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當孩子不聽話時,你怎麼做?


孩子的性格來自家庭,如果父母孩子在性格上出現了問題,父母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了,對於孩子不聽話,父母怎麼教育呢?

一、找出原因

對於孩子不聽話,父母要找出孩子不聽話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給予解決。

二、多溝通

父母要多傾聽孩子的內心想法,多與孩子溝通,把孩子當作朋友來對待,從而取得孩子的信任,走進孩子的內心,孩子自然願意聽父母的話。

三、制定規則

父母要和孩子約定好,共同制定好家庭的規則,讓孩子知道什麼事情能夠做,什麼事情不能做,從而減少犯錯的機會。

四、轉移注意力

當教育失效時,孩子有情緒時,父母要轉移注意力,等孩子平靜下來再教育他。

我是侯媽,多平台簽約作者,歡迎你能關注我,每天給大家分享教育內容,培養優秀孩子。


在絕大部分父母的印象中,爭辯、頂嘴、不服從,都是不好的行為,代表著任性、破壞、不受控制。

因此家長都羨慕別人家聽話的乖孩子,對自己家不聽話的「小淘氣」十分苦惱:

你讓他把蔬菜吃掉不許挑食,他只挑自己喜歡的吃;

你給他找好了衣服,他說太丑了偏偏不穿;

你告訴他很晚了趕緊睡覺,他還是磨磨蹭蹭跟你拖延······

家長都喜歡有話必聽的孩子,給出指令立馬去做,十分省心;而不聽話的孩子,總是需要花費父母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管教他,自然不討喜。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很多家長喜歡拿這句俗語來教育孩子聽話。

可是,聽話的孩子一定讓人放心嗎?不聽話的孩子,就真的那麼糟糕嗎?

1. 孩子聽話,未必是好事

作為家長,常常以過來人的經驗,秉持著「我吃的鹽比你走的路還多」的理念,去幫孩子做各種決定、為孩子選擇最好的、想讓孩子少走彎路。

有的孩子,或天性使然或反抗受挫,逐漸習慣了做個「聽話的小孩」,時常壓抑著自己最真實的需求和喜好,自我意識淡薄,沒有什麼想要堅守的原則。

這些孩子,在被父母多年的觀念灌輸下,變成了唯唯諾諾,毫無主見的人,只會事事聽別人安排。

成年後完全失去了自己的想法,漸漸遺忘了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如果在孩子的童年時期,父母要求他絕對的服從、聽話,任何的小脾氣、小性子都不被接納和允許,那麼等到長大、結婚後、到了其他某個人生階段,童年時期被壓抑的情緒就會時不時爆發,影響生活。

上大學時,一個多年好友曾跟我吐露自己的心聲:

「我曾經覺得從小到大做一個聽父母話的孩子毫無疑問是對的,可是我現在常常感覺悲哀,我的人生,自己已經無法掌控了。」

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孩子聽話,還要看是不是什麼話都聽,看是否有自己的想法。盲目聽話,毫無想法的孩子,很難走的更遠。

2. 給孩子一點「不聽話度」

蔡康永說:「爸爸媽媽對小孩來講最珍貴的是什麼?是給他們一個理想的環境,讓他變成他自己,而不是變成我們要變的那個人。」

隨著孩子的成長,當他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力和思維能力越來越強時,就不再像小時候那麼聽話,對父母言聽計從了。

我們會發現,有時命令孩子去做什麼事,他順口就說出一個字:「不」,甚至還給出一大堆理由。

其實,孩子學會說「不」的時候,說明他逐漸樹立了自我意識,這是一種健康的發展。

我們需要辯證看待孩子的「不聽話」。

有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一些「不聽話」的孩子,在遇到事情時表現地更加獨立、有主見、堅持自己的想法、意志力強。

誠然,在一些原則問題上,比如餐桌禮節、社會行為規範、公眾場所禮儀等,沒有商量的餘地,孩子需要「聽話」,在父母引導下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與素養。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非原則問題上,比如一定要把玩具分享給客人、一定按照父母的指令做事,諸如此類,不妨給孩子一點「不聽話度」,聽聽孩子「不聽話」的理由。

能夠真正學會不依靠任何人,替自己的人生做出決定,真正實現自我人格的獨立,正是一個人從孩童階段走向成人階段的標誌。

3. 管教不要太死板

研究人類動機的心理學家發現,幼兒時期自己掌控生活的能力,與長大之後一個人的成就動機正相關。

真正有智慧的父母,不會一味地強調孩子聽話,順從父母給他做的任何決定,而是把生活的掌控權漸漸放手交給孩子。

正如尼采所說:「適當的路、正確的路和唯一的路,這樣的路並不存在。」

我們想要培養的孩子,應該是不盲目地聽我們的話,而且對所有值得懷疑的問題,都有自己的思考,並且可以無所畏懼地說出來。

最重要的是孩子要有自己的主見,能夠自己權衡事情的輕重,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做出符合自己意願的決定。

這就需要父母營造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不要孩子一表現出「不聽話」,就想方設法壓制,扭轉他的態度。

父母應該視情況而定,在一些事情上,多與孩子平等交流,給孩子思考和表達的機會,看看孩子是否有他自己的道理。

這樣一來,父母的管教更加以理服人,孩子會更信服,也加深了親子之間的了解,有時我們甚至會發現孩子意想不到的智慧。

西方人認為應該允許孩子「固執」,因為那裡面可能有執著,應該允許孩子「不聽話」,因為那裡面可能有創造。

希望我們的父母,可以允許孩子做一個「不聽話」的小孩、真實的小孩、走自己路的小孩,唯獨不要做只會「聽話」的小孩。


感恩悟空小秘書的邀請。

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我突然覺得有點大,看到補充的時候突然覺得有點頭緒。有句話說的好:「有一種冷,叫做你擔心孩子冷,有一種餓,叫做你擔心孩子餓。」這反應的是我們現在對孩子的關注是普遍過度的。那麼孩子不聽話,是你做講的話還有其它人講的話他都不聽嗎?還是他都聽不懂,還是因為孩子不滿足你的要求,指令,你就認為孩子是不聽話的。這個是需要界定清楚的。如果僅僅是因為你的指令不聽,或者是家長提出的某些要求孩子拒絕的話,那麼你是否更關注過孩子的行為背後的心理原因,孩子反抗的原因是什麼。這個才是關鍵。

那麼回到我們的補充問題,孩子不肯吃飯,根源在哪裡?還有我想知道孩子是多大了啊?孩子有能力判斷嗎?記得曾經去看過一個朋友,孩子還很小,家裡的人老人特別關注,孩子只要發出一點點哭聲,就會認為孩子餓了,逼著母親拚命的給孩子餵奶,最後孩子被撐得都從鼻孔里流出來了。有時候孩子喂的吐。之前孩子是有拒絕的,不吃了,吐出來。可是他們不顧,認為孩子哪懂啊?當然現實之中我們會發現追著孩子喂飯的特別多。孩子說不吃了,大人拚命壓,非得把那一大碗吃完,或者說大人認為什麼好,拚命的逼著孩子過量的吃,那麼這個時候如果孩子不吃,家長就會認為孩子不聽話,如果孩子稍流露出一點不高興,家長就開始發泄,有時候在有的家庭吃飯就是一場戰爭。

如果孩子不吃飯,可以考慮一下孩子的實際情況:第一;孩子是否餓,給孩子的量是否合適。有的孩子剛放學,家長給孩子吃了零食,說過,好大一堆東西,才到家一會,就開始吃飯,那麼這個時候,孩子說不吃,是孩子不餓。具體情況如何,家長去判斷。

第二:孩子不吃的只是某種食物還是你指定的食物,如果長期強迫孩子吃,孩子會慣性的形成逆反的心理,自然不會吃,那麼這個時候的家長要注意反省自己。

第三:要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吃多少,吃什麼,可以自己選擇,但是過了飯點沒有吃的了。這個要家長狠得下心來。如果一個孩子連餓了都不會為自己負責,那麼你覺得這樣的孩子有前途嗎?關鍵是家長要給孩子機會。

第四:要合理的給孩子零食。零食不要讓孩子無休無止的吃。同時注重孩子的營養搭配。注重做菜的口味,還要注意給孩子開胃,


答題作者韓哥的生活

謝謝邀請,孩子不聽話會有這幾種情況:第一個就是孩子本身並沒有在聽你說話,他在專心的干著什麼事。第二種他聽懂了,但是對於他自己來說,你得話他並不認同。第三種他認同你得說法,可是他並不想馬上去做。

首先對於我們的話他根本沒在意,而是在專心干別的,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這個時候我作為家長,要稍微退讓一下,孩子在專心做事時,你得事只要不是特別特別特別的重要,就要緩一緩。孩子如果是年幼,那麼這時候的注意力很重要,你如果強行的給孩子打斷,是很有可能給還的注意力造成影響的。孩子是如果是青少年,這個時候的孩子專註幹啥事時你可以試試著呼喚一下,沒回應你也要緩一緩,畢竟孩子是有自己空間的,等一下說會比他不耐煩的聽,效果要好很多。至於中年人就更要給空間了,畢竟他們所專註的事一定是有原因的。

其次就是,他聽懂了,但是對於他自己來說,並不認同你的話。

這種情況在各個年紀的孩子都是很長見的,孩子們都有自己的一套認知體系,他們會把你所說的話跟自己的認知作比較,然後判定你說的是否是對的,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個別的人,個別的對待了,畢竟沒人的認知是有所局限的,你要給他們提供更寬的認知維度,讓她們對你所說的事情有更大的認同感。

最後就是他認同你,但並不想馬上去做。

這種情況也是更加普遍的,你說的都對,但是孩子並不想馬上去做,即使我們自己都會出現這種現象,更別說是孩子了,這個時候就要盡量讓他明白這個事情你拖延是沒用的,好言相勸,孩子會理解的,千萬不能生拉硬拽,言語具有攻擊性,這會讓孩子更有逆反的行為。

孩子不聽話,我們不用著急,針對不同情況給他們不同的勸慰,認知不夠增加認知,行為不到位,給他及時的糾正,態度不好好言相勸就行,千萬不要對孩子有過激的行為。

謝謝各位閱讀

我是韓哥的生活,用我獨特的視角和思維讓你從心理的岔路回歸。這就是我得職責


孩子不聽話 家長需要認真分析 原因,

如果是孩子不良行為習慣,任性的不聽話,那說明家長對孩子的行為規範的訓練培養不正確,寵慣過度了。 需要家長糾正,需要讓孩子親身體會和自己承受自己行為的後果。至於孩子才能真正明白 ,自己行為錯在哪裡,必須改正了。

例如 提問中說 孩子不好好吃飯,或者孩子不肯吃飯,這個現象說明過去家長陪伴孩子過程里都是 乞求孩子吃飯,哄著孩子吃飯,追著孩子吃飯,孩子隨時餓,隨時有飯吃。毫無飲食正常規律和規則。這不僅僅是嬌慣成孩子任性,更對孩子的食慾和腸胃功能都是激發紊亂和病變的。

所以,家長必須嚴格糾正自己的育兒模式。到了規定吃飯的時候,必須吃飯,如果孩子不聽,不吃,那就任由他不吃。同時嚴正 警告孩子, 現在不吃,一會百分百餓的時候,沒吃的。而且必須說到做到。 孩子一會必然餓,必然要吃的。此時家長必須嚴格 執行不給吃的!必須讓孩子深刻實實在在的體會到,飢餓難耐的感受,同時告訴孩子,他之所以餓成這樣,就是他吃飯的時間不吃飯的後果。 並且告訴孩子, 媽媽做飯是辛苦的,不能因為他一個人特殊任性,而重複勞動。這是對媽媽的不尊重!而且他的不吃飯不是因為 身體疾病或者 不可控的原因,恰恰是他任性,故意的,不遵守規則的。那就必須受到懲罰。 這就是一個人必須尊重規定。

今後 學生要遵守學校規定,規定時間上學、聽課學習,規定時間玩耍 回家。任何不遵守規定的學生,就會受到懲罰,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學生。

一個人 不能遵守各項規定,就不是合格的人,那就是不被大家接受,只能病態 生活或者孤立。 如果你 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大家排斥,病態的人,你就可以繼續 應該吃飯的時候不吃,應該學習的時候不學,隨心所欲的想幹嘛幹嘛,這樣的孩子你希望成為嗎?

當孩子餓的不行,承認錯誤的時候,家長可以提供飲食,但不要豐盛,就是簡單能對付不餓即刻,讓孩子知道,這就是後果,即使彌補,也不可能完美如初的豐盛,下次吃飯準時吃,就會收穫豐盛佳肴!!

總之,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必須讓孩子首先承擔自己壞行為的不良後果,在實際體會下,明確 好行為的必要性,壞行為的對自己的不利壞影響。和糾正的必要性 孩子才能深刻理解記住。 否則單憑言語講道理,抽象說教無效,行為不獎懲分明,孩子就會以為自己可以永遠繼續犯錯誤。家長縱容就是告訴孩子他的錯誤是被允許的,道理去糾正孩子,孩子都知道就是嚇唬,騙自己而已,根本不會聽取改正的。 所以必須家長行為規範獎懲分明的嚴格執行!!孩子必須承擔自己行為後果,不僅可以改正缺點,同時也是培養孩子的責任與擔當的品質。


其實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是沒有規則意識的。比如在吃飯的時候應該專心於吃飯,而不是去玩自己喜歡的東西。所以這個時候,如果我們的家長用成人的思維去要求孩子,孩子也會覺得很莫名其妙,甚至潛意識中認為家長侵犯了他的自由。對這樣的要求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作用,甚至會引起孩子的抵觸心理。

如果碰到這種情況,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那就是在孩子的心中,逐步的樹立起規則意識。可以告訴孩子,吃飯的時候應該專心的先吃完飯,然後再去玩。孩子肯定不會乖乖的聽家長的話呢,那也沒有關係,當所有的家庭成員都吃完飯以後,就可以把飯菜都收拾起來,把桌子整理掉。並且告訴孩子,想要再吃飯,就必須要等到下一個飯點。孩子如果中途餓了,跟家長要求,家長不用理會,更不能給孩子找零食吃。而且可以鄭重的告訴孩子,餓了沒關係,等下一個飯點再認真吃飯。幾次以後,孩子就會意識到,不遵守規則帶來的後果就是餓肚子。就會逐步開始遵守飯桌上的規則,開始認真的對待吃飯這件事了。


孩子不肯吃飯,說明他覺得不餓,或者是有什麼其他的在他看來比飯好吃,比如零食。這個很好矯正,拿俺自己娃兒舉例子咧。

喊他幾次不吃飯,我還是很平靜,和他爸爸對個眼神,我們努力吃光所有飯菜,然後收拾碗筷。

娃娃總有餓的時候,我們等待著,孩子餓了,跑來找我,我就安慰他忍一忍,這頓飯已經吃完了,等待吃下一頓吧。儘管很心疼,也得忍,心中默念餓一頓餓不壞,這個時候千萬別給零食哦。

一夜過去,早餐時,娃娃早早在等待,就這一次,今後直到現在,只要喊吃飯,孩子都會立即放下事情,過來吃飯。????


孩子與大人是有區別的。孩子的世界和大人的世界也是有區別的。大人所謂的「不聽話」,也許就是孩子的正確的快樂活動。「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明中葉,即明萬曆年間,有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教育家和史學家,叫李贄,他在《童心說》中寫到:」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為不可,是以真心為不可也。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復有初矣。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蓋方其始也,有聞見從耳目而入,而以為主於其內而童心失。其長也,有道理從聞見而入,而以為主於其內而童心失。」

這段話大意是說,童心是人的真心,失去童心就失去了人的真心。失去真心,人就成了假人。而孩子或兒童是人的早年,幼年,所說的童心就是孩子早年的初心,是人的思想觀念最純真的時候,也是最可寶貴的時候。但隨著孩子的長大,這種童心慢慢就消失了,為什麼呢?因為在社會上聽的多了,看的多了,大人們給他講的社會道理太多了,所以就漸漸失去了。這就是所謂的童年的消失。實際上,大人內心深處是懷念有童真的時候,童心未泯就是形容一個大人身上多多少少有童心童真的存在的。

所以絕大多數情況下,大人眼睛中的「不聽話」,實際上是孩子童心的一種表現,是需要大人體察和理解的。我在自己孩子小的時候,就曾經觀察到一些情形,確實是孩子童真的表現。例如,孩子有時候不肯吃飯,而大人已經吃完飯了,可能有的大人馬上就要上班去了,或者還有其他的重要事情要做,又擔心孩子吃不好,吃不飽,影響了身體的發育,就會催促孩子快點吃飯,甚至採取強硬的措施。這其實是大人的問題。為什麼呢?在小孩眼中的世界,是一個玩耍和快樂第一的世界,那裡不需要上班,不需要做其他重要的事情,不需要有時間概念,他們不需要將吃飯與玩耍遊戲分開,一切都是一體的平等的。所以,他們不會覺得吃飯比遊戲玩耍重要。因此,吃一口玩一下,就不是什麼不聽話,而是天性使然。

又比如,孩子玩玩具,將玩具擺在家裡任何他們認為可以擺放的地方,這在大人看來,就是沒有規矩,不講整齊劃一,這純粹是拿成人世界的規矩來約束和評價一個童年世界的孩子。你豈不知,什麼是童心童真?這就是童心童真,在他們的兒童世界中,沒有什麼規矩,沒有什麼約束,快樂玩耍,盡興而活,就是他們的規矩。

還有的時候,特別是孩子2歲以下的時候,有時候是因為發困了想睡覺了,而磨嘰,或者因為身體不舒服而哭鬧,大人不察覺,就說孩子不聽話。只要大人注意到,針對解決,孩子很快就會安寧下來。這是孩子的不聽話嗎?!

所以,孩子小的時候,讓他們盡量保持童心童真很重要。大人要多看一些孩子心理發育的書,養育孩子的書,觀察了解他們的一舉一動,了解掌握他們的作息活動規律,而盡量不要干涉他們的童心表現和活動。為此,大人不要站在成人的立場或世界去要求孩子,要有足夠的耐心,理解,同情心,同理心,養育知識和技能,伴隨呵護他們一起快樂成長。

當然,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將一些危險的尖銳的物品隱藏起來,也不要給孩子買能導致危險的玩具,和吃喝的東西,也要隨機教育他們哪些情況是危險的。要讓他們在自己或其他人看護的範圍內。畢竟,孩子安全是第一位的。

總之,千萬不要用成人世界的規矩來看待和約束,甚至呵斥和打罵孩子,而是要學會理解他們的心理,幫助陪伴他們的身心成長,讓自己的孩子擁有美好純真快樂的童年時代,並給他們長大以後留下無比美好的童年記憶,而成為一個童心未泯的大人!????????


誠謝邀請!沒有及時回答問題!

我認為孩子聽話與不聽話,應分別對待!

孩孑不聽話,有時可能是孩孑對某個規則或不了解,或是不知道事情後果而不聽,這樣就應引導孩子來了解,讓他懂得不聽的不良影響或後果,從而聽話!

對於原則性問題,一定要提醒孩孑遵守,如果不聽,就要嚴肅地講解規則,堅定地要求孩孑改正!

孩孑不聽話,可以身邊做的好的孩子或成人為榜樣激勵孩子,尤其是家長要做好榜樣,處處講規範,做好孩子的啟蒙老師!

當孩孑有良好表現時,要及時表揚,來強化孩孑的積極行為,從抵制不良習慣!

值得注意的是,讓孩孑聽話是為了培養孩孑的規範意識,避免成長的曲折,但不能抹殺了孩子的思想,只會做一個聽筒!


面對孩子不聽話家長可以參考以下幾種方法:

一,轉移大法。

孩子不聽話,多方面原因,如果跟你死拗起來,往往會弄的一團糟,那麼該怎麼辦?試試轉移大法,把孩子的現在所關注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比如新奇的、有趣的物品或其他事情上。如果是學習上跟你死磕,先別讓他學習,讓他干點家務什麼的,孩子的注意力一旦轉移了,就會很快忘記剛才的不愉快。

二,冷落大法

孩子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大發脾氣,你不要著急,用冷落大法制他,不理睬他,不和他討價還價,造成一個無人相助的環境。這時候,孩子自己會慢慢覺得好沒趣,而逐步作出讓步。成功後大人不要不理不睬,要對孩子進行再教育,並用「相信你以後會聽話的」之類的話來鼓勵他。

三,懲罰大法。

注意要適當懲罰,舉個例子,孩子就是不寫作業,並故意把文具盒扔到地上,你要馬上對他進行批評,強烈要求他把文具盒揀起來。孩子肯定會不服從,那麼懲罰大法上場,你果斷的告訴他:已經答應給你買的衝鋒槍不再考慮,如果不奏效,就「單獨隔離」,還無用,可以「修理」他,但非到萬不得已,不用修理人這種極端方式,如果非要用,也得在孩子先做錯在前才可用,不能亂用。這種懲罰措施,會使孩子確切地感到你的態度十分堅決,沒有討價還價餘地,這樣,孩子那種「我為主」,「我獨佔」,「服從我」的不良心理和任性行為,將有很大改觀

四,表揚大法

什麼時候表揚?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都要進行積極的表揚、誇讚。但更要注重孩子不聽話、任性的行為,不能任何事都表揚,這樣孩子就會知道什麼是大人贊成和允許的,什麼是大人反對和制止的,就會知道任性時會受到懲罰,聽話、不亂髮脾氣、乖巧時就會得到表揚和獎勵。

另外不僅兒童心理教育很講究方法,早教識字教育也很講究方法,人們對於畫面的記憶是非常深刻的,相比起枯燥的文字,需要一行一行進行練習,比如【貓,小,帥學漢字】是一款採用圖片演化成字體的軟體,讓孩子在好奇快樂中學習漢字,我家閨女從三歲開始接觸漢字,現在用了一年認字300多個,是一款免費的好軟體。

【貓,小帥,識漢字】中的圖片演化漢字就是一個很好地例子,讓孩子感知世界同時學習知識,這種學習方法 思維能力 對以後繁重學習任務有重大幫助。


推薦閱讀:

預防唐氏綜合症 孕育健康寶寶
不強迫,不哄騙,給寶寶洗澡就這三步,輕鬆搞定
好媽媽育兒平台:治療小兒咳嗽最安全的食療方法,父母必學!
頭回聽說,懷孕這事兒還能傳染?
上環會影響以後要寶寶嗎?有點擔心

TAG:教育 | 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