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自古就有俠文化,搞心理學的人是否就是心俠?


首先我們來看,「俠」作為中國文化的一種文化形式,叫做俠文化。

為什麼會出現俠文化

中國社會有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這些主流的文化之外,還有百家爭鳴、諸子百家等各種文化,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文化。但是不管是哪一種文化,不管是哪一個時代,總會有一種除主流文化之外的非主流的俠文化,也隨著社會的發展存在著。

這種俠文化的發展說明,任何一個社會,任何一種政治經濟體制發展當中,都多多少少不能完全使社會公平發展順利,社會會自動地啟動一種調節機制。

就像我們的身體,吃進去一些不好的東西,我們的身體自有一種機能去調節。感冒就是一種調節。

在社會中,有時候貧富不均,有時候弱者沒有被幫助到,弱者需要被幫助。即便是太平盛世,像漢唐時期,社會上也是一樣的有俠士。

今天我們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經很近,和諧的社會狀態,一樣也需要社會組織、民間的愛心人士,伸出愛心之手去幫助弱者。

即使政府各項的教育制度、管理規章都很完善了,依然有山區裡邊由於社會治理、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孩子不能上學,或者上不了那麼好,於是就會有各種基金會。

比如崔永元建立的教育基金會,他就資助中西部貧困地區的老師學習培訓。香港的制衣大王邢李原先生建立的學校,也是一樣,彌補了社會教育的整體的發展。其實這些行為都是俠文化的一種體現。

在任何時代背景下,都會有一些正義之士,不圖回報,願意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拿出自己的錢財,拿出自己的時間,拿出自己的名聲,這些重要的東西去奉獻和服務他人,這是不求回報的。

從這個視角來講,我們中國社會正處在政府簡政放權,萬眾齊心創業,齊心協力去服務好當下社會。這個社會大背景下,社會組織就雨後春筍般出來了。像基金會、研究類的研究所等研究機構、一些家庭服務中心、特殊人群的服務中心等各種救助機構的出現,這些機構的服務都可以說是俠文化的一種體現。

因此,我們來看,俠文華其實是彌補了主流文化不能夠完全做到的那個部分,俠文化背景下產生的一些俠義行為,彌補了社會的正義行為沒有完全去做到的還可以做一些協助的部分。

在古代,貪官沒有人整治,俠就會出來行俠仗義,把貪官給殺掉。夜黑風高的晚上,俠客一身黑衣,帶一把寶劍,騎一匹快馬,把不良的商人或者貪官殺掉,殺富濟貧。這個是在政府不能治理的情況下,俠客所乾的事情。

還有很多的俠客在民間教書育人,疏通河道,推動治理。有的俠客慢慢的就成為了主流文化的管理者,成為了統治集團的一部分。

現在國家主張依法治國,社會也比較安定和諧,不需要有人去替天行道,殺人性命。但這並不等於社會不需要俠客,不需要俠客來伸張正義。

當代需不需要俠?我的回答是需要

當代的俠客與古代的俠客不一樣。古代的俠客多是在物質層面,在社會公正的層面去做事。比如說有人欺負了別人,有強權勢力,其他的人管不到,那麼俠客就要站出來。

在法治背景下的國家,今天所需要的俠客需要圍繞人的內心的幸福,今天社會的主要目標和理想是建設小康社會,我們要追求共產主義、大同社會的實現。這當中,我們要跟社會的主流追求一致。

因此就有大批的心理志願者出現,各個地方都有自願服務於他人的人,拿出自己的時間,拿出自己的精力去做服務,去做奉獻,所以我們可以理解為當今的俠客已經化身為穿著紅馬甲、黃馬甲、黃絲帶、綠絲帶,各種幫助艾滋病、幫助癌症,幫助貧困家庭的人。

一到地震來臨,大災大難,社會出現需求的時候,這些人又都出來了,好像遍地都是俠客,浩浩蕩蕩的俠客行又走在了俠客的路上。這是一種中國人的俠客精神,也是一種人類社會的自助利他,共同協作,共同幫助,而使我們追求幸福,實現我們的平安和諧的一種能力,一種精神。

心理俠客是什麼?俠客就是運用自己的時間、專業、愛心、不求回報的去為這個社會的他人、個人、群體,去做心理關懷和服務的一群人或一個人。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本人還是老牌的心理俠客。我在廣州開始籌辦「心絲帶心理志願者協會」,這是真真正正的心理學志願者的組織,以培養、選拔、督導心理志願者為目的的社會性團體,是政府批准的。

當下,有很多學習心理學的人想要成長自己,服務社會,最主要的是中國人都有俠客夢,這時我就想心理學志願者就是俠客。心理俠客就是我們的心理社工,因為他們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和技術在社會的方方面面去服務他人。

心理社工是官方名稱,心理學志願者是大名,心理俠客是外號,這就和我們這個共享時代背景下的共享心理學結合起來了,這是「共享心理學」。

「共享心理學」的概念,有人需要學習,有人需要講課,有人把想聽課的人弄到課堂里來,這當中就出現了「共享」。

我們要成為一個資深的志願者,第一階段基本功,也就是基本技能。第二階段個人成長,讓你成為人格完善的心理志願者。第三個階段成為一名好的講師,可以去經營心理學。第四階段教你怎麼樣做研究、職業規劃。第五階段怎麼樣成為行業里的專家……

所以,什麼是心俠?心俠就是心理社工,心理社工就是心理志願者,心理志願者就是我們真真正正的目標。希望看到這些文字的人都能成為心理俠客。

本篇文字歸韋志中老師所有,嚴禁其他公眾號轉載,如有發現,責任必究!


從百度詞條上可知,俠指有能力的人不求回報地去幫助比自己弱小的人.這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社會追求。而俠文化可以說是伴隨著中華文明起起伏伏而有久經風雨,同時它也可以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縮影的一部分是一種行為,也是一種理想,同時俠文化的特殊性在於俠是一種可以說是相當難以定義的東西,任何人在任何時間進行的一種「路見不平一聲吼」的行動皆可以稱之為「俠」。

俠者從儒家所崇尚的捨身取義,千金一諾,慷慨赴義,與儒家的忠信仁義思想結為一體,鑄就了「俠」的誕生。成為俠的靈魂與根本。同時我們看看墨家門徒自身就是一群大俠,而「兼愛非攻」的核心思想,更是培養了他們的浩然正氣,讓他們付出生命的代價去幫助那些遭受欺壓的弱小群體。比如說墨家第三任首領帶領門下一百八十多位精英死守陽城,最後全部壯烈犧牲,他們並不是為了私人的利益,而是體恤滿城生靈。他們死而無悔,寫盡了大俠的風采。 法家雖然是唯一對「俠」提出批評的顯學,然而卻也肯定了這種剛正不阿的精神。而道家認為最高境界的「淡泊無為」,正是那些無心功名,從不為自己著想的大俠的生活原則。

在了解我們中國文化對於俠的理解和所賦予的社會意義後,我們會理解到俠者有三個要義:扶助弱小、不計回報的付出、浩然正氣。所以我們再轉過頭來看看俠是人一種性格與精神追求,這與是不是從事某個行業沒有什麼關聯。所以我們可以說從事心理學的人有具有俠氣之人,正如哪怕是販夫走卒一樣身份也並不妨礙他們人性的高度,當他們真正在利用自己所學到的心理學知識應用的俠道來,我想這樣我們才可以說是心俠了。


大家好!謝謝大家的關注與支持!

有關心理學人是否就是心俠這個問題可以隨意的說一下。

1.心理學的始作俑者就是對弱者的同情與鼓勵,包容與關愛等等正能量的輻射而產生的一門被總結而成的心理學,稱之為心俠也不為過。

2.真正喜歡和愛心理學的人,從來不會把所謂心理疾病的人看成病人,而是看成朋友和親人。這是人與人之間的學問中最讓人得到親和力的一門學問。

3.心理學的更高層次並不是心理學的本身,而是可以做到交心換心思考,這樣既能幫助他人,同時還能啟發或者升華自己的心智。

4.心俠是心理學的基礎,心聖才是心理學的最高境界。主要體現在心聖是人們以道德良知為基礎法律為準繩之上的心理學境界。等等

以上4種情況主要闡述的是什麼是心理學,心俠與心聖。


「俠」是指有能力的人不求回報地去幫助比自己弱小的人。我國古代有很多武俠的故事,也產生了很多武俠小說。俠客,為民不為名。這是一種完全利他的行為。關鍵詞是,有能力,助人,不求回報。

心理學是近現代社會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新興學科,在中國屬於舶來品。心理學產生的初衷就是為了更好的為人類服務,心理學家最初都是為了更好的助人。可以說,搞心理學的人(排除那些只學過幾天心理學就去各種忽悠的人),擁有一定的助人能力,會在有人求助的時候給予必要的幫助。心理諮詢中有著「來者不拒,去了不追」的原則。心理諮詢師會接納所有的來訪者,並且會根據情況為來訪者提供心理上的援助,在必要的時候會幫助來訪者尋找更高一級的諮詢師或是專業的醫療環境。總之,心理諮詢師會用他們的「有限」的愛對求助者提供援助。

不過,心理諮詢是要收費的。在體制內的學校,因為體制的原因,免費為學生諮詢,但是正規的諮詢機構和心理門診,是需要繳納諮詢費用的。這是佛洛依德先生定下的原則。收費是為了給雙方心理上一定的平衡,為了提升來訪者的參與度而設置。是心理諮詢中的必要的設置。免費的諮詢對於較嚴重的問題是沒有益處的。從這一點看,和中國的俠文化不一樣了。心理學的幫助是有償的。

以上是個人觀點。


謝謝邀請!

關於俠義精神,我們中國人並不陌生,自古以來就有很多很多俠義的故事,更別提武俠小說里眾多大家喜聞樂見的俠義形象了。

俠者,意味著一種大胸懷,對社會高度的責任感,對弱者的悲天憫人的情懷,對現實的一種理想化追求。

俠義的人本身需要具備的東西包括:

1.有較強的能力,如武術,學識,眼光,見地等等。

2.自身的內在力量比較強大,心理素質比較穩定,有著某種堅定的信念。

3.本身有較大的社會影響力,被周圍環境所尊重和認可。

4.有一種理想化的傾向。對於社會或群體中不平等現象不滿,希望建立比較平等的關係。

學習心理學的人和從事心理工作的人,不可否認,一定會有人是抱著一種拯救社會,拯救他人的願望投入到這個領域裡來的,但是,這恰恰是我們作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諮詢師必須要解決和克服的一個問題!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如果我們把自己標榜為拯救者,就是自詡強者,而來訪者自然就是弱者,本質上咨訪關係就是不平等的,而這種不平等是隱秘的方式建立的,最終來訪者會在這種持續的影響下,接受自己是弱者的暗示,回到生活中,會更加不適應社會,更加依賴他人,更加不自信,自然也就無法增強內在力量感,獲得真正成長。所以,這種拯救者型諮詢師對來訪者的危害是極大的。

諮詢師的這種拯救者情結,本身是出於自卑,出於自身的弱小感,出於自己需要被拯救的秘密願望。但是心理諮詢師這個職業給了一部分人獲得自我拯救的機會,就是把自己的弱小無助投射給來訪者,自己扮演強大的拯救者,在工作中得到自戀的滿足,產生虛幻的強大和全能感。可以說,這樣的諮詢師拯救了自己,犧牲的是來訪者成長的機會。

所以,諮詢師不是俠,不是神,不是救世主,不是萬能的上帝,ta就是一個普通人。只是ta願意承認自己有過創傷,有過痛苦和困惑,承認自己並不強大,有著普通人都會有的煩惱和困惑,甚至來訪者的痛苦ta也有過。可是重點是,ta經過長期的自我探索,經過培訓和學習,經過較長期的接受個人分析,首先把自己的內心世界進行了一番深刻探索和反思調整,ta已經走出來,或者正在走出來。ta讓自己越來越像個人,有血有肉有情感,能夠具有敏銳的感同身受的能力,既能投入到來訪者的內心情感中,和他們的感受在一起,陪伴著他們,做一個溫柔的陪伴者;又能抽離出來,理性的去幫助來訪者看到發生了什麼,帶領來訪者去思考。從而讓來訪者在一次次這樣的體驗中,思考中,漸漸成為他們自己,成為他們想成為的樣子。

所以,諮詢師不能是俠,不可以是俠,也不應該是俠。因為我們的諮詢就是幫助來訪者成為適應環境的普通人,首先,我們諮詢師自己就應該是普通人!


謝謝邀請!對「心俠」不了解,也沒學過心理學,對於俠文化也沒什麼研究,只是對「俠」有一點個人的看法:我認為「俠」的驅動應是一種情結,是對弱勢存在的同情,對身處弱勢存在的不服,更是對「不公平」的吶喊……俠文化,一方面對好人得好報、惡人受懲戒的臆想,同時也是對現實不公卻無力改變的無奈,其實也是自我心理調節的處理……愚見,怡笑大方了!


俠是一種行為,也是一種理想,一種飽含著夢幻與榮光的意志,無論於理是合是悖,無論於法是反是違,俠永遠固執著心中不變的追求。而這追求,是在呼天不靈時的替天行道,是在叫地不應時的代地執法,有所不為,有所必為,在執法不公正時,在合情不合理時,俠者驀然回首、橫空出世,代行著公平執法、救難救急的使命……


俠文化是對社會不公平的一種救贖,不僅局限於中國,我們現在沒有俠文化了,可是西方社會還是有個佐羅,蜘蛛俠。為什麼我們的俠文化只是過去式,而沒有現在進行時的東西?難道我們已經是一個公平的社會了?大概它被歸類於負能量的類別了,而我們現在只需要滿滿的正能量。搞心理學工作的人就是心理俠?這還是頭一次聽到,如果承認俠文化是社會呼籲公平的一種需要,那麼心理學的範疇里存在什麼不公平么,需要這種俠肝義膽來進行一種心理的治療?不過細想俠文化倒真的是一種心理願望和需要,可能也應該歸類於心理學的範疇吧,但它怎麼也不是心理學,只是對不公平的一種精神上撫慰,只能是涉及到心理層面。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俠文化是安慰劑,有它的現實作用,就像一個掛在那裡的沙袋,就是用來泄火的,即使你不去打,但是看著別人打也是種痛快的發泄,社會需要這樣的發泄,又叫解壓閥,高壓鍋就有這裝置,滿滿的是不行的。


推薦閱讀:

萬聖節為什麼不是做西瓜燈、冬瓜燈,而偏偏選擇了南瓜燈?
上聯:春光燦爛豬八戒,怎麼接下聯?
下聯:平平淡談清清爽爽沏杯茶,品一生,上聯如何對?
上聯:楓色醉成詩;請接下聯?

TAG:心理學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