那個不圓滿心靈,當你的內在是圓滿的,是出於愛的,開心的,喜悅的,平安的狀態時,那你外在必定是圓滿的,那時你就擁有無窮的智慧和創造了,一切在你看來都毫不費力。


世上萬千事,但歸於心不過是喜怒哀樂。

當面對不公,逆境,困境,災難等等,決定自己痛苦的還是自己的心。所以修養自己的心是關鍵。有一句話是「養心莫善於清心寡欲」。所以說,一種痛苦的根源是,慾望太多了。

《素書》里講,「苦莫苦於多願」。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生的痛苦莫過於,希望,願望太多。所以這句話告訴我們,人做事不要過於注重結果,不要希望太多,苛求太多。

牢記一句話「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認為所有痛苦的根源都是來自於與生俱來的七情六慾,正是這些追求沒有止境的情慾在促進社會發展進步的同時,使人類在所追求的過程中有了滿足的愜意和失望的痛苦。在努力攀登財富的巔峰,享受財富帶來的安逸舒適的同時,卻又時時受著念想更多財富和更安逸舒適的煎熬,特別是被那些超過自己,已經在享受更安逸舒適生活引起的嫉妒心的折磨而痛苦難耐。

在坐擁嬌妻美妾的一些成功者心理,由於相對財富和能力的強大,無視弱者的饑渴,仍然不滿足,繼續為得到更多的美色絞盡腦汁,試圖無止境地收歸房中。總之,所有痛苦的根源都是來自於本身內心永無止境的慾望,雖然這種慾望是促進社會進步發展的動力,但這種慾望卻時時刻刻折磨著人類的內心,使人類內心一直翻滾著波濤,難以平靜下來。


推薦閱讀:

你有沒有一個你沒去過,但總是魂牽夢繞的地方?
鄰居不能生育,夫妻婚後抱養了一個孩子,還辭職去了外地工作,是什麼心理?
夢想等同於慾望嗎?
如何改變自己的的討好型人格?

TAG:人生 | 社會 | 心理 | 生活 | 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