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不是應該正確看待醫患關係?


我們應該正確看待醫患關係!是不應該一味的譴責,但是該譴責的還得譴責,該讚揚的必須讚揚。

醫生是人不是神,我們不要求醫生成為神,但是必須要做好人。不能依金錢為目的,應該依救死扶傷為天職!一名有醫德的醫生會用心為患者著想,替患者分憂,真正做到(醫者父母心)。

我幾年前的一次小經歷至今沒忘!那次是因為感冒我去了一家私人診所,診所里只有一名男醫生,看起來很面善,應該是退休的年紀。

當時因為出門在外,想儘快好起來,所以我進診所以後首先對大夫說:「大夫您好,我感冒了,給我來點感冒藥,」

然後說出來自己經常吃的幾種價格高的藥名,當時心裡有底,這幾種葯的價格基本都在五十塊錢左右,就算醫生想多要錢也不可能給他,事後想想還真是有點小人之心了哈……

(之前有個錯誤的想法,價格高的葯就是好葯)!

而這位醫生卻說:「你先別急,先說說癥狀吧」,然後詢問了一下癥狀,開出來兩種(中成藥),價格是七塊錢!我說能管用嗎?

醫生解釋說:「一般的感冒需要經過4~10天才可痊癒,你吃再好的葯也得有這個過程,葯不是價格高的就是好葯,要對症下藥,所以你就不用浪費那些錢了」。

事後證明確實像這位醫生所說的,醫生給我開的葯比我自己經常吃的那些葯的效果還要好。

這位普通診所醫生感動了我,原因不是省下的幾十塊錢,而是他的醫德。

相信在我之前和後來他已經感動過很多人!

如今的公立醫院公益性逐漸淡化、商業性日益濃厚。我們應該知道,醫院的性質,就是社會福利單位,而不應該成為賺錢的單位。

作為患者要記住:醫生不是萬能的,治療不是全能的。在沒有救治好患者的情況下,患者的家屬也要保持冷靜的心態,更不能隨意攻擊和傷害醫生。

我覺得還是好醫生多一些!


醫患矛盾本質上是人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和優質醫療資源缺乏以及醫療體制不完善之間的矛盾。

1.矛盾點一:患者就醫體驗差,排隊時間久,認為醫務人員態度不好。

其實這一點總結起來就是優質醫療資源太少了。凡是需要排隊等候很久的患者不是去了省市級醫院就是掛了知名專家的號。擁擠嘈雜的環境和排隊時間久是就醫過程中情緒惡化的一個因素。由於看病人多,環境嘈雜,醫務工作者自然心情也煩躁,一個同樣的問題可能一上午被50個不同病人重複提問,耐心有時候確實是有限的。假如所有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水平相等,那麼誰還會跑到擁擠的地方去?假如一天只看30個病人,一個病人看20分鐘,我相信很多醫生都會有耐心。

歸結起來就是好的醫療資源太少了。不同區域和不同等級的醫療機構專業水平差異太大。這個問題需要很多年慢慢改變。

2.矛盾點二:患者認為看病價格太高。

目前醫療價格其實算是比較合理的。醫療價格是由當地的發改委和物價局定的,與醫院和醫生並無直接聯繫,而醫療價格受國家管控並不會隨物價一直上漲。很多不明白的患者將看病價格貴的問題歸咎到醫生頭上,這也是醫患矛盾的一個誘發因素。其實覺得價格高怪醫生是毫無道理的。

認為醫療價格高的主要原因有幾下幾點:

1)大部分老百姓確實收入太少,比起看病的價格就是九牛一毛,小病不敢醫,大病醫不起。

2)醫療保險不夠發達,單純的農合療和城鎮職工醫保不足以全部報銷,仍然有很重的負擔。但是大部分人都將國家的醫保政策理解錯了。中國的醫保系統是普惠醫保,覆蓋所有人。而目的是滿足基本的醫療健康保障,並不是所有重大疾病的全方位報銷。就我國現在的經濟水平無法實現。縱觀發達國家,很多以商業保險為主,國家強制醫保為輔。個別以國家投入為主的醫保系統,負擔超級大。因此未來需要規範保險行業,讓老百姓能夠信任保險行業,主動購買一份疾病險,與國家的醫保結合起來。

總結一下:醫療價格高被誤認為是醫務人員造成的,而相關醫療保障制度還不夠完善,人民群眾負擔太重。

3.矛盾點三:花了很多錢病沒有看好,心理落差太大。

醫學是一門非常複雜的學科。目前能夠完全治癒的疾病還不足1%。很多慢性病只能控制而無法根治。重大疾病確實存在人財兩空的局面。這一點和第二點類似,還是看病太貴的問題。國家和地方政府應該多一些大病救助政策,多一些重大疾病心理疏導和指導策略。但是目前經濟實力不夠強大,確實也很缺乏醫務人員。

4.醫療行業內部的不合理收入問題,引起患者的不滿

各行業都存在瑕疵和敗類。公立醫院屬於事業單位,灰色收入是職務犯罪,這是沒法逃脫的。如果能解決好醫務人員薪酬問題,相信絕大多數人不會鋌而走險。這個問題本質是醫療制度導致的。只有讓醫務人員安心耐心靜心的工作,那樣我們的健康才會的到最好的保障。


在中國,醫生是個不但是個特殊的職業,也是一個敏感的職業,他肩負著救死扶傷的使命和家屬的重託,因此,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醫患衝突。

中國為何近年來醫患衝突不斷?是不是中國獨有的現象?

我們可以這麼理解。中國之所以醫患衝突不絕,最主要的原因在於,直到目前為止,中國政府也沒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醫療救助體系,一旦生了大病,每個家庭幾乎都是傾其一生積蓄來救助病人,在現代社會,還沒有一個先進的國家,國家力量在百姓的性命救助體系中,扮演著如此低調、甚至頗為尷尬的角色。所以,一旦醫生沒有成功救治病人,或者出現其他以外,家屬要面臨的,不但是失去摯愛的親人,甚至要面臨破產的窘境。

其次,中國人對中國的公療醫院發自內心的不信任。在很多中國人看來,中國的醫院已經淪為聚斂財富的部門,「看病貴、看病難」,無論老少、貧富,在整個中國幾乎成了一個普遍現象。醫生作為這個體制的受益者,在傳統文化語境中,本來應該是「懸壺濟世」的職業,它本身被人賦予了太多的文化內涵,如今反而享受極高的待遇,如果再治不好病,就有負重託。

近年來,中國的醫療事故也是頻出,一旦事發,很多醫院選擇打壓和瞞天過海,而不是想著承擔責任,造成中國社會普遍的仇醫情緒。


醫患關係是指在醫療衛生服務中,以醫護人員為一方和以患者及其家屬為另一方,在診斷、治療和護理過程中產生的相互關係。

應當說當患者走進醫院掛了號或辦了住院手續,醫患間就建立起一種強制性的契約關係(其中涵有醫患交往中的社會、倫理、心理等關係)。因此醫院嚴格要求醫生必需尊重患者應有的權利,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同時也要求患者在接受醫療服務過程應遵守醫院各項規定,積極配合醫生提出的相關治療方案。因此,在醫患關係中首先要求醫護人員是主體,應把病人視同親人,在執業活動中嚴格遵守法律法規、職業道德,嚴肅執行操作規範,認真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嚴防差錯事故發生,嚴守職業道德,嚴禁侵犯病人的權益。同時患者作為客體,要尊重知識,尊重醫生、尊重醫護人員的勞動,樹立在醫療服務過程醫患人格平等的心理,別把自己當作「花錢買服務」的「上帝」,把醫護人員視同「服務人員」,稍有不周、惡語相向,言行舉止喪失彼此尊重的人際關係。

鑒於醫學在發展的不同階段的局限性與人們對治癒疾病的主觀期盼,醫患間難免出現對疾病認知信息的不對稱性而產生某些難以預見的矛盾與糾紛。關鍵是當雙方發生矛盾或衝突時,醫院應實事求實態度向患者及家屬闡述真實情況,患者也應當理性分析醫生是否己竭盡全力救治了,既使被認定為是不當行為引發的醫療事故,同樣可以通過訴諸法律,保護彼此正當的權益,而不應當釆取「鬧」的形式。

疾病模式己逐步由生物醫學模式轉向生理、心理、社會模式。一方面需要醫護人員更加註重對患者心理輔導,同樣醫生也是人,也需要獲得患者理解與支持,事實上醫患雙方都為了早日把病治好,其目標是一致的,遇事只要即時溝通,則可消除誤解,矛盾只要理性分析、採取德法兼顧的原則,一般糾紛都會得到化解,較少走向極端與對立。和諧的醫患關係是我們共同的期吩與需求。


謝邀

醫患關係說白了就是感恩的心!!!

常懷感恩的心,世界都是明亮的,生活的每一天都是美好的,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善良的!

現在的人缺乏感恩的心,老是說他收了我錢了,他掙我錢了,怎麼怎麼著的,言外之意,我花錢了,你就理所當然的要給我我想要的結果。

就醫患關係來講,其實是她說擰了。就比如說你的小孩上學從來不好好的認真聽講,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最後你說老師教的不好,老師沒好好教你的孩子。

現代人從來不重視保養,不重視健康保健。整天的胡吃海喝。紙醉金迷。每一分鐘都在拚命的滿足自己的個人慾望。非要等到把自己的身體搞到無法救藥了,這個時候去找醫生了。而且還跟醫生說,因為我給你錢了,你就要給我一個健康的身體。你做不到,那麼你就是玩忽職守,我就要跟你鬧。這就是現代人的邏輯。

如果他發現身邊的人誰認識醫生,那麼他想方設法的也要去認識去巴結; 如果他身邊有人做養生事業。那麼他一定會敬而遠之,避之唯恐不及,捂好自己的口袋擔心他賺走自己的錢。其實是現代人活反了。

就醫生來講,每個醫生的心地都是善良的。即使說我們平常人的心地也是善良的。大家都萍水相逢,任何人都沒有包含禍心,一味的指責醫生是非常的不負責的自私的行為。

請原諒我一邊倒的站在醫生的立場上考慮這個問題。歡迎拍磚!!!


我們生活在關係之中,與老闆是僱傭關係,與老婆是夫妻關係,與父母子女是血緣關係,還有朋友關係、同事關係等等。

現在,我問你,我們與醫生是什麼關係,你能回答得好嗎?

我們與醫生的關係,首先要排除的是敵我關係、矛盾關係,不能認為醫生在想辦法騙我們的錢,不能先天地認為醫生沒有醫德,沒負責任。醫患對立,相互防範,對誰都沒有好處。這一點相信很多人都能理解,也能做到。

其次要排除的是買賣關係、消費關係。這就有些難以理解了。

張英,我的同行,也是醫院管理諮詢師。他在「醫生的影響力」一書中講到,他的一個朋友到醫院看病,花了一堆錢不說,最關鍵的是「感覺很不爽」。然後,張諮詢師說醫院的服務品質不行啊,醫生不能光靠技術,還要有人文素養啊!

要我說,你去醫院看病,感覺還「爽」那就奇了怪了!這可不是你到了SPA會所找個小妹給你按下摩,也不是你去酒吧與一幫朋友尋開心,花了錢,然後感覺很爽。你去醫院,是治病,不是去消費,怎麼可能會爽呢?

市場經濟下,有的人把一切都當成商品,用買賣關係來衡量人的行為,認為「患者是消費者」,「患者到醫院看病是消費過程」,「患者到醫院看病挂號的行為就已經建立了在醫院消費的契約關係」。結果,有的院領導頭腦一暈乎,提出了「患者永遠是對的」、「患者是我們的衣食父母」等十分荒唐且不切實際的觀點和口號。

既然都是花了錢,都是為了獲得某種服務,那麼,到醫院裡看病與普通的消費行為,有什麼區別呢?

1、普通消費是主動行為,為了獲取享受,而接受療療則是被動的,可能是生病,或者受傷,再或防疫、體檢等;

2、普通消費全憑個人的好惡和經濟能力,而到哪一家醫院裡接受診療,付多少錢,這要視病情還必須而定;

3、普通消費有相當大的自主性,有決定權,而在醫院接受醫生診療就要受醫學專業與管理規範的制約。如何治療,如何用藥,雖然醫生有知知義務,但終究是醫生起主導作用,個人不能想怎樣就怎樣。

4、普通消費是為了幸福與享受,能體驗到愉悅,而接受醫學服務就那麼舒服了,一方面會感受到肉體的疼痛,內心恐懼、無助,另一方面也失去相當一部分自由,必要時還要接受管制與約束。

5、普通消費可以反悔,可以退貨,不滿意再換一家,但醫療服務卻不是這樣的,診療不可能保證完美,不可能做到滿意再付款,不可能「回到過去重做一次」。也就是說,哪怕病沒好,哪怕病人醫死了,你還是要付錢的,同時也難以追究責任(也不能說就有責任)。

6、普通商家提供的服務,其質量是均勻的,有保證的。而醫療服務卻難以做到,不同的醫生、不同的時段、不同的情境下,給病人提供的診療,其質量與效果不可能一致。

除此,最大的區別是,消費者是想以最低的價錢購買到最好的商品或者是服務,而商家都是想商品或服務賣出最高的價錢,賺最多的利潤。

與之相比,患者與醫生的目的卻是相同的,抗禦病痛是雙方共同的目標,而不是以追求利潤為中心。在危急的時刻,你沒有錢醫院也是要做治療的。還有些醫療項目,如注射疫苗、HIV檢測、公共衛生等,是國家免費提供給公民的。

因此,醫療行為具有鮮明的利他性、公益性,醫院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消費場所,我們與醫生的關係也不是常規的買賣關係。

在上世紀90年代之後的一段時間裡,我國的醫改誤入歧途,醫院被推向市場,醫生不得不逐利而行,老百姓在醫療中受到極大的傷害,因病返貧不說,更在於這種利益關係毒害了人心,惡化了醫患關係,加劇了醫患對立。

現在,我們要重新理解醫患關係,重建與醫生的關係。 我們與醫生的關係是兄弟般的戰友關係,共同的心愿是戰勝疾病;我們與醫生的關係是同擔風險、共享進步的合作關係,共同為人類的健康福祉做貢獻。

醫生是我們的顧問、工程師、健康管理員,把我們出了錯的身體調整過來,把我們從死亡線上拉回來,有時候堪稱「再生父母」。當我們生病時,他們「 把我們一個個背過河」(外科學大家裘法祖先生的行醫名言)。

疾病是不可能被人類完全征服的,它們一直在伺機反撲,醫高一尺,病高一丈。我們不能太苛求醫生,企圖抵抗生、死、苦、痛的力量是徒勞的,也不能把醫生當神。

當我們生病時,只要醫務人員儘力了,我們就心懷感恩,哪怕是沒醫好! 當然,重構新型的醫患關係,醫院要加強內部管理,醫務人員自身要加強自律,政府也要加大醫療投入,推動醫療體制改革。


醫生也是普通人,也有善良人與不善良的人!但不得不說現在的醫生部分還是不敬業的,他們的信念已經不是救死扶傷,而是掙錢為主!就拿我兒子拉肚子來說吧,就一個簡單的拉肚子,去了兩三個醫院,中藥西藥都開了不少,也花了不少錢,但一個星期都沒有效果,然後一個長輩告訴了我偏方,只用了5元就治好了小孩拉肚子,而且見效特別快,當時就心裡很反感醫生,花錢多少無所謂,但我兒子受了這麼多天罪,你們就不能認真對待病人么?


謝邀。應該正確看待醫患關係,不應該一味地指責。

救死扶傷,治病救人,是醫生的神聖使命,也是醫生的職業操守,大多數醫生它心仁厚,恪守醫德,為患者早日康復默默地堅守在工作上,盡其所能,不遺餘力。這是不可爭辨的事實。多`少醫生為了挽救傷病患者的性命,加班加底,廢寢忘餐,日夜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有的甚至由於疲勞過度,暈倒在手術台下,遇到無力交納醫藥費的患者,醫生自掏腰包墊付的也屢見不鮮。無可諱言,有個別醫生利欲熏心,道德淪喪,有勃醫道,但這畢競是個別,不能因為這個別的害群之馬就把所有的醫生抹黑。

患者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求醫心切,希望儘快好起來。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俗話說的對:「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從患病到痊癒必然有個醫治過程,這個過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想痊癒就痊癒是不切實際的,醫生是人,不是神,醫生也無法做到手到病除。有的病,病理複雜,一時難以診斷出病因,情有可原。硬怪醫生昏庸無能或不負責任,不合情理。

醫患之間,相輔相成,沒有病人,就無所謂醫生,沒有醫生,病人就難以得治。病人有病人的痛處,醫生有醫生的難處。要相互理解,相互配合。要正確對待醫患關係,不要一味地指責醫生。這樣,能促進醫患之間的和諧,有利於調動醫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利於病人的早日康復。


對於醫患關係,一些人總是以編激的方式來看待,我相信還是有很多清醒者,不會一葉障目。從醫院整體來看,生病到醫院治好了病的人還是占多數。我相信大多數醫生從醫還是治病救人,努力提高自己的醫療水平為目標。為什麼會出現醫患關係矛盾呢?一是存在著利益熏心的黑心醫生。二是患者和患者家屬總是想著得了病能夠治好,得了絕症也非要求治癒的兩種非理性的做法和心理。黑醫,庸醫只能靠政府出台制度來解決。對整個社會的來說,普及醫學知識,了解病因病機,明白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則,極積防病,保持健康快樂的生活方式,才是唯一的選擇。黑醫庸醫雖然只是一少部份人,但是那一粒老鼠屎卻壞了一鍋湯,大多數醫生,護士們做手術,值夜班,甚至加班還是很辛苦的。對於整治黑醫,不負責任的庸醫,還是得靠嚴利的制度來規範。只有國家的制度先進,偉大,才有國家的強大與偉大。我相信,別人能辦到的事情,現在不缺人才,又不缺錢財的大中華民族也能辦得到。


對這樣複雜的問題,問是否應該正確看待,答案當然很簡單,就是一個字「是」。如何看待醫患關係?從不同人的角度看,正確將會是極大的不同!

如果我是個病人,醫患關係應該是我病了或不舒服了,醫生應該在第一時間出現,噓寒問暖,立刻診斷出我的問題,馬上就能把我治好,然後醫生默默地離開,不帶走一片樹葉。補充一句治療過程不能讓我心煩,不能疼。這樣的過程,這樣的關係是我心目中美好的正確的醫患關係。

如果我是政府官員或旁觀者,我希望正確的醫患關係是如同小夥子扶老太太過馬路,輕鬆,美好,沒什麼財政負擔,一副和諧畫面。

如果我是醫生,我希望我手裡沒有一個病人,手裡一杯清茶,看看窗外小朋友的歡歌笑語,蹦蹦跳跳,銀髮老夫妻攜手散步。

先寫到這兒,我要去補考經濟學了!真煩啊!


推薦閱讀:

我們的慾望無藥可救了嗎?
三十六計(實用版分解,拿走,不謝!)
網秦創始人林宇稱被董事長史文勇綁架九死一生?
梁文道:他們發不了聲,我們不該選擇忽視 | 八分

TAG:醫患關係 | 健康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