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文中的通假字是不是就是對錯別字的強行解釋?


其實並不是這樣,但是通假字具有時代特色這點不可否認。

通假字,是古書的用字現象

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以前的人造出來一個字,用於表達一個意思,可是該用哪個字表示哪個意思還在形成過程中,這就是時代特色。

所以可以使用這個字表示某個意思,同時又可以使用另外一個聲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個意思。

當然,這其中也不乏有筆誤的現象

古人在書寫時,可能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別字代替,

也就是「字之音同而異義者,俗儒不知,輒誤寫用,世所謂別字也。」

而由於條件的限制,當時可以說大部分書籍都是憑背誦、記憶重新寫出來,所以多數只記住個讀音,未記住其字形,即表此義,聞者聽音則知義。


古文中的通假字有兩個原因:其一,在秦始皇統一文字之前,我國的漢字版本諸多,異體字繁多,造成作者用字不規範,產生很多通假字。其二,秦始皇統一文字後,有些作者仍然延用古人通假字;還有些作者是真真實實地把字用錯了,產生的錯別字,借口通假字堂而皇之應付讀者。


通假字都出於古詩文中,是中國古書中正常的文言現象。通假字雖屬於錯別字,但古時由於字很貧乏,通常一字多意,用有限的字來表達幾個意思。隨著文字的演變,後世又造出另外的一個字表達這個意思,而具體用哪一個字表達這個意思又沒有規定,所以以現在已定的語言使用規律解釋古詩文時,遇到這樣的字稱之為「通假字」。我們現代人讀古書時理解比較難,跟通假字有一定的關係,再加上古文是古代人語言表達的書面語,所以越來越多的出版物會古文和釋義同時印在一本書裡面。


推薦閱讀:

上聯:日落黃昏星滿天,下聯怎麼對?
現世中存在武林高手嗎?
上聯:勸君莫打三春鳥,下聯怎麼對?
中國有句俗語「師生如父子」,你是怎麼理解的?

TAG:文學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