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家鄉,還有「暖房」的習俗嗎?


在我的家鄉,還是有"暖房"的習俗的,不過這個分為兩種,一種是搬新家的時候,一種是新婚的時候.

記得在我5歲多的時候,家裡蓋了新房子,搬家的那一天,各種傢具在白天的時候在鞭炮聲中搬進了新家.晚上的時候,會有很多人來家裡面,家裡面擺了很多的水果,大人們在堂屋裡敲鑼打鼓的好不熱鬧,好像還要在家裡面放炮,震耳欲聾的兩種聲音混雜在一起好不熱鬧的.

我結婚的前一晚上有"暖房"的程序.那天晚上來了很多親朋好友,晚上也擺了酒宴,算是為第二天的結婚婚禮做準備的.晚上的酒宴在堂屋、院子裡面擺了起來,等到酒席吃過以後並且收拾完畢以後,一夥將近10個人敲鑼打鼓的進了婚房,婚房的氣氛瞬間喜慶、熱鬧了起來,很多人進來圍觀,裡面也擺了不少水果、零食、香煙等等,外面客廳、院子里的人則是在那裡打牌、聊天.那些敲鑼打鼓的人大概鬧騰了半個多小時以後,我們就給他們發煙表示感謝.整個過程到晚上九點半以後就結束了,然後大部分人就先走了,還有一部分人在房子里閑聊、打牌,大概到十點半以後大家基本上都休息了,我也就回房子睡了,好好休息一下準備第二天的婚禮.


看到「暖房」一詞,我的第一反應是「溫暖的房子」。再看看「習俗」二字,我才知道這「暖房」的來意!

其實,我們這裡搬新家不叫「暖房」,我們叫「燎鍋底」,哈哈??只是方言不一樣,習俗還是統一傳承下來的!如果哪家親戚新居落成準備入住了,他們會提前邀請親朋好友們來給自己家「燎鍋底」,也是為了給從來沒有入住過的空蕩蕩的新房子增添喜慶和人氣吧!

城裡人的結婚習俗我不太懂,但是在我們農村老家,在新人結婚的前一夜,老人們會安排一對「金童玉女」給新人「暖床」,也就是新人洞房的前一夜,會安排親戚家的一個小男孩一個小女孩一起睡在新人的床上,也就是寓意著來年新人會生一對龍鳳胎。其實這種習俗不管結果如何,寓意就是好的,圖個喜慶開心就好!

記得小時候沒有現在的孩子條件這麼好這麼幸福,只要聽說誰家要請大人們去「燎鍋底」,那高興勁跑的比誰都快。要是知道了哪家親戚又要娶新娘子了,早早地就纏著爸爸媽媽帶自己一起去。一來經濟條件有限,平時在家也吃不到啥好吃的,碰見這樣的喜事終於有好東西吃了。二來,小孩子最喜歡的就是給新人們「暖床」,可以睡一夜那張又新又軟的大床了,看著那張鋪著大紅色床單被褥的「席夢思」就想上去玩蹦蹦床。想想那時候也是傻的可愛,傻的幸福,現在長大了成家了,雖然經濟條件好點了,卻再也沒有小時候的那種幸福感了!


我是河北石家莊人,在我們這裡是講究暖房的。暖房分兩種,一個是喬遷之喜。另外一個是暖新房。

先說喬遷之喜。我是2011年11月喬遷新居的。苦幹數月,新居裝修終得完工。我忘乎所以地將新居的照片發到了博客里,自我陶醉其中。樂滋滋的我卻沒有察覺到此舉的嚴重後果。圈裡文友看了博客,暗下吃「大戶」之心。省散文學會秘書長梁劍章大人充分發揮了自己巨大的組織領導才華,振臂一呼,擁者如雲。11月26日,逢周六,秘書長親帥九員能征慣戰的大將,殺奔趙州而來。

本想招呼大家先到趙州橋、柏林禪寺消磨時光,怎奈一幫經多見廣的文人雅士,並不領情,他們已經對這兩個景點像鄰居一樣熟悉了,一致要求到那些陌生的地兒玩玩。於是,在古城內走走停停,先後遊覽了大觀聖作之碑、陀羅尼經幢和小石橋。借著遊興,新樂市的書法家默延傑和謝輝兩位老弟,揮毫潑墨,留下了墨寶。梁劍章先生終於想起此行的主旨,親撰一聯:「志在凌雲雄風勁,勇添華章浩氣存」,由本地書法家賈永偉先生書丹。

暖房的意思是新房沒有人住過,所以沒有「人氣」親朋好友來暖房,據說可以增加房子的人氣,將房子里的陰暗污濁之氣驅趕出去。後來這種傳統就延續下來了。

暖新房是我們趙縣舊時婚姻風俗。結婚前一天,男方請叔叔壓床一起睡。叔叔在新房陪新郎在新房住一宿,並要蓋上新婚用的被子。趙縣當地有新婚前夜,必須有兩人同睡新房的風俗,忌空床單身,以求吉利。


哇,在我們老家,不叫暖房,我們的方言叫上樑。上樑,除了叫上親戚好友吃一頓,還會有一些風俗,比如說撒錢和撒特製炒物保平安這樣。

就是,嗯,一戶人家,他們家如果新房建好了,又或者說在外面買了商品房,叫入新房這樣子,然後他會叫一些親朋好友一起來吃個飯,大傢伙兒就聚一下,然後親朋好友一般也會包個紅包,那這個紅包在大小看個人經濟能力吧,還有個人關係,大概從300到1000不等。

上樑的程序就是除了簡單的祭拜祖宗,會做一些豬肉啊,米飯啊,做起來拜拜的話,還會有一些相比較好玩的一些活動吧,比如說他會準備一堆的硬幣,比如有錢的人可能都準備1塊5毛的,那覺得錢不是那麼趁手的,可能會準備一毛五,三毛那種,反正就是零錢,然後到上樑的時候會爬到樓頂灑下來,然後還參加上樑活動的親戚朋友,在樓底下等著,然後樓上灑下來,樓底的人就可以把這個錢接住,這等於說是也是一種分享吧,反正這個是財運分享。

然後如果是商品房的話,還有一個就是去晦氣之類的一種做法,就是家裡會炒制一點,用黑芝麻,米,黃豆,黑豆之類的這種東西弄在一起,還有茶葉,就是稍微炒一下,然後炒制起來,然後放在一個兜里,然後會找一個人,比如說家裡那種五福比較全的人,在進房的時候,拿著這個炒好的這些東西灑在房間的各個角落,表示說啊,應該是大概是去晦氣,轉運氣,本來就類似於一個開運保平安的一個作用吧。


「暖房」,這個詞語,很早以前就聽說過,是一種古老的習俗,就是新房子蓋好後,人住進去的那一天,邀請親朋好友來暖房溫鍋,據說可以增加房子的人氣,將房子里的陰暗污濁之氣(古人覺得房子沒人住就會有鬼怪住進來,所以有陰邪之氣)驅趕出去。後來這種傳統就延續下來了,這些習俗來歷也無法再去考究其年代。

叔哥是甘肅人,家鄉對這種習俗,如今叫法簡單了,很少有人用暖房溫鍋這箇舊詞語。但在做法是比以前講究,也複雜起來。新房落成喬遷之喜和新婚大喜的慶賀,選好黃道吉日,親朋好友必須慶賀一番,圖個熱鬧、喜慶的成份要多一些。甚至衍生出很多新花樣。前幾年有誰家買個冰箱、洗衣機的,左鄰右舍關係要好的,也會提一掛一千響的鞭炮,來慶祝一下。現在有見到誰家買了車、城裡買了房的,都會有親朋好友來恭喜!這些都是傳承下來的習俗。相互走動寓意禮尚往來。

民間是這樣,社會上,單位也有類似的慶祝活動,諸如開業慶典、竣工驗收等,都有用宴請的方式增加人氣和喜氣!

我是頭條號二十六畫叔哥,喜歡的朋友請關注叔哥的其它文章和回答。


「暖房」在我們家鄉就是親戚或朋友新蓋了房子、搬了新家,都要請一些親朋好友到新居來坐坐,旺一旺人氣,親朋好友來也不會空手,都會買些東西來祝賀喬遷之喜,這個習俗就是「暖房」,也叫「安鍋灶」。

從人情往來的角度來說,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很快,每個人幾乎都很忙碌,平時很少與親朋好友聯絡,久而久之感情越來越淡薄,即使到了佳節慶日互相往來一番,也已經少了昔日的熱絡。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再好也需要平時的用心經營,趁著搬新家的時候,把親朋好友找來聯絡一下吃吃飯喝喝酒,熱鬧熱鬧,借「暖房」的機會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新居,以後經常來往以保持更長久的友誼是人之常情,一般情況下關係不錯的都會欣然前往去捧場。

還有一種說法,暖房其實是一種旺人氣的做法,「人多屋小聚氣旺,人稀屋大氣不足」。一般新的房子沒有人住過,所以剛住進去的人,都會覺得比較寒冷,不適應,這就是新房子缺少人氣的關係,所以找親戚朋友來新家聚可以夾帶眾人的運勢來彙集人氣,也能夠增加好運道。

暖房送禮是有講究的,一般來說不能送魚缸,不能送刀劍,不能送「財神」,不能送錢包,不能送鐘錶,不能送鞋,不能送傘,不能送梨和李子,不能送蠟燭,不能送布娃娃,不能送來歷不明的石頭和古董,不能送枕頭。因為每種禮物都有不好的寓意,我認為每個人多少還是應該知道一些,以免買了犯忌的禮物,好心辦壞事。

這種觀點你認同嗎?如果認同的話那就收藏以備日後給朋友「暖房」時用上吧。


內蒙古還有「暖房」的習俗

我是內蒙古鄂爾多斯人,在我的家鄉仍然還有「暖房」的習俗,我現在在呼和浩特工作,這裡也有「暖房」的習俗。

什麼是「暖房」?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解釋為:「1.舊俗在親友結婚的前一天前往新房賀喜。2.溫居。」前一種「暖房」習俗幾乎沒有了;後一種「暖房」還存在,我要談的就是買新房後,主人邀請親朋好友到新房,好酒、好菜、好煙招待。

見證「暖房」

我的同事在呼和浩特南二環一處居民小區買了一個樓房。他先是進行了精美的設計,然後做了精緻的裝修。過了一段時間後,裝修的氣味沒有了,經過檢測無有害氣體,他才放心了。在呼和浩特,搬家是很有講究的,要先「看日子」即看黃曆、選日子,只有在合適的日子才能搬家。「看日子」也不是講迷信,是根據天體運轉的規律對人類的身體影響來定的。就是你的新房在現在居住的房子位置來決定搬家的日子,就是躲避「天坑」:立春後的「天坑」在東南方,立夏後的「天坑」在西南方,立秋後的「天坑」在西北方,立冬後的「天坑」在東北方。如果你的舊房在北方,新房在舊房的東南方,那你就不能在春天搬家,因為春天的「天坑」在東南方。

所以,搬家要請風水大師、陰陽先生「看日子」。這裡面的門道挺多,可選擇性採納。比如,搬家的日子不可與家人的生肖及四柱(出生年月日時辰)之天干地支相衝,而且搬家盡量選用水日,不在火日搬家。搬家選擇良辰吉日的科學依據就是《周易》里的五行八卦,講究相生,避免相剋。

我的朋友搬家一周後,邀請我們到她家「暖房」,他親自下廚做了拿手好菜,一幫人紅火熱鬧一番,表示「以喜充邪」、大吉大利。我們還隨了喜,以表祝賀。畢竟能在呼和浩特買第二套「豪宅」不容易,可喜可賀。

總之,「暖房」這個傳統習俗,在內蒙古各地不同程度地傳承著,它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體現,應該弘揚。搬家、暖房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學習古典文獻的過程。我是這麼看的,你怎麼看?


暖房,是中國人的一大民間習俗。不論南北,蓋了新房或搬入新居,親戚朋友都會前來祝賀。說白了,暖房就是喬遷之喜,一則祝賀主人有了新居,二來聚聚人氣。

在我家鄉蘭州,乃至甘肅全省,幾乎都有暖房習俗的。在我農村老家,誰家要是蓋了新房,到了春節期間親戚朋友都會陸續上門來「暖房」。作為主人,都會提前準備好吃好喝,盛情款待客人。以前,客人們都會獻上毛毯、床上用品,或者字畫、牌匾、日用品等表示祝賀,而今這些東西幾乎都不拿了,賀禮多是給現金。

在城市,要是誰家買了新房入住,親戚朋友也會到家裡來祝賀。但大多數人家都會選擇在酒店承包酒席,以此來招呼客人。當然,客人也都會隨份子錢。

兩相對比,農村的暖房要比城市熱鬧。客人進主人家門,一般都會放一掛鞭炮,而主人家的至親長輩,如舅舅、岳父等上門,主人家也會放炮迎接,以表隆重和尊重。


歡迎大家留言評論、點贊關注,更多內容期待與您分享!


「暖房」一種是指鬧洞房的一種方式,民間流傳很久,據說在歷朝歷代的書籍中都有體現。以前暖房更是一種儀式文化,給人以祝福 ,在河南老家是親人洞房的前一晚,有好哥們一起去「暖床」,也是「壓床」的意思,床上會放一些花生、大棗之類的。不過現在大多都演變了,很多儀式也都已變味,甚至低俗化。

「暖房」有些地方也指喬遷新居,選一個黃道吉日,邀請親朋好友前來做客,我們老家哪裡也有這種,現在城鎮化變化,都是以包紅包的形式祝賀。


開始很糾結「暖房」習俗是什麼意思,上網看了一下,原來就是新房落成後,在喬遷之前的一些習俗,為新房增加人氣,所謂人氣旺,財運才會旺。其實各地都有這些習俗,只是稱呼不同罷了。

我是遼寧撫順的,但是沒有聽過「暖房」這個詞,可能是我的年齡還不夠長。我們這裡新房入住前,會放一掛鞭,去除煞氣;入門不能空手,最好那些貴重的物品;入住當天請客,或事後選個日子請客。基本上就是這麼個程序。近年來搬家都是搬家公司在具體操作,也就只有放鞭、進門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了。另外隨著八項規定的不斷深化,喬遷請客的也越來越少了。


推薦閱讀:

ONCE、琥珀、從聿書店
廈門八市,給你超級多美食驚喜!
歷史的轉身,中歐(廈門)班列讓東南沿海再度站上絲路起點
【聚繪日報】 繼上海北京後,廈門也不再強制要求進行工程監理

TAG:北京 | 社會 | 廈門 | 文化 | 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