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李世民、朱棣、乾隆,哪個更偉大?
漢武—劉徹,唐宗—李世民,文皇帝—朱棣,清高宗—乾隆。這四個人可稱為我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明君」,從當時他們治下王朝的繁榮經濟、穩定政治、強大軍事實力幾個方面綜合考慮,他們絕對是千秋萬世值得稱頌的聖君,正是這些聖明的皇帝的努力使我們中華民族在當時屹立在世界民族之巔!
但就個人情感而言我覺得朱棣更偉大!(我是忠實的明迷,哈哈!)他文治不如唐宗與清高宗,他武功也許不及漢武帝,出生而言,他沒有如漢武帝和清高宗正當的皇位指定人。但他是「永樂大帝」!
有一天明成祖,朱棣,生於1360年,生為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是朱元璋和馬皇后夫妻的結晶。生於戰時的朱棣,他的老爸正在遭受陳友諒的攻擊,戰火中出生的朱棣彷彿註定了與他大哥朱標截然相反的武夫性格,更註定了他的一生離不開軍事了!有一天一個和尚走到他面前跟他說我要帶你造反,又有一天有一個書生攔住他說要給他牽馬。
本來一個朱棣的一生本事如同大多數的明朝藩王一樣,被皇帝的「養豬政策」給圈養在自己的封地裡面,強搶民女,拿著鳥籠,逗逗蛐蛐之類的。但是朱棣不同,因為他是燕王,燕,沿襲著戰國七雄之一的稱號。這就意味著他必須在他都城北京緊緊的拿住武器抵禦他老爸給他的抵禦元朝遺患的入侵騷擾。可惜,一個詔書下到了他的王府裡面:自削其藩,罷其兵,到金陵為老爸守陵。於是和尚勸他瘋,於是書生逼著他反抗這個政府。我才絕對是上天都不忍心看到朱棣受的這些苦,也可能是上天不忍心明朝過早進入守成之勢,朱棣竟然在「清君側」的戰爭中勝利了—他登基為帝了!
那一刻
守江山比守江山難得太多了。打江山朱棣只需要大,而守,北有蒙古虎視眈眈,南有安南動亂不安,內有建文餘孽,外有帖木兒垂涎欲滴。換了誰這都是令人頭痛的事情,而他毅然決然「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將都城從金陵搬到北平,那個曾經他執兵戈守衛這個國家的地方,他的老巢。在北平,他五次北伐,親征將蒙古餘孽削弱到歷史最低;南征安南,用強硬的武力將安南劃入明朝的版圖;派鄭和東下西洋,用寶船將明朝的繁盛傳播出去;直面當時世上最強的帖木兒帝國;設置內閣,重用特務制度;修撰永樂大典,然後呢?萬國來朝!
一個生長,一輩子都在軍營帳中度過的君王,而被他的後世譽為「文皇帝」!更難能可貴的是他使得明朝不割地、不賠款、不稱臣、不和親、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雄武之略超越唐宗
遠見卓識冠蓋漢武
五逐漠北
三犁虜廷
東向經略東北之北
西向設立哈密之衛
吞併安南
四夷望風歸順
六下西洋
萬國齊朝聖主
疏通運河
永樂大典
!!!!!
偉大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擁有的,打下江山社稷不一定偉大,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也不一定偉大,偉大主要看影響和貢獻,即一個人對整個中華民族的影響和貢獻有多大。
從這個角度看,我認為漢武帝是一個厚今薄古的人,他的雄才大略和文治武功,奠定了中華民族強盛的根基。政治上漢武帝創設中外朝制、刺史制和察舉制,加強中央集權統治,同時頒行推恩令,兵不血刃解決諸侯王坐大一方,禍亂國家的問題,確保了國內長治久安。經濟上,推行平準,均輸,算緡,告緡等措施,鑄五銖錢,鹽、鐵、酒由官府直接經營,並限制富戶商賈勢力,大搞國營經濟,振興國家經濟。文化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立太學,創設年號,頒布太初曆,統一思想,文教興國。軍事和外交上,開疆拓土,打走匈奴,穩定北疆,南平諸越,西撫大宛、西域,開闢絲綢之路,開展東西友好往來,促進了東西方經貿和文化交流與發展。
特別是漢武帝審時度勢,舉全國之力,精心準備和發動對匈奴的戰爭,從軍事上徹底打垮了匈奴人自秦以來對中國北方邊境安全威脅和騷擾,改變了自高帝劉邦以來對匈奴人喪權屈辱的做法,從根本上解決了漢朝北方邊境安全問題,揚威漲氣,打出了漢人雄心壯志,穩固了漢家江山社稷,確保了漢人的安全穩定,以致後來,西漢、東漢大亂,中原群雄逐鹿,而周邊異族卻不敢對中原大地抱有絲毫野心和幻想,足見漢武帝對匈奴開戰的重要意義。
其實漢武帝對中國歷史的影響何止在國防軍事和安全上,中國歷史和文化淵源流長,燦爛輝煌,沒有漢武帝的立國和強漢之戰,根本是不可能的,漢人文化才是中國幾千年屹立不倒的精神支柱,從這個方面看,漢武帝無疑比其他幾位中國皇帝偉大。
漢武帝的偉大不僅僅在他對中國歷史的貢獻和影響上,作為一代帝王,他的偉大還在於他能堅持實事求是,勇於面對自己的問題和錯誤,敢於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向天下頒發罪己詔,輪台悔過,這不是中國每個皇帝都能做到的,以國家行文形式檢討自己,在中國歷史上也只有漢武帝一個人才真正做到了,這得有多大的胸懷和氣魄,難道漢武帝還不偉大嗎?
個人覺得還是朱棣。漢武帝劉徹是很厲害,但是他害死了自己的太子,窮兵黷武,把文景之治積累的財富揮霍一空,國家差點到了崩潰的邊緣。唐太宗李世民文治武功都不及朱棣。乾隆就不用說了,落霞餘輝。要比較,只有李世民和朱棣有可比性。但我認為,朱棣比李世民強。
1.玄武門之變與燕王靖難。
李世民早期已經積累了強大的軍事力量,玄武門之變的成功易如反掌。相比而言,靖難之役難多了。燕王朱棣的手上只有幾千護衛,而真正可以調動的只有800名親兵。而建文帝呢?經過明太祖朱元璋30年的精心治理,此時朝廷糧食多的吃不完,能動用的軍隊有近百萬。建文帝的心腹大臣黃子澄告訴建文帝:請建文帝放心,當前朝廷實力相當強大,百萬大軍在手,糧草充足,完全可以搞定一切違法亂紀的藩王,建文帝覺得黃子澄說的的確道理。朱棣以800親兵起家,僅用了3年時間就推翻了擁有百萬大軍的建文帝。干成這樣的大事,沒有非凡的才能,是做不到的。
2.朱棣遷都北京是千年大計。長期在北京生活、打戰的朱棣,早已認識到北京的重要性,北京經過遼、金、元數代的經營,在國人心中的地位已經上升;北方游牧民族不斷向漢人學習,組織能力越來越強,一不小心就能與漢人爭天下,北京已經成為漢人與少數民族爭奪的焦點,漢人得之,則國家統一;失之,則偏安南方或不保。
為防止不肖子孫將都城遷回南京,朱棣當上皇帝後,就安排在北京郊區的昌平建造陵墓,死後也埋在那裡,活著守國門、死了還要守國門。祖墳在少數民族的眼皮底下,子孫要想遷都,就不得不顧及影響。後來證明,朱棣的長陵就是定海神針,明朝後來在北京遇到危機的時候,朱棣的子孫都不敢遷都回南京,因為不能讓少數民族拋了自家的祖墳。
此舉奠定了中華名族千年發展格局,北京迄今還是偉大祖國的首都。這件功勞,李世民比不上。
朱棣在位期間,不斷打擊蒙古殘部,征服越南,國土面積最大的時候達到1400萬平方公里,超過唐太宗李世民時期的國土面積近150萬平方公里。《明史》評價朱棣:成功駿烈、同符高祖。對這一時期的國土評價是:「遠邁漢唐」。
唐太宗時期的國土面積比朱棣時期還是要小一些。
此外,朱棣在文治方面也作了大量工作,編製了《永樂大典》,加強文化建設,等等。
這四位皇帝當中,都有不足之處,但最為人稱道的,功績最為矚目的當屬漢武帝劉徹。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了一個偉大民族永遠的名字,他在位時期,中國領土版圖擴大了整整一倍,漢人之所以兩千餘年後皆為漢人,便是因為漢武帝劉徹。
我們熟知的許多典範都出自漢武帝劉徹的改革,創立了許多第一。比如年號,漢武帝即位後,首創年號;還有春節,始於漢武帝的曆法改革,漢朝剛建立時,漢承秦制,推行秦歷——顓頊歷,以10月為歲首,直至漢武帝太初改歷施行新曆法,以正月為歲首,一直沿用至今,而春節正是始於太初改歷,漢武帝改正朔;首創專門的儒學教育——太學;首下罪己詔,向天下百姓承認錯誤,表明悔意,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詔;收藏圖書,皇室和政府藏書空前豐富,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明確記載的國家圖書館;等等。
漢武帝在諸多領域皆有建樹,漢武帝以軍事手段代替原先的和親政策來徹底解決北方的匈奴的威脅。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兩次頒布求賢詔,「博開藝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學」,「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能者,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大膽啟用騎奴出身的衛青,改革漢軍戰法,收復河套地區,之後更是任用天才將領,霍去病,攻取河套走廊,封狼居胥,置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使河西走廊納入中原王朝版圖。之後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由此而始。漢武帝不僅為華夏民族收復了秦末丟失的河套、兩廣等地,還將西域、河西走廊、福建等地收入版圖,更是征服過朝鮮、越南。改革財政,將冶鐵、煮鹽、釀酒收歸中央,增加稅收,改革幣制,穩定金融;等等。
漢武帝繼位前後的版圖對比。偉大,首先要有崇高卓越的成就才能算數,再次要有讓後世敬仰的人格魅力。
如果這麼看,朱棣和弘曆是沒辦法和前兩位相提並論的,但本來有機會彌補,只是他們都錯過了。以今人的角度看,不如直接引用毛主席的總結「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四人算是封建時代開宗明義、繼往開來、卓有成就的君主,秦皇是一統天下建立中國的第一人,而宋祖則是包容萬象將中國文化匯聚成系統的最後一人。
唐太宗李世民則是創造了大唐盛世,四海臣服的大好局面: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文化方面:任人唯賢,從諫如流,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製,促進民族融合等。
如此二人,漢武帝武功第一,唐太宗文治第一,二人算是中國歷史上文治武功的集大成者,可以並稱偉大,因中國曆來重文輕武,所以唐太宗李世民似乎會更受推崇些。
而明太祖朱棣如果能利用鄭和七下西洋的大好時機,開啟東西洋的貿易推動中國文化全球化,那麼他或許可以成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千古一帝。清高宗弘曆如果能重拾康熙皇帝西學東漸的政策,將東方古國由康乾盛世引導至工業革命,或許他將改變今日世界的格局,那麼他或許會成為古今變革第一人。
然而朱棣卻選擇了閉關鎖國,弘曆也選擇了坐吃山空的安逸,從而白白葬送了中國崛起的機會。
故而論偉大,劉徹和李世民可以各算其一,而朱棣和弘曆卻不可。........................................................
文/圭海四記
這個有啥好比的呢?劉徹、李世民、朱棣,都是不同時期,做出過巨大貢獻的雄主,分別代表了那個時代最高的成、功績。
劉徹——「漢武盛世」跟秦始皇並提的男人。
一生最愛做的事就是開疆拓土,奠定了中原版圖。
順帶手開創了絲綢之路。
唯才是舉,親自選拔人才。
李世民——「貞觀盛世」
被稱為天可汗的奇男子。
對外從不服軟,打得周邊國家一個個俯首稱臣。
建立「國家圖書館」,使國家藏書達到新高度。
為開元盛世打下基礎,才有了盛唐的輝煌。
朱棣——「永樂盛世」
被稱為永樂大帝的男人。
編纂《永樂大典》,史上最完美的百科全書。
鄭和下西洋,「海上絲路」的巔峰。
收復失地,鞏固邊防。
乾隆——「康乾盛世」
被稱為「牛皮癬皇帝」的奇男子。
自稱「十全老人」。
在位60年,前13年勵精圖治,一代雄主的氣勢。
13年之後基因突變,文字yu之巔峰時期。
多疑,玩弄大臣於鼓掌之間。
在文物上蓋戳。
一生作詩4萬餘,一人壓全唐。然而沒有一首流芳。
此君一朝,國庫民窮,被稱為飢餓的盛世。
真不是我黑,他爺爺和爹爹如果知道他把兩朝辛苦積累的國庫消耗成空庫,棺材本真的壓不住。
題主把乾隆改為康熙或者雍正,還能跟前面三位一戰。
唐太宗李世民功勞最大,對內以文治天下,對外開疆拓土。武功方面:用了不到三年統一中國,用了三年準備就消滅東突厥,薛廷陀,而後消滅吐谷渾,龜茲,高昌,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都護府,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文治方面: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李世民愛民如子,不殺戮功臣,政治清明,政通人和,國泰民安,路不拾遺,開創絲綢之路,長安為世界經濟中心,萬國來朝,這是歷史上歷代都無法企及的繁榮景象,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使中國文化傳播全世界,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秦始皇,漢武帝那些功績與唐太宗的功績及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數根本就無法可比。
漢武帝劉徹,大漢天子,經過文景之治的安穩積累,終於等到了可以開疆拓土的時代。漢武帝北擊匈奴,戰無不勝。有雄才大略,是可以與秦始皇並稱「秦皇漢武」的男人,在那個年代,讓世人知道了「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順利當上皇帝。在位期間,開拓貞觀之治,大唐盛世讓唐朝成為世界上最富有,最強大的國家。通過各種政策,保證了國泰民安,唐太宗善聽諫言,是一代明君。明成祖朱棣,五征蒙古,依靠多年守衛邊關的經驗,平定邊疆戰亂,給大明一個安穩的生活環境。修《永樂大典》,在文化上也不輸別人。
而乾隆皇帝,真的不適合放在這裡。因為作為清朝的一個皇帝,雖然歷史上有康乾盛世的說法,但是其中的「乾」,是終止的意思,意思是康熙和雍正締造的盛世,到了乾隆年間就截止了,乾隆皇帝重用貪官,六下江南,耗費國力,不可與以上幾位相比。
所以,這些人的排名就是:劉徹>李世民>朱棣>乾隆。
劉徹,漢武帝。其父漢景帝,其母王娡公元前141年登基為帝,時年16歲,公元前87年駕崩。在位53年。在位期間最大的功績是在思想上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在體制上徹底確定郡縣制。在軍事上平定匈奴。開闢疆土。鞏固邊防。首開察舉制選拔官員。在華夏曆代帝王中可以說影響最為深遠。
李世民,唐太宗。唐高祖李淵與竇皇后次子。依靠玄武門之變登基。公元626年登基,時年28歲。公元649年駕崩。在位23年。在位期間最大功績是開創貞觀之治。重新制定三省六部制。平滅突厥。而大唐的文化影響巨大。國家開放,在思想上包容兼并,海納百川。至今余脈猶存。
朱棣,明成祖。明太祖與馬皇后第四子。以靖難之難登基為帝,公元1402年登基,時年42歲。公元1424年駕崩,在位22年。在位期間最大功績是在政治上設立內閣,五征蒙古。基本解決邊患問題。文化上編纂《永樂大典》這是華夏文化上最偉大和燦爛的事件。文治武功遠邁漢唐。在成祖期間是整個大明最強勢時期。
弘曆,清高宗,乾隆皇帝。滿族。其父清世宗雍正第四子。公元1736年登基,時年25歲。公元1799年駕崩。在位60年。又當了有實權的四年太上皇。是這四個皇帝里在位時間最長,也是最長壽的一個皇帝。在位期間自號"十全老人"(恬不知恥)功績不多,平定新疆叛亂。維護國家統一。編纂的《四庫全書》也是毀譽參半。褒貶不一。
在四個皇帝里按功績排名:
漢武帝〉唐太宗〉明成祖〉乾隆
在四個皇帝里安文治排名:
唐太宗〉明成祖〉漢武帝〉乾隆
在四個皇帝里就文治武功綜合排名:
唐太宗〉明成祖〉漢武帝〉乾隆
可以說漢武,太宗,成祖具是一代英主。名垂青史。但乾隆不過是倚仗康熙,雍正兩朝家底揮霍的敗家子。乾隆死後40年鴉片戰爭爆發。把乾隆和其他三位皇帝並列是不應該的
這四位皇帝中漢武帝劉徹最為偉大的了。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也是歷代帝王中的佼佼者。乾隆帝是一個幸運兒,躺在前人基業之上享福,雖有開疆拓土之功但都是水到渠成之事罷了,所謂的十全武功也是頗有水分,與前三位皇帝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
漢武帝劉徹是西漢第七位皇帝,雖為守成之君但實為開拓之主,在位期間北方萬里擊匈奴,南吞百越,西並西域,在今朝鮮半島北部設三郡之地,打出一個民族的自信,後世以漢為名冠以這個民族名字,在秦朝300多萬疆域的基礎上開疆拓土至600多萬疆域,後世大一統王朝的硬性標準之一就是是否恢復了漢武帝時代的舊漢故土,打出強漢的威名,漢武帝之功當屬四位皇帝中最為偉大的。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雖非開國之君,但是在開國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繼位之後更是創下了貞觀之治,對外破突厥,征服吐谷渾、高昌、龜茲,持續開疆拓土,延續了強漢的開拓精神,在他兒子唐高宗時代唐朝疆域達到1200萬,唐太宗還與各民族和諧共處,被尊為「天可汗」,拉開了盛唐的強大帷幕,如今世界上華人聚集地都是以「唐人街」冠名的,盛唐影響力可見一斑,唐太宗也是一位非常偉大的帝王,雖比之漢武帝稍差一些但也是雄才大略之主。明成祖朱棣被稱之為中國最後一位世界性大帝,在明之海禁清之閉關鎖國愈演愈烈的自封環境之中,明成祖可謂是雄才大略超然於外,南方霸氣收復了自五代末期獨立於中國之外幾百年的安南,北方不止五征蒙古,還在東北方向一直持續開疆拓土,鄭和下西洋更是已知確定最遠到達過非洲,加強了與世界各國的交流,建立的神機營是世界上最早成建制的軍隊,創下永樂盛世,真正實現了萬國來朝。打下明朝巔峰疆域,當然有一些爭議一說大概1000萬疆域,一說1200萬疆域,但是相當不錯了,是皇帝中的佼佼者了,比之唐太宗也不遑多讓。乾隆帝是清朝入關以後第四位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實際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期間清朝疆域達到最大,但並非他一人之功,是在前人基礎上水到渠成罷了,晚年自比十全老人,其十全武功頗有水分,如平台灣起義、大小金川叛亂等都是自己統治不力國家內部的農民起義性質般的叛亂,征緬甸、安南更是並沒有真正征服,只不過是人家認為清朝體量巨大表面上認個錯罷了,清朝延綿一百多年的文字獄也在乾隆帝時代達到巔峰,英國訪華時西方已明顯超過中國,乾隆帝卻無動於衷,繼續閉關鎖國,埋下日後鴉片戰爭之恥辱,乾隆帝所為只能是閉關鎖國自封社會中一個小有作為自大的守成之君,與前三位根本無法相比。個人見解,謝謝觀看,更多精彩動動小手點個關注~
推薦閱讀:
※李世民與隋煬帝有怎樣的親屬關係,是否有鮮卑血統?
※唐太宗是趙匡胤嗎?
※為什麼暴君隋煬帝征高句麗,明君唐太宗也征高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