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教育一歲多的孩子?


一歲多的孩子這個時候是最好玩的,他對任何東西,任何事情都會感覺到好奇。父母應該多和小孩說話,因為一歲多的時候小孩開始組織自己的語言庫,所以多說話,定期讀繪本給他聽,多唱歌,一起做一些互動遊戲,引導他接觸新事物,讓他時刻保持好奇心。

我姐姐家裡有個一歲七個月的男孩,這個時候真的很好玩的,而且精力特別旺盛型的,因為爸爸媽媽都要上班,白天在家裡陪他玩的時間少,所以只要等到下班回家,整個人都是放飛自我型的,他會有各種稀奇古怪的點子。不過有時候也真多是很調皮搗蛋的。

因為他會對好多事情好奇,導致他看到你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站在你身邊搗亂,比如你打開電腦他就會在鍵盤上不停的啪啪啪拍,如果大人們在餐桌上吃飯,他就會在邊上拿著筷子搗亂,還會把吃的東西都拿到自己身邊,我理解的是他就怕東西不給他吃了,哈哈哈。

不過好多喜歡都需要大人去引導,比如小孩吃飯的問題,就因為他總是在吃飯的時候搗亂,而且會拿飯菜當玩具,我姐沒少因為這個事情去教育他, 有時候也氣急了也會吼他。還有一個就是隨時會尿到地上,然後自己跑著玩的時候會因為地上有水或者有尿被摔倒,每次摔倒的時候都會給他講不應該這樣做,要怎麼怎麼做,但是小孩可能玩忘記了,就不知道了,其實多提醒他的時候他也知道要到衛生間裡面去。

所以小孩要多溝通,別看他一歲多,其實他懂得好多東西,只是自己語言組織不好,還不能很好的表達出來,所以大人要多引導小孩,不要亂吼,不要當著小孩多面發脾氣,不要吵架,不要苛責小孩,要多鼓勵,多獎勵,這樣的小孩會更自信,更陽光。


大家好,我是二孩媽媽,出版社編輯,非常願意分享我的育兒心得。

一歲多的孩子,正處在好奇心強、模仿能力超強的階段,作為家長,我想不用刻意去教育什麼,而是有質量的陪伴,給他愛,讓他有足夠的安全感。

我家二寶一歲多,只要有空,孩子就是我帶。這個階段,我是不看電視,不拿手機的。陪她看繪本,陪她用磁力片搭房子給小動物住,陪她一起聽歌跳舞,陪她玩藏貓貓遊戲。周末就帶她到小區或公園去轉轉,到哪裡就跟她講話。總而言之,家長需要提供環境讓她玩,讓她感受。一切所謂的教育都在玩中就可以實現,比如,帶孩子出去玩,看到大孩子玩滑板車,她看多了,也模仿著騎車,進步很快。 所以尊重孩子自身的內在成長規律,家長多陪伴,多和孩子聊天,這就是最好的教育。

以上是我的一點拙見,望多評論和轉發!謝謝!


一歲多的孩子這個時候應該剛學會了走路,學會了簡單的說話。身體上:身高一般80-100cm,比出生時長了30-50cm,體重也增加了十幾斤,骨骼發育逐漸完善,體能發育卻快速提升。心理上:理解能力上也有了提高,已經開始認識這個世界,思維有了一定發展,表達能力都在慢慢的提高…

接觸到的很普通的事物都感覺那麼有趣,什麼都想抓一抓,摸一摸,玩一玩,試一試。而且精細運動的能力也讓人佩服,孩子就沒有閑著的時候,除了吃,就是玩,沒有坐著的休息的時候。

對於一歲多的孩子的教育遠遠比小學生和中學生費腦子多了,孩子太小,說多了,也不了聽,說複雜了也聽不懂,這個時候打——打不滴,罵——罵不滴,只能耐心的教育孩子。

第一,爸爸媽媽要以身作則,許多事情要親力親為。因為孩子很會觀摩大人,你幹什麼他就幹什麼,你對待他的方法有可能就是他以後對待別人的方法,要讓孩子學到正確的認識事物的方法。如果大人經常這麼做,他也就會這麼做,他就感覺這是對的,慢慢地形成孩子的認知結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第二,利用爸爸媽媽的表情,讓孩子認識危險。處於一周的孩子還不知道什麼事物是危險的,什麼不可以抓。這個時候要用家長的表情來告訴孩子,什麼是危險的。也可以模擬危險的環境,讓孩子知道,這樣的環境是孩子親身會感到不適,感到痛苦。這樣便可以幫助寶寶有效的形成條件反射,久而久之,他們便能自動學會規避風險了。


首先,一歲多的孩子處於語言發展敏感期。這個時候,可以陪孩子開始讀繪本了。選擇一些卡板書,或者是家長拿著書,指引孩子看圖畫,家長給讀故事。不要擔心孩子聽不懂或者不認識,現階段就是一個辭彙積累的階段。早比晚好。

其次,鍛煉孩子的大運動能力。雖然有的孩子已經開始可以走了,但還是要多訓練孩子爬的能力。讓孩子獲得充分的爬,對孩子的協調能力和前庭覺訓練都有很大的好處。千萬不要太著急讓孩子學走路。

再次,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對精細動作產生興趣。給他找些報紙或餐巾紙去撕,找些畫筆和顏料去塗鴉,找些大塊玩具去擺弄、搭建或者拼接。不用要求孩子做到完美,給他活動的自由和空間就好。

還有,當然是情感的陪伴了。多陪孩子,多跟他說話,帶著孩子去接觸外面的世界和人。


甘伯伯:專業兒童故事講演人;藝術愛好者;痴迷傳統文化、電影、相聲等。


對於一歲多的寶貝來說,引導最為重要,一歲多的孩子最喜歡跟大人學樣。所以,教育一歲多的寶貝最好的方式就是以身作則,讓他在模仿大人的過程中慢慢學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歲多的孩子處於頑皮的階段,並且喜歡探索和冒險,看見什麼感興趣的都想要去嘗試一下。也正是寶寶發育和鍛煉對新的事物探索的興趣,所以,我們盡量不要去阻止他,帶動他對新的事物研究的興趣。

首先,培養孩子語言的表達能力,一歲多的寶寶將迎來人生中的「語言爆發期」,寶寶想要學大人一樣,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一開始可能無法表達清楚,而且吐詞不清。因此在這一時期媽媽首先要從短句教起,然後讓寶寶從短句到長句的學習。

其次,是孩子的行為習慣。作為媽媽,跟孩子在一起相處的時間最長。孩子的行為習慣多半跟媽媽的性格相似,也喜歡模仿媽媽的行為習慣,所以,作為母親這個時候規範自己的行為習慣很有必要,讓孩子成為自己良好行為習慣的影子。

再者,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孩子一歲多的時候,可以多鼓勵孩子去交朋友,禮貌的去打招呼,而不是用碰撞等方式表示友好。學習一些基本的社交禮儀,讓孩子學會分享和有朋友的樂趣。


1歲多的孩子已經會走路了,大人的說話也基本能夠聽懂了,自己有什麼問題也學會了表達,雖然還表達不完整,但是只要我們大人耐心的傾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帶他們到更遠的地方去遠足

孩子能走路了,意味著可以走出更遠的路。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可以開始做計劃,帶著孩子到更遠的地方去旅遊。不僅有利於孩子更開闊眼界,心情更加愉快,對孩子的身體也是一個很好的鍛煉。

在遠行的過程中讓孩子結交夥伴,培養朋友意識,懂得夥伴的意義,勝於在家裡面說教,比繪本的內容更豐富。

1歲以後有幾個重要的敏感期要抓住

  • 首先一個就是孩子的生長發展,帶來的大肌肉以及小肌肉發展的敏感期。這個時候他們活潑好動,此時給予他充分的空間,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他熟悉更多的肢體動作,和他一起作許多遊戲運動,使各種肌肉得到訓練,增進親子關係,並且還能使左右腦均衡發展。在動作敏感期,精細動作的訓練不僅有助於養成良好的動作習慣,還可以增長智力。

  • 然後就是語言發育的敏感期也在1歲多的時候來到了,孩子從觀看爸爸媽媽說話的口型直到突然開口說話,這個過程就是語言敏感期積攢的力量。不管他會不會說話,我們都要不斷給他注入「養分」,多和他說話、講故事,當他需要表達自我感受時,自然就開口說話了。同樣,良好的語言教育會使幼兒的表達能力增強,學會與人交往。

  • 開始有了自我意識,從說「我的」到說「不」,都體現了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自我意識是敏感期中最重要的一個,孩子今後是否具備強大的能力,來自於最初形成自我意識時的敏感,保護好他們的自我意識,就是保證孩子未來人格的強大。

  • 對細微事物觀察的敏感,讓他們開始關注到細小的事物,帶領他們一起去探索,帶著疑問去認識世界,是再好不過的機會。

有計劃的通過書籍讓他們認識世界

1歲多的孩子開始對各種事物都感興趣,所以家長可以買來不同類型的書籍,讓孩子通過書籍來了解世界,從而愛上讀書。書籍的選擇要涵蓋面廣,能夠讓孩子接觸到不同學科的知識。

塗鴉開始了他們的探索

1歲以後的孩子,手部肌肉的控制能力逐漸增強,可以開始塗鴉。不過這個階段的塗鴉主要是遊戲目的,家長不要用畫得像不像來評判,只要孩子愛畫就讓他們任意的去塗好了。


寶寶在1至2歲期間,會在語言能力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在這個時候應該多和寶寶說說話,多讓寶寶聯繫說話語音能力,這個時候寶寶的詞語量會突飛猛進,應該利用好這個時間段。當然,如果你家寶寶同其它寶寶相比,語言能力非常差,智力發育顯得特別遲緩,反應非常不敏捷,就應該及時就做檢查了。

寶寶在1--2歲之間也富有好奇心,通過玩各式各樣的玩具,寶寶會認識更多的事物,拓展視野。通過玩過家家之類的遊戲,寶寶能逐漸建立起關於母子、父女、兄弟、姐妹等社會關係的概念,並模仿大人的行為方式。

最後要注意的是:對於一歲多的寶寶,其實這麼大寶寶什麼都懂,就是控制力有些差而已,如果寶寶的要求實在是過分,就是哭鬧咱也不能順著他,否則寶寶記憶中就會覺得大人不謙讓他,如果寶寶哭鬧大人就會滿足寶寶的要求,以後會越來越過分,那時候就可以暫時分散寶寶的注意力,這麼小還不能和寶寶講道理,那就要和寶寶做些別的遊戲或逗寶寶玩分散他的注意力,經常這樣做應該會養成他的自立性。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注頭條號【杏媽育兒】


我是「一路童行」兒童的健康顧問

1歲多的孩子,在運動(精細運動、大動作)和語言方面都處於快速發展的時期,此時的孩子是一個感興趣的年齡段,對任何事物都會好奇,這在教育上也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

此時的孩子最好的教育方法便是玩樂,家長應該儘可能的多跟孩子一起玩耍、對話交流,給他提供豐富的語言環境,幫助建立家庭、社會關係的概念,同時也能促進孩子大腦功能發育,所以在遊戲方面我們更推薦一些益智類遊戲,比如模仿遊戲,識別身體部位、跨越障礙遊戲等等...(益智遊戲特別多,可以在網上搜索,選擇孩子喜歡的那種即可),在玩耍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保證孩子的安全,讓孩子認識到一些危險的東西,避免導致孩子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同時在孩子進入1歲半後,「第一反抗期」也隨之而來,這時的孩子因為活動能力的增強,知識的豐富,開始有自己的個性,不願老實聽話,逐漸開始任性,經常會說「不要」,我們從發育角度來看,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家長不要老用眼光看待孩子、要求孩子,這樣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行為,如果孩子的個性得不到發展,反而影響他今後的成長。

其實教育1歲多的孩子方法很簡單,家長只需要儘可能的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探索就好。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以及其他看文章的朋友有所幫助,歡迎點贊、分享,有疑問的朋友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會一一回復各位的問題,關注「一路童行」,讓育兒更簡單。


怎麼說呢,一歲多的孩子完全還是從需求出發來提出要求的年齡階段。他的一切需要都是真的需要,而不是故意搗亂。所以,對於一歲多的孩子,要盡量滿足他的需求。

英國著名的兒童精神分析大師溫尼科特認為,兒童成長經歷了從完全依賴到相對依賴,再到趨向獨立的階段。而一歲多的兒童正處於完全依賴階段。

在兒童的完全依賴階段,母親要做得就是對孩子全方位的滿足,「奶」是滿足孩子的充足的原動力。

我想起來我曾經讀過的一本書,它是教育學者、生命化教育倡導者張文質先生所寫的——《奶蜜鹽:家庭教育第一定律》。

這本書向我們闡釋了童年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重要地位。如何讓孩子度過美好的童年時光,讓孩子健康的成長與發展?張文質的這本書給出了從根子上並且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的方法,那就是——父母在相應的階段給予孩子足夠的「奶」「蜜」「鹽」。

談到奶,最淺顯直接的意思指的是母親的乳汁,更深一步則寓意著以母親為核心的充滿溫暖、充分照料的生活環境。這個環境以充分的愛和滿足感為導向。從中世紀開始,所有的聖母像都展示出聖母對聖子的「抱持」,即時時刻刻懷抱孩子,全方位滿足孩子的要求。這會使孩子產生一種生命的「全能感」——覺得自己可以自由地發展自己,自由地釋放自己本能的需求。

所以,孩子處於一歲多的階段,母親要給予孩子——「奶」,時刻甜蜜的注視,對孩子的表情、動作、聲音做出及時的反應,讓孩子從小就能產生更多的自我肯定。

所以,這個時期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尤其是母親的陪伴。一旦母親不在場,孩子就會感到缺失。孩子成年之後,只要身處特定的情境中,他就會展現出母愛缺失所帶來的痛苦和麻煩。

現代社會中的父母,大多忙於工作或其他應酬,往往少了對孩子的陪伴,有些父母即便陪伴在孩子身邊卻是一種「人在場但責任缺席」的狀態。這種責任的缺席則是更值得中國一部分父母注意的大問題。比如,坐在孩子身邊的母親卻並不參與孩子的互動中,而是擺弄手機或看電視劇,這類母親沒有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跟孩子的情感、言語、表情的交流以及身體的互動,她都是缺席的。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在未來容易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根源便是「奶」的缺失。

親愛的寶媽寶爸們,對於處於完全依賴期的孩子來說,多陪伴孩子就是最好的教育。


一歲的寶寶已經開始有最基本的一個認知,並且發育早的寶寶已經開始說簡單的話和走路了。他們對這個世界是很好奇的,這個階段年齡寶寶學習能力非常強,只要看過一遍的事物他立馬就會,能看懂你的表情。所以寶爸寶媽在帶寶寶的時候,一定要正面向上的教育孩子,謹記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說髒話。多帶寶寶做戶外運動,和其他寶寶接觸,學會讓他學會與朋友分享,家庭條件比較好的,可以買一個早教機,讓他熟悉一個學習環境,或者說在規定的時間去看啟蒙英語動畫片。言傳身教,而教育寶寶必須從父母做起,多給孩子製造一個學習的氛圍,以及快樂的童年。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港台文化?
分析性新材料作文題:分類、特點、寫法
現在當老師很吃香嗎?
為什麼有些導遊不喜歡帶教師旅遊團?
SAT2究竟是在考察數理化生還是英語?

TAG:成長 | 教育 | 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