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息肉是什麼?


經常會有患者及朋友問身體某個部位長了息肉有沒有問題?

其實,長了息肉不必驚慌,但也需提高警惕,有時息肉不僅僅是簡單的息肉,也可能是腫瘤性的病變,有一定惡性潛能。

息肉是生長在人體皮膚及黏膜表面的贅生物,可發生在人體各個部位或有腔器官粘膜表面。

其中消化系統的息肉狀病變在日常外檢中最為常見,大小直徑從數毫米至數厘米不等,根部有較細長的蒂或寬大的基底。

以腸息肉為例,在病理學上,主要分為非腫瘤性及腫瘤性兩類。

其中非腫瘤性息肉又分為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腫瘤性息肉可分為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及絨毛狀管狀腺瘤。

感染或其他致炎因子持續刺激局部粘膜增生,伴多少不等的炎細胞浸潤,或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腫,引起炎性息肉。

而感染或非感染其他因素也可引起腸粘膜表面上皮過度成熟,成熟細胞脫落障礙或更新時間延長而使細胞及腺體數量增加,逐漸隆出粘膜,形成增生性息肉。

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病理科奚劍敏主任提醒大家:

一經發現,建議及時就診,諮詢專科醫生。炎性息肉為非腫瘤性病變,屬良性,無癥狀者可定期隨診觀察,不適治療。

增生性息肉也屬非腫瘤性病變,一般不會癌變,但是可能會帶來消化道癥狀,建議大於0.5厘米者予以切除,定期複查。

對於腺瘤性的息肉,如管狀腺瘤,為腫瘤性病變,其進展為癌的幾率明顯增高,故一經發現,應予以切除,並定期複查,以防複發。

研究表明,息肉大小與癌變率呈正相關,即息肉越大,癌變率越高,故對於大於1厘米的息肉,建議予以切除。

此外,多發性息肉較單發息肉惡變率高,無蒂息肉較有蒂息肉惡變率高,應以重視。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息肉因臨床意義不同,處理標準可能並不完全一致,建議諮詢專科醫生。

息肉發生的原因並不十分清楚,但一般認為與以下這些因素有關:

遺傳,感染(如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服用藥物、吸煙、飲酒,喜食肉類(紅肉)、腌制食物、油炸食物,較少進食蔬菜類者,高脂血症、肥胖者,罹患消化道息肉的風險增加。

此外,息肉的發生也與年齡和性別相關:老年人比青年人、男性比女性更易患息肉。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有助於減少息肉的發生。

除此之外,身體各個部位還有如鼻息肉、聲帶息肉、宮頸息肉、子宮內膜息肉等息肉狀病變。

某些交界性或惡性腫瘤也可表現為息肉狀形態,臨床易誤認為良性,從而延誤治療時機。

因此,一旦發現身體某個部位發生了息肉狀病變,建議及時就診,視情況予以切除送病理檢查,以明確息肉性質,並定期複查,以防病變進展。

(網路圖,僅供參考)

湖南醫聊特約問答作者: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病理科 文歡


什麼是息肉?

息肉是起源於腺上皮組織黏膜上突起的贅生物。可發生於很多部位,上至鼻腔聲帶下至子宮直腸均可出現息肉。

醫學上一般按照息肉的生長位置來給它命名,如聲帶息肉、膽囊息肉、宮頸息肉、直腸息肉等。如果一個位置長了兩個以上的息肉,則稱為多發性息肉。不知提問者所謂息肉是哪個部位,在此給各位讀者介紹幾種臨床常見的息肉。

1. 聲帶息肉

是耳鼻喉科的常見疾病之一,臨床特徵為黏膜水腫、血管擴張、增生、纖維組織增生和出血等。聲帶息肉形成的原因是聲帶震動引起聲帶充血水腫,發炎時繼續用聲,從而導致聲帶血管外傷及出血。聲帶息肉臨床表現為聲嘶,嘶啞程度因息肉大小和部位不同而異,聲帶表面及懸垂於聲門下的息肉聲嘶不明顯,生長於聲帶邊緣的息肉可出現明顯聲嘶,聲帶邊緣巨大息肉聲嘶較重,甚至失音,喉鏡檢查可見一側或雙側聲帶前中1/3交界處有半透明,白色或粉紅色腫物。

2. 膽囊息肉

並非是一種單一的疾病 ,而是一類表現為膽囊粘膜向腔內呈局限性息肉樣突起病變的總稱。常為B超發現 ,影像學稱為膽囊息肉樣病變。膽囊息肉樣病變可分為:1膽固醇息肉2炎性息肉3腺瘤樣息肉(腺瘤)4腺肌增生症5混合性息肉。膽固醇息肉和炎性息肉為臨床上最常見的膽囊非腫瘤性息肉,一般不會癌變,而腺瘤性息肉多為單發,有粗短的蒂,常伴有不典型增生,容易癌變,腺肌增生症也具有惡變傾向。臨床表現取決於膽汁通暢程度,多數表現為右上腹隱痛,消化不良等癥狀。腺肌增生症的影像診斷:膽囊壁瀰漫或局限性增厚,內外壁光整,肝膽分界清楚。增強:動脈期病變區的黏膜及部分黏膜下明顯強化,在門脈期及延遲期,強化沿黏膜面向漿膜面擴展,全層均勻或不均勻顯著強化。增厚膽囊壁內大小不等無強化的RAS及壁內微小結石, 為膽囊腺肌增生症的特徵性CT徵象。

3. 結直腸息肉

是結直腸黏膜過度生長產生的新生物,是常見的結直腸疾病之一。結直腸息肉可分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鋸齒狀息肉、腺瘤性息肉和錯構瘤性息肉綜合征,組織學上癌變危險性從高到低依次是腺瘤性息肉、鋸齒狀息肉、增生性息肉,而錯構瘤性息肉和炎性息肉的癌變率不高。結直腸息肉多無癥狀,往往是在內鏡或X線檢查偶爾被發現。較大的息肉可引起消化系統癥狀,如腹部不適、腹脹、腹痛、腹瀉、便秘等,但多因癥狀輕微和不典型而被人忽視。直腸的長蒂息肉在排便時可見腫物自肛門脫出。部分息肉可引起大便帶血、粘液血便。息肉綜合征者常有胃腸外疾病的相應表現,如口唇粘膜、口周皮膚、手腳掌面有黑褐色色素斑者,提示有Peutz-Jeghers綜合征的可能。

結直腸息肉影像診斷:CT結腸造影(CTVE)對≥10 mm的結直腸息肉的敏感性為100%, 6-9 mm的為83.3%,≤5 mm的為51.3%. 由於結腸息肉直徑>10 mm有潛在惡變的可能(惡變率約10%), 而直徑<5 mm的結腸息肉惡變率不到0.1%, 所以CTVE為結直腸癌高危人群的普查提供一種有效的新途徑。


謝謝邀請!

特意去查了一下字典:息肉按老祖宗的話說是這樣理解的:《說文解字》裡面有一句話叫:息,寄肉也。

按照廣義來說我們人體隆起於黏膜表面的腫物都可以統稱為息肉。換句話說息肉是一大類疾病的統稱。並不是就是一個疾病。

按照定義來說:全身只要有黏膜組織的地方都有長息肉的可能,因為我是消化內科專業的,所以我就易胃腸道息肉來舉例子詳細說明。

通俗的說可以簡單的理解比如同樣是肺炎這種病:再細分下去肺炎還分為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體性肺炎、衣原體性肺炎等等。

更通俗的說同樣是車,車也具體分為汽車、火車、自行車、摩托車等。

息肉也一樣,雖然說是息肉,但息肉還可以分為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無蒂鋸齒狀息肉,管狀腺瘤樣息肉、絨毛狀腺瘤樣息肉、還有混合腺瘤等等。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平常臨床上切下來的息肉具體是怎麼區分他們是什麼性質的息肉?

其實是送去做病理檢查來區分的。按照病理學來說息肉的本質就是人體黏膜組織的腺體異常或者間質異常。這樣講可能太專業。通俗的講就是把切下來的息肉放在顯微鏡底下看,把息肉的每一個細胞都放大看,最後看到是什麼息肉就是什麼息肉。如下面這張圖片就是下顯微鏡下看到增生性息肉的圖片。

下圖就是顯微鏡下看到管狀腺瘤樣息肉和絨毛狀腺瘤息肉不同息肉長的不一樣,最後病理結果也會不一樣。

從這一點上面來說病理醫生是很偉大的,他們在後面默默的工作,其實這些息肉最後是什麼性質的息肉,有沒有癌變都是他們確診的。

當然大家最關心的應該是息肉到底會不會癌變?是否全部都會癌變。

這個問題以前有科普過:借用一句廣告詞:那就是「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侖蘇,也不是所有的息肉都會癌變」。哈哈

腸息肉癌變率從高到低大概排列順序是這樣子的:家族性腸息肉病(癌變率約為 100%)、絨毛狀腺瘤(癌變率約為約 50%)、混合性腺瘤(癌變率約10%-30%);管狀腺瘤(約1%-5%)。當然還跟息肉的大小、形態、族中有沒有胃腸道腫瘤的人有密切關係,總體來說息肉越大、表面形態越難看息肉癌變率就越高,小的息肉、表面光滑的息肉癌變率更低。但及時切除也可以預防息肉癌變的。

如下圖這種息肉,將來癌變概率就比較大,但如果做腸鏡及時發現切除了也就不會癌變了。

下圖這種超級小息肉(我圓圈畫出來的地方)一般來說是不會癌變的。

恩,大概是這種情況,有問題歡迎關注並留言討論。


你好!我是ICU張醫生。人體黏膜表面出現贅生物,我們可以統稱為息肉。常見病比如鼻息肉、胃息肉、膽囊息肉、腸息肉等。

息肉是個形態學描述,可以發生在不同器官。對於息肉的發病原因,現代醫學未給出確切解釋,一般考慮與慢性炎症刺激、病毒感染、生活習慣、年齡因素等相關。

息肉可於不同器官發生,病理分型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錯構瘤性以及其他諸如化生性息肉等。息肉病常無特殊臨床表現,通常患者都是因基礎疾病檢查時發現息肉的存在,如因結腸類疾病做腸鏡時發現腸息肉的存在。對於息肉的治療,一般可採取內鏡下摘除或套扎,預後一般良好。

值得一提的是,腺瘤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如Peutz-Jeghers綜合征)存在癌變的風險,直徑大於2厘米廣基的腸息肉有演變為腸癌的風險,膽囊腺瘤性息肉有向膽囊癌惡變的風險等。需要手術治療。

關注ICU張醫生,健康諮詢,隨時恭候。


  人體組織表面長出的多餘腫物就算是息肉,現代醫學通常把生長在人體粘膜表面上的贅生物統稱為息肉。根據發病部位的不同,息肉就被冠以不同的名字,比較多見的如胃息肉、腸息肉、聲帶息肉、鼻腔息肉等。息肉是一種良性的疾病,一般情況下不需要處理,有極少數息肉會引起癌變,此時需要切除。身體某一部位有一個息肉是單發性的,若某一部位有兩個以上的息肉,稱「多發性息肉」。目前臨床上對於息肉的治療,通常是微創、激光、電凝等切除。

  最常見的息肉主要有以下幾種:

  (1)膽固醇息肉,由於膽固醇沉著於膽囊黏膜固有膜的巨噬細胞內,逐步向黏膜表面突起,促使黏膜上皮增生而形成局部息肉,多數情況是多發性小息肉,多見於經常不吃早飯的人群。

  (2)炎症性息肉:局部黏膜經常受炎症刺激所致的一種肉芽腫,表現為單發或多發的廣基性結節,例如膽囊炎刺激導致的膽囊息肉。

  (3)腺瘤樣增生,該類型息肉既非炎症也非腫瘤,屬於一種增生性病變,表現為黃色質軟的疣狀物,日後有癌變可能性。

  (4)腺肌瘤:例如子宮肌瘤,往往存在黏膜上皮局部變化、肌纖維增生與局限性腺肌增生。

  如果有息肉需要定期複查,防止癌變。一般體積較小並且帶蒂的息肉,一般不易發生惡變;體積較大、寬基廣蒂的息肉,日後惡變為癌的可能性比較大。另外,單發性息肉多數情況下是良性的,多發性息肉,例如多發性大腸息肉,容易發生癌變;如果發現息肉短期內迅速長大,直徑大於2厘米以上需要警惕癌變可能。

點擊頁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醫師解答或免費向醫師提問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查看官方網站 國內知名健康媒體,提供專業的健康科普內容


息肉常發於腸道的遠端,也就是結腸處,是一種突出於結腸腸腔的黏膜腳樣突起物,又叫結腸息肉。結腸息肉大致有腫瘤性與非腫瘤性兩大類型,在病理學上又會根據不同的特點分成很多種類型。

約半數以上息肉沒有任何癥狀,常因腸鏡普查中發現,或者發生了併發症時才被發現,其癥狀有:腸道刺激癥狀、便血、腸套疊或伴腸梗阻;腹部檢查可觸及包塊伴壓痛,大多屬套疊腸襻,腸鳴音亢進等,亦可能無明顯腹部體征。結腸息肉和息肉病如果並發貧血,就可能具有明顯的癌變傾向。

發生結腸息肉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

1、長期進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性飲食者,結直腸息肉的發生率明顯增高;

2、膽汁代謝紊亂,膽汁的流向和排出時間發生改變,大腸內膽汁酸的含量增加;

3、腸道炎性疾病,結腸黏膜的慢性炎症病變是導致炎症性息肉發生的主要原因,最多見於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以及阿米巴痢疾、腸道血吸蟲和腸結核等。

4、遺傳因素,在結直腸癌患者中,約有10%的患者具有家族患癌病史。曾經患過其他部位癌腫,如消化道癌、乳腺癌、子宮癌以及膀胱癌的患者結直腸息肉的發生率也明顯升高。

5、基因異常,家族性息肉的發生可能與第5對染色體長臂內一種被稱為APC的等位抑癌基因的功能喪失和缺陷有關。

息肉病具有明顯的癌變傾向。有專家曾預言:「每個息肉病者,如果任其自然發展,最終會發生為癌變。」年齡、病程的長短與息肉病癌變率呈正比的關係,上述人群應定期排查。


息肉其實就是長在臟器上多餘的「肉」,鼻腔、聲帶、胃腸、膽囊、子宮、膀胱都是息肉喜歡生長的地方。人們最擔心的就是息肉會不會發展成癌症。

息肉的確有可能發展成癌症,不過大多數都是良性的,惡性的佔少數,即使要癌變,也需要很長時間,但息肉很隱蔽,有的息肉即使長得很大但沒什麼癥狀,不容易被發現,等到人們發現時,就已經晚了。

所以我們就需要做的就是定期體檢,發現息肉之後可以手術切除,現在的切除手段很多,電灼、激光來治療,安全、有效、病人痛苦小,不再需要剖胸、剖腹,甚至不需要住院。切除後也要定期複查,防止他們死灰復燃。


感謝邀請,希望我的回答能讓大家有所收穫,關注我的今日頭條/悟空問答賬號可獲取更多健康相關知識。

劃重點:息肉是生長在人體粘膜表面的贅生物,常為良性腫瘤或炎症增生,可出現在鼻腔、聲帶、胃、直腸、宮頸等多處,因其可能惡變,故應積極治療。

息肉是生長在人體年粘膜表面的贅生物,常為良性腫瘤或炎症增生,可出現在鼻腔、聲帶、胃、直腸、宮頸等多處,可通過內窺鏡檢查,若發現應積極治療以防惡變,在內窺鏡下進行息肉切除是防止其癌變的有效措施,且切除後應在術後一年左右時間隨訪複查,若為多發則需縮短隨訪的時間。

現代醫學認為息肉與遺傳因素及慢性刺激相關,故應注意保持衛生,避免感染,戒煙限酒,避免吃刺激性的食物,多參加體育鍛煉,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我是您身邊的健康管家,如有幫助請點贊支持,如有疑問可評論同我探討!


息肉,是指

人體組織表面

長出的

贅生物

,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錯構瘤、腺瘤及其他腫瘤等。

息肉屬於

良性腫瘤

的一種,這些病變雖屬良性,但其中一部分有惡變傾向。


首先要搞清楚息肉定義

現代醫學上對息肉的定義是生長在人體黏膜表面的贅(zhuì)生物,贅的意思就是多餘的,說白點就是身上多長了一點肉。醫學上將息肉歸屬於良性腫瘤的一種,但也有惡變的傾向。

息肉種類

息肉也分很多種類,醫學上是以生長的部位來命名,比如子宮息肉、宮頸息肉、腫瘤性息肉、腸息肉、胃息肉、結腸息肉、喉息肉、鼻息肉、大膽囊息肉等等。

息肉產生原因

息肉到底是怎麼產生的,醫學上也沒用準確解釋,目前主要被認可的有兩種因素:一是遺傳因素和基因突變,二是長期的慢性刺激,這包括炎性刺激、機械刺激、飲食以及生活習慣。

息肉治療方法

如果生長了息肉,要今早切除,這主要是防止息肉的發生癌變,目前治療息肉方法有:激光治療、冷凍療法、高頻電灼、微波治療等,具體怎麼治療還要根據息肉生長的部位。

更多健康護理知識歡迎關注《靜靜護士》!!


推薦閱讀:

吃一塊西瓜真的等於吃五碗米飯嗎,有什麼科學依據?
中藥里的哪味葯是可以止咳的?
李詠離世:哪有什麼來日方長,只有努力過好餘生
一片尿不濕用一個晚上可以嗎?

TAG: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