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壯族有什麼特色文化?


壯族是中國人口最多的一個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壯語,壯族在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壯族沒有統一的宗教信仰,壯族民間信仰多神,崇拜天地、雷神、土地神等。

壯族人民能歌善舞,壯族的山歌最為出名,壯族人不定期的舉辦山歌會,以農曆的三月三最為隆重,唱山歌內容多種多樣,有求歌、對歌、推歌、點歌、送歌、情歌等被譽為歌仙的劉三姐就是壯族歌手的代表。

特色文化有以下幾種最具代表性;

一、繡球、

繡球是壯族古老賽歌和繡球一直流傳至今,關於繡球最早的記錄寧明花山壁畫,當時是用青銅製作的一種武器,打獵時投擲出去砸獵物,經過多年的演變,現在成為談情的信物。

二、舞蹈

壯族先民已有舞蹈,以敲擊聲伴舞,主要舞蹈以採茶舞、撈蝦舞、春牛舞最具代表性,大約在清朝壯族開始出現戲劇,一種是用壯語演唱的壯劇,師公戲、木偶戲;另一種是民間歌舞基礎上發展形成的歌舞劇。

三、銅鼓

壯族人民在集中民族民間文學、音樂、舞蹈技藝的基礎上創造了壯戲,銅鼓是壯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間樂器。壯錦是壯族民間流傳下來的一種獨特的織錦藝術,已有一千多年的發展史,壯錦與雲錦、蜀錦、宋錦並稱中國四大錦。

四、歌圩

在各地不完全相同,但是大體上在春秋兩季最為盛行,規模大者有上萬人參加,小型的也有一兩千人參加,歌會上的歌主要表現壯族人民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和嚮往。

五、天琴

天琴,壯語叫做叮叮,這種琴是用竹筒或葫蘆殼製作,琴桿為木質,天琴是壯族人民舉行消災、驅邪、祭祀求福活動中使用的樂器,故稱天琴。

六、壯拳

壯拳在壯鄉不僅有悠久的歷史和傳統,而且還是壯族獨特的習俗,男孩長到十來歲,長輩就教他練武,當年吐司提倡習武,壯族也崇尚武術,每年冬閑時間,各個村寨都要聘請師傅傳授武藝,這種習俗一直沿續至今經久不衰。

七、春節

壯族的春節從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初三共三天,但初三、初五仍算春節期,它是壯族最隆重的節日,很多習俗與漢族相同,春節前就做準備工作,殺豬,買炮、買新衣、包粽子,穿民族服飾,走親訪友等活動。


在我國的少數民族裡,壯族是人口最多的一個。它的民族語言為壯語,廣西壯族自治區是壯族的主要分布區。

壯族文化十分豐富,比如銅鼓是代表性的民間樂器,比如壯族的「歌圩」,農曆三月初三歌會等。今天我重點介紹的是壯族特有的——壯錦。

壯錦是壯族民間流傳下來的一種獨特織錦技藝,已有千年歷史,它與南京的雲錦、成都的蜀錦、蘇州的宋錦並稱中國四大名錦。

壯錦一般是用麻線或棉線為原材料,具體來說,是以原色麻線或棉線為經,以染色麻線或棉線為緯,用本地木製的織布機手工精編而成。

壯族的織錦技術源遠流長,它起源於漢代,形成於唐宋時代,盛行於明清時期,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到了明清時它被列為朝廷名貴的貢品。

壯錦工藝風格獨特,它主要有三大種類:生活日用品類、藝術品類和旅遊紀念品類。生活用的,比如壯錦被面、床單,或檯布、坐墊或枕頭之類。我們去旅遊時,一般看到的是壁掛類的壯錦系列,像掛包,頭巾,手包之類比較多。

在壯錦織造技術方面,當地人們使用的是手工織機,以棉紗為經,以各種彩色絲絨為緯,採用通經斷緯的方法編織出壯錦。

壯錦色彩上很豐富,講究「紅配綠,看不俗」,在壯錦配色上,既要艷麗奪目,還要經久耐看。因為壯族人多喜愛重彩,所以就以紅、黃、藍、綠為基本色,其餘是補色。這樣就造成對比鮮明,充滿熱烈、活躍、歡騰的氣氛。

一幅壯錦,常常用幾種顏色甚至是十幾種顏色搭配而成,配置得當顯得整體斑斕絢麗,豐富而統一,真是華而不俗的感覺。

壯錦在圖案上,有幾何紋為主的,也有動植物圖案為主,還有的,用多種幾何紋和其它圖案穿插,所以在圖案上,壯錦大方而嚴謹,和諧又古樸。

人民常見的,是選取生活中的可見的物品,或象徵吉祥幸福的花紋,像蝶戀花、雙龍戲珠、獅子滾球、鯉魚跳龍門等。還有鳳的圖案,在壯錦中也占相當份量。俗稱「十件壯錦九件鳳,活似鳳從錦中出」。這和壯族喜愛鳳凰,把它視作吉祥的象徵有關。

豐富多彩的壯錦,體現了壯族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也引得前來旅遊觀光的客人們。人們來到這裡,競相購買自己中意的壯錦,賞廣西一方美景,帶走幾片美麗的壯錦,這就是享受生活中的美好……

我是粒粒七七,看過文章,別忘了點贊哦~


有什麼特色文化?這個問題真大。就像外國人問我們:中國有什麼特色文化?恐怕我們一下子也講不清楚,因為文化涵蓋的東西太多了。比如:龍文化、酒文化、京劇、舞蹈、太極八卦,飲食文化、旅遊文化、服飾文化,等等。

我可以猜你問這個問題所關注的焦點嗎?

或者你想知道區別於漢族,壯族有什麼特色文化。漢族的代表是北京和中原,壯族的代表是廣西。那麼如果你來到廣西,什麼是北京和中原沒有的呢?如果你不深入當地人的生活,那麼就感受不到精神層面的東西,只能看到物質的東西,比如:大街小巷都有的米粉、糍粑,旅遊區的特色禮品,舞台上的衣服,節日慶典。

文化有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精神層面的東西一下子說不完,需要看書,不在這裡解釋。

或許你想知道的是壯族有什麼文化品牌。壯族的文化品牌是:劉三姐的山歌,美女的繡球,媽媽的壯錦,小孩子的大粽子,還有無處不在的糯米,比如五色糯米飯、糍粑、米粉等。

另外,沒有打造成品牌的,社會上知之甚少的,就是上述品牌的起源:那文化,即稻作文化。「那」是壯語「稻田」的意思。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壯族的文化品牌是農民在稻作生產時形成的。比如,和農業生產有關的動物成了遠古部落的圖騰,青蛙,牛,蛇;為了稻穀豐收而產生了各種祭祀禮儀、節日習慣、歌舞;為了保存稻穀而做的糯米飯、米粉、糍粑,還有釀酒;為了祭祀,把糯米飯做成五色,把粽子做成超大個;繡球裡面是放稻穀的,壯錦是為了重大節日做成衣服穿的,或者做成被套;生產生活中產生了很多壯族民間故事。

劉三姐的山歌幾乎句句講農,什麼開花節節高?什麼結籽半中腰?


推薦閱讀:

齊白石的畫為何那麼值錢?
上聯:貧在鬧市無人問,下聯怎麼對?
對聯,上聯:後海不是海,二十四道拐,下聯?

TAG:文化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