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說最深情的人也會是最絕情的人?


有一句話不知你有沒有聽說過。

如果真心所至,當離別來臨,請永不再見。

這句話聽起來近似無情無義,但細想起來卻深刻至極。

當初我和交往了五年初戀女友分手,痛苦異常但又無可奈何。大學中有一位亦師亦友的教授開導我說:如果你曾經真心愛過,那分手以後就形同陌路,互不牽扯。再說得狠一些,做不成愛人,就是仇人。

我當時非常不解,反問為何?

教授這樣跟我說,一個人就像一件容器,假如心中有一百分的愛給最自己的另一半,你給了她多少?

我說,一百分。

教授又說,就是嘛,我想對方也是一樣的。如果你們最終走不到一起,那將來必定會有新人走進你的世界,如果你還對前任有所懷念,是否對現任就是極大的殘忍。

因為你只有一百分。只有完全忘記過去,才能給你,給她一個完美的結局。

所以,不要怕自己所謂的「絕情」會傷到對方,反而那是表達自己曾經真心愛過的最好方式。

小故事送給你,希望你能理解。


(●"?"●)??書生小編來啦!

這是書生小編 自己的故事:

書生自小便懂得許多事情,在90后里書生絕對是一個奇葩,或許有許多類似求生的人但是,在書生的世界裡沒有。

自小喜歡一個叫一寧的女孩,異性相吸,我和她對各自父母說的最多的便是對方。小小的我們早已知道愛情,傳著寫著大大的「我愛你」三個字的紙條,藏藏掖掖的在課上傳遞。

還記得當初的話「我愛你,你愛我嗎」「我也愛你」。兩個人拉著手走在一起,互相折騰。一寧的膽子特別大,喜歡抓著毛毛蟲。相比起來我就是膽小鬼,如果不是因為她,自己無論如何都不會和她一起抓毛毛蟲。特別溫馨

直到她說男女授受不親的時候,我和她便有裂縫。班裡總有比我優秀的孩子,但是沒有比她更加優秀的,於是不停的用各種方法吸引她。在她面前打鬧,在她面前個別的女孩說話,維護其他女孩反對她說的做的,總是一副特別積極的樣子。

直到有一天她當著全班學生的面,拉起我的胳膊,在我的胳膊上狠狠地咬出一個牙印,她說你身上有我的印記。小學,我們不是小孩。

2140天,她與我逐漸遠離,當得知她有娃娃親,而娃娃親的對象就是同班的班長,我的朋友。傻,懵,呵呵??

比不過,從頭到尾都比不過。沒有好的家勢,沒有錢財。

直到離開她一段時間之後,碰見她的媽媽。「你是一寧的同學賢吧?我是她的媽媽,我的女兒從小到大一直嘴裡再說你呢」

天隔一方,如今卻又了暖心的答覆。結局卻是想起便會流淚的故事,當時的她喜歡《櫻花草》,當時的她喜歡藍色粉色,當時的她還帶牙套,當時的她穿有兩朵小白花的白色涼鞋。

為什麼最深情的也是最絕情的。只是因為,他們感受到撕心裂肺,插入記憶的一把劍,一把永遠都不能拔出的劍,一把時間磨滅不了的裝滿回憶的劍。

不是絕情,而是太過深情。

書生不是不落淚的男人,書生只是一個感性的想起她便會淚流不止的男孩。

祝願一寧幸福


小編沒有文采,小編不會說,如果沒有共鳴,就當是流水賬,小編只想見她一面。

還是那句話,如果讀者大佬覺得還可以的話就請關注點贊吧!謝謝


愛一個人,真正情到深處,可以為她做任何事,就算她叫他去對抗整個世界,他眉頭也不皺一下地去做。因為對他來說,整個世界都比不上她重要。她手所指,他心所向。在他心裡,她就是正義,她所做的事,就是正義的事。就像古代那些家族下面的死士一樣,只會對一個人報以忠心

就算她讓他殺了自己,他也毫不猶豫的拔劍自刎。

當她發生危險時,他會上前替她擋下危險,就算去死他也不會怕。


這個問題其實是最觸人心痛處的事情。如果一個人把情都奉獻出來而被傷害,從而使他從心底憎惡傷害他的人,導致他產生扭曲心裡的機率增大,使之把個人怨恨發泄到每個人身上,這是一種傷害。付出代價越多,傷害就越大。使深情變為絕情。奉勸朋友們,盡量不要辜負一個對你好的人,因為他不是對每個人都這麼好,遇到對你付出的人要珍惜,緣份來之不易,且行且珍惜。


最深情才是對情最用心,如果說一個人為什麼來到這世界,其實就是為了一個情字,愛情,親情,友情,恩情,說我的世界是為了自己,不為別人,哪這是什麼情呢?其實在自私的人也做不到無情,那真正的出家人算不算,他們不問世事,看破塵世,無情無欲,其實不是,一個出家人心裡應該充滿對人的慈悲,充滿對佛祖的敬重,這又何故不是一種情呢?所以情到深處是你用了心,用了心也會傷的深,傷的深自然而然不想讓自己受傷,絕情也是一種情,是一種對自己的關愛之情


付出和期望值不同,反差太大的原因造成的。

所謂愛之深,恨之切。就是這個道理。


愛的越深,傷的最痛。這是兩個極端,人都容易走極端不是么?沒有刻骨銘心的愛又何來刻骨銘心的恨啊?所以傷什麼別傷心,尤其別傷那些在感情里容易認真的人。曾經有多深情,後來就有多絕情。


推薦閱讀:

女人是否把擁有男朋友當做一種可以炫耀的資本?
為什麼明知道動漫裡面的情節是不可能的,卻還是希望發生在自己身上?
如果一個人連自己喜歡什麼都不知道,是不是很可悲?
如何可以擺脫手機依賴症?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