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良好家庭氛圍的環境下長大的人是不是心理都不健全?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提問,值得探討。
在沒有家庭氛圍的環境里長大的孩子,不一定全部都會心理不健全,但不可否認的是家庭環境確實會對孩子的心理以及性格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良好的家庭環境(主要指關係情感方面)更有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而家庭情感關係不融洽或不完整的家庭,一般而言,會不同程度地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負面影響,不過也有少部分孩子在長大後通過學習和感悟來改變這種負面影響,從而使身心能夠健康正常。
沒有家庭氛圍,主要應該包括家庭成員彼此之間冷漠不關心、爭吵不斷甚至有家庭暴力情形以及家庭結構不完整等三種情況。
家庭氛圍環境無疑會對孩子的身心成長以及性格形成產生重要影響。孩子的身心及性格有先天遺傳的因素,這是我們無法改變無法左右的,同時也有後天成長環境的影響,而後天成長環境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環境便是家庭環境。
如果把孩子比作一粒種子,那麼家庭便是種子生長的土壤。土壤好不好,是否肥沃,土質如何,水氛夠不夠,當然會對種子的生長產生重要影響。
作為一個孩子而言,其首要的成長環境便是家庭。因此,我們絕不能忽視家庭對孩子身心成長及性格養成方面的作用。不良的家庭氛圍往往會對孩子產生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
具體來說:
1.從行為心理學的角度而言,孩子早期的行為學習有一個重要方式便是模仿,而模仿的對象當然主要是父母及家庭成員。如果我們觀察一個人的行為模式或性格特徵,便會發現常常會有其父母的一些印跡,因此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聽到母親抱怨孩子說「你怎麼跟你爸一樣」這樣的話,也有人表揚孩子時會說「這孩子跟他爸一樣,做事乾淨利落」。有一些作家在其描寫父親母親的文章中都會提及父親或母親的品格對自己的積極影響。因而作為家長,一定要多注意自己的行為,我們需要考慮自己到底要給孩子樹立一個什麼樣的模仿學習的榜樣。
2.孩子對人際關係的心理認知也是從認知家庭成員關係開始的,因此一個人對人際關係的處理方式也會受到父母及家庭成員的影響。
3.任何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對愛的需要,不管是尚不會用語言表達情感需求的嬰兒還是已經長大的成年人,都是如此。
如果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感覺不到被愛,就會有被遺棄的感覺,而這種感覺是非常痛苦非常糟糕的,這容易引發孩子孤僻的個性,長大後往往不喜歡與他人交往,對人際關係也往往不能正確看待,極端的情況下還容易滋生對立的恨意,比如我們常常看到被父母遺棄的孩子通常都不願意原諒自己的父母,因為被遺棄的感覺實在是太糟糕了。
4.父母之間不相愛,對尚未成年的孩子而言,絕對是個打擊。嬰幼兒早期對愛的感受主要來自媽媽,而對來自父親的愛,一方面是直接的,在父親抱孩子、喂孩子的過程中感受的,另一方面則來自於爸爸對媽媽的愛,這種感受是間接的。媽媽愛我,爸爸愛媽媽,所以爸爸也愛我。
對於稍微大一點的孩子而言,他們需要父母的愛,也需要感受到父母之間的愛,只有這兩種愛同時具備,孩子才能感覺到來自家庭的愛是溫暖的、完整的、安全穩定的,而缺少了父母之間的愛會讓家庭的氣氛不融洽,而這種不融洽會給孩子的心靈帶來瘡傷,孩子有可能因此而對家庭產生厭惡,因為缺愛的家庭氛圍是壓抑的,同時可能會對家庭產生不良認知,甚至會對婚姻失望,出現厭婚情緒,對結婚成家會有恐懼心理。
5.父母之間雖然也算是相愛的,但長期爭吵,這種家庭同樣會影響孩子的家庭認識,也有可能讓孩子產生厭家情緒,比如孩子不喜歡在家裡呆,因為不想聽爸爸媽媽整天吵吵鬧鬧。
其次,父母之間的相處方式和矛盾處理方式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孩子對人際關係的處理。
6.強勢父母對孩子過度的強制性專制教育,對孩子產生的影響往往是極端的,這樣的孩子要麼表現很乖順很聽話,要麼將來會變得特別叛逆,可能比其父母還要強勢,這一類的常常會很固執,其實從心理而言這是補償機制在發生作用,「因為以前我什麼都作不了主,所以現在什麼都要我作主、我說了算」,聽不進他人的不同意見。
7.父母離異,這是父母不相愛的極端狀態,當然會對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首先,這可能會部分的影響孩子將來的婚姻觀和家庭觀,可能會對未來的婚姻家庭產生不信任感不安全感甚至於恐懼感。其次,父母的離異會讓孩子的父愛或母愛缺失,孩子對父愛母愛的感受是「帶傷的殘缺感」。父母離異的孩子,對人際關係往往會更敏感,有的孩子在父母離異之後會非常苦悶,但又無力改變父母的關係狀態,因此會感到痛苦而沮喪,很多原本活潑陽光的孩子在父母離異之後變得孤僻,自卑,沉默寡言,不喜歡與人交流甚至自暴自棄。有關研究也表明,離異家庭的孩子出現心理及行為問題的比率要稍高一些。
8.喪父或喪母造成的家庭結構不完整,這種家庭情況也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影響,比如可能會產生自卑或比較容易傷感等,同時這種情況的孩子往往會比較堅強。一般而言,這種情況比父母離異帶來的負面傷害影響小些。
總得來講,家庭氛圍不好,一般來說是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影響的,但也不完全的絕對,也會有部分人通過學習及悟性去認識並消除這種影響。作為家長而言,應該努力經營好家庭情感關係,盡量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環境。
這個問題的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在沒有良好家庭氛圍環境下長大的人不一定都是心理都不健全的,因為雖然個人的心理健康成長和家庭氛圍有很大關係,但是卻並不是必然的關係。
一個人的心理是由多方面因素影響的,首先是家庭氛圍,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會對一個人心理健康成長起到很大的作用,這也就是我們古人常用書香門第來誇讚一個人的原因,因為一個人的優秀與家庭的熏陶是有很大聯繫的。
家庭氛圍的好壞如何判斷?從日常生活中就可以看出該家庭的氛圍是好是壞,如果家庭里的成員其樂融融,每天都是歡笑,那麼這個家庭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就是陽光的。反之,如果一個家庭裡面父母經常爭吵,甚至大打出手,這就會在孩子心靈產生陰影,可能會伴隨孩子的一生,這就是對心理產生的負面影響。
但是這個影響會有多大,也取決於孩子的承受能力和自我調節程度。根據心理學研究表明,家庭生活不和諧,孩子心理孤僻的幾率會成倍增加。尤其是自小就是一個人,沒有朋友一起玩耍,長期獨處的孩子,這樣心理陰影會被無限放大,最終造成心理的不健全。
所謂地承受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其實就是孩子能否找到釋放心理壓力的出口,愛好和交友其實就是最好的心理調節方式,所以作為父母要鼓勵孩子多交朋友,也可以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如讀書、畫畫等,這些都會對心理健康成長起到很大的作用。
我覺得不見得,我生於80年代,父母為了要男孩偷偷生下了我,我從小就被放在姥姥家十二年。我十二歲的時候姥爺得肝硬化過世,我就被父母接了回去。接我回去的的那一年,他們因為經濟問題又前往北京打工。我一個人在一個偌大的房子里,只有每月姐姐送來的錢。別人都說要是他們早就瘋了,我大學同學有幾個和我一樣的,到現在還不喊自己的父母爸媽,我沒有。其實有時候我怪過他們,但是更多的是看到她們日益白了的頭髮,佝僂的身體。想想他們還不知道還能在這個世上多少年,到時候我們連恨得人都沒有了。一切也就釋然了!
影響一個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來自於三個方面的因素:一、家庭。二、學校。三、社會。其中,在幼兒階段主要是家庭環境的影響。如果孩子生長在一個講文明講禮貌的家庭,那麼孩子必然會受到直接熏陶和感染,這樣的孩子到了學校讀書或到了社會後,導師們就會一點就通,同時也會使該孩子少走品德上的彎路窄踣。因此,應該說家庭環境的因素是孩子的思想品德形成的主要因素,但也不是完全決定的因素素。
不管是單親,還是雙親,家庭氛圍一定要溫暖如陽光,正確引導孩子的心裡,身體成長,最為關健。
我不這麼認為,雖然成長環境對人的成長影響很大,但是每個人也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會因為這種家庭環境的影響變得心理開始不健全,但也有一些人會因為這種環境反而變得比同齡人更加成熟,更加懂事,所以還是因人而異,不存在都心理不健全的
沒有家庭氛圍分幾類,有的是聚少離多,有的家庭暴力,有的爭吵不斷,有的冷漠互不相干等等。如果只屬於聚少離多家庭氛圍淡對家庭成員的影響還不是最壞,最可怕的是爭吵暴力的家庭會對所有成員造成精神上和心靈上的傷害。嚴重的會造成對婚姻的心理陰影。但我不同意所有在這種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心理不健全的說法,只能說有傷害,但有一部分人隨著不斷成長有所修正和改善。
推薦閱讀:
※長期生活在一個情感綁架很嚴重的家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該怎樣擺脫這種現狀?
※為什麼看到比自己聰明的人,比起不如自己的,會更想親近?這種心理算是自私嗎?
※從小怕黑該怎麼克服?
※經常在班級群發孩子寫完的作業的家長是什麼心理?
※嫁錯了人還生了孩子怎麼辦?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