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曾經感動過你的唐詩詩句,原因是什麼?


我們背過很多唐詩,忘了很多該忘記的,腦洞里也裝了很多忘不掉的。一生總會有那麼幾首讓你感動的詩句,農曆的新年將至、大家又要團圓、又要嗨起來。觸景生情,無論悲喜如何,無論前途如何,無論貧賤如何,除了關於「酒」的唐詩,中國的酒能於飲時解千愁、忘生死、平身份,沒有更感動了。

那麼,李白寫的《將進酒》無疑是最適合的,豪氣、浪漫又爽口,真真的棒!喝酒能吟幾句,讓你感動的不行!

將進酒(唐.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唐朝流行的是詩歌,如果詩歌也稱得上當時的段子的話,李白這首《將進酒》就是充滿金句的段子啊,幾乎可以說每一句都很有名。

一個短短的喝酒詩,竟然寫出人生、悲歡、歷史、抱負、情義來。信不信,你讀一下,就來感覺!不僅僅只是談酒,而且相當的勵志,有故事的人再讀一次都能淚崩!

《將進酒》翻譯的白話文(雖然覺得很多餘,但是不見得不必要)

你沒看到黃河之水從天上奔騰而來嗎?它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再也沒有回來。

你沒看到年邁的父母,對著明鏡感嘆自己的白髮嗎?年輕時候的滿頭青絲已是雪白一片。 

人生得意的時候應當縱情歡樂,不要讓這金杯沒有盛滿酒,空空地對著一輪明月。

每個人生下來就必定有其用處,黃金千兩一揮而盡還能夠再賺來。

我們烹羊宰牛盡情的尋歡作樂,一次痛飲三百滿杯的酒也不嫌多!

岑夫子和丹丘生啊!快喝吧!別停下杯子。

我為你們高歌一曲,請你們都來側耳傾聽。

鐘鳴饌食的豪華生活有何珍貴,只希望長駐醉鄉不再清醒。

自古以來聖賢這麼多有幾個人是為廣大人民群眾記住的,只有那喝酒的人才能夠留傳豪邁的美名。

三國的時候,陳王曹植當年平樂觀舉行宴會,賓主之間用斗酒來暢飲,大家盡情歡樂。

店鋪主人呀,你為何說我的錢不多?你只管端出酒來讓我喝。

五花千里馬,千金狐皮裘,快叫那侍兒全部拿去換美酒,我和你們共同消解這萬古愁!


唐詩是中華民族的瑰寶,雖然可能從小就會背唐詩,但是想真正了解她的含義,只有人生經歷過才深有感觸,下面我從親情、友情、愛情、家國情四個方面,說一下曾經深深感動我的唐詩詩句。

感動唐詩之親情篇

遊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首詩是歌頌母愛的偉大,全篇沒有華麗的辭彙,只有簡單質樸的話語,把遊子在臨行前,通過對母親動作和神態的細微刻畫,表達了母親對兒子的深愛之情。在年少時,讀這首詩只知其義,而沒有真正感受其中的情意。當人生第一次將要離家很遠去求學時,看到母親在一點一點的收拾我的行李,我突然想到了這首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我的母親何嘗不是這首詩中里的母親,眼睛不禁一酸!

感動唐詩之友情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這首詩是送別朋友的文章,核心意思就是知心的朋友即使遠隔天涯,但是也和近鄰一樣。人生經歷很多朋友,然而能稱為知己的寥寥無幾,有的雖然天天見面,可能只是泛泛之交,但是有的雖然可能一生不會再見,但是他卻永遠在你心裡深藏!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深刻的詮釋友情的珍貴,當你感到孤獨無助時,遠在「天涯」的「知己」朋友一聲問候就能讓你瞬間感動!

感動唐詩之愛情篇

離思之四

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這是元稹悼念亡妻的詩句,把和妻子的感情比做滄海和巫山之雲,相比之下其他的任何水和雲都會黯然失色。表達了對妻子的深刻懷念之情。這首詩既上半部大氣磅礴,下半部又溫柔婉轉,彷彿在描寫著轟轟烈烈而又卿卿我我的忠貞愛情,讀過這首詩,你怎會不珍惜現在的愛情呢!

感動唐詩之家國篇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這是杜甫在經歷安史之亂後,在長安看到被戰爭破壞的蕭條景象後,有感而發的偉大作品。故事的大意已不需要贅述,一字一句感覺都飽含淚水。,「國破」「城春」的對比,「花濺淚」和「鳥驚心」無不讓人扼腕嘆息、潸然淚下。通過這首詩體現了杜甫的國家情懷,讓我們更能感受到和平的重大意義,更感謝先輩爭取國家建立的不易!

以上是感動我的唐詩,當然還有……畢竟唐詩有近九萬首,不知道哪一首能夠給你感動?!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這是初唐四傑中王勃所題的《滕王閣詩》,是為《滕王閣序》所做的詩。王勃一生仕途不順,年紀輕輕就夭折于海難,令人憐憫。這首詩是《滕王閣序》的尾詩,名氣雖然不如序大,但詩文情真意切、直抒胸臆讓人動容、落淚。此詩完成之後,王勃南下探親遭遇了事故,被淹死於海中,所以這首《滕王閣詩》也是王勃的絕筆之作。

此詩作於上元二年,王勃應友人之邀為滕王閣提寫詩和序。親眼目睹了滕王閣的威武雄壯和洲外的絕美景緻後,才氣頓顯的王勃不假思索地提筆寫下了這首《滕王閣詩》。

巍峨高聳的滕王閣俯臨著江心的沙洲,想當初佩玉、鸞鈴鳴響的豪華歌舞已經停止了。早晨,畫棟飛上了南浦的雲;黃昏,珠簾捲入了西山的雨。悠閑的彩雲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著;時光易逝,人事變遷,不知已經度過幾個春秋。昔日游賞於高閣中的滕王如今已不知哪裡去了,只有那欄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遠方奔流。

境遇的不順、仕途的坎坷、自己的無奈,縱然自己有千般才華,也只能詠物抒情,聊以宣洩。筆者讀之,深受感動,不禁悲嘆落淚。

此詩看似是王勃在歌頌滕王閣盛會並感慨滕王的命運不濟,實際是在抒發自己因時光冉冉而懷才不遇的惆悵之情。王勃雖然是一介文人,但卻曾胸懷大志,一直苦於無人引薦而不得升入天子堂下。

結合這首詩創作的前後背景,是不難看出王勃的失落、惆悵之感的。王勃曾在王府中擔任過幕僚,卻因一篇即興而作的《檄英王雞》,被唐高宗李治治罪。得罪了當朝天子實際上就宣告了王勃仕途的正式結束,這也讓他想「大展才幹」的夢想「翻船」了。

他縱情于山水,終日無所事事,後又因過失殺人被判刑,後來才得以被赦免。上元年間,徹底心灰意冷的王勃南下探望父親,這首詩就是在途中經過滕王閣時所作,沒想到卻成了初唐四傑王勃的絕筆。


感動的唐詩有很多 琵琶行最合時宜

曾經幾何時,唐詩誦如流。如今年齡大了,不記得幾首了。但白居易的《琵琶行》,特別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還是記憶猶新,感慨萬分。

同樣是遠離故鄉,淪落天涯的人,雖不失意,但心境、境遇感受都差不多,彼此相逢,又何必定要先曾認識呢?我們單位90%以上的人員都是外地人,雖說已經落戶本地幾十年,但總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覺。每每聚在一起,談論的熱點還是家鄉好,「淪落」的主題依舊家鄉美。

我認為,這兩句詩中的「淪落」更多表達的是遊子的心境,一種思念家鄉的情懷,有無奈有惆悵,有彷徨,有見了老鄉的「淚汪汪」,但這並不是失意的表現,而是時宜的特徵,這就令我感動的緣故。

所以,「相逢何必曾相識」才有了價值:那些萍水相逢的朋友,一見如故,不拘泥、不見外,熱情好客,好酒好菜,友情不需「千呼萬喚」就建立起來了,因為同是「淪落人」。


我有三首詩,關於親情、愛情、友情,有三個故事。

這三件事,最關乎於心,自然是最能讓人感動,甚至讀到一首詩的時候,你會覺得這首詩就是為你寫的。

下面我就說說這三首「為我而寫」的詩:

親情

《遊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是一首關於母愛的詩。語言直白質樸,把母愛寫得入骨三分。

我的故事不是母親,是外婆。

其實有時候我蠻煩外婆的,她好老,頭髮花白,動作慢、說話慢、做事慢,而我是個急性子,做什麼都急。外婆什麼都慢。但是給我零用錢的時候一點都不慢。

外婆總是城裡住幾天,然後嚷嚷著不習慣要回去,鄉里住幾天,然後父母不放心,又接過來。

外婆一生不管事,外公在的時候外公說了算,外公不在了,女婿說了算。要說她管的最大的事,就是小學有一段時間,接我上下學。

後來外婆得了腦溢血,行動不便,父母就強行把她接到城裡,這可好,她一天到晚嚷嚷著要回鄉下。為這事兒,外婆跟父母也沒少爭吵。沒辦法,只好送回去,請了專人照料。鄉下那條件,能怎麼照顧呢?吃不好、穿不好的。

還是繼續著城裡鄉下兩邊跑的生活。我忙著上學,自然沒把心思放在這上面。直到外婆去世的前夕。

我正躺床上看書,突然感覺到有人拍了拍的肩膀。回頭一看,啥也沒有。緊接著就聽到父親接了個電話,是舅舅來的,說外婆不行了。

全家連忙趕往鄉下,外婆奄奄一息,想要說什麼又沒聲音,只看見母親、小姨一直在哭,父親握著外婆的手說媽,你放心,家裡都很好,沒什麼好牽掛的云云。

外婆點點頭,然後閉上了眼睛。我們跪著燒了倒頭紙,當我磕下頭的時候,就想起了這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愛情

《題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即使分手多年,我也忘不了第一次約她,天下著小雨,她打著一把碎花小傘,我們並肩走在橋上,她笑著問我:我的傘好看嗎?

我看著她的臉說:好看,好看!

她是最漂亮的姑娘,跟她家小區外的桂花一樣漂亮,散發著香氣。

如今我也只能悄悄在朋友圈看看她,想起那座橋、那把傘、那些桃花。


友情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孫子挺損的,我很討厭他。特別是一起lol的時候,這孫子又坑又愛罵人。

每次過年回去,都要一起去網吧,爆發戶一樣拍出10塊錢告訴網管,給我們開兩台機子!過年的網吧多擠啊,沒位子他就抱著筆記本到我家開黑。

他畢業後去了國外,一個挺亂的國家,豬肉都不敢吃。

這年過年沒機會一起開黑,還挺懷念的,沒想到這孫子竟然給我打了個國際長途。拿起電話我們就互相認兒當爹。

然後聽他講偷吃豬肉和隨時準備戰鬥的故事。

完了我說幺兒呀,你要注意安全。

他說幺兒呀,這裡朝不保夕的,哪天爸爸不在了,你記得燒點紙就行。

我說尼瑪大過年的能不能吉利點?

今年又沒能相聚,希望這孫子在無故人的異國,能知道家裡有個朋友牽掛著吧。

我只想對他說:


以上就是我最感動的三首詩,和三個故事。

題主滿意么?



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 側見雙翠鳥,巢在三珠樹。 矯矯珍木巔,得無金丸懼?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惡。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這首詩講述了一個寓言故事:一隻來自大海上的鴻雁,獨自飛臨一座城池邊。城中高高的神樹之上,兩隻翠鳥正得意洋洋地站在那兒。鴻雁預料他們終將自取禍患,於是自己展翅高飛,離開了這險惡之地。

這首詩是《感遇》其中的一首。作者張九齡。

提到張九齡,最為熟悉的莫過於「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除了「詩人」這個稱呼外,張九齡更是一名政治家。玄宗年間,官至尚書右丞相。後被李林甫排擠遭貶。

這首詩借著「寓言故事」講述了這段經歷。

我在第一次讀這首詩的時間,恰好是職業的瓶頸期。那時候在某集團公司的總部,因為得罪了某個擅長告密的狗腿同事,與另外幾位同事被該狗腿同事以莫須有的罪名,建議把我們都調去分公司鍛煉。當時另外幾名同事不屈不撓和大領導解釋。而我在思考是去解釋還是服從調令?最後,我選擇了辭職。狗腿同事終於佔了我的崗位升遷,保住了另外幾個同事。

那一個周的時間,很灰暗。做了很多事情。這首詩就是在糾結離職的那一周讀的。覺得釋然很多——誰在職場中沒有遇到幾個趨炎附勢的同事呢?誰在工作生活中沒有遇到那麼兩隻「翠鳥」呢?我只要還活著,依然可以靠自己的能力獲得行業的尊重和認可。或許會辛苦一些,但是終究會有回報。

謝絕了領導的挽留,離職。當然,後來,我離職一年後,得知狗腿同事也被調到一線,但是混得不好。我安心多了~這裡要說一句,辦公室滅掉同事那一波人去一線是呆不住的。因為一線只看業績,而不是兩面三刀會說話。

下圖為我讀的版本,書籍內頁這首詩的照片。


我就說最令我觸動的一句唐詩吧,即是張若虛的「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相信好多人都知道這是出自孤篇蓋過全唐詩的《春江花月夜》。

為什麼衷愛這句詩呢,這句詩勾畫的是一副這樣的場景,天上明月一直在默默的周而復始的出現在空中,見證的是孜孜不倦不斷流淌的江水。故而說的是他/她一直在默默的等待著什麼,只是等來的卻是時光已逝,年華已去。此情此景也許只有懂的人才會知。

所以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到底想感嘆等的人還不出現,還是感嘆一去不復返的年華,還是兩者皆嘆。時間久了,或許應該都有吧,你說呢?

而這句話最能讓我感觸的是回憶曾經某人默默的等待,只是時光已逝,物是人非。已是無法再「人生若只如初見」了,只能是「人生若不再初見」了。故而也是回憶中的感動。


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字越少,情越深。五言絕句聽過不少,但是讓我感動的沒幾篇,我認為品鑒古詩感動的原因也並不僅是因為常規的忠孝感動而是被作者的性子與思想境界所感動。

本詩看上去沒有什麼激情與氣魄,二十個字描繪的表面形式卻是幽僻深邃。甚至讓人感覺是不食人間煙火,也恰恰反映出了漁夫原型柳宗元的孤傲清高,結合當時作者身處的社會環境來看繁榮的大唐逐漸邁向了下坡路,作者卻無可奈何鄙棄勢利小人。

在寫作手法上,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遠近景結合頗具特色。柳詩的性格使然,剛勁的骨力與清冷色調雜糅,令人心生敬佩同時也令人感動。


杜甫的《芧屋為秋風所破歌》,寫了他自己滿腹經綸,學實淵博,有為國為民效力的抱負,而無用武之地,淪落荒野,居無定所,衣食甚憂,饑寒交迫之地。反應當時政治制度的腐朽,社會的黑暗,民不聊生的悲慘世界。而今,社會的進步,政治制度的優熱,人民生活快樂幸福,安居樂業,覺得來之不易,必要珍惜。


讀過很多首唐詩,不過最讓人感動的,我感覺還是韓愈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八千路。

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涌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首先看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在唐元和十四年正月,唐憲宗命人從鳳翔法門寺迎接佛的指骨,入宮供養。

作為主張「文以載道」的韓愈,堅守儒家思想,是不信佛的。於是便上呈奏書,極力反對,因此觸怒了皇帝,被貶為潮州刺史。

這首詩,就是韓愈在貶赴潮州途中,到達藍關時所寫的。

首聯,通過「一封朝奏」與「夕貶潮陽」,寫自己命運的陡然變化,「八千路」極寫路途之遙遠,實際是在排斥打擊之重。

頷聯(第二聯),是在訴說自己的遭遇。通過寫諫文(《論佛骨表》)的方式,勸諫皇上,不要過度的迷戀佛教。這實際上是為了朝廷革除弊政,是為朝廷做長遠考慮的。哪裡能夠因為自己年老體弱,就顧惜殘餘生命呢?實際上在冒著生命的危險,匡扶朝政。

頸聯(第三聯),借景抒情,且悲且壯。雲橫秦嶺,雪擁藍關,道路險阻,前途渺茫,自己的歸宿到底在哪裡?

尾聯,是韓愈料定自己最終會命喪潮州,向自己的侄孫韓湘交代後事。

因為, 古時候,北方人一般都受不了嶺南那種漳氣瀰漫的環境。所以,朝廷一般也會將發配嶺南作為一種懲罰措施,貶斥那些政見不一、讓皇帝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的的朝臣。


總之,我覺得頷聯「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這一句是最令人感動的。

透過這一句,充分反映了韓愈作為一個封建知識分子,以天下為己任、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儒家那種積極入世的擔當精神和勇氣。

對此,宋代的蘇軾也曾經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讚譽韓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也。」

千百年來,韓愈作為唐代古文運動的首創者,被人們稱為「文章巨公」、「百代文宗」。

其實,最令人敬佩的,還是他那種維護儒家道統,主張仁政,並不計個人性命安危,積極付諸實施的,言行一致的為民情懷和政治品格。


推薦閱讀:

TAG:一起來背古詩詞 | 歷史 | 文化 | 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