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陵墓為什麼分東陵和西陵?


清代的皇陵,分為關內關外。

關外三陵,即太祖努爾哈赤的福陵、太宗皇太極的昭陵,這兩座在瀋陽。在撫順新賓有永陵,是努爾哈赤的父親、祖父、曾祖墓,以及曾祖的曾祖(即六世祖)的衣冠冢(不起墳頭)。在遼陽還有一座東京陵,曾經葬努爾哈赤的父祖,後遷葬永陵,降格為王爺墓地。

在關內清東陵、清西陵兩陵區中,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五位皇帝葬河北遵化清東陵。雍正、嘉慶、道光、光緒葬河北易縣清西陵。

除九座帝陵外,還有七座皇后。

即東陵風水圍牆外的孝庄太后的昭西陵。

清東陵內:順治帝孝惠章皇后的孝東陵、咸豐帝孝貞顯皇后(慈安)和孝欽顯皇后(慈禧)的定東陵。

清西陵內:雍正帝孝聖憲皇后(乾隆生母)的泰東陵、嘉慶帝孝和睿皇后的昌西陵、道光帝孝靜成皇后的慕東陵。

另外各陵還有妃園寢。

關內分東陵西陵,是雍正帝的主意。文獻記載說,雍正安排大臣看風水,說東陵那邊沒有好地方了。於是擴大找的範圍,直到選定易縣西陵的位置。

乾隆又改了主意,要和爺爺康熙埋在一起,也不說沒有風水寶地了,建了裕陵。並規定以後隔代分別埋東西陵,並給接受禪讓的嘉慶選了西陵墓地。

再下來就亂套了。

道光在東陵修了墓,有工程質量缺陷,決定改到西陵。咸豐選了東陵,和爺爺爸爸都不在一起。

同治死了,開始修陵,兩宮太后決定在東陵,守著他爹娘。後來光緒就去了西陵。

最後一個宣統帝,死後埋在八寶山。後改葬易縣華龍皇家陵園,就是個公墓。距離光緒崇陵寶頂二百米。


清代在陵墓的布局上確實大大迥異於前朝(明朝),明朝遷都北京後的皇帝們基本都在北京昌平的十三陵,他們共用一個神道,共同埋葬在一片山麓,而清代的皇陵確實標新立異,分清東陵(位於河北唐山馬蘭峪)和清西陵(位於河北易縣)兩個超級皇陵區,那麼到底是誰導致了這一現象的發生,到底發生了什麼?

清朝入主中原後,第一任皇帝是順治帝福臨,說到他的陵墓來歷還有一段故事,有一次他騎馬帶領八旗官兵去唐山馬蘭峪附近的山林中打獵,被這裡的風景震撼了,突發奇想和大臣商議說這裡如果要做為我的「萬年吉地」,說罷把大拇哥上的扳指扔向空中,和眾人說,我扳指的落地之處就是我的陵墓之所,就這樣,清東陵就這樣偶然的意外的成為了清朝皇陵的開端,如果按照大明的規制,順治的後代們應該在順治孝陵的周圍選址作為陵寢,從而清東陵將會成為類似明十三陵的超級大陵區,然而事情並沒有像想像中的發展下去,順治的兒子康熙死後確實沒有任何異議的在其父的東邊找了地方興建了景陵,但到了康熙的兒子雍正卻沒有那麼順利,根據皇帝內府的檔案記載,在雍正成為皇帝後的第七個年頭,選陵址的工作便開展了,其實最開始的時候也是按照大家想的那樣,在自己父親的旁邊卜選吉地,但是找來找去,找不到合適的地方,那麼好,退而求其次,接著在清東陵旁邊找,於是在景陵不遠的九鳳朝陽山麓開始勘測,但還是沒有相中,理由是這樣的地形也不好,最要命的是這裡的地質裡面不適合建造陵墓容易有滲水隱患等等,當然很多人把雍正不願意在清東陵找地和他皇位來的不正當關聯,說他不願意離父親這麼近,怕將來在下面碰見了不好交代等等,當然這些都是猜測臆想了。極有可能就是雍正是個完美主義者,不希望自己的陵寢有半點閃失。

但選陵址工作始終在進行,雍正的老弟怡親王胤祥是個聰明人,他一下子就明白了雍正的意圖,(雍正不想歸葬清東陵)結果胤祥就放棄在清東陵普選,去了北京西邊河北易縣找陵址,然而事情就像想像中的那般順利,他們很快的就在易縣境內的泰寧山天平峪這個地方發現一塊上風上水的「萬年吉地」,隨後向雍正報告。

雍正看完老弟的奏摺後,心中暗喜,但這明顯地違背古代「子隨父葬」的傳統,於是就想玩套路,就用以前皇帝玩了不玩的那種明明喜歡,偏偏說不行啊,於心不忍啊,離父親康熙太遠啊,然後故意說我如果真這樣不好吧,古人有這樣做法的嗎?我不會是第一個這樣的皇帝吧?

我去,這用心太明顯了,大臣們都明白了皇帝的心思,於是一頭扎進圖書館裡翻騰舊書古籍,拚命的找以前史籍去找相關案例,這樣好引經據典來證明雍正這樣是可以行的通的,結果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啊,找到了一大堆「案例」來說明,比如商湯葬在河南的偃師而太甲則葬山東歷城,太戊在彰德府的內黃,武丁則在陳州西華下葬,之間的距離都有五六百里了。還有唐代的皇帝們,高祖、太宗、高宗也是分別葬在三個地方,分別是三原、醴泉、乾縣,他們之間的距離也非常遠,大概遠的四五百里了。這一下有了這麼多的理論支持,讓雍正大位開心,然後又假意推脫了一番,大臣們又上眼勸進的戲碼,雍正最後才發聖旨說「朕心始安」,終於下令河北易縣的永寧山開工修建泰陵,從而開闢了第二個清代皇陵--清西陵。

而諷刺意味的是,正是由於雍正的這個任性的決定,在幾百年後的今天,不知道是冥冥註定還是真是未卜先知,清東陵的陵寢除了孝陵全部被盜,而雍正的泰陵則依然完好如初沒有被盜,如果當年他也葬到了清東陵,估計也逃脫不了那次浩劫了。


謝謝邀請,先有東陵後有西陵,雍正是第一位葬於西陵的皇帝,從《雍正起居注》記載就能解釋清皇陵為什麼分西陵和東陵,起居注內容如下「朕之本願,原欲於孝陵景陵(東陵)之旁,卜擇將來吉他,而堪輿之人俱以為無可營建之處。後經選擇九 鳳朝陽山吉壤,具奏。朕意此地近依孝陵、景陵,與朕初願相合。及精通堪輿之臣士再另相度以為規模雖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帶砂石,實不可用。今據怡賢 親王、總督高其倬等奏稱,相度得易州境內泰寧山太平峪萬年寺地,實乾坤聚秀之區,為陰陽合會之所,龍穴砂石無美不收,山脈水法條理詳明,形勢理氣諸吉咸備等語。朕覽所奏,其言山脈水法條理詳明,洵為上吉之壤。但於孝陵景 陵相去數百里,朕心不忍,且與古帝王規制典禮有無未合之處,著大學士和九卿詳細會議具奏。尋議謹按帝王世紀,及通志通考諸書,歷代帝王營建之地,遠或千餘 里,近亦二三百里。地脈之呈瑞,關乎天運之發祥,曆數千百里蟠結之福區,自非一方獨擅其靈秀。今泰寧山太平峪萬年吉地雖於孝陵、景陵相去數百里,然易州及 遵化州皆與京師密邇,實未為遙遠。又泰寧山雄高群嵫,抽脈自管涔恆岳而來,襟帶百川,分水以拒馬、滹沱為界,相其形局,既屬大地之凝庥;稽之典章,又合三 代而同揆。伏乞欽派大臣,遵照定製,敬謹辦理。自集純嘏於萬年,流嘉祉於亦業矣。」大概意思就是本來雍正想葬在東陵,只是沒有合適的地方了,所以萬般無奈選了離東陵不遠的地方建西陵,這個折中的辦法。


推薦閱讀:

《臉的歷史》這本書怎麼樣?
日月明曌乾坤朗,怎麼對下聯?
如何辨別陰沉金絲楠木?

TAG:清朝 | 古墓 | 中國古代史 | 中國歷史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