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為何葬在清朝皇陵之外?是因為她改嫁多爾袞嗎?


清史稿中記載,孝庄太后對後事留有遺囑給康熙:「太宗奉安久,不可為我輕動。況我心戀汝父子,當於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無憾。」這段文字不難理解,但「安厝」這個詞是很特殊的,指停放靈柩待葬或淺埋以待正式安葬。所以孝庄太后對自己的最後葬地也沒有給出準確的指示。

康熙帝遵照奶奶的遺囑,並將孝庄太后生前居住的慈寧宮東王殿五間拆建於昌瑞山下,稱「暫安奉殿」,停放棺槨於其中。這個暫安奉殿的位置是在順治帝清孝陵的風水圍牆外的,規避了尊卑的關係。清東陵是以順治帝孝陵為中心的,後世皇帝都是子孫,陵寢圍繞孝陵周圍,以孝陵為尊。但孝庄太后是順治的母親,只能置於風水圍牆外,不算是一個陵寢體系。清朝祭祀東陵時,都必須先祭奠孝庄太后陵,之後才是順治孝陵,以顯示對老祖宗的尊崇。

孝庄太后的棺槨在暫安奉殿中是明擺室內還是淺埋於地下,官方史料上沒有明確記載,一些學者分析應該是淺埋地下。無論怎樣,孝庄太后的棺槨一直「安厝」了三十八年,在康熙帝去世前都沒有解決奶奶「入土為安」的問題。

雍正繼位後的第三年,終於解決了太奶奶孝庄太后的陵寢大問題。雍正帝指出孝庄太后暫安以來國家昌盛,聖祖在位曆數綿長、子孫蕃衍,此地頗吉,故將暫安奉殿改為昭西陵。雍正三年初二月初三日動工,同年十二月初十日將孝庄太后棺槨葬入地宮。雍正三年是公元1725年,恰好是庄妃與皇太極結婚一百周年。昭西陵的名字是依照皇太極昭陵而起的,孝庄陵位於河北遵化,在皇太極陵所在地瀋陽的西側,雖然遠了點,但也是西邊,故叫昭西陵。


野史認為孝庄文皇后葬在清朝皇陵確切的說是河北省遵化市清東陵之外,是因為孝庄曾經下嫁多爾袞無法在九泉之下面對皇太極,更有甚者認為因為下嫁丟了皇家顏面,所以如此安排帶有摒棄的含義,甚至有說法認為這等於是讓她世世代代為子孫把門,帶有懲罰的性質。

這些不過是好事者的腦洞大開或者故意貶低而已,並不屬實。

(清東陵俯瞰圖,東陵包括順治的孝陵、康熙的景陵、乾隆的裕陵、咸豐的定陵、同治的惠陵等)

我們看一下清東陵的整體格局便能明白其原因:清東陵從整體上看,以位於昌瑞山主峰南麓的清朝入關後第一位皇帝順治帝的孝陵為中心,從禮制和風水局上,孝陵都處於至尊之位,可謂在整個陵區內至高無上,而孝庄文皇后則是順治帝的生母,如果將她葬在陵區內任何地方,陵寢所顯示地位都低於孝陵,自然與她的身份地位非常不相稱。

因而必須另外想出一個安排的辦法,最後就產生了現有的格局:

也就是說孝庄文皇后的陵墓昭西陵雖然地理位置與遵化清東陵在一處,但是與地理位置在遼寧省瀋陽市的皇太極的昭陵同屬一個體系,而與清東陵分屬兩個不同體系,將她的昭西陵建在東陵陵區之外,是當時能想到既尊崇孝庄皇太后又不引起混淆的最好的辦法。

昭西陵是清王朝皇后陵中級別最高的陵寢,摒棄甚至懲罰之說完全無從談起。

(昭西陵是孝庄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的陵寢,位於河北省遵化市清東陵大紅門外東側)

另據記載,孝庄文皇后在其生前曾就自己的安葬問題給孫子康熙帝留下了遺囑:

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此時未便合葬。若別起塋域,未免勞民動眾,究非合葬之義。我心戀汝父子,不忍遠去,務必於遵化安厝,我心無憾矣。

我心戀汝父子,不忍遠去固然是真感情和真理由,但卑不動尊未便合葬和別起塋域勞民動眾則有借口的成分。

真實原因是:瀋陽的清昭陵是實際是皇太極和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哲哲)的合葬陵,除了哲哲和皇太極合葬外,其他貴妃是安葬在貴妃陵寢的,貴妃陵寢葬有敏惠恭和元妃博爾濟吉特氏(海蘭珠)、懿靖大貴妃博爾濟吉特氏(娜木鐘)、康惠淑妃博爾濟吉特氏(巴特瑪璪)、原妃鈕鈷祿氏,繼妃烏拉那拉氏,側妃葉赫那拉氏、扎魯特氏,庶妃那拉氏、奇壘氏、顏扎氏、伊爾根覺羅氏等(根據瀋陽故宮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悅先生的考證)——這當然也算合葬,但和孝端文皇后的方式和級別是不同的。

(清昭陵也稱北陵,清太宗皇太極及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的陵墓)

清昭陵中,孝端文皇后是孝庄文皇后的姑母,也就是當年崇德五宮中的清寧宮皇后,而海蘭珠是關雎宮宸妃(也是孝庄文皇后的姐姐),娜木鐘是麟趾宮貴妃,巴特瑪璪是衍慶宮淑妃,位份均在排名第五的永福宮庄妃也就是孝庄文皇后之上。

雖然孝庄文皇后後來母以子貴,但是在瀋陽昭陵現有的格局中是不太好安排的,孝庄文皇后自不想九泉之下再去討這個沒趣,這是其遺囑的本意。

但是,按孝庄文皇后的遺囑辦,明顯違背祖制——康熙帝在長達35年的時間裡(在暫安奉殿里停放了37年)不給孝庄文皇后建陵的原因,或許就是因為沒有想到一個合適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兩難問題,而雍正帝為何很快就舉重若輕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具體的原因也還是一個謎。

談古論金,掰開揉碎歷史的人性和技術流呈現給您歡迎評論互動,感恩點贊關注!


封建王朝的皇后在仙逝之後,如果不是因為犯了大錯,基本上都會安葬在皇陵裡面,與皇帝常伴左右。可是在清朝的皇陵里,孝庄皇太后的陵墓卻被安葬在皇家陵園的風水牆之外,沒有與皇太極的陵墓葬在一起,這個讓人感到奇怪。

既然沒有安葬在皇家陵園裡面,那孝庄的昭西陵安放在了哪裡呢?原來昭西陵被孤零零地安葬在了距離陵區大門六公里外的地方,這是一座單獨的陵園,難道這中間有什麼無法言說的東西嗎?

孝庄在順治帝小的時候,因為多爾袞大權獨攬,不得已為了兒子的皇位下嫁給了多爾袞,這中間忍受了許許多多的委屈,順治帝曾經不理解,後來長大之後明白了母親的良苦用心,對於孝庄是愈發地尊重。

順治帝去世之後,康熙皇帝即位,孝庄對於康熙多有輔助和教導,因此在康熙眼裡孝庄皇太后不僅僅是自己的祖母,更是一個令人尊敬的女人,所以康熙皇帝對於孝庄十分的恭敬孝順,絕對不會有什麼其他看法。即使孝庄曾經下嫁給多爾袞,在當時滿清的婚俗習慣中也沒有什麼違背禮儀的,因為滿清人口較少,強烈的民族危機感使得他們一直都存在兄死弟娶嫂的習俗。

那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在歷史文獻中記載了孝庄的遺囑,在遺囑中孝庄寫到:「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原來是孝庄本人不想與皇太極合葬在一起,估計是她終覺得自己改嫁對不起皇太極,所以才有此遺囑。在皇太極去世之後,她和自己的兒子順治皇帝相依為命,她希望自己死後陵墓可以葬在順治皇帝附近。但是順治皇帝很早就去世了,在孝庄去世的時候,順治皇帝的孝陵已經建成24年了,周圍找不到合適的地方來安葬孝庄了,因此孝庄的這個願望讓康熙皇帝很為難,一直想不到好的解決辦法,所以棺木一直沒有下葬。

今天我們看到的昭西陵是在雍正皇帝登基之後修建的,雍正皇帝對於這位太后是極其地尊重,所以他將昭西陵的修建規格提高了很多,而且建成了獨立的陵園,這在清朝的皇后陵墓中是僅此一座。

昭西陵建在祭祀皇家陵園的必經之路上,很多次的皇家祭祖都是先要祭祀昭西陵的,因此這種待遇是很高的,這也反映了孝庄沒有因為自己的改嫁受到後世子孫的輕視,反而愈加尊崇。

作者簡介:身為90後處女座的我,時而毒舌又文藝。觀點犀利,一語道破。運用女司機的眼光發現問題所在,關注頭條號:逗趣夢夢,有什麼疑難雜症可以儘管來找我。


推薦閱讀:

通鑒中國1000年【第二卷】37.絲路
【翻譯】第一次十字軍:來自東方的召喚(4.3)
誰是炎黃子孫?| 中央之國系列3
淺談世界史——生命奇蹟篇
歷史故事——郭子儀與魚朝恩的恩恩怨怨

TAG:多爾袞 | 古墓 | 歷史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