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族人過春節么?


據我所知,蒙族人也是過春節的,只不過他們那裡不叫春節,而是稱之為白節。以前,我以為春節只有漢人才過呢,可是在元朝時期,,由於當時統治階級的影響力,導致蒙族受到漢文化的影響,使得他們也過春節。

其實,蒙族人的春節和漢族人的春節相似的地方很多。他們的春節是從臘月二十三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在這期間他們也會辭舊迎新,祭祖,掛紅燈籠,吃好吃的,包餃子等等。他們提前將自家的庭院打掃乾淨,然後家家戶戶忙著做好吃的,到了過年那天,他們大早上就祭祖,供上祭祀的用品,接著就是在晚上把紅燈籠掛上,一家人團坐在屋子裡吃著年夜飯,看著春晚。大多數時候,他們在長者的帶領下很多蒙族人聚集在一起,一起唱歌跳舞,獻哈達,以群體娛樂的形式度過春節。

對於漢族人而言,春節是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但是由此看來,蒙族人也很重視春節。之前我以為他們不過春節,如今我不禁的感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影響深遠。


蒙古族有相當於漢族春節的查干薩日。

所謂的查干薩,也就是蒙古語的caγan sar_a(????? ?????),這個詞如果直接漢譯,意思就是「白色之月」。事實上,查干薩原本的真實含義是歲首第一月。

古代蒙古人的紀年法,與寒暑變化以及草木青枯的更迭有關。伴隨著自然的變化,蒙古人在一年中主要進行春、秋兩次祭祀。最終,逐漸形成以「草青為一年」的自然曆法,根據自然現象稱呼月份。

當時的蒙古人多以九月作為歲首。在每年的八月二十八日,蒙古人都要舉行秋祭,此時即是年終。此後的第一個月,也就是歲首之月。由於這個月的草木最佳、牛奶豐美、乳酪香醇,所以九月也將變成乳酪之月,即「查干薩」(白色之月)。

後來,蒙古人入住中原後,歲首被調整挪移到每年的正月,與漢人的時間相同。

蒙古族的春節習俗是這樣的:每年臘月二十三,要除塵、供火神。家家都要將蒙古包清理乾淨,傍晚時分聚集於火灶旁,擺上奶酒、奶食品等供品,點燃油燈,將用五色絲絨與白棉花裝好的羊脯子放入火堆,祭祀火神。

除夕這天,蒙古人稱作是「比通」(bitegün,???????),這一天要豬肉用於新年使用,要擺金吉。晚上全家人要一起圍坐在餐桌前,共同享用美食,慶祝新年的到來。等到正月初一,蒙古人要做的事情就是祭天祭神。

總而言之,蒙古人也是有自己的春節的。


謝邀回答!

蒙族人過春節是肯定的!他們把漢族的春節稱為「白節」。

蒙族人,即蒙古族。其人群主要分布在,黑、吉、遼、新疆、河北、青海,其餘分散於北京,四川等地。以圖中分布為主

首先,從他們分布的情況可以看出,他們不局限於新疆,蒙古草原等地。他們已經和其他民族相互融合,同樣享受於其他民族的過節方式及民族節日。例如,每年央視的春節聯歡晚會,一定會看到56個民族齊聚一堂共同歡度佳節。

其次,春節是全國人民的節日,乃至世界華人華僑的節日,不分種族。春節更多是漢族的叫法,各個民族有各自的節日稱謂,根據所處地域不同,他們保留本族過年的特色。比如常見的漢族特色是張燈結綵,貼春聯,掛紅燈,購置年貨雞鴨魚類;相比蒙古族的"白節"掃除,沐浴,布置蒙古包外,人人穿著新裝,馬配紅纓,送整隻的牛,羊給親朋好友。最後,他們過節,民族特色特別。都會按照,祖輩流傳下來的風俗進行"祭火",口念祭詞,祈禱祝福,保佑族人,保佑家人幸福健康等等。

不論何種民族,何種種族,節日是共同的,快樂是所有人的!


謝謝邀請

關於這個問題小編知道的太少,只能這樣說

蒙族人那肯定要過春節的,因為這是全國性的年俗,我個人了解,在中國咱們過春節,而在蒙族人那就叫白節,為什麼,因為白節是蒙族人的最愛,他們可以跑馬,烤全羊,喝茶奶等做一些有意義的活動,來過好自己的白節,也就相當於我們的春節

在蒙族人的生活中白節是蒙族人的重要節日,他們用不同的方法來過自己節日,有著蒙族人的習俗,所以蒙族人一定過年

好了以上小編個人觀點,掃二維碼關注小編,陸哥說事,記得點贊轉發


蒙族人過春節的,但名稱跟我們漢族是有所不同,稱之為白節,蒙族人為什麼要過春節,因為中原王朝漢文化相當的發達,對周邊邊境地區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所以,大部分跟古代中國邊境有接壤的,少數民族的地區都有過春節習俗。這一點從元朝蒙族人入主中原,並統治中原以後,由於現實的環境和政治上的需要,再加上漢民族本身文化就相當的發達,在世界範圍內都是很發達領先的一種文化,當時的統治者蒙族人,基本上全部接受了,漢民族的文化節日傳統習慣。從那開始蒙族過春節,明正言順,一般都稱白節。元月三十日就是蒙古的大年初一,因為蒙族有自己的曆法,跟漢族春節還是有時間上的差異,包子是蒙族人最珍貴的食品,也包餃子吃,大年初一拜年,給長輩獻哈達,互祝美好的祝願,並在大年初一走親訪友拜年,還舉行各種傳統的集會,都是本民族的。在國內的蒙古族已經吸收了漢族的習慣,蒙古族人也有用蒙文寫的春聯的,在除夕晚上的那頓團圓飯,和新舊歲交替之際午夜零時,燃放爆竹是必不可少的,團圓飯其實就是以吃餃子為主,在舊歲的零時之前,全家人會聚集在一起,一邊歡聲笑語,一邊包餃子,在等待除夕夜的過去並祈求新的一年,美好時光的到來


春節馬上就要過完了,在中國境內的蒙古人過不過春節,他們的春節又和傳統的春節有什麼不一樣嗎:

蒙古人也過春節,只不過過春節的形式各有差別,並且生活地域不同,熱鬧程度也不一般,接近年底,無論牧區還是農區,每家都要立起燈籠桿,年三十,打掃庭院,搞好衛生,佛前要設一小祭壇,把熟的羊肉大塊擺在祭壇前,供上面制,果,乳品,三十夜裡要舉行祭祖儀式,之後青年們在一起唱歌跳舞,不參加的姑娘們在一起耍沙哈,普遍有守歲到午夜的習慣。近年來,蒙古人吸收了漢人習俗,如吃餃子,放鞭炮等,但仍除夕吃手把肉,以示闔家團圓。


蒙古族是過春節的。

不管是國內的蒙古族人,還是蒙古國的,只是生活的地域,環境不同,形式也不盡相同。但大體是一樣的。

蒙古族的春節是從臘二十三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進入臘月二十三,每家每戶進行送舊,大掃庭院,整理蒙古包,布置室內。到了晚上,家家舉行拜火節,祭祀火神。這和我們漢族二十三祭祀灶神不同。祭祀開始時,全家人都到庭院的火堆邊,或灶中的火塘邊,主祭人(家中長者)先把祭品擺上,再上香,接著點著一捆柴草,將黃油,白酒,牛羊肉等祭品投入火中,在長者的帶領下全家人向火堆磕頭,長者向火神禱告,多虧火神的庇佑。將不凈的東西投入火中,祈求火神的原諒,保佑來年五穀豐登,人畜兩旺,幸福吉祥。

蒙古人將春節叫希恩勒節,(也叫白節),關於蒙古人春節的來歷,很可能是與成吉思汗有關。據說當年成吉思汗以及後繼者統一中國後,漢蒙兩民族互相來往,再經明,清兩朝至今七,八百年的融合,蒙古族人逐漸接受了漢族人過春節的習俗。

到了年關,不論農區,還是牧區,家家戶戶都要立起燈籠竿。到了除夕,打掃庭院布置室內。接著供佛,佛像前設一小小的祭壇,把煮好的大塊羊肉擺在上面,再供上乳製品,面製品,水果等。

到了除夕夜,再祭祖。長者帶領全家進行,擺上供品,上香,磕頭。這一夜燈火通朋,富者還請來藝人說唱,而青年男女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大家守歲到天亮。

近些年來,由於受漢人的影響,過年也吃水餃,燃放鞭炮等,不過仍保留著許多蒙古族人的習俗。如除夕夜吃手把肉以示全家團圓。

大年初一,全家人都要穿上節日服裝,聚於堂內,賀新年。先由免輩最小者向長輩拜年,依次進行。晚輩叩頭,平輩請安,並向長輩敬煙,酒,獻哈達,長者受禮後,向免輩祝福,接著給小孩發紅包。

天亮後,家族親友間開始了互相拜年,途遠者騎馬或乘車,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

到了正月十五要過麥德爾節――紀念彌勒佛。節日這天,每個黃廟都要掛出彌勒佛像。周圍的農牧民都要來供佛,燒香,拜佛。寺廟的活動由活佛或大喇嘛主持。拜完佛後,大家在旗長的帶領下舉行賽馬,謝箭,摔跤,拔河等蒙古族傳統娛樂活動。


謝謝邀請。對於這個問題,實事求是地講知道的不多,但春節作為中華民族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習俗,已經成為全國人民乃至全球華人最重要的節日之一,蒙古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無疑也同其他各民族一樣過春節。歷年來的春節聯歡晚會上,蒙古人用粗狂豪放的歌聲和舞蹈來表達自已喜悅的心情,這也證明了蒙古族人是過春節的。

蒙古族人主要分布在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新疆、青海、河北等地,人口大約在2400萬人左右,從元朝蒙古族入主中原以來,蒙族文化就和漢文化交織融合在一起,因此蒙族人也采有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等漢族人的習俗,也有蒙古族持有的形式,比如沐浴、祭火、獻哈達、賽馬會等。

春節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節日,在這歡樂祥和的日子裡,各族人民用自己的方式歡渡新年,共享盛世,共享太平。


肯定是要過春節的!春節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重大節日,雖然各個民族的發展歷史,風土人情,文化傳承有所差異,慶祝方式略微不同,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信息共享的普及,少數民族生活已經和漢族融合交匯在一起,春節的慶祝方式已經大同小異,各別民族保留了自己的一些特色而已。

比如說蒙族人,本身起源就是游牧民族,性格比較熱情,彪悍,奔放,他們春節的慶祝方式有殺牛,宰羊,燒烤,唱歌,跳舞,篝火晚會,摔跤,賽馬等等,以此來祈求來年的豐收和身體健康,抒發自己內心的喜悅!


推薦閱讀:

不知道車臣人有多朋克,你在車尾貼什麼「車臣仕」?
一名鄉村歷史教師的困境與求索
一段被掩飾拋棄的歷史《泰景亨策》166
小藍盒的秘密(1971年10月刊《時尚先生》)下
誰是中國第一位女皇帝?竟然不是武則天

TAG:社會 | 歷史 | 心理 |